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2-11-23 10:51李嘉豪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农产品

李嘉豪 于 婧 任 凯 张 凯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李嘉豪于婧任凯张凯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在人口人才双重稀缺和疫情冲击的压力下,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是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选择。文章结合国内特色农业发展经验,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提炼出土地分散难成规模、农产品品牌退化严重、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竞争力弱、城镇化水平低、产业过度集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协调好地区政府和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广农村电商,打造知名品牌,健全产业标准,加强企业扶持,鼓励产品出口,推动产业融合,强化人才建设,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寻求一条可行道路。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农村电商;融合发展;提升路径

2022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强化品牌打造,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加快农业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同时强调要培育地区特色产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精准对接。黄河流域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更好地响应中央号召,发挥黄河流域各省市在当地农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满足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对于推动农民增收,助力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1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 464 km,流域面积约752 443 km2。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形状呈“几”字。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同时开发、保护和治理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指黄河及其支流水系所影响的地理生态区域,习惯上,人们多把黄河流经省区的相关面积泛称为“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地处中国中部及北部,流域总面积为79.5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在黄河流经的9省区中常住总人口42 180.15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05%,国土总面积356.84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91%,常住人口密度为118.04人/km2,地区生产总值247 407.6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5.11%,地区生产总值平均693.33万元/km2。2020年,黄河流域总耕地面积3.82 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其中灌溉面积1.23 亿亩,占全国灌溉面积的11.8%,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1]。黄河经过多次治理,黄河流域农业发展连同工业建设齐头并进,生产和管理手段进步更新,孕育出黄河上、中、下游三大片区农业、牧业、林业和渔业多达五十多类特色产区。黄河因其上中游多支流、下游地上河的特性以及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整体呈现出中上游畜牧、中下游种植的空间发展概念。发展到如今,为黄河流域的特色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优秀的农业基因,黄河流域孕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近三十年来,受益于各类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黄河流域坚持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蔬菜、粮食、畜牧、苗木、果品、水产、加工七大优势产业集群。加之国家多年的帮扶引导政策,黄河流域的特色农业在整个区域构建了鲜明的区域化格局,各地区均有培育出符合省区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农业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规划,已初显成效,全域形成了以粮食、蔬果、畜牧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为主,以苗木、水产、加工等其他产业为辅的农业业态。随着农业实力逐年雄厚,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开始发展出口。其产品辐射到整个东亚南亚,同时也出口至欧美,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农产品基地。

2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特色农业耕地分散,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缩影。2019年黄河流域人均耕地面积约2.01亩,高于全国的人均水平(1.36亩)47%左右,人均粮食产量约为567 kg,仅高于全国的人均水平(472 kg)20%[1-2]。黄河流域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但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幅员辽阔、地广人稀。黄河流域农业种植多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户分散经营,不愿将土地出租,导致当地的合作社、规模企业难以争取到农民土地,不便于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同时,分散的土地规模不利于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按照标准化要求统一进行生产组织。

2.2 农业耕地退化严重,水土资源压力较大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各类不合理耕作、水土问题导致流域内耕地退化较为严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黄河流域内耕地质量主要等级为4~6等,综合耕地质量排名中后等,部分区域耕地地力退化,土层浅薄,肥力低,产量少,相对效益差,耕地综合生产力有待提升[3]。黄河流域的特色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培养方式比较成熟,种植、培育区域相对固定,但由于地理环境、过度开垦等因素,导致了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土质问题,同时还伴随棉铃病、褐腐病、炭疽病等病虫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商品性。近年来由于种植区域和地块相对固定,导致重茬连作现象越来越严重,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病害加重,造成黄河流域以棉产品为首的各类特色农产品品质下降。传统种植区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新增种植户因生产经验不足,种植技术不到位,加之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推广环节薄弱等因素,制约了特色农产品品质和成品率的提升。

2.3 农业标准化程度低,物流建设亟须加强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至今,已陷入标准化降低的发展瓶颈期。黄河流域城市化率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游地区和下游滩区的多数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部分区域的农业生产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滞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农业结构有待优化[4]。此外,大部分农产品为了保证新鲜,需要全程或半程冷链运输;而黄河流域特色农业的种植皆散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的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健全,缺乏冷链条件,制约了优质农产品的发展。

2.4 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竞争力有待加强

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自21世纪初以来,受益于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各类农产品种植规模迅速扩大,黄河流域作为农业大区,压力较大,农产品不再以质量为标准,逐步出现以数量取代质量的问题生产观念。同时,由于黄河流域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产品生产设备多以老式设备为主,更新迭代成本较高,导致设施装备更新慢,这严重制约了特色农产品产业优势的提升。此外,虽然黄河流域各类特色农产品拥有众多注册品牌,但缺乏行业内尖端品牌和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知名度龙头企业,农业品牌的创新能力差,品牌优势不明显、附加值偏低,致使大部分农产品知名度低,仅能在本地区售卖,外地市场流通较少,资源优势有待发展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品牌建设需要持续加强。

2.5 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人口流失较为严重

截至2020年年底,黄河流域总人口约42 120.8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9.84%,而城镇化率仅为59.5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7%,城镇化、现代化水平低[5]。从长远发展来看,城镇化水平低将导致地区内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外流至其他高水平地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水平原地踏步。2019年,以耕地面积测算,黄河流域人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82.09 kg/亩,全国人均单位面积产量为347.06 kg/亩。这一落差反映出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水平及效率较低。这两个主要原因致使黄河流域的农业人才发展受到制约,形成恶性循环。

2.6 产业过度集聚,不利于特色产业发展

特色农业在黄河流域中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南部和东部地区不断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国种植区域逐渐北移。根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黄河流域各地区统计年鉴核算,2019年黄河流域总产量2.34亿吨,全国总产量6.6385亿吨,黄河流域占比35.25%。四川、内蒙古、河南、山东四省市产量1.9203亿吨,占流域产量82.06%,占全国28.93%。同类型产业的过度集聚,导致地区水土资源紧缺,土地肥力下降;同时也不利于特色农产品开拓市场。

3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依靠产业基础,推广农村电商

黄河特色农产品产业脱颖于农业的雄厚基础和历史积淀,有充足的驱动力来发展农产品电商。特色农产品作为电商产品,具有单品质量高、附加值高等优点,同时也具有绿色食品、外观精良、口感优质等特色,适合作为主打产品开拓农村电商市场。随着电商形式的逐步发展,除了传统电商,还可以选择通过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扩大销售范围;政府、合作社可以聘请专业电商营销人才进行全面化发展指导农村电商培训;个体种植户也可以通过O2O打造周边城镇社群电商。同时还要构建适合特色农产品运输的物流模式,缩短运输时间,并提升打包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对特色农产品外观、口感、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产品精深加工,创建高价值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3.2 立足特色优势,打造知名品牌

品牌质量是产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因此需要提升黄河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特点打造品牌。一是要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机制,按照“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行业领先的高端品牌。二是发挥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创新组织的作用。以黄河各段主要城市的农业科学院等相关研究部门联合农技推广部门、农牧林高校、种植基地和流通企业组成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品质提升。三是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力度保护现有特色农业品牌,探索建立品牌质量保证体系、诚信体系和防伪溯源体系。四是积极开展宣传推介,通过部门联动、政企联手、市场运作的方式,搭建特色农产品对外宣传平台,提升市场对黄河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度。

3.3 提升科技含量,健全产业标准

积极开展改良、创制特色农产品新品种工作,改良和创制优良新品种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应在收集、评价、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选育出整齐度高、商品性好的新品种。

提升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首先,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产品,以改善特色农产品品质为着力点,开展不同设施不同播期不同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的试验研究和集成推广,修订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产品外观、内在品质等标准,并全面推广应用。其次,创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例如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大赛冠军得主),鼓励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环境良好、标准健全、制度健全的特色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集中,增强集群发展能力。

3.4 加强企业扶持,鼓励产品出口

为了推动企业疫情后的恢复,促使企业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研发投入,政府需要加强对个体种植户、规模合作社、地区企业的政策支持。对于个体种植户,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调节,做好产前指导,避免农户出现大亏损和扰乱市场的现象;对于规模合作社,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并定期组织活动,激发个体种植户和规模合作社的生产研发;对于地区企业,政府要加强政企合作,通过工资担保、贷款贴息、调节税收力度等手段,激活企业的带头作用。出口方面,政府需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农业从业者进行出口贸易。

3.5 突出文旅引领,推动产业融合

加强对特色农产品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加深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积极举办不同类型、不同产品的相关活动,开展特色农产品书画、电影、歌曲、曲艺等创作活动,讲好黄河故事,丰富黄河农产品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同时,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户庄园农家乐、农业基地观光、农业采摘园、蔬果度假园、休闲牧场、生态旅游、农林康养体验相融合的新业态,拓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

3.6 强化人才建设,助推黄河振兴

加强黄河流域助农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黄河流域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流失率较高,针对这类情况,域内各地区一是需要通过提升务农人员待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从而强化本地人才凝聚力、对外地人口的吸引力、对外出人口的召回力;二是要将黄河流域内的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建设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为跟踪世界科学技术前沿、解决治黄科技难题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3.7 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精耕农业

发展现代化精细农业,培养黄河流域内农村农民精耕的思维与意识,减少对黄河流域土地的伤害。黄河流域经过几十年的过度开垦,逐渐出现上游荒漠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且含沙量大、下游土地盐碱化严重等问题,需要可持续发展地实施保护措施。实施精耕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发展对耕地面积的依赖,让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到环境保护的事业中。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治理荒漠化;中游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减少水土流失;下游改良灌溉方式和种植技术,治理盐碱化。治理好黄河,才是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前提。

4 结论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物产丰硕,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本文在强化乡村振兴、高效治理黄河的大背景下,对黄河流域优质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得出黄河流域优质农产品的发展现状,总结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营销策略及推广模式,以期促进黄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1]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2015-2019年黄河流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EB/OL].(2021-03-17).http://www.ncdc.ac.cn/portal/metadata/c848ab1c-8e56-4ff3-8559-a404c93c8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EB/OL].(2020-05-06).http://www.moa.gov.cn/nybgb/2020/202004/202005/t20200506_6343095.htm.

[4]方琳娜,尹昌斌,方正,等.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2):16-22.

[5]任保平,巩羽浩.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J].经济问题,2022(3):1-12.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37

F327

A

2095-1205(2022)06-113-03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黄河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