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产品销售对策研究

2022-11-23 10:51杜校辉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贵州省农户贵州

杜校辉

贵州省农产品销售对策研究

杜校辉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地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农产品销售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以贵阳市为例,阐述了贵阳市农产品的销售现状,总结了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贵州农产品销售的对策,展望贵州省农产品的发展前景。

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污染较小,为发展农业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1],但由于贵州省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产品销售问题突出。电子商务平台是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来提供服务的新型电商运营模式,农产品经过专业电商人士在网络上的包装、宣传后,通过互联网对外销售,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较少,农户不懂包装、不会电商销售,销售利润低的问题,又解决了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吸引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运用专业知识助力家乡农产品的销售。

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丰富,茶、棉、麻、药、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亟须高效的电商销售平台[2],微信小程序、抖音及快手等软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但是当下农商品的销售模式发生变化,竞争不仅仅局限于销售阶段,而是从种植阶段就开始了,因此探索适合贵州特色农产品销售的电商渠道,打通“种植—收获—包装—销售—售后”的全部流程十分必要。

为此,文章从贵州省基本情况出发,以贵阳市为例,探讨贵阳市农产品销售现状,总结出贵州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弱,物流成本高、农户电商意识薄弱,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如优化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培养电商人才,进而解决贵州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 贵州省基本情况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全省面积约17.61万km2,山地、丘陵面积占92.5%,是一个完全无平原的内部省份,并且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先决条件:(1)自然资源丰富。贵州气候类型多样,农业特征明显,适合农作物生长,给贵州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提供了先决条件;(2)环境污染较少。当下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绿色、无污染的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贵州省冶金、化工等产业相对较少,化学用药品较少,因此,土地资源受污染程度较轻,环境状态明显优于其他省份,是我国最适合生产无公害食品地区之一。

辣椒、香猪、刺梨、蓝莓、中药材、茶叶等都是贵州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然而,由于贵州本地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特色农产品投入产出不稳定,导致缺乏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产品价格较低,尚未培育出具备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制约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收入。

2 贵州省农产品销售现状——以贵阳市为例

2.1 销售额增加

2021年1月—10月,贵州省共生产农产品666.99万吨,交易额999.91亿元。其中,省内农产品销量为409.14万吨,占比61%,省外农产品主要销往广东、上海、浙江、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广西等省市,其中销往广东的农产品最多,达75.6万吨,相较于2020年926.5亿元的交易额,贵州省上半年农产品销售额稳步增长。为了持续稳定本省农产品的销售量,打赢乡村脱贫攻坚战,贵州省商务厅全力推进“9+3”县农产品销售对策,对产品销售对接情况每日进行电话报道。同时,省商务厅还推动多家国有平台公司转型为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本省农产品的销售工作。不仅如此,由于本省农产品销售量逐年增加,因此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村8个,建成了贵州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带动本省农产品销售38.5亿元,本省通过电商平台使得农产品销量增长254.3%[3]。

2.2 网络电销迅猛发展

20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电商平台及物流业迅速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方式逐渐由传统的线下销售,转化为依托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并取得可观的业绩及销售利润。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严重影响到全球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各地都减少了人员流动,实体经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销售逆势崛起,仅一年的时间,贵州特色农产品的网络销售额从零增长到高于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的平均速度。相比于其他省份,贵州省线上销售发展较晚,起点低并且在开始阶段成效并不显著,但是在相关部门、政府及各电商平台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逐年增多[4],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3 贵州省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3.1 产品销售阻力大

贵州的地理环境和天气环境有利于农产品种植,但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遇到各种阻力,一方面贵州常年多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农村地区愈发贫困,山路崎岖,交通堵塞,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无法将农产品顺利运送到市场;另一方面,农户知识水平有限,只能通过最传统的线下销售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城封闭导致物流停滞,部分农产品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变质,影响客户的时效性体验[4]。专业种植农户虽种植技术娴熟,但缺乏绿色环保理念,产品附加值低。电商人才的发展无法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相匹配,电商人才缺口较大,网络销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弱

贵州省出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然而,多数农户仍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农产品的销售效果不佳。本地闻名已久的贵州茅台酒受全国各地顾客认可,销量较好,但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数量较少。贵州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管理仍采用粗放式管理。首先,由于当地农户知识水平一般,只懂得线下销售模式,缺乏品牌意识,不懂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扶持,农产品的包装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其次,缺乏对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定位的深入思考,未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等级进行划分,产品区分度不足。

3.3 物流成本高,电商平台建设不完善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地形复杂,山路较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环境落后,交通不便,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农村电子商务规模较小,物流快递网点较少,大多依赖于邮政等服务网点,且运输范围仅限于县城或乡镇,无法覆盖到乡村,导致本地农产品运输成本很高。物流成本在农产品销售成本中占据很大比例,这也是农产品销售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以本地的水果为例,同类型的水果,贵州省的物流成本高出其他省份3倍以上,大幅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难度[5]。

3.4 农户电商意识薄弱

贵州省地理位置偏僻,农户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加之农户法律意识薄弱,担心农产品电商销售的安全性,更愿意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而不是在网络上宣传以及销售他们的农产品。本地缺乏大型电商平台,电商专业水平整体较低,人才严重流失[6]。在整个电商运营过程中,多数农户和商家认为只要把农产品放到互联网上进行销售就会带来可观利润,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却忽略了农产品的质量及后续的对接服务,忽视了客户的真实体验,使得特色农产品销量停滞不前。

4 促进贵州农产品销售的对策及发展前景

4.1 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电销迅猛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方式逐渐打破传统的线下销售方式,线上销售发展迅猛。互联网销售,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的发掘和销售,使得优质农产品能够被消费者实惠享用,且农民可以根据网上销售平台的需求决定产品的种植品种和数量,按需种植,大大减轻销售压力。卢凡等(2022)[7]研究指出,浙江台州临海蜜橘的销售过程中,电商实力助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因此,为了促进农产品销售,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4.1.1 优化销售渠道

首先,通过多平台销售和直播推广农产品,对销售的产品进行实地拍摄,融合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制作展示民族文化和当地特色的相关视频,尤其注重强化品牌表现力,进而增强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不同于淘宝、拼多多等综合性电商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更侧重帮助农民完成整个销售过程,拍摄线上需要的图片和视频,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展示符合当地特色、民族特色、产品特色(重点服务)的农产品。其次,通过本地政府引导牵线,打通帮扶平台,将贵州农产品纳入帮扶政策,建立特色农产品专属柜台,以视频的方式在各大网络平台宣传本地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销售量,助力农村脱贫攻坚[8]。最后,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对外宣传本地农产品。

4.1.2 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

农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有助于农产品价值的提高,农产品价值影响到贵州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为了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提高农产品的价值,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1)优化本地农产品的品质;基于优越的地理环境,需进一步从加工标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2)优化产品包装;进一步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农户包装和销售产品,制定严格的农产品包装标准,加大对当地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9],进而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4.1.3 拓宽省外农产品销售市场

贵州省农产品种类丰富、产能旺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去”势在必行,推动省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帮扶贵州特色农产品,建立农产品专属柜台[10];充分发挥各省政府驻外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著名农产品包装市场与销售市场的合作,争取在贵州省建立农产品直销基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旨在将贵州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团结在一起,形成“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发展共赢”的团体模式,更好地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大力推进贵州省农产品外贸工作更上新台阶。

4.1.4 增强农户电商意识,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户电商意识普遍较低,不利于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增强农户电商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策划营销活动,向农户宣传电商的优势,并定期更换活动内容;其次,向农户介绍专业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从而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增加农产品的销量。

为了提高农户综合素质,首先,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 通过相应的住房福利或工资待遇吸引相关专业大学生回家创业,运用所学知识造福家乡。其次,针对农产品线上线下经营者电商水平较低的现象,从相关专业知识、品牌意识及互联网使用方面对经营者进行定期培训。最后,相关农产品企业应转变思想,投入资金进行电商营销方面的试水和研究工作,为整个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农产业电商行业的繁荣发展。

4.2 贵州农产品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产品的销售价格及绿色健康安全产品的要求逐步提升,市场竞争模式呈多元化,包装-宣传-销售-售后服务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从中会淘汰一批传统的交易模式。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减少信息不流通、农产品销售受阻、销售成本较高、交易时间较长等问题,真正实现农户和购买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同时,电商平台提供了较为公平、安全的交易平台,形成了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生态绿色农业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推动了生态农业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5 结语

农产品销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农户的收入,产品销售受阻、物流成本高、农户电商意识薄弱等问题突出,制约了贵州省农产品销售行业的发展。为此,借助新兴媒体形式,帮助农户提升电商销售意识,打造农户自身的农产品品牌,改进产品包装,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走绿色发展之路,将有利于促进贵州特色农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付华.电子商务视角下的贵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展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4):176-177.

[2]李敏.贵州省农产品O2O发展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82-84.

[3]颜强,穆显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贵州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88-89.

[4]郭庆秋.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对策[J].营销界,2020(39):98-100.

[5]汪建军.贵州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21,38(11):95-97.

[6]罗滔,齐文娥.农户对果蔬农产品销售渠道满意度调查:以广东省果蔬种植户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8(7):92-96,100.

[7]卢凡,罗玲霞,叶海霞,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助推特色农产品销售路径研究:以浙江台州临海蜜桔为例[J].中国商论,2022(7):155-157.

[8]瓦文龙,陶光灿,杨陈.贵州绿色农产品销售助力脱贫攻坚[J].理论与当代,2017(6):36-37.

[9].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贵州绿色农产品销售工作的通知[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5):8-10.

[10]曹雨润.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7):244-246.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43

F323.7

A

2095-1205(2022)06-13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投资行为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71061003);贵州省“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大专项课题《“十四五”时期贵州加快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GZZB24)

杜校辉(1996- ),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

猜你喜欢
贵州省农户贵州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