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虚拟展览的策划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以馆藏中福公司档案为例

2022-11-23 11:42朱兰兰王晓霞王倩楠
山西档案 2022年2期
关键词:观展展品内容

朱兰兰 王晓霞 王倩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 450046)

0 引言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VR/AR、可视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大众观看世界的方式,也为档案展览提供了新的契机。相较于传统档案展览,档案虚拟展览超越了时空限制,观众通过PC端、移动端即可随时随地观展,实现沉浸式、交互式观展体验。目前学界多侧重于档案网上展览相关技术应用研究,如将Web3D、VRML、360度全景和虚拟漫游等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网上档案展览中的深入应用[1];通过调研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线上展览,剖析我国当前线上展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2];还有将VR技术分别应用于档案基本陈列、网上展览和移动客户端展览,实现档案实体的立体化呈现[3]。然而直接关于某一主题的档案虚拟展览策划研究的成果不多。河南省档案馆馆藏中福公司档案时间跨度大、档案门类众多、涉猎范围较广、史料价值较高,有必要借助数字技术探索中福公司档案开发利用新形式。本文以中福公司档案为例,基于虚拟展览技术平台展开档案虚拟展览策划与设计研究,不仅有利于用好档案资源,可视化呈现并广泛传播档案故事,促进绿色经济的档案展览新形态的发展,也有助于推进各方对中福公司档案的价值挖掘和学术研究。

1 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可行性分析

1.1 中福公司档案价值

党史教育价值。红色档案承载着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蕴藏着党的初心使命,翔实记录了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4]。中福公司档案记录了煤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反抗帝国主义剥削、争取个人权益而成立工会,先后发起道清铁路工人罢工、焦作煤矿工人反帝罢工等多次罢工,是工人阶级不畏强权、奋勇向前精神的真实反映。这种红色精神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赓续“他们特别能战斗”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讲好红色故事,凸显中福公司档案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政育人作用,加强党史教育宣传。

学术价值。中福公司是在中国经营时间最长、活动范围较广、经营项目较多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经历了福公司、福中总公司、中福公司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源。这些档案历史悠久、种类多样且内容丰富,是研究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外交等领域的第一手史料。除此之外,中福公司档案还为中国近代工业史、中国工人运动史、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

1.2 档案虚拟展览优势

营造沉浸式氛围。档案虚拟展览利用3D技术、VR/AR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多种数字技术构建三维虚拟空间,实现静态画面向动态场景的转化,建立与观众间的互动关系,增加沉浸效果。观众只需点击链接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参展,佩戴VR设备即可实现与展品之间的“零距离”交互操作,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全方位提升观众观展体验。展览中还利用多种虚拟技术重塑档案中的故事情节,以故事化、情境化展览形式再现历史场景,增加展览的生动性和真实性,调动观众观展积极性,提升观众沉浸式、交互式自主观展体验。

保护档案实体安全。档案虚拟展览呈现虚拟化特征,即以数字形式存储档案资源,构建虚拟档案资源库,利用数字展示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虚拟化加工,将中福公司珍贵档案以文字、图片、音视频及3D模型等形式展现。基于数字资源进行布展能够兼顾档案的利用与保护,降低利用过程中对档案原件造成的损坏,有效保障中福公司档案实体安全。

贴合绿色环保理念。传统档案展览布展时往往要考虑场地、人员、流程、展览维护等一系列因素,且主题单一,布展周期较长,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在提倡信息多元化和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档案展览对资源的消耗已经不符合绿色环保的思想。档案虚拟展览立足观众需求,无须顾虑展示空间与展品的兼容性,能够灵活调整展览选题和展览内容,自由搭建展览场景,及时升级更新布展技术,实现展示平台、展品素材等材料的循环利用,节约布展成本,高度贴合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化建设。

1.3 多元主体跨界联合

多元主体联合是档案虚拟展览的根基。河南省档案馆馆藏中福公司历史档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福公司因活动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地区,所以档案保存较为分散,河南省档案馆联合各地区档案馆,主动了解各地档案馆馆藏内容,整合中福公司档案资源,梳理中福公司发展脉络,实现各地区之间档案资源共享;中福公司档案中包含大量外文档案,河南省档案馆在整理开发过程中联合专业翻译人员,对档案内容进行翻译整理;档案虚拟展览需完成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扫描并存储系统中,河南省档案馆联合数字化公司做好展览的前期准备工作,将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存储资源库中,便于后期数据提取。河南省档案馆坚持多方联合的原则,为档案虚拟展览夯实根基。

技术是档案虚拟展览的支撑。传统三维展览虽不需考虑场地、时间和人员成本问题,但建模周期长、布展成本高、展览过度依赖三维环境。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依托虚拟展览技术平台,平台素材库内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不同行业、不同主题的展览模板数量可观,且支持多种信息技术嵌入平台,确保在较短的建设周期内,以极低的建设成本高质量完成线上布展。

2 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策划理念

2.1 云游:满足公众需求的沉浸式体验

2.1.1 三维场景搭建

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结合展览内容利用3D、VR/AR、360全景等多种技术搭建出一个集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的、独立于现实世界的三维虚拟场景,打破线下档案展览开放时间和展出地点固定的限制,观众可自由选择观展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线上观展。观众打开展览如同进入虚拟空间,通过交互实现与展览情景深度融合,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场景搭建服务于展品,在用户与档案展品之间起关联作用,能够增强展览参与性与沉浸感,在人机交互中产生心理共鸣,从而提高观展体验。

2.1.2 虚拟漫游体验

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利用虚拟引擎及相关设备实现展览虚拟漫游,观众依据自身需求选择漫游路线,从而提升观众的真实观展体验。展览面向观众提供两种观展路线形式。一是自动漫游,观众选择固定观展路线,只需点击自动观展按钮,便可以按照展览推荐路线实现一键漫游,解放双手,全身心投入档案展览之中;二是自主漫游,参观路径不受限制,观众通过地图导览功能自由切换场景,借助键盘方向键或滑动鼠标实现展厅内360度全方位漫游。展览还设置虚拟人物讲解,在观众参展过程中全程提供语音讲解服务,方便进一步加深观众对展品的了解。

2.2 多元:实现档案内容的多样化展示

中福公司档案类型丰富,内容庞杂,如果仅依靠大篇幅文字描述或大量图片展示的方式来布置,会造成观众承载信息过量,影响观展效果,从而降低档案展览的整体质量。因此,档案展览题材的选择与档案内容的呈现方式至关重要。

首先,展示内容的丰富性。中福公司档案门类齐全[5],从类型来看,包括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专门档案等;从载体来看,包括纸质档案、照片档案等。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策展过程中严格筛选展览内容,选择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并重,且最具特色的档案,贴合观众观展兴趣和观展需求。展示内容根据一定逻辑分为若干章节,高度契合展览主题,逻辑指向明确且条理清晰,切实符合展览目标定位,突出展览文化内涵,加深观众观展印象,发挥档案展览效能,建立展览长效记忆。

其次,展现形式的生动性。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灵活利用数字化手段和技术,尝试展览新形式,有效避免“千展一面”问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虚拟实物制作技术、360全景技术和数字沙盘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将中福公司珍贵档案以三维立体模型形式展现,搭配文字介绍、音频讲解以及三维虚拟环境,增加展览立体性、生动性和交互性。例如,通过3D技术对中福公司档案进行三维建模,最大程度还原展品原貌,添加展品虚拟三维模型的旋转、放大或缩小、标注等操作功能,观众可以近距离、全方位参观展品,满足观众好奇心,提升档案虚拟展览的观赏性。或者将档案数据加工处理,由静态档案转换为动态影像,实现中福公司档案的可视化,如运用GIS技术,提取中福公司迁移过程中时间、空间地理位置等信息要素,结合3D技术创建出可视化空间,动态展示中福公司抗战时期为保护煤矿产业支援抗日战争的迁移轨迹。

2.3 共情:基于情感关联的叙事性表达

展览叙事,其实就是借助展览的形式,利用展品、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传递方式或将其有机组合起来,从整体角度进行布展,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向观众呈现[6]。与传统档案展览相比,叙事性的展览不再是简单的展品罗列或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利用叙事结构将不同展品与展览中其他要素共同串联为一个整体。展览叙事性贯穿于档案虚拟展览的全过程,在档案展览策划之时便将叙事性融入整体结构和文本内容之中,使展品与碎片化信息紧密结合,加强展品与展品、展品与展厅、展厅与展厅之间的关联,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可以从中捕捉到这种关联,实现与展览情感互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由于中福公司档案涉及种类繁杂,涉猎领域广泛,全面展示中福公司档案展品难以实现。因此展览拟选取工人运动为展览主题,以中福公司工人运动开展的时间顺序为基础结构,采取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叙事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现中福公司工人运动发展进程,体现出展览的错落感和层次感。展览被分为若干章节,串联成一条完整的故事时间线,从不同角度呼应主题,使展览内容更加饱满有层次,达到深化展览主题的作用。此外,在展览中添加智能讲解机器人,将展品与展厅合理调动起来,通过与观众的持续对话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建立情感关联,引导观众参与到创建的故事情景之中,跟随展览故事节奏,把握展览核心主题,理清故事发展脉络,调动观众观展情绪,获得档案知识与情感需求的双重满足,提升观展效果。

3 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设计思路

3.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是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为主题提炼、内容策划、形式设计以及展览空间塑造等后续工作提供素材。首先是资料收集,通过查找馆藏档案、实地考察、档案征集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展览相关的资料、图片等进行多方收集和征集;其次是档案整理,好的展览需要以丰富优质的展品为支撑,详细了解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对现有中福公司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中福公司档案数字化,为后续档案展示提供便利;最后是市场分析,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展览类型与技术应用情况,掌握观众观展偏好,设计出符合观众需求的档案虚拟展览。结合展览前期准备情况,确定展览设计的大致方向,凝练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主题。

3.2 主题提炼

主题是展览向外传递出的思想信息,是展览的核心和灵魂。主题的确定涉及展览内容、展览表现形式、展品类型与数量等一系列具体事项,在展览设计过程中起引领作用。从福公司在中国活动开始,来自社会各界关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反抗斗争持续存在。其中,工人阶级是众多反抗斗争中的主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工会并先后发起了道清铁路工人罢工、焦作煤矿工人反帝罢工等几次罢工。中福公司档案记录了中福公司工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自身权益而不惧艰险,奋勇向前的斗争精神。为充分挖掘档案中潜在的红色精神,创新中福公司档案资源的利用形式,本展览以河南省档案馆馆藏资源为依托,在深入分析了解中福公司档案基础上,以“工人运动”为展览主题,以“特别能战斗——中福公司工人运动纪实”为展览标题,以“中福公司工人对资本主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抗争”为主线,精选中福公司多种档案资源,为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谋篇布局。

3.3 内容策划

展览的制胜点除展览主题设计外,还包括展览内容的创新。展览内容策划是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梳理展览故事框架进一步撰写大纲和脚本,明晰展览目标。

3.3.1 展览大纲设计

展览大纲的设计并非一蹴即至,而是在初步思路基础上反复论证、不断打磨而来。通过梳理馆藏中福公司档案,结合“工人运动”展览主题,展览以时间为线设计展览整体结构框架,拟设置“暗流涌动”“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披荆斩棘”“奋勇抗敌”“先驱精神”六大章节,各章节间互相关联,层层递进。其中序章“暗流涌动”部分主要讲述福公司取得焦作煤矿开采权后对矿工的压榨和剥削,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环境都极为恶劣,导致工人的反抗情绪逐渐积累;“星星之火”章节则讲述在党的领导下,道清铁路工人成立工会,兴办工人夜校,帮助工人学习文化知识,并为声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同情罢工,向帝国主义展示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燎原之势”章节主要讲述中福公司煤矿工人为声援五卅运动,捍卫工人权利成立焦作煤矿工会,并发表《焦作煤矿工人罢工宣言》,拉开焦作煤矿反帝罢工运动序幕;“披荆斩棘”章节讲述福公司迫于煤矿工人以及全国各界的压力,与煤矿工人们展开三次复工谈判,最终签署《1926年工人罢工条款合同》,宣告焦作煤矿反帝罢工运动的胜利;“奋勇抗敌”章节对抗日战争时期中福公司工人支援抗战的英勇事迹进行描述,煤矿工人在遭受官僚资本压榨和剥削同时,仍充分考虑战时煤炭资源需求,展示出国共共同抗日时期工人阶级的民族大义;最后是“先驱精神”章节,主要讲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罗思危、刘昌炎、程明升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焦作煤矿工人运动以及抗日战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赞扬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品质。

3.3.2 展览脚本撰写

展览脚本是对展览大纲的深化解读,是展览设计的具体导向。透过展览脚本可以确切掌握展览的整体思路,解析展览重点,为后续设计环节提供灵感,从而提升展览效果。因此,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脚本撰写要始终贴合展览主题,准确反映展览内涵,反复锤炼文字内容,实现文字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脚本包括标题、标题说明、文字解说等内容,撰写过程中应要求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凸出展览主题思想,确保观众迅速掌握要点。

展览文案的撰写方法丰富多样,包括直述式、引经据典式、代入式、提问式等[7]。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在脚本撰写方法上应摆脱原有的平铺直叙的方式,将展品从文字解说的附属地位解放出来,增加展览的层次性,提升观众观览体验。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脚本撰写可采用多种撰写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一条连贯的故事线构建完整的叙事框架,利用文字搭建展览与观众间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4 展览空间塑造

展览空间设计是档案虚拟展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烘托展览主题,加深观众印象的作用。工人运动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护自身权益而不惧艰险,奋勇向前的斗争精神。在塑造展览空间过程中,应科学规划展厅布局,加强展厅、展品与观众的心理联系,更好地发挥红色教育意义。

3.4.1 合理规划展厅布局

展厅设计应做到合理布局,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最理想的展示效果。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应转变传统的静态布展思路,运用空间布局处理技术构建具有沉浸感、互动感、真实感的虚拟展示空间,通过空间规划、色彩搭配以及灯光应用营造生动的空间氛围,使展览场景更加动态、逼真。

空间规划。展览空间规划应科学划分展厅功能区域,实现最理想的展示效果,也为后续展览路线设计提供便利。展览空间可分为三类[8]:一是线性式,根据展览各章节内容形成线性布局;二是放射式,以展览中最重要部分为核心区,以此为中心串联其他展览板块;三是大厅式,根据展品的特点和内容,将具有有机联系的展品进行分隔,观众可自主选择观展内容。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以虚拟展览技术平台为技术依托,针对展览内容进行初步空间规划,采用放射性空间设计,以展览大纲为依据进行展示空间区域的划分。

色彩搭配。色彩是对展览主题思想的一种表达与深化,是档案虚拟展览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展厅布置时应强化对色彩的应用,结合展览空间、环境选择符合主题的色调,通过主题与色彩的融合互补营造整体氛围。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以“工人运动”为主题,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为家国奋斗的历史,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因此,展厅布置应以红色为主,营造庄重、肃穆又振奋人心的空间氛围,利用视觉传达增强观众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观众观展过程中的自我代入感,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灯光应用。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灯光由设计工具向设计材料转变,灯光不仅起照明作用,还可以与空间融为一体,提升展览空间感染力。不同的灯光色温、色彩、照射位置和照射方式所营造出的视觉效果和展览氛围均不相同,如显色性较高的灯光更能突出色彩色调,层次感会更强;局部照射的灯光更能营造神秘氛围,突出展品的重点展示内容。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在平台布展时应充分发挥灯光的渲染效果,结合展览内容选择适宜的灯光效果,向观众充分展示展品的色彩与肌理,营造沉浸式观展氛围。

3.4.2 展品布置与扩展

展品布置。展品布置前应深入研究其内涵,掌握每件展品对传达展览主题与信息的作用,才能更好为展览主题服务,实现展品价值的最大化。根据展览的区域划分,将展品按展览既定章节进行分类组合,体现布展内容的逻辑性,实现有效的空间叙事。在展品布置时应将重点展览内容或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展品放在展厅的突出位置,适当利用辅助展品强化展品渲染能力,形成主次分明的展览环境,使观众一目了然,直观感受展览传达的信息。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实质上就是对中福公司档案的虚拟展示,坚持统一协调原则,对具有重大意义、深刻启迪作用的工人运动档案进行重点展示,依据展示内容结合展板、展柱、展柜等素材进行展品的搭配组合,通过史实递进全方位、多角度真实再现中福公司工人运动中的风雨历程。

展品内容拓展。深入挖掘展品背景信息与展示意义,完善展品的整体信息含量[9],方便观众全面掌握展品信息与知识背景,感受隐含文化底蕴。相较于传统展览对展品的静态描述,档案虚拟展览可以不受空间限制拓展展品内容,全面展示展品相关知识。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为每件展品配置详情说明页,包含档案名称、文件形成时间、页数、载体形态、内容说明等基本信息,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档案内涵。展览还支持展品的语音讲解、视频解说以及动态展示,全方位感受展品的内涵信息与细部特征,进一步提升展览实际意义及效果。

3.5 展览形式设计

3.5.1 展览流线设计

展览流线是指观众在展览中的运动轨迹,在观众观展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独特的流线设计能够有效展示展品内容,结合展览布局共同渲染展览主题,营造展览空间氛围。展览流线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展区功能、展品布置、内容逻辑等多种因素,保证将每个区域都串联起来,一般包括线性布置法、中心布局法、散点布置法和网格布置法四种方法[10],目前展览流线设计多采用多种方法混合的布置方法。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以工人运动时间线为参考进行流线设计,利用路线合理组织展品和展览内容,构建完整故事序列,保障观展路线条理清晰、自然流畅,进一步增强展览沉浸感和代入感。

3.5.2 交互技术设计

虚拟展览的沉浸式体验不仅体现在沉浸环境的营造,还体现在观众的主观体验方面[11]。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创新展览展示形式,增加观众与展示空间和展品的互动体验,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积极性,但过多的互动会喧宾夺主,观众不能领会展览的深层内容,反而会影响展览最终效果。因此,展览中数字技术的设计应始终保持交互体验与内容展示间的平衡。中福公司档案虚拟展览利用VR/AR技术,结合展览内容中的关键点设置互动项目,吸引观众参与展览互动,层层递进激发观众探索兴趣,增强观众的观展体验。如在序章“暗流涌动”章节中福公司矿井照片展示处,可增加矿井采矿VR设计,观众可虚拟体验矿井下面煤矿工人采矿的真实经历及其生活的恶劣环境,真实体会其“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再如“先驱精神”章节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讲述部分,增加动画特效和留言板,观众了解先进事迹时可通过献花和敬礼向英雄致敬,还可以进行留言,表达自己的感悟。

4 结语

档案虚拟展览是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构建自主漫游的三维虚拟空间进行档案陈列布展的一种新形式,其展览策划与设计要将馆藏档案资源特色、展览大纲脚本设计与展陈技术应用、数字衍生品开发等统一规划考虑,打造沉浸式、自主漫游式观展体验,以实现档案展品的多样化展示和广泛的档案文化宣传效果。随着数字技术与档案资源深度融合,档案虚拟展览将会不断推陈出新,讲好中国档案故事,展现中国精神。

猜你喜欢
观展展品内容
展品被盗了
云上观展
文明比观展更重要
参观美术馆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观展攻略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
第五届莫斯科国际航展展品选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