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广西仫佬族古歌文化品牌与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2022-11-23 23:41李金静赵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广西旅游音乐

文/李金静 赵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学院)

一、仫佬族古歌文化品牌打造与保护性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一)国家政策的积极落实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倡导中华传统文化品牌的打造和传统技艺的挽救。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内容,广西作为少数民族最多的聚集区,在各方面更是积极响应号召,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做好民族团结、文化自信、民族品牌打造及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工作。仫佬族古歌不仅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文化旅游开发,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落实。

(二)为仫佬族古歌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金的支持是仫佬族古歌研究、保护和传承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它不仅能够更好地支撑仫佬族古歌的传承和发展,还能够使研究者对仫佬族古歌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反过来,仫佬族古歌融入旅游业也能够使广西旅游更加体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三)有利于拓展仫佬族古歌的传承和发展空间

保护性旅游开发对仫佬族古歌的传承及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它可以拓展仫佬族古歌的传承及发展空间。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包括仫佬族古歌在内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被束缚在一个比较固定的范围之内,近些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慢慢跳出了之前的范围,更多地与其他相关产业、文化相融合,使之传承和发展空间得到了提升。仫佬族古歌属于少数民族的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打造少数民族民俗、演艺与感受民族风情等元素相融合的旅游业不仅可以拓展生存空间,也对仫佬族古歌发展给予了一个新的传播媒介。目前包括仫佬族古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最显著的缺陷之一就是大众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仫佬族古歌的保护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打造仫佬族古歌民族文化品牌

打造广西罗城仫佬族古歌特色音乐旅游文化品牌。少数民族音乐可以说是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内外用音乐来打造城市形象品牌的例子很多。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典型的音乐资源来实现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融旅游、文化和贸易为一体的节庆活动,从艺术的角度本真的宣传非遗文化,同时加以旅游元素提升地域文化品牌,从而提升该地域的形象与魅力。近年来,当地政府可以说在此方面的宣传打造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更多是针对仫佬族“依饭节”等节庆来宣传仫佬族文化,对其品牌进行打造与营销,针对仫佬族古歌的文化品牌打造较少。当地政府应该紧跟时代及国家的政策方针,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的周年节庆等契机,着重宣传2021年被批准的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仫佬族古歌这一少数民族艺术瑰宝,促进广西罗城的音乐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旅游产品、特色饮食和文化演艺联动音乐旅游,加快音乐特色旅游建设,充分利用好“依饭节”和“走坡节”等当地音乐文化节庆活动,着力宣传打造仫佬族古歌文化品牌。

三、挖掘仫佬族古歌与旅游文化资源融合点

(一)仫佬族古歌类型曲目与旅游文化舞台演艺相融合

仫佬族古歌分为6类歌,这6类歌演唱时在演唱的顺序、地点及场合等方面各有其具体的特征,如:“古条歌”是在“开坛歌”之后演唱的对歌形式;“走坡歌”是男女青年在走坡时专门演唱的歌曲;“口风歌”是男女青年比赛时演唱的表现自身才华的歌曲;“礼俗歌”是在礼仪庆典上为了庆祝婚礼、祝寿时演唱的歌曲。这些歌曲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仫佬族人民的智慧及文化。古歌所演唱的语言和故事内容,是对仫佬族这一少数民族艺术魅力的展现,因此,可以根据6类古歌的特点编排成相关的舞台剧目,通过舞台演艺的方式呈现出这一民族艺术瑰宝。

(二)仫佬族古歌文学内涵与旅游文化民俗商品相融合

古歌中蕴含了仫佬族思想、道德和情感等内容,极具民间文学研究价值。如古条歌中经典的曲目《今古对唱》,是仫佬族目前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首展现仫佬族历史的长篇歌谣,内容讲述了从盘古开天到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同时穿插了人们非常熟悉的如《三国演义》等历史话本来贯穿整首歌曲。因此将古歌中所赋予的深刻内涵印制到仫佬族的刺绣、剪纸或者草编等传统手工艺术品上,不仅推动了仫佬族经济发展,还传承了仫佬族的民间民俗文化。

(三)仫佬族古歌与旅游盛会景区相融合

仫佬族古歌有其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之美。首先,仫佬族古歌应该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节庆活动,如:仫佬族“三月三婆王节”“走坡节”和“依饭节”。以该民族中一个非常重大的古老习俗“走坡节”为例,“走坡节”是仫佬族每年八月十五和正月春节中专门为还没结婚对象的男女进行的一场盛大的相亲盛会。届时仫佬族青年男女们会盛装出席这场盛会,在此期间演唱的古歌节奏自由,气氛活泼,表现出其真实的民族性情,深刻地展现了仫佬族的历史和民族民俗文化。这些节庆活动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其次,可以通过古歌的表演形式与景区风光游览相结合。目前国内外很多景区将民俗和歌舞表演作为旅游产品展现给游客。这同时也成为普罗大众更好了解当地文化风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仫佬族古歌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建设性建议

(一)创新旅游项目

目前传统的旅游项目缺少新鲜感,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无法促进游客的再次消费。对于仫佬族古歌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旅游相结合,旅游项目的创新性十分重要。想要增强旅游项目的创新性,需要设计者对仫佬族古歌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将古歌中的文学、艺术学和民俗学等多层意蕴及价值恰当地融入旅游项目的设计之中。例如:在游览项目创新上,可以运用仫佬族古歌中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将古歌中的歌词意蕴和演唱风格与当地山水景物融合起来。在娱乐项目创新上,注重增加设置游客的体验环节,不只古歌艺人自己唱,更要邀请游客一起唱,教唱的同时使游客感受仫佬族古歌的魅力,使游客知晓仫佬族古歌的演唱特点、歌词含义等文化风俗知识。在购物项目创新上,可以制作与仫佬族古歌有关的手工艺品、音像制品等。通过这些影音制品来阐述仫佬族古歌辉煌的历史、多层面的文化意蕴价值。比如:仫佬族古歌是仫佬族男女在走坡时演唱的一种歌曲传唱形式。可以以走坡传情时的古歌对唱为设计原型,将其衍生出宣传片、手办、纪念品等。从而增加人们的体验感受,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来讲,也开拓了仫佬族古歌档案可视化活态传承的发展路径。

(二)树立“品牌营销”理念

“品牌营销”理念已经成为旅游营销中的主流趋势。近年来,旅游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重要性。旅游品牌主要体现有两点:一是旅游产品的特点个性,二是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认同感。为了促进仫佬族古歌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推动仫佬族古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首要的是要将“品牌营销”理念考虑在内。因此,要着重探究仫佬族古歌的“定位”“推广”和“发展”。仫佬族是广西特有少数民族,以广西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例,如广西的“刘三姐”这一具有品牌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不仅推动了桂林乃至整个广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还建立了少数民族自身的民族品牌,广西刘三姐文化使广西的民族民间音乐、风俗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实现了深入的推广。品牌建设也同样对仫佬族古歌保护性文化旅游开发起着重大的作用。相关部门要为仫佬族的古歌品牌的打造和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使仫佬族古歌这一传统民族民间技艺和旅游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游客驻足,增加景区游客流量,不仅有利于提高古歌和景点的知名度,传播非遗文化,还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提高管理能力,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鼓励仫佬族古歌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广西罗城仫佬族古歌的音乐旅游产业品牌,通过一系列的旅游产品、特色饮食和文化演艺联动仫佬族古歌的音乐旅游,加快特色旅游建设,充分利用好当地两大节日盛典“依饭节”和“走坡节”,着力宣传打造仫佬族古歌文化品牌。

(三)仫佬族古歌文化演艺剧院剧场的创建

剧院剧场型的文化演艺,近年来逐渐在音乐文化旅游业中蓬勃发展起来。其最大的优势为不受天气制约,环境较舒适。在剧院剧场中通过声学、光学等的综合运用,能够给人在听觉和视觉上以强烈震撼的刺激。国内大部分文化演艺剧场内容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为演绎主线,通过一幕幕经典的剧目来贯穿整个主题,从而给人以沉浸式的享受。仫佬族古歌从类型上可以划分为“开坛歌”“古条歌”“走坡歌”“口风歌”“礼俗歌”和“其他歌”六类。此六类古歌演唱时有其具体的特点,如演唱的顺序、地点及场合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每一类歌又都有其经典曲目和唱段。例如:“古条歌”是在“开坛歌”之后演唱的对歌形式;“走坡歌”是男女青年在走坡时专门演唱的歌曲,经典曲目有《相遇歌》《分离歌》等;“口风歌”是男女青年比赛时演唱的表现自身才华的歌曲,在曲目上不固定,考验演唱者的敏才;“礼俗歌”是在礼仪庆典上为了庆祝婚礼、祝寿时演唱的歌曲,经典曲目有《婚宴歌》《求婆歌》等。剧院剧场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类型的歌曲,通过舞台装饰和灯光等手段来打造歌曲相关背景,通过编写剧本的形式将六种古歌类型用民俗故事等方式串联起来,可以使游客观众直观完整地领略到六类仫佬族古歌的艺术魅力。

(四)当地政府机构增加支持力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开展仫佬族古歌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增加政策与财力支持力度,还需要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群策群力。首先,加强古歌传承人树立民族品牌意识的相关培训。使传承人不只懂得如何演唱古歌,更要使他们清楚怎样使古歌在新时代,运用品牌效应有效地传播下去。目前仫佬族传承人趋于老龄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政策倾斜和经济奖励等相关手段鼓励有文化有志向的年轻人积极投身仫佬族古歌的学习和传承中,扩大仫佬族古歌的传承队伍,储备后续人才。其次,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当地政府应该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和相关监管人员参加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加强各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主办的交流与活动展示,提高传承人对民族品牌打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有利于拓展传承人视野。 最后,与广西地方高校合作。与广西高校中音乐、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进行深入合作与交流,例如:可以与高校中有志向的教师和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团队借助赛事可达到不断优化非遗文化创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非遗文化在人才培育中的作用与效果。这既体现了高校美育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也是对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五、结语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当地的旅游项目深入融合是非遗文化和旅游业双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仫佬族古歌作为一项非遗传统技艺,它的保护和传承遇到了自身的瓶颈,通过打造仫佬族古歌民族文化品牌,在非遗保护视角下进行文化旅游开发,不仅有利于仫佬族古歌这一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同时也能促进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旅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使当地非遗传承和经济发展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广西旅游音乐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旅游
音乐
广西诗歌五人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音乐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