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2022-11-25 02:53李聪菊王明义法庆元郗春英唐月香
花卉 2022年8期
关键词:曲靖市药材中药材

李聪菊,王明义,法庆元,郗春英,唐月香

(1.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 曲靖 655000;2.曲靖市农业科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3.曲靖市种子管理,云南 曲靖 655000;4.麒麟区农业农村局,云南 曲靖 655000)

0 引言

云南省作为“动物和植物王国”,生物多样性位于全国的首位,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从而为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做为云南省副中心城市的曲靖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良好的生态、广袤的土地、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为不同类型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和道地中药材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环境与良好的发展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中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西医药事业,明确了中药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高投入,高收益,高技术密集型的特殊产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竞争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朝阳产业。本文通过对曲靖市道地中药材种植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曲靖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下步发展建议,以期为曲靖市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曲靖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曲靖市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

据统计,中国现有中药材12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 种,药用动物1581 种;云南省现有中药资源种类6559 种,药用植物资源6157 种,约占全国总数的二分之一,云南省中药资源种类总数和药用植物总数均位于全国首位。曲靖市共发现药用植物754 种,现有中药材品种438 种,其中:野生药材367 种,人工种植药材71 种,是云南省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曲靖市各地顺势而为,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把道地中药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加以培育,使道地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

1.2 产业、产值持续增长,规模不断壮大

高原特色农业一直是曲靖市坚持发展的战略之一,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农业技术有旱粮、烟草、油菜、魔芋、万寿菊等种植加工技术。2021 年,曲靖市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40.98 万亩,产量10.84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7%、0.6%。实现产值13.96 亿元,现价同比增长46.1%,占农业产值的比重4.9%。市委、市政府看到了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前景,印发了“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明确到2025 年,全市种植道地中药材165 万亩,实现道地中药材产值80 亿元。

1.3 良好的布局结构

曲靖市按照突出优势区域布局,抓出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加快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在《中共曲靖市委关于制定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将聚焦优势品种,突出优势区域,连片规模发展优势道地中药材。①重点建设40 万亩的沾益—宣威特色原料药道地药材产业带和40 万亩的罗平—师宗—富源药食同源道地药材产业带,其中连片50 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119万亩。②培育市级以上中药材龙头企业42 个、“一村一品”专业村68 个,认证绿色和有机产品80 个。③把曲靖建成集优质原料生产、生物药业加工、健康养生服务为一体的云南重要现代中药产业化基地。④在2 个中药材产业带涉及的县(市、区),科学筛选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优势中药材品种(品类)。⑤每个县(市、区)聚焦1 个主导品种、1~2 个重点品种予以发展,加快形成单品优势。⑥北部发展特色原料中药材产业带,突出曲靖道地药材活性成分含量高的优异品质。其中,沾益区聚焦发展银杏,加快发展红豆杉、工业大麻、滇黄精和云当归产业;宣威市聚焦发展白芨,加快发展滇重楼、灯盏花产业。⑦南部发展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带,突出“以食养生、以食健体”,充分挖掘药食同源、药食两用、药食兼用型药用植物的食养功能,推进药用植物蔬菜化。⑧大力培育一批单品优势突出、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联农带农效果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道地药材专业村。变分散发展为板块开发,巩固提升罗平小黄姜“一县一业”省级特色县和沾益、罗平、师宗、宣威“云药之乡”重点县创建成果,示范带动全市加快道地药材生态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⑨坚持百亩核心示范、千亩连片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优的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到适宜区域设立“定制药园”作为原料药材的供应基地。⑩建设“八有”高标准基地10 个,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集约化道地中药材发展新路子。

1.4 种植区域科学布局、优势明显

曲靖市现有6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4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从事道地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其中,师宗县的“高良薏仁米”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宣威市“龙津”牌细辛被评为“云南十大名药材”;被云南省认定为“一县一业”特色县的有罗平“小黄姜产业”;麒麟区、罗平县、师宗县和宣威市被认定为“云药之乡”;沾益区被认定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示范县”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一年生当归种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银杏连片种植基地;全市道地中药材种植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区域优势逐渐显现。

2 道地中药材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高,产量低,农户种植技术亟待提高

农民种植道地中药材缺乏科技支撑,大多沿用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缺乏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相应的技能培训和科技服务指导,投入成本过高。加之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先进的种养方式难以推广,制约了道地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发展。农户种植技术亟待提高,特别是道地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滞后,道地中药材种苗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影响道地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2.2 林下资源种植优势未得到有效利用

突出表现在林下种植道地中药材模式推广不到位,种植面积受到制约。目前,全市林下资源被真正利用来种植道地中药材的地方不多,利用率不高,除沾益、会泽等一些国有林场利用林下资源小面积尝试性的种植了白芨、桔梗、黄精等,其他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推广[1]。

2.3 生产管理落后、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道地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在于药性,药性决定了疗效的高低和市场的前景。目前,我市道地中药材无序引种、重采轻育、过度采挖、驯化盲目、生产技术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从2016 年至2021 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引进项目看,在31 个中药材种植项目中,仅有4 个项目达到标准化基地的要求,1 个通过了GAP 认证,其余的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据统计,曲靖市规模以上中药制造相关企业13 家中仅有10 家为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而中成药加工企业仅有3 家。中成药和中药制剂产品附加值较高,从事中药材精深加工、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的企业过少,产业链中游基本处于断层,很大程度影响了道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2.4 市场信息闭塞、产销渠道滞后

由于中草药采用的种植形式与其他农产品具有一定内似属性,加之市场容量又相对较小,市场信息容易扭曲失真,销售价格波动也较大,尤其是信息化系统不完善导致药农在种植上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心中无底,基本上是什么火种什么,跟风走、随大流,造成供需失衡。对于电商交易平台等线上交易的使用率不高、深度广度不足,农业物联网的探索实践也尚未开始,导致全市道地中药材种植市场信息闭塞、产品产销渠道滞后。

3 加快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3.1 建立和完善发展规划,突出科技引领

结合实际,抓紧编制曲靖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和专项计划,明确发展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引导道地中药材种植户和企业同向发展,最终实现道地中药材发展大市、强市的目标。同时,为提高道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加强对道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中涉及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积极引进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企业和人才,联合企业搭建道地中药材工业研发平台,加强对研发成果的使用和宣传。

3.2 创新举措,着力激发群众对道地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

以政府扶持资金为引导,积极引导地方投资和社会资本投入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承包大户通过集体林地、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技术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创新以及投融资模式创新,引导带动社会各界参与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提高基地建设整体发展水平。

3.3 规范种植方式,提升道地中药材品质

种植好的药材要做好以下3 个方面的工作。

(1)要在大力引进和培育大型道地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帮助这些药企利用自身研发力量强、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优势,自建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采取“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好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不断提升我市道地中药材和加工产品的质量,有效规避中药材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保持盈利稳定。

(2)在种植方式上,除建立规范化基地,扩大规模化种植外,要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管,形成本地“绿色+道地”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充分评估药材产区道地中药材种植适宜度,打造出当地道地中药材产业特色。

(3)要加强中药材农企的主体责任,保障药材生产用药施药安全。建立和完善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管理措施和水平,降低因粗放式生产带来的损失。

3.4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多渠道增加道地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

搭建三产融合的新业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3.4.1 大力发展药材加工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进规模化、品牌化的从事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生产制造的大型企业建立产地初加工基地,帮助他们搞好物流仓储、生产必备设备的建设。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引导产地初加工企业,提高初加工水平,就地打造以道地中药材为基础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

3.4.2 大力发展中药农业体验经济

积极探索“中成药+”新模式,将道地中药材种植与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康养小镇建设相结合,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到养生保健旅游、中药材科普和中医中药养生体验中来,让顾客变游客,药园变乐园,这样也增加了药农和企业的收入。

3.4.3 探索发展药食同源产品

我国素有“食中有医、医中有食”的养生观。曲靖本地就有很多地方素有“寓药于食”的习惯,我们可以推动中药入食,建立中药农企与医药、食品企业的健康产业联盟,合作开发,研发出适于现代节奏的各类健脑益智、强生壮体、美容养颜、消除疲劳的健康食品,打造曲靖药食同源品牌[2]。

3.5 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着力推进道地中药材生态产业发展

(1)在曲靖市各道地中药材产区不断强化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等环节的规范,加大与企业高校和科学研究所的合作力度,尽快将绿色高效的生产技术编写为地方道地中药材种植导则,并向药农和企业推广。

(2)聘请专家团队在各药材产区开展良种选育,依托现有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示范性种子种苗基地。同时,定期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加快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努力将曲靖建成国家级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区、菌物药资源保育区。

(3)让中药材绿色生产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发挥林地类型和森林特点,出台林地流转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奖励办法,不断扩大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改变单一种植模式。

3.6 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道地中药材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曲靖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化、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所以,我们应该运用好新基建政策,支持药材生产企业、中医药龙头企业率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健全重点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数据化全程可追溯体系。以现有的道地中药材信息化平台资源作为统筹的重点,搭建市场和生产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网络,报道好市场分析与预测,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发布精准购销信息,搭建好产销对接平台。加强道地中药材品质监管,指导药农和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建立品牌数据库,从制度和措施上保障道地中药材品牌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以微商、直播等新型电商平台为载体,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不断提高道地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

猜你喜欢
曲靖市药材中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期行情
曲靖市总工会:市餐饮行业工会成立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