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农村厕所革命探析

2022-11-25 04:42崔俊鹏
河北农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改厕基层干部意愿

□文/崔俊鹏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研发干旱、寒冷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强调各地要选择适宜的改厕技术和改厕模式,先搞试点,证明切实可行后再推开。

2021年1月,沈阳“尬厕”问题曝光,4月初,河南永城“样板厕所”再次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改厕问题频出对农村“厕所革命”的推进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分别于4月7日和22日召开两次全国农村厕所革命问题摸排整改工作会,并在28日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确保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下而上,分类有序推进厕所革命。5月8日,召开厕所革命座谈会强调突出自下而上,尊重农民意愿。

一、“自下而上”概念界定及其必要性

(一)“自下而上”概念界定

张婷婷(2020)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为例指出“自下而上”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指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政策执行流程和环节,给予基层政府充分的自主权,灵活掌握制度和标准[1]。杨伟伟,叶冬青(2021)指出“自下而上”形式的乡村整改工作是指将村庄环境卫生分包到户,家家都投入村庄整治,村民发挥聪明才智,建设符合自身审美与生产需求的景观[2]。

基于以上研究,“自下而上”农村厕所革命是指立足各地实际情况,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扎实推进推动各地厕所革命。

(二)“自下而上”农村厕所革命的必要性

1.推进方式亟需转变。在以往的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个别地方政府为完成任务指标,以行政命令强制推行,大包大揽、一刀切,甚至没有事先进行规划设计就直接开始建工程,致使原本的“民生”工程成了“面子”工程和“伤心”工程,违背了农户的意愿,也因此引起了农民群众的不满,使农民群众对改厕产生厌恶情绪,阻碍了农村“厕所革命”的进程,“自下而上”农村厕所革命是工作方式的合理转变。

2.服务主体参与度和主体地位有待提升。在农村改厕中,农户既是需求的主体,也是受益的主体,在改厕的评估、建造、管理维护等阶段,都需要有农民的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厕所建后质量和最大程度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厕所闲置率和废弃率,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然而,实际推行过程中“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很普遍,群众参与度和主体地位相对较低。

3.尊重各地差异的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形、气候均千差万别。例如,在经济落后的山区,各项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冬季寒冷易结冰,不能使用水冲厕所,有的地方因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对改厕位置有讲究,认为院内不能建厕所等。因此,厕所革命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在充分调研和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后,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尊重历史,规划先行,先建机制,统筹推进。

二、“自下而上”农村厕所革命的问题

(一)基层干部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党和人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基层自治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组织结构和成员与广大基层的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剪不断的关联,基层干部最了解中国农村基层的基本情况和社情民意。然而,在实际改厕过程中,“上热下冷”问题很突出。各级地方政府为完成任务指标,大包大揽,不顾客观条件照抄照搬城市或其他地方做法和模式,在干旱寒冷地区推广水冲式厕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较低,农村“厕所革命”相关政策和技术问题一问三不知;在执行改厕工作时,简单把“发厕具”“发补贴”当作“改户厕”,落实不到位;在政策宣传方面,只向农民传达这一政策,并未将改厕部署与改厕流程以及改厕的意义传达给农民,农民对改厕的重大意义知之甚少。

(二)农户改厕的意愿不高

农民群众对改厕工作缺乏热情和参与度低是厕所革命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2],村民的总体收入状况、认知能力、主流心态和个人受教育程度对“厕所革命”的推进都有一定的影响[3]。改厕农户会把改厕效果和街坊邻居分享,所以,已经改厕的农户的真实感受和效果对后续村民的改厕意愿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地方群众看到过去改厕质量不高,模式选择不当,服务机制不到位,使用效果不理想;有的地区还存在“建新不拆旧”“新旧并用”或是“建而不用”的现象,新改的厕所成了摆设;个别地区改厕后期设备坏了无人修、管道堵了无人通、粪污满了无人抽或抽出之后随意排放;粪污清理频繁、费用高、群众不愿意用;另外,改厕后卫生厕所使用方法宣传不到位,造成群众不会正确使用等。这一系列问题致使农户对改厕产生了排斥和厌恶情绪,认为改厕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既不想改也不愿改,更不愿为改厕投资投工。

(三)农民的观念意识相对落后

受传统的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多数农户早已习惯使用旱厕并基于农作物施肥等方面的考量,对改厕顾虑重重[4]。担心建设改造成本、水冲厕所用起来不习惯、用水用电太多、后期维护太麻烦且已经习惯了目前的厕所;认为改厕会影响农作物施肥,因而厕改意愿不强。有的地方的农户为取粪方便不愿对露天粪坑进行改造;有的地方把改厕与破坏风水、家人生病等相关联,“改厕只能在清明当日上厕板”“家里有白事,三年不动土”。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以老人居多,年轻人多在外务工几乎很少在家,认为完全没必要改;很多农户完全不了解传统旱厕的危害和改厕对其自身的重要意义;还有部分农户认为厕所革命是政府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关系,意识不到甚至并不认为改厕是提升自己生活质量的事情。

三、推动“自下而上”农村厕所革命的路径

(一)基层干部率先垂范,做好示范引领

1.加大培训力度。上级政府可通过定期召开调度会了解各地区实际改厕情况、工作进展,传达学习国家最新政策精神,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政策宣讲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其重视程度,以此来增强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

2.深刻理解精准传达政策。借助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关注改厕较为成功的地区,通过实践调研、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主动学习其成功的改厕经验、相应的技术模式以及改厕工作推行的方式方法,在理解透彻厕所革命这项惠民利民政策,掌握相关知识,选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厕所革命这项民生工程的惠民之处详细的传达给村民。

3.认真负责执行政策。基层干部的实行效果是厕所革命最重要且最困难的一环。因此,村两委班子要认真对待,在有总体规划和正确思路的基础上,率先垂范,引导村集体内党员干部带头建好用好自己家的厕所,为村民“打样板”,做好示范,结合本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改厕技术模式。

(二)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改厕工作

1.严格问题厕所的摸排整改。村民不想和不愿改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先前改的厕所问题太多,不能用、不好用以及不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改厕的群众满意度较低。基于此,我们要对问题厕所进行严格整改,对整改好的厕所进行逐级验收,实现问题动态清零,确保建了的厕所能用、好用和用得上,改厕的农户满意度得到提升。

2.把握农户需求和意愿。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结合群众需求和满意度制定方案并进行改厕使得群众满意率达95%。通过实地大走访和入户访谈了解农户的需求,将经过试点试验和群众认可之后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推行,由农户自己选择改厕产品、改厕位置,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对于认识不到位,短期不想改和不愿改的可以暂缓,不能强行推进。坚持把群众的需求意愿和改厕质量与效果作为改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提升农户的满意度。

3.转变工作推进方式。当前大部分地区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来推进改厕,这种方式农户的参与感较低,不利于调动农户的积极性。采取奖补的方式,按照“政府定标准、农民自己建、竣工严验收、合格即奖补”的思路,通过先建后补、早干早补、多干多补等方式来引导农户主动投工投资,并组织农户广泛参与物料采购、施工监理、工程验收、后期管护等改厕全过程,发挥农户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农户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扭转农户思想观念

1.抓好宣传教育。各级相关领导干部和村两委班子要深入群众,通过“大喇叭”、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讲解旱厕的危害,剖析改厕的意义和群众的得失,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在意识上进行引导,使村民理解了解并支持改厕工作,使农户由“要我改、要我建”到“我要改、我来建”转变,为“厕所革命”的扎实推进筑牢根基。

2.做好试点示范。在建立健全改厕的模式选择机制、质量监管机制以及长效管护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气候以及最为重要的群众意愿等因素,经过专家论证和专题研究后为各地区提供几种合适的改厕模式。改厕前确保改厕产品质量和施工队伍的质量,改厕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监理和群众监督,改厕后要做好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完成后组织农民群众参观和体验,让农民群众亲自感受和评价试点地区的厕所是否好用、耐用和方便,是否满意,从而更好地调动村集体内群众的改厕意愿和参与度。

四、总结

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是“自下而上”农村厕所革命的两大主角。基层干部是政策实施和执行的主体,农民群众则是政策最终服务的客体。因此,“自下而上”农村厕所革命的顺利推进需要二者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学习和理解改厕政策,掌握改厕技术,熟悉改厕模式的同时率先垂范,做好模范引领。另外,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农民群众的改厕意愿,调动农户改厕的积极性,转变农户的观念,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改厕工作,尊重其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户在改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及满意度。

猜你喜欢
改厕基层干部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浅谈农村改厕存在的问题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三部委联合印发通知: 进一步提高农村改厕工作实效
推动“厕所革命” 建设美丽乡村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九台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坚定不移推进农村厕所改造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