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好稻米”产业化现状与开发

2022-11-25 13:23唐明星周龙艳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6期
关键词:滨海县食味滨海

刘 健,唐明星,周龙艳

(江苏省滨海县农业干部学校,江苏 滨海 224500)

滨海县位于江苏东北部沿海,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国家级平原绿化县、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全县下辖15 个镇区(街道),农业人口88.05 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7.8 万。常年稻麦等粮食种植面积220 万亩,总产量112万吨。优质稻米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滨海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富民产业。

针对近年来滨海县水稻产业化发展遇到的瓶颈与不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国家地理标志“滨海大米”品牌培植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子、新模式,以期为滨海县全链式扎实推进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新路径。为此,县专门组织成立“优质食味稻米”产业化开发领导小组,系统分析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政策导向、产业资源优势;剖析当前优质食味产业化存在的短板,从生产环节、收贮环节、加工环节、营销环节寻求突破口。根据土壤质地分布差异,调优水稻品种及配套的管理方案;通过区域化试验示范推广确定区域性产业化市场运营方案,全面实施“滨海好稻米”产业化开发路径。

一、“滨海好稻米”产业化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滨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以国家地理标志“滨海大米”品牌建设为突破口[1],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技术集成,积极探索三产融合新路子、新模式,坚定不移推进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发展。

1、优越的资源条件

滨海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空气质量较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50 天以上,PM2.5 日均浓度达标率68.5%,位居省市前列。境内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种植优质粳稻的黄金地带。当地耕地资源丰富,土质上乘,现有耕地面积150.39 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35.7 万亩,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82.11 万亩。境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基本均衡,适合多种粮食、园艺及林果类生长。同时,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利配套设施完善,拥有射阳河、通榆河、废黄河、淮河入海道等诸多优质河流,水资源保护良好,水质纯净,是水稻品质和口感的保证。

2、集约化生产方式

2022 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88.2 万亩,总产量52 万吨。水稻品种主要包括南粳2728、南粳5718、华粳5 号、圣稻22 等,其中南粳系列优质食味水稻种植达18 万余亩,占全县水稻面积20%左右。种植模式主要以稻麦两季为主,新发展的稻虾共作逐步扩大,2022 年面积达3 万亩。重点示范推广集中育供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根侧深)施肥、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模式)9 项。目前,水稻机耕、机插(种)、机管、机收率达92%以上,其中高效植保机械覆盖率95%以上。全县现有5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5843 户,其中200 亩以上规模种植户579 个,规模种植面积36.93 万亩,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7 个。

3、多元化政策扶持

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突破口,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及稻谷补贴等多种惠农资金3.5 亿元,扎实推进水稻生产优势功能区建设。目前,已创建优质水稻示范区(片)23 个,核心区面积3.3 万亩,辐射区面积32 万亩;创建水稻有机生产基地1 个,绿色生产基地3 个,无公害生产基地5 个。

4、健全的收储加工体系

全县现有粮食仓储库容39 万吨,拥有粮食烘干机427 台,总吨位达6300 吨。全县有江苏奕帆、华春米业、福康米厂等22家规模稻米加工企业,小型家庭作坊115 家;拥有各类加工机械500 多台(套),年合计加工大米能力在15 万吨左右,大米商品率在35%左右。常年活跃的粮食经纪人有2170 余名,以江苏奕帆公司为代表的稻米加工企业,通过“基地+加工+营销”三位一体生产经营模式,产品主要销往苏南和上海等大中城市。

5、品牌化流通营销

2016 年,滨海县成功注册了“滨海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商标[2]。2018 年,滨海大米参加江苏省稻米博览会,一举获得江苏好大米评比银奖。目前,全县有12 家稻米加工企业,注册了“淮禾”“海富康”“丕丰”等13 个稻米商标品牌。1998 年,五汛镇进行了有机大米认证,通过认证面积2031 亩,年产有机大米291 吨,产品供不应求。

6、稳定的经济效益

稻麦生产环节:2021 年全县种植户水稻生产成本约680 元/亩,按照亩产600 kg,2.52 元/kg 计算,产值1512 元/亩,纯收益832 元/亩。

加工环节:水稻加工成大米一般比例为70%~72%,加工包装成本0.14 元/kg,加工企业平均利润0.10~0.14 元/kg。

销售环节:以进入上海市场为例,滨海大米实际进入上海市场每年3.5 万吨以上,上海市场滨海大米批发价格一般为3.9~4.2 元/kg,零售价为4.6~5.0 元/kg。

受国家政策、市场价格上扬以及增产增收等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较高,滨海县稻米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滨海好稻米”产业化经营短板与不足

滨海县稻米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业效益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发挥。

1、品种问题

由于地理环境影响,滨海县在稻麦品种利用、种植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灌溉渠南水稻以迟熟中粳为主,搭配中熟中粳;灌溉渠北水稻以中熟中粳为主,品种比周边县明显偏多,存在“多、乱、杂”问题。

2、生产管理问题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设施建设总体标准不高,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还是20 世纪90 年代兴建的,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需要。同时,规模种植比重低,规模经营户较少,小而散的格局导致稻米品种杂乱,市场上水稻品种有50 多种,难以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品质难以把控。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不到位、机插秧成本高等因素影响,滨海县水稻种植机插水平还比较低,实际机插覆盖率仅40%左右。此外,农业从业者普遍年龄较大,对新技术的接受意愿不强、能力不足。

3、收储加工问题

加工能力不强,大部分稻米加工企业生产设备落后,稻米加工能力不高,烘干、冷链物流、贮藏仓库等配套设施服务能力极低。受制于市场、资金以及土地指标等因素,滨海县稻米加工企业符合标准的低温粮食储备库极少,标准化加工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同时,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企业在收购、加工、仓储等环节不能严格区分优质食味稻米及常规稻米,不能实现优质优价,难以调动企业投入的积极性。

4、销售流通潜力待开发

县里成立了滨海大米协会,但是协会未能实现分工协作、互补共赢,还存在同质竞争问题,组织化程度需加强。同时,由于“滨海大米”注册时间短,宣传力度、市场认可度都较低,品牌推介效果未达成。此外,政府对大米推介、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薄弱,在年度考核、资金安排等方面均缺少支持。

三、“滨海好稻米”产业化开发基本路径

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基础;品牌要打响,品质是保障;品质要提升,首选好品种,有了好品种,还需标准化[3]。下一步,需坚持农业强县不动摇,以工业化思路从全产业链入手,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1、绿色栽培,确保原粮安全优质

(1)推广食味好品种

科学种田,良种先行,大力推广适合滨海县种植的南粳2728、南粳5718 等优质食味稻米品种,力争建成10 万亩优质食味稻米核心区。

(2)推行标准化生产

积极推广优良水稻绿色安全生产等标准化技术,配套稻虾共作等模式,生产绿色、有机稻米,全年创成“两品一标”10 个以上。

(3)组织新技术攻关

在核心区开展驻点服务,重点突破水稻农机农艺融合、精简栽培及绿色防控等技术瓶颈,加快水稻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2、统筹保障,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1)建好高标准农田

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整片推进,实现土地平整化、田块条田化,提升抗灾能力。

(2)抓好土地制度性改革

通过土地经营权租赁、入股、托管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争取将县土地流转补助范围扩大到优质稻米基地。

(3)农业社会化服务

积极探索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技术、统一种苗、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的机制,确保核心区单一品食味稻米连片规模超过300 亩,实现小农户与大农业的有机统一。

3、龙头企业培养,做强增粗产业链条

(1)培大育强龙头企业

县级层面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帮助现有粮食加工仓储企业更新设备,优化加工工艺,推广应用《江苏大米-大米加工技术规范》(T/JSLX001.2-2018),实现低温烘干、低温储藏、精细加工,力争成品大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达到标准。

(2)立足市场开发新品

大力开发适合线上线下销售产品、功能性产品等,丰富产品类别,迎合不同消费群体。

(3)深度融合推介产品

启动“滨海大米”品牌建设行动,设计商标形象以及精美包装盒、袋等,向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宣传推广滨海县优质农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滨海好稻米”产业化开发建议

1、成立专项开发公司

小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不足,建议由国有农业投资公司牵头,组织实施滨海稻米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改造建设标准化低温冷库,组织新产品开发、品牌保护及产品推介等产业化发展工作。

2、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依托滨海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制定稻米产业规划,对稻米产业布局、基础配套、品种更新、技术集成、精深加工、品牌推介等全方位谋划、定位。在推进规模化的同时,结合区域特点合理规划稻田复合种养等。

3、搭建产学研推平台

建议与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集中力量搭建滨海稻米产业产学研平台,依托平台扎实开展水稻新品种引进、新技术集成、新产品开发等,保持行业持久竞争力。

4、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优质稻米基地纳入农业结构调整考核范围,提高镇区打造优质稻米基地的积极性。同时,制定出台优质稻米产业化扶持政策,重点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业链前延后伸、产品开发及品牌推介等环节进行扶持。

5、拓展品牌运作空间

研究制定“滨海大米”品牌运作办法和商标使用规则,按照积极试行、稳步推进、不片面追求数量的原则,规范品牌使用门槛,引导鼓励有能力、有意向的新型经营主体使用“滨海大米”商标。同时,建立和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力争实现优质优价。

猜你喜欢
滨海县食味滨海
河南黄淮稻区优良食味粳稻研究进展
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及食味感官评分值的特征
读迷作品
捉龙虾
滨海白首乌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轻轻松松聊汉语: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滨海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