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展览配套活动的对外合作
——以“光阴物语:泉州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展为例

2022-11-25 01:20陈颖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刺桐南音泉州

陈颖艳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 泉州 362000)

0 引言

在博物馆发展初期,教育并没有被公认为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20世纪晚期,专家学者开始思考新世纪的博物馆发展方向,美国博物馆协会的一项报告中提到了博物馆教育角色的重要性:“如果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便是以非正规和自然而然的方式展示物件和思想的义务,这是一种精神。”①如今,博物馆举办的各类科普及宣传社教活动越来越重要,教育作为博物馆核心职能之一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博物馆不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更为注重互动式和参与式的体验,这对博物馆展览配套的各项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博物馆需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创新多样的形式,搭建与受众进行传统文化和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

2022年5月18日,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我馆)推出“光阴物语:泉州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展(以下简称“二十四节气展”),以诗意的方式展现中国人独特浪漫的时间观。不仅在展览文字上融合了节气古诗词,文物展品的组合也极具诗意地组合展出带诗酒茶花香(图1)、文房四宝(图2)元素的近百件节气文物,还策划一系列与节气、时光相关的配套活动,推出相关的展览文创衍生品,以期更立体、有趣、丰富地呈现和传播展览的主题与内容。

1 博物馆里的跨界尝试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日的主题聚焦于“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发挥着连结古今、汇聚交流的作用,在城市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博物馆日当天,也是“二十四节气展”开幕的当天,我馆邀请了闽南民谣乐队,来博物馆演出民谣音乐会;邀请了宋代点茶插花及世遗沙画团队,带领观众重返宋元泉州;邀请了南音团队,结合二十四节气文物展进行创作。不同领域的力量在博物馆里交流合作,既呼应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也希望通过多元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感受中国人的时间观。

1.1 博物馆里的闽南民谣与宋代点茶插花

关于节气和时光流逝的民谣歌曲不少,率真纯净的民谣总给人以清风朗月之感。因为“二十四节气展”探讨的是东方细腻、浪漫的时间细分以及中国人与时空相处的哲学,所以特邀请了闽南民谣乐队来馆举办“博物馆里的音乐会”,演唱了关于时间与二十四节气的歌曲,如《光阴的故事》《天时》等。“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缓缓咏唱二十四节气和四季流转的歌声中,展览正式启动。

如果说音乐从听觉上为展览带来了怀旧和浪漫的气息,那么“梦回宋朝”宋代点茶插花的演绎,则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文人雅士点茶插花优雅、从容的场景,在将时令花卉装饰得素雅美丽的过程中,引发观众感受古人与万物同步的生活,体会蕴藏在传统节气中的时间之美。

展览里体现雅致生活的器物有各式香炉、花瓶,如清铜香插、清白釉双夔龙衔环耳四足熏炉、清白釉梅花寿字纹三足炉、清安溪窑青花菊花纹三足炉(图3)、清光绪十二年三足铜炉等。而与茶有关的节气有清明、谷雨等,与茶有关的展品有宋黑釉盏(图4)、民国锡茶叶罐茶壶、民国张泉苑茶叶等。立夏过后,适宜泡饮普洱菊花,在开幕式现场举办“博物馆里的请茶时间”,为观众提供相应的节气茶饮,让大家在品尝当季香茗的同时,体会藏在节气里古老的生活智慧。

1.2 南音创新作品《节气歌》

在策划展览时,我馆思考要将怎样的音乐融入展厅,能够给“二十四节气展”带来独特又和谐的韵味。后来发现,“二十四节气展”加入当地千年雅乐——南音这一元素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展览临近结尾的部分,我们加入了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基于王羲之《兰亭序》创作的南音视频。《兰亭序》描述的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暮春,风和日丽,茂林修竹,群贤毕至,饮酒赋诗,观宇宙之大,感慨时光与生死,这一主题与“二十四节气展”叙述的时光主题不谋而合,给展览增加一份古朴幽雅与时空穿越之感。

南音团队还为展览特别创作了南音新作《节气歌》,这也是国内首次用南音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5月21日正值小满时节,我馆举办了展览配套活动“感受刺桐城的节气物语——倾听光阴里的声韵”,南音团队成员化身不同的乐器,生动地科普各种南音乐器的特点,演奏并现场教学南音《节气歌》,既展现了刺桐城里的南音如何诠释传统节气,也普及了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的相关知识。

1.3 博物馆里的围炉读诗会

此次“二十四节气展”的《序言》,我们一改传统的概括性文字表述,尝试以诗歌的方式进行文字精简和排列:

一寸光阴一寸金。

古人珍爱、尊重、顺从并成全时间,

把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

节气的诞生,

从小处看,

是东方细腻浪漫的时间细分,

从大处看,

则是中国人与时空相处的哲学。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许多文物,

仿佛述说着光阴的故事,

呼应着时令与闽南特有的诗意:

我们看到了生长的枝杈,

听到了石臼的节拍,

闻到了珍馐的芳香,

感受到了文物承载的光阴物语。

在展览版面设计上,二十四节气各搭配一件馆藏文物图片,以及相应节气的诗词或史料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部分的单元说明,也结合不同季节的诗歌,以更为诗意的表述去呈现。例如,秋季部分的单元说明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收获的秋天,时间赐予人们诸多美食,花草凝露,满阶梧桐月明中”(图5)。冬季部分的单元说明:“‘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草木凋零的冬天,万物趋向休止。人们心怀感恩,将秋季作物,收藏入库。文人临窗读书,围炉吟梅雪。岁末无他事,闲坐待新岁。”通过诗化的语言及节气或季节诗词的引用,让整个展览更为轻松而富有诗意。

因为展览与诗词的密切关联,我们尝试与泉州古城文化空间合作,在“二十四节气展”展厅里,共同策划一场“围炉读诗会”——一场关于“时光”的读诗活动。在“二十四节气展”展厅里有不少诗意的造景,我们将一些民俗器物、古朴的桌椅及插花、古画融入展厅,在以节气、时间为主题的展览空间里,在承载着光阴物语的节气文物的陪伴下,开展一场围绕“光阴”“时光”的诗歌对话与交流,相信能吸引不少人前来相约读诗。

2 借助社会力量,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

博物馆的智慧化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探索博物馆智慧化的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博物馆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会带来更活跃的思维和创意。②我们在策划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活动及展览文创衍生品时,通过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对外合作,推出了相关的主题讲座、动手实践活动及展览文创衍生品等。

2.1 节气植物与花卉手工

展览中有不少带有荷花、菊花等节气花卉图案的精美文物,比方春季部分有能很好体现“莺飞燕舞百花香”的清粉彩花鸟纹绣墩(图6),繁花盛开的景象让人瞬间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夏季则有宋永春窑青白釉荷花纹盖盒、清青花荷花仕女图罐、清青釉莲花蕉叶纹尊等带有荷花纹案的器物。在秋季部分,因为“一叶知秋”“秋季落叶”的缘故,展出了明德化窑乳白釉叶形小碟(图7),这款小碟背面有很清晰的叶片脉络。而冬季部分则有清长方形梅花纹铜手炉、清豆青地粉彩梅花蝙蝠纹碗、清白釉梅花寿字纹三足炉等带梅花纹的炉、碗等。

作为展览配套的活动,我们借助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举办了“花开花谢刺桐城”刺桐花黏土制作及“刺桐花与刺桐城”知识讲堂,既科普了作为市花的刺桐花与刺桐城的历史,以及为何刺桐城会成为泉州的别称、刺桐花开花周期等,也让参与者通过实际动手制作更深刻地记住刺桐花的样子。

唐代陈陶在《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中描述道:“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刺桐花与泉州城关系密切,泉州地方长官留从效在五代扩城时,环城遍植刺桐树,每年三四月份外国商船到港时正逢刺桐花开似火,明艳动人,泉州因此得名刺桐城,并经由来到泉州的外国人传遍了五洲四海。这项活动有助于满足人们对于认识市花刺桐花的需求。此外,我们还通过七夕节搓糖粿、指甲花彩绘、“廿四节令鼓团”表演等活动,多层次、多角度科普传统节气知识。

2.2 节气展配套文创的开发

为配合“二十四节气展”,我们与文化公司合作,推出了系列展览文创衍生品,包括二十四张节气文物海报组成的明信片套装,明信片上除了精美的文物图像外,还带有节气相应的古诗词或史料记载、闽南童谣等,内附展览前言、节气海报彩色内页的笔记本,基于展览海报(图8)设计的帆布袋等。

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加强博物馆展览的推广与宣传,也能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今后也将继续提取节气文物元素进行展览衍生品开发。比如展品中有一件宋代青釉储钱罐(图9),这件文物用于小满节气的展示。“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麦粒逐渐饱满,与储钱罐“随着时光流逝,从空到满的状态”很相似。不少观众好奇宋代的储钱罐长什么样,而宋代完整的储钱罐也较为少见,相关的文创衍生品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原来储蓄的观念自古就有,也能科普宋代储钱罐的样貌。可进一步开发成衍生品的还有敦厚可爱的清仿西周错金云雷纹铜牺尊(图10)。在这次展览中,雷纹的犀牛成了观众争相拍照的热门节气文物,它是一件酒器,可考虑提取元素开发成个性化杯子、徽章、香囊等系列衍生品。除此之外,带有螃蟹、鱼虾图案的清三足铜炉、唐青釉灯盏也深受观众喜爱。通过“二十四节气展”配套文创衍生品的开发和推广,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相关知识也将得到传播。

3 与媒体合作,开展博物馆线上宣传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交互式教育的重要工具,可以超越博物馆空间的限制,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成为不可取代的工具。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推广博物馆信息、传播博物馆教育资源,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更新,便于受众对资源的获取和多次利用,以及形成知识的延伸和自建。③

围绕“二十四节气展”,我们与泉州广播电视台FM904交通广播合作,于2022年5月30日推出线上展览专访,并在6月6日芒种节气策划了一场“二十四节气展”的线上直播,由展览设计师在直播平台上讲解展览策划与设计。“博物馆里的音乐会”“梦回宋朝”宋代点茶插花及“二十四节气展”也在开幕当天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进行图文与视频的直播。

因为展览的展品与节气有巧妙的关联,可挖掘丰富的故事,并策划系列社教活动。比如清明部分的展品里有侨批,记载了华侨清明之际从泰国寄钱回家;冬至部分的展品有民国寿桃纹石臼及石锤,让闽南人想起舂米搓丸的节气习俗。基于不同的节气文物策划不同主题的科普小讲堂及手工活动,与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共同推动展览、传统节气文化、馆藏文物及配套活动的宣传。这既提高了展览的影响力,也能有效地对展览版面文字以外的信息进行补充和再阐释,使观众获得更优质、全面、有趣的博物馆信息,让城市的公众与博物馆建立更深层链接的同时,也将是后疫情时代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多元文化产品的一个路径。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我们通过与学校、机关单位、企业、媒体、音乐团队等的合作,多角度策划展览配套活动,利用社会力量让文物“活”起来。今后也将进一步探索对外合作的模式,充分发挥博物馆来自各行业志愿者团队的力量,促进博物馆与更多领域展开跨界的交流合作,吸纳百家之长,兼集八方精义,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更多人的同心协力下得到更好的展示与传播,让博物馆更有温度,更有趣,也更具特色。

注释

①③张昱.中国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

②湖北省博物馆协会.超级连接的博物馆[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刺桐南音泉州
泉州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李进杰的南音情
刺桐叶过氧化物酶对水体中联苯胺的降解
FATE, PLAY, LOVE
刺桐胜景 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