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2-11-25 08:20雷,孙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排序权重

奚 雷,孙 宇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1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教学能力也是高校师资聘用的重要考核内容。课程思政背景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将其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科学合理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能够科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构建科学评价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为研究对象,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能力评价,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路径,以期促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概况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当前,主要根据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相应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较为常见的是采用综合测评方式,如依据学生、同行、领导、督导和教研教改等对教师进行教学考核。该评价方法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针对相应学科的评价体系不够精确;量化指标不够精细等。当前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应当紧密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科学有效地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1]。

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应进行修订。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首次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鉴于课程思政建设处于探索创新阶段,如何科学评价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亟待进一步研究。教师作为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较好融合,满足立德树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升[2]。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在其他的课程中课程教学大纲和育人目标缺乏德育,教师之间尚未形成协同合作的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使得课程之间各自为政,降低了思政建设的效果。因此,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能力评价中,构建科学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适应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大多高校在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指标选取方面,大多未将课程思政指标纳入。为了使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满足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要求,应将课程思政纳入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当中,使其更具有客观性、可行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参考学者李有文等[3]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同行教师的问卷调查,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教学基本能力1个一级指标、教学方法等6个二级指标和处理问题灵活多样化等34个三级指标。本文采用层析分析法,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整合,构建了本研究的层次结构图,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层次结构表

二、AHP层次分析计算过程

(一)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比率

1.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元素aij的标度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判断矩阵元素aij的标度方法

2.一致性检验

随机一致性指标RI如表3所示。

表3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CI=0,完全符合一致性

CI趋近于0,一致性越满意

CI数值越大,越不一致

(二)AHP层次结构模型计算过程

1.本文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了AHP层次结构模型,具体如上文表1所示。根据高校专家学者等的问卷调查结果,具体分为34个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以教学基本能力为目标层(A),以教学方法(B1)、教学内容(B2)、课程思政(B3)等为准则层(B),以处理问题灵活多样化(C1)、鼓励课堂讨论(C2)、鼓励批判性意见建议(C3)等为方案层(C)。围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层次结构表,邀请32位来自不用高校的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价,构建判断矩阵。

2.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得出方案层(C)对于准则层(B)的相对权重。

(1)目标层(A)对于准则层(B)的相对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目标层(A)对于准则层(B)的相对权重

n=6,CI=(6.4203-6)/(6-1)=0.0841

RI=1.24,CR=0.0841/1.24=0.0678

CR<0.1,成立

(2)B1层对于C1-C6层的相对权重如表5所示。

表5 B1层对于C1-C6层的相对权重

n=6,CI=(6.0767-6)/(6-1)=0.0153

RI=1.24,CR=0.0153/1.24=0.0123

CR<0.1,成立

表6 B2层对于C7-C12层的相对权重

n=6,CI=(6.2678-6)/(6-1)=0.0536

RI=1.24,CR=0.0536/1.24=0.0432

CR<0.1,成立

(4)B3层对于C13-C16层的相对权重如表7所示。

表7 B3层对于C13-C16层的相对权重

n=4,CI=(4.0206-4)/(4-1)=0.0069

RI=0.9,CR=0.0069/0.9=0.0076

CR<0.1,成立

1.4.2 明胶海绵护理组 采用在局部麻醉下行痔核外剥内扎切除术,手术完毕后,将纱布塞入肛门后再将明胶海绵贴敷于创面处,然后常规用纱布及胶布压迫创面止血。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24 h后予创面换药。

(5)B4层对于C17-C20层的相对权重如表8所示。

表8 B4层对于C17-C20层的相对权重

n=4,CI=(4.0206-4)/(4-1)=0.0069

RI=0.9,CR=0.0069/0.9=0.0076

CR<0.1,成立

(6)B5层对于C21-C25层的相对权重如表9所示。

表9 B5层对于C21-C25层的相对权重

n=5,CI=(5-5)/(5-1)=0

RI=1.12,CR=0/1.12=0

CR<0.1,成立

(7)B6层对于C26-C34层的相对权重如表10所示。

表10 B5层对于C26-C34层的相对权重

n=9,CI=(9.101-9)/(9-1)=0.0126

RI=1.45,CR=0.0126/1.45=0.0087

CR<0.1,成立

进行方案的单排序和总排序。对计算结果进行整合,对各矩阵数据进行总排序形成表11(见下页)。

(三)计算结果分析

从表11的排序得出结论,六大影响因素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力排序依次为:职业操守、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纪律和教学效果。由总排序结果可知,按照重要权重的排序,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前四个因素为:能够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全过程、根据课程要求布置作业、作业讨论有新意和视教学为享受。

表11 总体排序表

根据这些排序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影响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首要因素是能够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全过程,表明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全面,重视度有待加强,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有待完善。根据课程要求布置作业在总体排序中位列第二,表明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不够,对于课程教学大纲和育人目标不够明确。作业讨论有新意在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中排第三,则表示需要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中排第四的是享受于教学,则表明需要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教师重视课程思政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这样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就是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也就意味着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引领者。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程度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行高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思政教育的意识,做好教书育人示范,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从制度层面入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明确相应的评价标准,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二)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工作的要素和核心是教书育人。作为高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教学技能是必备的。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对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相关教育部门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培养计划,积极引导高校教师,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同时需要大量引进骨干教师和高学历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三)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的创造性的认识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发现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5]。教师组织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创新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打破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固有的观念,有效促进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有效宣传和引导正确的教师观念,强调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师的重要性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使教师的工作得到充分地理解与认可,让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得到增强。采取有效的奖励机制,积极引导更多的高校教师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与学生培养工作中去。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才能展示的机会,使教师的发展渠道得到有效拓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归属感,建立健全教师评教制度,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得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高校教师可以在政府和学校的帮助下,持续增加自身的职业绩效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享受于教学。

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到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当中,以提高教学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排序权重
排序不等式
权重常思“浮名轻”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