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时代轻工行业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研究

2022-11-25 06:27李海珍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4期
关键词:产业链

李海珍

摘要:文章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立足新时代,以产业链的视角,创新性提出了链时代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的路径和思维,即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领航型链主企业为主体,沿着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力,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使点状的特色产业、传统的块状经济升级拓展为链状的现代产业集群,从简单的物理空间集聚向内生协同创新发展进阶,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创新生态,从而增强产业链稳定性。

关键词:产业链;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路径和措施

产业集群是产业生存和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对壮大县乡经济、扩大就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轻工行业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特色产业的主要分布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劲头。轻工产业集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离智能产业集群、现代产业集群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根据在山东省家具、家电等主要轻工行业中调研发现的问题,立足新时代,以产业链的视角,创新性提出轻工行业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路径及措施。

一、轻工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的科学性和政策的持续性有待加强

产业规划是引导行业发展的指针。调研发现,产业规划与地区发展规划的融合度欠佳,园区化建设滞后。招商政策、土地资源等吸引力失去之后,产业规划与地区发展规划不衔接,后续配套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受限。地区政府部门人员变动或区域规划调整,导致产业集群主管部门不明确,支持产业或集群发展的政策不可持续,有较多正式命名产业集群到期未复评,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有弱化趋势。

(二)集群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较低

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企业单体规模小、数量多,家庭作坊式、家族经营式较为普遍,园区化、协调化发展程度不高,管理模式落后;企业经济实力不强、工艺水平一般、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抱团发展意识不强;集群品牌建设能力不足,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够,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集群品牌,集群的规模效应未有效发挥。

(三)配套服务和公共平台有待提升

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较多产业集群内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比较匮乏,企业处于低层次的单打独斗、摸爬滚打,而且增加了企业自身的投入和成本,制约了企业发展效率。新发展格局下,群集内物流平台、电商平台等流通体系不完善,限制了产品的销售市场、销售模式、销售渠道,同样也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发展。

(四)集群创新能力和智能化程度偏低

轻工产业集群普遍存在自主设计能力不强,高端设计人才和设计平台匮乏,产品研发投入偏低,产品研发缓慢,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的问题。多数集群内企业智能化技改资金压力较大,投资后劲不足,车间处于自动化、半自动化阶段,智能化程度偏低,数字化技术、高端自动化设备应用较低,离现代智能产业集群有较大差距。

(五)集群产业链条不完善,配套率低

由于区位、资源、政策、规划以及产业基础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着重制造轻配套的问题,集群产业链条不完善,上下游配套率、本省配套率较低。家具行业涂料、五金件、胶黏剂、面料等需异地选购,木材长期依赖进口,软装饰品、设计、流通等资源南北差异大,制约家具品牌打造。家电行业海尔、海信平板电视的液晶面板100%省外或国外采购,芯片70%依赖进口,压缩机90%以上省外供应,省内配套率低,也是由于海尔、海信等行业巨无霸对配套企业和供应商的要求高、合作条款严格,省内配套企业难以符合要求。

二、轻工行业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理论基础

关于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最早源于马歇尔(Marshall,1840)的区位理论,即企业为了追求外部的规模经济而集群。波特(1990)率先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于1998年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进行了明确界定:“产业集群是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他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区域,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由于所处时代和背景不同,分析角度和侧重点也不同,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大部分主要采用波特(1998)对产业集群的定义。陈弘(2009)认为产业集群主要指一个产业内相互间有链接的企业在一定空间中聚集,或者相互间有链接的多个产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中聚集。严含、葛伟民(2017)提出了在产业集群基础上建立多个产业集群相互关联的更大的产业集群的思路,推动了产业集群理论的进阶。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互联网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Danese et al(2009)认为集群的成员可以位于世界各地,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连接,提出了E-Cluster(E集群) 概念。Davidovic(2013)认为E集群是在一个区域构建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由企业、高校、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等组织结构的价值增值网络。陈小勇(2017)认为虚拟转型使产业集群的发展超越地理空间的边界束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各企业间互动的距离缩短至零。赵璐(2021)认为以跨界整合、协同联合、包容聚合为特征的数字化创新,驱动产业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集群虚拟化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组织的新趋势。

关于产业链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制针”案例,他将产业链看作是企业间的产品链。马歇尔(1920)将产业链的概念扩大到企业间。赫希曼(1958)从产业上下游的关系论述了产业链。荷利汉(1988)、斯蒂文斯(1989)认为产业链是一个系统,起于供应商、止于消费者。吴金明、邵昶(2006)认为产业链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的。严北战(2011)基于分工理论研究了集群式产业链,认为集群式产业链具有产业维度、空间维度与关系维度方面的特征。自2009年中粮集团提出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有不少学者尝试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研究,但多基于农业。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控制能力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尹训飞(2019)从产业政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现状。盛朝迅(2021)认为要按照“企业主体、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內外联动”的思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陈柳(2021)认为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上的作用,以跨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塑造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优势。

从对文献的查阅上来看,目前产业链集群或产业集群产业链的理论研究较少。刘志彪(2020)从全球产业链集群战略的视角提出应不断完善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把现有产业集群转型为全球产业链集群。张向阳(2021)认为应该把创新平台从单一企业扩展到基于产业链集群的共性平台,通过集聚产业链分工效率优势和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链集群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为轻工行业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实施路径和战略思维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轻工行业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实施路径

全球化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集团注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国与国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联合明显加剧,企业之间的横纵向联系更加紧密和频繁。特别是自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产业链自主可控备受关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针对当前轻工行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领航型链主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使点状的特色产业、传统的块状经济升级拓展为链状的现代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创新生态,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有益探索,也是轻工行业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主要路径。

(一)补全产业集群产业链

目前轻工产业集群较多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多是企业的空间集聚,产业链条较短,尚未有全产业链的,个别地方政府重视的先进产业集群,在制造端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大多数集群由于缺少相应的设计研发、物流配送、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或产业链前后端的配套,有实力的龙頭企业通常发展自己前后端的配套,虽然并不符合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原则,企业也是为了发展壮大不得已的选择,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却只能限于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极大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

因此,以产业集群内龙头骨干企业为链主,分别向上、向下或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条,补全产业链短板环节,通过延伸拉长、查缺补漏,使产业集群产业链更加完整,全链条上下游合作更加协同,节点衔接更加通畅,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生态闭环,培育产业集群新的竞争优势,壮大提升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路径之一。

(二)发展跨区域产业集群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融入互联网基因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应运而生,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实现数据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不仅促进了企业间交流沟通、信息共享处理、资源配置方式的革新,还缩短了时空距离、节约了资本成本、拓展了集群市场范围,为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使得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物质资源,而是数据和信息。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大数据的互联互通性,产业集群可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企业可以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基于网络空间而非地理空间,与纵向的前中后端、横向的企业间紧密联结起来,构建网络化的原材料供应链、设计研发平台、人才培训中心、销售营销渠道等,甚至可以采取“国内国外并举、出口内销同步”的策略,搭建国内国际双循环。而数据可以打通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壁垒,实现产业集群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客户间的实时交互,形成产业集群的垂直专业化,促进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同时还可以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特别是随着消费升级引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优化生产和库存规划,为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需求进行智能化、柔性化制造,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因此,针对大量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轻工领域传统产业集群,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拓展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领域,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形成跨区域虚拟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的路径之一,也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产业集群群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先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企业家群体形成初级的产业集聚;随着集聚效应的显现,公共服务等配套的完善,产业集聚逐渐向产业集群升级,产业发展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生态。但初级的产业集聚多是基于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渊源等自然条件或客观实事,最后形成的是基于某种产品或部件的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群。比如山东家具产业,青岛以木工机械生产加工为主,临沂以板材生产加工为主,潍坊以白茬家具生产加工为主,宁津以实木家具生产制造为主,周村以软体家具生产制造为主;这些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群,如果联结起来,则可形成一个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制造前后端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群。而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和推广,更能使得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共享经济、跨界融合、虚拟市场、互联平台,加快了产业集群群中各产业集群间的互通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群内闭环联动,不仅能够增强区域产业链的稳定性和自主可控,还能促进各专业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

因此,针对轻工领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区位分布特点、产业特色及专业化分工,以产业链为主线,将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制造前中后端各专业产业集群,用互联网、数据化技术进行互通互联,形成更大的完整的跨区域产业集群群,以稳定、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特色产业集群闭环生态圈,是传统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的路径之一。

四、轻工行业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战略思维

根据当前轻工领域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和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的路径,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应该从全产业链、产业升级与布局优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着手。

(一)全产业链战略思维

早在2009年中粮集团便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5月份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强调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

抛开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其全产业链战略思维值得工业产业借鉴学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面复工复产的基本前提和关键要害便是畅通全产业链。产业链整体运转一旦出现不畅,势必会对上下游企业的生产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导致部分行业的生产停摆。当前轻工领域产业集群普遍存在链条不完整、省内配套率低等问题,这既是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的障碍,也是招商引资的阻力。因此,要从全产业链战略视角出发,按照“强龙頭、补链条、聚集群”的理念和思路,以打造全产业链为目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突出抓好精准招商和链式招商,提高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引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固链的好企业大项目,形成更深层次、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焕发新生机。

(二)产业升级与布局优化思维

世界秩序的重构,技术革命的驱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变化莫测,美、日、欧等国家为了维护全球价值链中的“链主”地位,相继提出一些重组产业链的原则,推动产业链回归本土或转出中国,全球产业链布局正面临重大调整。虽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制造的优势已被全球产业界所承认,既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工业基础设施,又具有配套齐全、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也具备支撑全球产业链变革的基础,但中国原有外向型发展模式也受到影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各省市纷纷提出“链长制”“群长制”,优化提升产业链、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

产业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产业布局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在全球产业链、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下,针对当前轻工领域产业集群产业规划不科学、集群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要树立全局意识,结合产业前沿趋势和国家战略导向,统筹规划区域产业分工协同体系,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立足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发挥优势互补,促进组团串联,推动融合发展,形成产业特色明显、梯度布局有序、品牌效应突出的专业化优势产业集群;根据产业空间布局,加大链条延伸、改造升级、技术突破力度,加强上下游产业合作,升级强化支柱产业,创新融合其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前瞻性、根植性、带动性和环保性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数字化转型思维

在全球产业结构重构,新发展格局构建下,轻工领域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任务,而数字化转型思维是实现产业升级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随着5G、物联网及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迅猛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信息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撑,推动了数字原生企业与制造实体企业的深度融合。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的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支撑,工业设备上云、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正在快速增加,将推动整个行业、整个产业更加协调发展,加快产业生态的变革和重构。

对于轻工领域产业集群来说,不管是补全产业集群产业链,还是发展跨区域产业集群,或者是发展产业集群群,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逐渐成形,卡奥斯平台不但能够提供设计、采购、制造、营销、物流等全流程解决方案为企业赋能,而且随着上平台用平台的企业不断增多,还能够利用大数据算法,科学配置资源、重构产业链,实现对整个行业的赋能。通过工业互联网,搭建产业集群管理运营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根据区域产业情况,建设共享工厂、共享中心,通过大数据信息融合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以企业为中心、实时互联高效协调的产业生态和智慧集群。

五、具体举措和意见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源自市场经济,在培育发展提升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在规划、财税、土地、配套、基建、平台、招商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部门要结合地区特点,加大对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纳入到地区规划中,确保到期换届或机构变更时扶持政策的连续性。

(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行业发展、产业培育过程中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协会拥有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队伍资源,可以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力量,推进集群产教学相融合,推进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工厂、共享车间的建设,引导产业集群站在行业发展的整体高度、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高度、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高度,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平台。

(三)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作用

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具有引导集群经营发展方向、承担集群技术进步等作用。要重点培育“领航型”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他们引领产业集群进行研发设计、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智能改造和数字转型,通过他们联结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链优化提升,推进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四)加快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和完善集群内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提质增效降成本,加强客户跟踪和数据收集,及时分析国内外市场变化和集群企业运行情况;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互动合作机制,加强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提升集群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打造智能智慧现代产业集群。

(五)加强区域集群资源综合利用

根据不同集群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统筹布局,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智慧产业园区;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内加快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网络数据资源,联结省内外相关配套产业链、上下游集群资源,促进跨区域虚拟产业集群内、产业集群群内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集群闭环生态发展。

(六)加強产业集群服务和管理

产业集群培育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行业组织、政府部门要做好产业集群的服务管理,特别是参与共建的单位,要加强产业集群动态管理,加大到期产业集群复评力度,积极推动省级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推动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通过建立产业集群间的沟通、合作、交流、提升和淘汰机制,努力把全省轻工产业集群建成为轻工行业园区化发展的示范、智能制造的示范、特色小镇的示范、服务体系建设的示范、绿色发展的示范以及“走出去”国际化的示范。

参考文献:

[1]陈弘.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J].求索,2009(05):28-29+13.

[2]严含,葛伟民.“产业集群群”:产业集群理论的进阶[J].上海经济研究,2017(05):34-43.

[3]Danese et al.Creating e-Clusters: A New Challenge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Supply Chain Foru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10(01):78-90.

[4]陈小勇.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7(12):78-94.

[5]赵璐.虚拟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组织新趋势[N].科技日报,2021-06-07(006).

[6]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04):36-43.

[7]严北战.集群式产业链形成与演化内在机理研究[J].经济学家,2011(01):78-85.

[8]尹训飞.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9(07):54-59.

[9]盛朝迅.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J].改革,2021(02):1-13.

[10]陈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J].群众,2021(04):31-32.

[11]刘志彪.全球产业链集群战略:中国应对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政策举措和行动[J].经济研究参考,2020(10):5-10.

[12]张向阳.构建基于产业链集群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21(06):11-14.

(作者单位: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

猜你喜欢
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走进核电全产业链
纺织非遗,保护链+产业链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产业链春之奏鸣
手机恶意软件产业链博弈及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