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历史叙事的大检阅
——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决议为文本*

2022-11-26 01:48齐卫平
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决议中华民族

齐卫平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委员会议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新历史决议”)。这次全会和新历史决议是百年大党对自己全部历史进行的一次大检阅,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风貌,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推进的光辉历程。新历史决议是为建党百年献上的厚重礼物,丰富的历史叙事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建伟业的心路历程,成为记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文本。

一、百年大党的世纪总结:中华民族发展史辉煌篇章的谱写

百年一个世纪,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世事变迁令人感慨万千。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一百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遭遇了什么、变化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历史为人们提供了确凿的答案,事实向人们展示了清晰的经纬。新历史决议进行的世纪总结给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的生动素材。

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从哪里出发的,就要回溯到180年前那场让中国人民刻骨铭记的惨痛巨变,它使长达2000多年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古国和创造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在“末日辉煌”中受到重创。当很多人还沉浸在“康乾盛世”幻梦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把中国人民带进泥潭。“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1-2页。此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和政党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为救亡图存进行不懈斗争。然而,一切努力都失败了,即使像辛亥革命这样颠覆了几千年封建帝制的伟大革命,也未能改变中国的悲惨命运,剧烈风暴过后的中国人民依然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应了历史发展大势和世界潮流,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创举,“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3页。这三个“深刻改变”,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谱写中华民族发展史辉煌篇章的点睛之笔,它与新历史决议概括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相辉映,成为激荡风云的百年历史不断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写照。

如何书写党的百年历史?抓住主题是根本。“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3页。这个主题决定了“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19页。党和人民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谱写出如此辉煌的历史篇章而倍感自豪和振奋。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19页。百年奋斗从来就没有轻轻松松过,党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难以想象的艰辛,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凝结着历经磨难的心血。无论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环境下的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无往不胜的伟大斗争风貌,使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辉煌篇章绽放光芒。“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19页。这是百年大党世纪总结的历史大书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是中国共产党向中国、向中华民族贡献的一份厚重礼物。

新历史决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对党的百年奋斗作出全景式的历史叙事,清晰地呈现了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步步进入不可扭转历史进程的发展轨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循序渐进的历史时期贯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围绕这个主题而进行的不懈斗争。新历史决议“序言”的第一段话就引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75页。新历史决议的结尾又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75页。形成头尾相呼应,彰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贯穿新历史决议全文的旨意。从新历史决议书写百年大党的历史叙事可以看到,总结的所有奋斗重大成就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创造,总结的历史经验都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

坚持正确党史观,必须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读懂中国共产党,就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作为阅读路径和审视线索。这个鲜明主题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注解了中国共产党为谁而奋斗、靠谁而胜利,提供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钥。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因为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而不懈奋斗,才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戴和坚决支持;中国人民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上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而选择她作为自己的主心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演进的历史结论,是中国人民从历史逻辑中形成的最大共识。

新历史决议作出百年大党的世纪总结,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担当和作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中谱写中华民族发展史辉煌篇章的同时,也绘就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壮美画卷。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时代,在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同时也为世界作出了贡献,这样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社会百年发生的巨变已经和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曾经辉煌过的民族在遭遇衰败之后能够重新振兴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第二,中国的经验创造已经和并将继续证明,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选择。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和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将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历史决议的文本比较:继往开来的思想自觉和精神主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党中央郑重作出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新历史决议既是把过往的奋斗记载史册,又是以积蓄的能量昭示现实。

在新历史决议形成之前,党在奋斗实践中曾经对历史作出过两个决议。一个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形成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另一个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形成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建党百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第三个历史决议,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历史决议不是“历史问题决议”,而是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对历史作出回顾和总结,三个历史决议在很多方面无疑具有共同性,都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立足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则决定了新历史决议与前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有不同之处。

首先,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主旨不同。

第一个历史决议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党领导革命实践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上,究竟是毛泽东还是以王明为代表的领导人是正确的,这个问题上的党内认识分歧从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发生,争论很激烈。根据胡乔木的回忆,第一个历史决议的草案从1941年就开始酝酿起草,但被“搁下来”,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围绕党的历史开展学习和讨论,就是为了解决思想分歧,统一思想,“没有共同的认识不行 ”(9)《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4页。。在看法分歧、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下作出历史决议,不利于全党团结。最后形成历史决议的六届七中全会从1944年5月21日召开至1945年4月20日才结束,长达近一年时间的党中央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罕见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决党内思想分歧的不易和统一全党思想的艰辛。

第二个历史决议着重解决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反省历史和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思想混乱问题,集中体现为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最早提出写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0)③⑥⑦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21、709、759、765页。,1981年1月26日,他在会见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安东尼·奥斯汀·斯特里特时就透露:“我们要写个文件,主要是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11)②⑥⑦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21、709、759、765页。邓小平在主持历史决议起草过程中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指出:“一部分人中间思想相当混乱”,“必须澄清这些混乱思想”(1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1、305-306页。。当时有人提出不要急于搞决议,邓小平说:“不行,都在等。从国内来说,党内党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一个东西来,重大的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国际上也在等”,“所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1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1、305-306页。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时说:“我们要总结经验,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恰如其分的分析。不这样的话,思想统一不起来,认识统一不起来。”(14)②③⑦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21、709、759、765页。8月27日,邓小平在会见加拿大外交部长马克·麦圭根时说:“我们刚刚开过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建国以来的历史总结了一下。历史问题以后可以不谈了,一心一意向前看。”(15)②③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21、709、759、765页。这些讲话的精神都揭示了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要解决思想分歧的主旨。

新历史决议也体现了统一思想的主旨,但历史背景不一样。在已经有前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基础上,新历史决议着重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进行总结。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21年建党百年的历史内容丰富,新历史决议分为“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部分进行总结,文字共24 800余字,占整个决议文本篇幅68.8%的分量。这40多年里,前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后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两个历史时期不懈奋斗的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压力、挑战和风险始终十分严峻,虽然也有一些疑惑和障碍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思想高度统一,在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等根本问题上不存在思想分歧问题,始终保持了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局面。这是新历史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在形成背景上很大的不同,因而决定了新历史决议的主旨与前两个历史决议不一样。

其次,三个历史决议叙事的方式不同。

历史决议以文本形式对历史作出叙事,主旨不同决定了叙事方式不同。在指导第二个决议起草时,邓小平指出:“要避免叙述性的写法,要写得集中一些。对重要问题要加以论断,论断性的语言要多些,当然要准确。”(1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1页。这里提出的就是历史叙事方式的问题,研读三个历史决议,研究叙事方式的特点有助于深刻领会其内容,精准把握其精神。

第一个历史决议全文27 500余字,由六个部分组成。从文本结构看,第一部分具有序言特点,第二、三部分对1921年到1937年十年的历史做了总结性的概括。第四、五部分对党成立以来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中发生右倾和“左”倾错误作出分析,尤其是对“第三次‘左’倾错误”作出重点反省和总结,这两部分的篇幅达23 800余字,占整个决议文本的86.5%。第六部分为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总结历史得出的结论。显然,这个历史决议重点是总结和反思教训,叙事方式是对党犯各种错误的经过、特征、原因做深入的论述,以期分辨是非和对错,防止在前进道路上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第二个历史决议全文34 000余字,由8个部分共38条组成。从文本结构看,第1条至第5条为“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共3 200余字,占整个决议文本的十分之一,是前言性的历史叙事方式。这是陈云在起草决议时提出的建议。从第6条至24条分“建国三十二年的基本估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四个阶段对历史作出总结,其中重点对“文化大革命”作出详细论述,文字达6 500余字,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篇幅中占比44.2%,对这场劫难作出了彻底否定的明确结论。第25、26两条为“历史的伟大转折”部分,主要叙述取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作出充分论述。第27条至31条为“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部分,文字近7 400字,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篇幅达50.3%,作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评价。(1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25、836页。第32条至38条为“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部分,作为历史叙事的结语,内容是揭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得出历史结论、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奋斗任务。这个历史决议既坚持了邓小平提出的“宜粗不宜细”的历史叙事原则,又体现了粗中见细的重点叙事特点,着重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两个重大问题作出明确结论,达到了澄清模糊认识、统一思想的效果。

新历史决议全文36 000余字,除序言和结束语之外共有7个部分组成。从文本结构看,序言部分以精炼的文字对党的百年奋斗作出宏观概括,强调在建党百年形成历史决议的重要意义,共2 830字,占整个决议篇幅的0.78左右。“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部分,叙述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历史进程,是对党的全部历史实践作出的全景式叙事。第五个部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揭示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从五个方面历史意义的揭示 “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1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8-89、65-75、77、78页。。第六个部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提炼了“十个坚持”,以此为十条历史经验,要求全党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历史经验。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以提出新的任务作出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1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8-89、65-75、77、78页。最后以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号召作为结束语。新历史决议文本结构严密,叙事逻辑清晰,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党的百年奋斗在一以贯之的实践中勇往直前的历史力量。

三个历史决议的文本比较表明,第一个历史决议和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特点是针对党内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思想认识不统一的问题,而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主旨显然不是为了解决思想分歧问题。毫无疑问,三个历史决议在党的历史上都发挥出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第一个历史决议“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第二个历史决议“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历史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8-89、65-75、77、78页。新历史决议显示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即它充分彰显了党的百年奋斗创造辉煌的历史底蕴和实践底气。如果说前两个历史决议立足点在达成思想统一上的话,那么,新历史决议的立足点则在为了接续奋斗而进一步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如果说前两个历史决议是以解决纷争的问题来达成思想统一的话,那么,新历史决议则是以揭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的历史轨迹来巩固思想统一的成果。如果说前两个历史决议着眼于总结历史遭遇的曲折和得到的教训来团结全党的话,那么,新历史决议则着眼于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焕发砥砺奋进的激昂斗志。从这些意义上说,新历史决议体现了党检视自己百年奋斗历史的思想自觉,体现党百年大党历史叙事的精神主动,是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

三、成就和经验的概括:百年大党历史叙事的大视野

时间维度决定历史厚度,实践力度决定历史深度。一百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瞬间,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一百年在世界发展中则留下永志不忘的历史痕迹。“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2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1-22页。沧海桑田,翻天覆地,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变化举世瞩目。新历史决议以总结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党的百年历史展现出来,宏大叙事唱响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的豪迈壮歌。

与前两个历史决议围绕问题的总结不同,新历史决议以总结重大成就为叙事重点,揭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历史前进轨迹,成为保存社会集体记忆的历史文本。作为百年大党的历史叙事,新历史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正确党史观,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既展示伟大成就的宏观意义,又彰显重大成就的微观价值;既从历史纵向上揭示取得成就的整体性,又从历史横向上突出取得成就的重点性;既体现历史成就的积累,又聚焦现实成就的创造。

新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总结的全面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新历史决议“序言”首先揭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的伟大成就,呈现党的百年奋斗成就概括的宏观意义。其二,新历史决议在第一至第四部分对四个发展时期的历史叙事中,都包含着奋斗成就的概括,既体现成就创造的历史纵向面和成就积累的厚实基础,又体现各个发展时期成就创造的历史横向面和循序渐进的稳步前行。

新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总结的重点性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详细论述。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推动党和人民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新历史决议着重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行总结,尤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新历史决议中,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长达20 700余字,占整个决议文本篇幅的57.5%,占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总结部分的篇幅达83.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新历史决议从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在经济建设上、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在政治建设上、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在文化建设上、在社会建设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在外交工作上等13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详细地进行了重点总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交出的一份亮丽成绩单,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九年里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2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8页。。

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为继续前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历史决议把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总结出来,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从哪里出发的、要向哪里去,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建党为了什么、百年奋斗干成了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开创未来、创造美好明天而继续奋斗。新历史决议作出百年大党历史叙事,以总结重大成就告诫我们必须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就,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接续奋斗的动力。

总结历史经验是新历史决议的又一个重要内容,集中体现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中处置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难题、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的卓越智慧。及时和认真总结经验是党的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依靠不断总结经验而成长、成熟、壮大起来。“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2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17页。历史以既成的事实向人们展示前人走过的路,启迪人们如何走好今后的路。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以智慧结晶的成果告诉人们成功的道理是什么,实践发展中遭遇挫折的原因在哪里。这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再创新辉煌的资源优势。

新历史决议的第六个部分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作出了“十个坚持”的精辟概括,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条历史经验,既是对党长期实践经验的精辟提炼,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实践鲜活经验的高度概括。这十条历史经验构成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储存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无往而不胜的能量信息,汇集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智慧成果。

比较党中央形成的三个历史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侧重总结党遭遇挫折的教训,没有对历史经验作出专门的总结。第二个历史决议总结了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生产关系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正确认识和对待阶级斗争、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对外关系上坚持正确方针、必须把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党等历史经验,也是十条,这是“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24)《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39页。。邓小平指出:“十条基本经验很重要,可以给人以信心。”(2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40页。新历史决议以百年大党历史叙事的大视野,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基础上作出历史经验的新提炼,反映了党中央新认识的历史高度和思想水准。这十条历史经验“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2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9页。。

习近平指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27)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2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重要价值在于,它汇集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形成强大力量的精神财富。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出来,旨在向历史汲取资源,从历史经验中习得砥砺奋进的智慧,有助于砥砺中国共产党人品格、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提高攻坚克难本领、增强历史主动和精神主动、激发前进动力、汇聚奋斗能量。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充分运用好。

四、结 语

新历史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了一百年,一路走来,历经磨难,披荆斩棘,艰辛无比,殊不容易。党的百年奋斗,一切历史成就都是呕心沥血结出的硕果,所有历史经验都是英勇斗争凝聚的结晶。值得指出的是,新历史决议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两字并没有出现在决议的名称中,但这不等于没有问题意识。习近平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2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页。。阅读新历史决议文本可以看到,党中央在重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出13个方面的重大成就时,对改革开放以来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既明确又尖锐的揭示。如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如党的建设存在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的问题,如经济建设上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如全面依法治国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整治中有了明显改变,但依然是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加以高度警觉的问题,依然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新历史征程中必须加以坚决排除的障碍。新历史决议在记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同时,也揭开了接力跑的历史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已经以“两个十五年”的部署作出了战略性安排,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胜利,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再出发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极大地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信心,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底气。坚决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的要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决议中华民族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