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6 11:43曹维娜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发票会计专业机器人

曹维娜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南平 353000

引言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普及,在财务会计领域,传统交易业务处理工作发生了改变,财务会计的传统角色发生改变,过去会计人员以事后审核为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可以实现事前核算、事中审核。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强调会计工作要实现“业财融合”,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不仅要参与业务发展,还要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更要向管理者提供非财务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做到将数据收集、筛选、整理,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多维度、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1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之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人工智能从2020-203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1]。特别是《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发表,人工智能将更广泛地用于教育领域。

人工智能一般英译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人工智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计算机领域,被界定为机器或软件表现的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方面,人工智能更多地反映出深度学习、智能决策、人际合作等诸多特点。

1.2 目前会计行业人工智能的运用

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使用,最早是2016年从德勤会计事务所所推出的财务机器人(DTT),从那时起,四大会计所都在使用人工智能。Bimaway、PWC、安永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财务机器人的。通过使用智能软件来完成重复性的任务和工作流程,这类机器人具有这样的特点。这类财务机器人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属于弱人工智能,即只能在事先设定的框架内,可以按照人类做出的决定,独立执行某些精确任务,但不具备意识,并未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比如目前市面上的财务机器人大多数这种类型,通过使用智能软件完成原本由大批量、重复性、规则确定的财务工作任务,使那些原本耗时较长、操作规范且具有重复性的手工作业自动化。

当前,我国会计领域在我国的应用较为普遍的财务机器人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Process,Automation。RPA)软件技术,通过事先设定好的流程程序,完成用户下达的指令,实现工作自动化。这类技术可以代替传统会计工作中需要人工完成的任务,比如编制凭证、发票扫描验证,银行对账单审核、财务对账等基础业务。以发票查验业务流程为例,如果是通过人工流程完成,需要打开网页端国家税务总局发票查验平台,根据发票上的信息,人工输入发票编码,号码发票日期,校验码,验证码,再对发票金额、购票人信息、售票人信息进行查询,最后将这些信息与发票上的信息进行一致性比对,以确定发票信息的真实性。这样不仅耗时,且不能实现100%的准确,效率较低。如果通过RPA自动化流程,通过预先设定程序,由OCR软件自动识别发票内容,完成自动打开国家发票查验网站,自动验证,这样不仅节省人工,准确度也高。

1.3 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贡献了40%的全球占比例。截至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平均增长18.3%[2]。

从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发展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加速过程的加快、准确度的提高和时效性,对会计产业的影响很大。

1.4 以RPA技术为基础的国产财务机器人目前的典型应用场景

1.4.1 基于传统手工的操作任务处理。如登录企业内部应用,基本文件及文件夹操作,邮件日常处理,鼠标键盘操作,表格填制,资料读取录入等人工操作模拟,通过RPA技术在财务领域实现,如会计核算,报表生成,期末结账,日常对账,审计等。

1.4.2 以确定规则为基础的判断任务处理。如人类判断模拟,如判断,计算,OCR识别与处理,爬虫资料处理,分析与预测等。比如发票扫描验证,或者通过系统扫描原始凭证自动编制会计凭证等。

基本我们常用的业务过程有:销售到收款,采购到应付,员工成本报销,库存和成本,资产核算,总账和报表,资金结算等,可以利用现有的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实现。传统的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和监督,现有的财务机器人都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其功能主要表现为:财务机器人可以自动输入数据输入、发票管理、凭证管理、费用报销审核等基础计算工作,即财务机器人可以自动生成会计工作中所需的证、账、表等,基本可以满足企业日常会计信息的需求,可以说财务机器人可以近似地取代人力,特别是对高重复、复杂的会计基础工作,并且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一些缺乏技术含量,重复性的基础岗位将会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目前在就业市场上,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取消或合并出纳岗位。

但是,尽管财务机器人能够有效地改善财务工作效率与效果,从而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品质发展。我国目前财务机器人的使用并不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里,一方面是财务机器人现阶段的使用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现有市场上的财务机器人大多是通过软件公司前期设定好的程序,并不具有人的思考能力,获得的大量数据要转化为包括计划预测、内部控制、投资分析等在内的对企业经营有用的决策,仍需要人工分析和解读数据背后的信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2 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需求结构变化

2021年,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中,会计类专业的高职专科和本科专业基本更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名称进行变更,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专业,变更后都加入了“大数据”。事实上此次的变更顺应了当下的时代背景,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数据挖掘师、数据分析师、数据结构师等,能够获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价值信息。

在新技术的作用下,财务云、全面电子发票、会计大数据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传统财务部门的人员结构发生了变革,会计人员不再只是“账房先生”,基础会计核算被财务机器人逐渐取代,会计从单一财务核算到全面经营分析,从只提高财务数据到业财融合。

为以传统记账、算账、报账为主体的财会人员结构将向前端业财融合流程管理和后端财务数据分析应用转变。从事业务合作、汇报、规划、预算编制、预测等业务性财务人员会增加,从事财务与商业大数据分析、成本精细管理等的专业性财务人员会增加。

3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变革主要路径

在智能化变革下,对财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会计行业需要培养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懂业务、会管理、能决策的复合型人才。

3.1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以往学生的就业情况,90%的学生就业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或代账公司,主要从事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结合这一点,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将来受会计人员需求结构影响较大,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培养不仅具有财会专业基础,同时也具有技术创新和数据分析,能参与企业管理,提供数据分析,决策的复合型人才。

3.2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在高职高专中有所调整。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会计专业课程以财会专业知识为核心,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课程。传统的落后的课程将从 2021年人才培养计划中删除起来,提高了匹配AI和大数据的课程。入“财务共享服务”、“人工智能导论”、“RPA财务流程自动化”、“大数据基础”等。专业基础课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基础性的会计课程内容,还需要新增智能财务共享、云计算、区块链、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新内容,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减少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删减课时,增加实训操作课。删除一些不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课程,比如《出纳实务》,在第三学期增加《RPA财务流程自动化》,课程重视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育[3]。专业核心课仍以传统会计核心课程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财经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高职学院强调“岗课赛证”的融合,因此核心课中仍强调考证,但不过分强调,学生在校除了备考初级会计职称证书,也可以参加1+X财务共享服务(中级)和1+X业财信息化(中级)证书的考取。对“财务报表分析”进行改革,课程将改为“财务大数据分析”引入数据挖掘和分析等内容。在专业拓展课方面,通识课增加《人工智能导论》让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初步认知,增加《大数据基础》,让学生能够形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论。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大批教师的能力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核算的情况下,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业态要求与教师状况的错位,与人工智能、智能财税等并不匹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3.3.1 坚持专业自主培养。加强财务专业教师的培训,要求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大数据基础、RPA财务机器人、PYTHON教程培训等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

3.3.2 坚持双师培养。要求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一个月,不仅在企业学习财务专业岗位,也要到其他业务岗位学习,通过这样让专业教师拓展知识面,了解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积累案例素材。

3.3.3 校企互聘。通过与代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聘用企业财务经验丰富人员到校授课,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4 结束语

会计行业并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消失,事实上随着财务数字化的发展,会计行业变得越发重要,数据对企业来说比以往更有价值。根据财务部起草《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逐步建立跨平台、结构化的会计数据库”,因此高职院校对会计人员的培养要具有大数据思维,能够将业务与财务紧密融合,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猜你喜欢
发票会计专业机器人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采购发票系统:全流程电子化实现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