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趣味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7 11:19曹亚琴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趣味信息化

曹亚琴

摘要:2020年疫情推动了线上教学的快速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步进入到了信息化教育的时代,他们在课余时间也接触了较多的新型多媒体,如自媒体平台。网络平台在给传统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被合理运用的信息化趣味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巨大助推力。广大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应多角度、多思维地开发信息化教学的给学生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以此来收获新时代下不同以往的教育教学成果。下面我将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课堂将如何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趣味教学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高中教学应用;信息化;趣味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智能化的加深,高中生对逐步多样化的网络平台的沉迷人数在不断增加,沉迷程度也在不断加重。这逐渐成为家校联合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广大一线教师可以尝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系统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课余时间合理利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互联网活动当中。以此激发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平台的动力和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热衷于网络活动的行为一味地压制,最后的结果可能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就如大禹治水,用“导”不用“堵”,可能会有更加持久的效果。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借此,广大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的网络活动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表达兴趣,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下面笔者将就信息化的四个方面进行信息化趣味教学的相关探索。

1.聚焦网络平台,从自媒体看学生的语文展示

当学生刚刚接触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时,学生对阅读中细腻情感的把握,对作者具有深度、广度的价值观,对其富有理趣的内容把握的不是不太准确。而到了写作当中,由于对生活的观察不够,思考不足,表达时又会出现空洞、抽象、不深刻等问题。但是学生自身表达欲和展示欲事实上却是非常高的,如果不及时的通过适当的途径维持下去,或者把他们想要表达的表达出来,表达欲和展示欲就很容易被浇灭。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布置作业或者进行其他教学活动,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对某一情感进行抒发,并且打卡到班群,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表现欲和表达欲。笔者在进行《故都的秋》这一文章的授课活动时,展示了身在澳门的大一学生写的对澳门秋天的抒怀文字,如下:你看见濠江的落叶了吗?在我跳动的心上,你看见南飞的北雁了吗?她将家乡的秋意带给如夏的澳门,而我却在澳门的秋天与你相见......这个展示深深地激励了学生想要用文字抒发情感的心,课后笔者布置了一份别样的作业。需要学生课后拍摄身边的一处景,并配上文字表达自己对此情此景的感受,可以参考郁达夫先生对秋的描写,将图片和文字发到朋友圈,并截图发在班级群里。此次作业学生有着超乎想象的踊跃,积极参与、相互点赞评论,也让一些家长兴奋不已,看到孩子的抒怀后对孩子有了更多的肯定。

在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发文的作业中,很多学生之间相互评论,无形中就增加了整个班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形成了更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2.精选严用权威节目,借力新平台,让思考走向课后

随着中国综艺节目的多样化,网络平台的综艺节目参差不齐,高中学生对众多综艺节目没有更多的辨别性,没有老师深入的指导,课余的时间很容易就沦为对娱乐节目的消遣时光。一线语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单元的教育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文化类且高质量的节目进行观看和积累,比如所《朗读者》《见字如面》《国家宝藏》《诗词大会》等节目,甚至是一些高质量的纪录片都是我们可以拓展,将其作为课堂内容的選项。

笔者在对《赤壁赋》这一文章讲解之前,指导学生观看了CCTV-9的《苏东坡传》这一集中外知名学者与一体而打造的纪录片,确实给了学生对苏轼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认识。课上的引导,课后的观看,再次上课的分享,将课上课下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当学生看完后,学生都对苏轼的人生进行了书面评价,抒发了自己对苏轼更深次的理解。而后来在思辨类作文“有人认为得与失是终点,有人认为得与失是开始,又有人认为得与失是过程”的写作练习当中,笔者指导学生利用苏轼的例子进行思考、论述,学生所写作文内容普遍变得深刻且具体。而《苏东坡传》只是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利用的冰山一角,大量的优秀节目可以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科学结合,呈现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3.影视教育,观而思,思而写,写而谈

影视是对某个故事的集中讲述,每一部电影几乎都可以形象生动地将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将影片的价值观生动的凸显出来。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压力在逐渐加大,在压力与梦想的双重影响下学生的价值观和自身品质的可塑性也是非常强的。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往往能够“润无细无声”地给学生无穷的力量,比起传统死板的说教,其效果要好很多。

笔者在学生的一次班级测验之后,组织学生观看了《风雨哈佛路》这部影片,并在这之后进行了一次以“人生当以敬畏之心,勇敢无畏”主题的班会,班会的过程中学生将观影中的例子,以小组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评价,并制定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组计划。每一部影片都是力量的传递,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在校的每一个间隙进行故事的重温与再次感悟,学生会对自己行为时时审视。

4.开口朗读,平台展示,让学生“自信直播”

朗读是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对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行逐步琢磨的一个过程,没有朗读的语文就像是失去了动听声音的黄鹂,没有生命的气息。然而,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心理的变化,更多的学生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朗读。基于这样的问题,一线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化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在朗读中找到自信。

笔者在对诗歌进行授课时,将学生分为5人小组,每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朗读相应文章后,要求学生自己要对文章的情感和气势进行琢磨演练,凭借自己小组各自的形式在校园里或者其他地方进行朗读录像,最后配以音乐剪辑发布在各个平台。将朗读作品发布在各个网络平台后,随着看到他们朗读的人数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朗读欲望再一次被激发。随后给各个小组分配后续的朗读任务,学生都争先恐后的选择篇目,认真地琢磨文章的内涵,用心地进行视频录制。这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最直接的来自语文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的学习趣味可能就是学生从此爱上语文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我们其他内容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前期朗读成果的激励下,一线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评价,对文意理解的相互切磋,也可以形成视频发布出去。这个过程,学生都乐于参与,积极组织,而且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就形成了学生对事物的思考与批判力。

5.小结

时至今日,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语文教育教学应借力学生生活中对信息化的热情,将学生对信息化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热情,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教学中多方面的运用信息技术也是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展示语文魅力,将优美的中国语言作为其得心应手的工具的方式,而这也正是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将信息化与教学相结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舍弃了原来对语文的刻板印象,形成对语文学习的新心态。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趣味性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阐述,算是抛砖引玉,同时也是希望笔者的这篇文章能够对后续的语文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D].中华人民教育部,2017.

[2]隗建勋.试论素质发展与五育整合[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9).

[3]夏雪梅.在学科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学生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9(2).

猜你喜欢
趣味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趣味连连连
趣味阅兵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