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分析

2022-11-27 11:19呼国珍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新课改

呼国珍

摘要: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有了很大进步。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时代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将新的教学策略代入到课本知识中,更新课程教育方式和角度,开展多重层次的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保证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之间的界限。本文对如何开展高效率的道德与法治初中教育课堂展开思考,并寻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以及完善自身法律意识的高质量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规范他们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能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整地掌握课本的知识结构和要点,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占据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去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生活化的特征,生活化素材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与优化教学资源,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让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课程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与欲望,在针对性的学习和思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关注生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漠视生命的例子列举出来。由于初中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历,所以课堂参与度很高,给出了不同的例子,如随意采摘路边的花儿、殴打小动物、酒驾等。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些具体的例子。

二、可以使用微课教学

微课使用简短的视频来促进学习预览,避免学生盲目学习。还可以将微课插入到课堂中,例如新闻剪辑推荐和案例教学,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制作一些當前热门的微课。课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对错,形成正确的观点。微课适合学生课后复习,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轻松填补空缺,尤其是一些复习微课视频。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便于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我国的基本制度等相关知识体系对学生来说不容易,容易理解和混淆。

三、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水平的法治素养,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明白,道德与法治的最终教学成果就是实践和生活。所以说,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对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给予相当的重视。具体来说,教师在讲完基础的课堂知识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带领学生运用知识,教会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学校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并根据课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设计出一系列的具体实践活动,将理论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将课内课外的教学实践有效地统一起来,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理解课本当中的知识。

例如,在讲到“生活需要法律”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动脑思考,让他们想一想在生活里自己曾经参与过或者说见到过哪些与法律相关的事情,认真总结和反思相关问题,思考如果一个人的法律意识较淡薄的话会有怎样的后果,等到最后再深刻思考一下,在事情的全部解决过程中法律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归纳成一个具体的案例,然后在课堂上和周围的同学一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教师通过这样讲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四、利用社会热点,融入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的信息速度越来越快,一些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逐渐活跃于人们的视线中。在电脑、手机、互联网电视中,都在向人们传达各种生活热点事件,其中存在一些人们争议较大的事件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讨论话题。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社会热点的热度与传播度,研究教材中涵盖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为学生以社会热点作为基础,进行深层次讲解教材知识的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与活跃度,引导学生对热点事件进行完整了解和深入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应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正确分析,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做出正面导向,促使学生明确网络发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事件中感受到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明确个人想法,确定自主观念。同样的,教师也可以以热点事件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融入式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并将其作为课前导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利用学生对事件的探讨热情,促使学生带着积极探索的态度进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本节课的教学效率,保证整体教育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问题的总结,促使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手段,明确教学的方向,优化整体的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并且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以及道德观念,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红礼.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22(12):3—5.

[2]蒋保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J].新课程,2022(15):104.

[3]张成科.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49—150.

[4]杨风莲.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2(2):55—56.

[5]徐颖妤.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39—4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