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

2022-11-27 11:19蓝穗雅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建构数学知识

蓝穗雅

数学思想是人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学化”思维抽象和创造的结果,对各种事物抽象概括及事物间关系的模式建构;是对高度概括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的本质认识和反映。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部分指出:学生在经历小学及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后,以“四基”能力,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来适应社会生活和继续发展数学,这样看来数学思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目标。

数学模型是以某种事物本质特征或数量为基础,运用数学化语言,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称之为数学建模,一般包括四个步骤: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建构模型必须要学生亲身参与,不是由教师“打包”硬塞给学生。简洁的公式、定理学生不经历构建推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只能生搬硬套,做不到灵活运用。数学建模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当模型思想渗透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体现。

一、凸显数学模型学习的过程性

建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落脚,在不断建构中,学习理解和运用数学,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非“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又有利于扩宽学生数学思想的深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数学的教学过程实际是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师指引方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根据所给信息,让学生搭建“脚手架”,用数学符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建立问题框架,构建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为例: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加法运算模型的实质是把给定集合中各自元素的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量(表示新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有关的原型,如合并、移入、增加等,是学生学习加法模型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分为三个层次呈现:

第一层:创设多个丰富的现实情境(“一共有多少支笔”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初步感知加法的实际意义:把两部分“合起来”这是学生理解加法的基础;呈现笑笑和淘气的对话,整个过程是学生认识数的运算的实物演示过程,既蕴含这对清经过的理解,也包含了计算的方法──数。

第二层:通过直观模型(图片操作、画图解释、手指演示等)再次体会加法的意义,加深理解。

第三层:通过“说一说”用语言描述很画图解释的方式,进一步体会图像表征的过程,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体会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学生理解、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大量丰富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加法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合并的操作,发现归纳各种原型的本质,都蕴含了“合并”的意思,形成对加法模型的建构。在学生经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让学生体会不同情境中的共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并建立适合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方式,而不只是要学生会用“3+2”来求出结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使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固化对加法运算模型的建构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构建起2+3=5这个算式,并让学生继续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的活动,理解2+3=5的含义。应该说,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了,基于问题情境建立加法运算模型的完整过程,这对学生感受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本质,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作用。

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模型后,建模并未结束。还要变换问题情境,将加法模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此深化模型的内涵。故而教材呈现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练一练7.说一说,算一算。),这是要求学生根据真实的生活情境说一说发现的加法问题。在多种事物中,分类出同类物品,抽象出数量,建立数量关系,明确同类物品相加的道理,扩展模型的外延。

二、抓住转化,厘清方法,建立模型

数学模型的建立以豐富的现实问题为原型,具体问题为载体,学生经历多种思维活动,以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发现这些原型的本质特征,才能建构好数学模型。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为例:

教材以具体的一个问题 “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 为开端。利用圆内接规则多边形,发现圆的面积总是比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大;圆内数格子也存在误差。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得到近似值,而无法准确计算圆的面积。教材提示用“转化”的方法,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那么可以利用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到圆的面积的准确值。转化后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转化”的数学思想就是将未知的知识内容转变为已知的知识内容,在转化的过程中,知识内容的本质不变。

在转化时,通过对圆的等份(偶数份)切割,较短的曲线近似看成线段(化曲为直),在多次等分中,可以发现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扇形的弧线就越向线段逼近,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当圆等分的分数足够多,那么圆就可以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曲”变“直”的转化中让学生在有限分割中体会无限细分,在无限逼近中体会极限思想。

找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圆之间的联系,即新图形其中的一部分相当于原图形的哪一部分是“转化”的关键。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不只有将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这一种,还可以将圆转化成五年级学过的规则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无论转化成哪一个图形,都能推导出:S=π。

数学知识要注重 “生长点”和“延伸点”,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只有在亲身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等方面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思想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在活动中培养人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建构数学知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