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机制优化研究

2022-11-27 02:01张悦悦冯誉超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五育并举学生社团

张悦悦 冯誉超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形式。当前学生社团在定位、指导、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影响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文章在“五育并举”的视域下适应时代需求,探讨当前学生社团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学生社团工作的顶层设计、核心价值引领、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机制优化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机制;对策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舞台[1]。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兼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重作用。因此,要在基于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现状,提出具有科学性、普适性的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机制优化对策,切实增强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实效性。

二、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现状及问题矛盾

高校学生社团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逐渐产生与其发展方向相悖的问题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种类丰富与定位不明间的矛盾

随着高校学生思想逐渐向多元化、开放化方向发展,各类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高校现有正式注册备案学生社团涵盖综合类、思政类、艺术类、志愿服务类、文化体育类、科技创新类等多种类型,社团种类繁多、育人空间广阔。但伴随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其发展方向出现随意化、功利化、面子化等不良现象;滋生出娱乐化、官僚化、偶像化等不良风气,这不仅背离了学生社团成立的初衷,也削弱了其作为学生价值引领阵地的重要作用。

(二)管理灵活与指导不足间的矛盾

学生社团多由具有共同爱好、共同目标追求的成员自主发起成立,大部分学生社团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础,拥有高度的管理自由权。学生社团的真正发展方向将由社团管理者的思想所主导,而学生本身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经验,很可能将学生社团引上错误的目标发展道路[2]。且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社团虽已配备指导教师,但由于其专业能力不足、精力不足、与社团沟通密切度不强等原因,无法给予学生社团充分的有效指导。

(三)热情高涨与品牌不够间的矛盾

学生在选择参加学生社团时通常抱有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学习技能、认识朋友等目的,在加入初期,成员会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而与高度的热情相悖的,是社团活动单一化、娱乐化的趋势。初入社团的热情过后,成员会因其对社团活动的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流于表面等逐渐丧失参与积极性,因此造成了社团成员流动性大、内部凝聚力不强的局面。由此可见,高质量品牌活动的缺乏,不仅导致成员参与度降低,也给学生社团的生存带来了巨大挑战。

(四)成果巩固与保障不力间的矛盾

学生社团能够促使学生丰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得以发展和延续,各类学生社团产出的不同成果在构建自身社团文化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但社团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受制于社团本身的管理保障,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学校层面的物质保障。调查显示,许多高校50%以上的学生社团无固定活动场地、经费来源和专用设备设施。长期的物质保障不足大大限制学生社团的发展,间接地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三、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机制优化对策

(一)提倡“以文化人”,以核心价值推动社团功能化建设

学校管理部门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特点,以不同方式、不同侧重点对学生社团展开针对性价值引领,如对思政类学生社团重点进行思想品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对艺术类学生社团重点进行艺术素养、审美意识教育;对文化体育类学生社团重点进行文体素养、竞技意识教育;对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重点进行劳动素养、志愿服务意识教育;对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重点进行专业素养、学术意识教育。总之,学校应从顶层设计角度充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依托学生社团的不同定位和组织形式,从类型上对接“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效果。

(二)提倡“以制管人”,以规范制度引導社团专业化管理

学生社团自身存在成员流动大、更迭速度快、管理自主强等特点,要在尊重以上特点基础上,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规范学生社团建设。首先,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完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奖惩制度,采取活动考核、问卷调查、定期汇报等形式考查指导教师工作,使其能够真正发挥指导作用[3];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换届制度,学生社团应在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制度约束下,选拔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积极分子担任管理者,学校应加强对管理者培养教育,确保学生社团以正确道路发展;第三,健全学生社团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明确的社团章程、财务制度、奖惩机制等,学校应不定期抽查学生社团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对制度混乱、管理松散的学生社团采用限期整改等惩戒措施,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化发展。

(三)提倡“以质服人”,以品牌效应促进社团高质量发展。

学生社团应明确自身定位,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高品质精品活动。一方面,学生社团应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和合理的活动周期。成立时间较长的学生社团,应注重坚持继承社团传统品牌活动,依托新的时代背景不断赋予活动新的内涵;成立时间较短的学生社团,应定期开办小型内部特色活动进而逐步向全校推广。所有学生社团都应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时代发展热点等不断动态调整活动形式,持续打造高品质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社团的资源投入,依托完善的申请批复制度,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制定相应的活动项目审批标准,以学生社团提交活动方案、活动预算为基础,综合分析活动可行性和预算合理性,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重视活动宣传,依托校级多媒体平台,对立意新、效果好的活动予以大力宣传,扩大学生社团知名度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建设[4]。

参考文献:

[1]唐秋玲,叶胜茂.“成绩单制度”激活第二课堂[EB/OL].2018-01-08.

[2]韩煦.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效能的现状分析及其提升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21(01):108-111.

[3]李春燕.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地区部分高校为例[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7.

[4]付艳.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路径及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6):148-150.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五育并举学生社团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