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及启示

2022-11-27 02:37杨立波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背景互联网+互联网

杨立波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通常是处理学校教学制度、教学目标制定以及执行、课程管理、招生选课、学生学籍学业管理、教师教课与科研管理等,负责全方位解决高校运作事宜。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浮现出来,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是粗放化管理模式,缺乏对数据的精准把控,缺乏对管理过程的严格把控,因此探索“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内涵,将其创新应用在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之中,让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变得更有条理、更有价值,进一步实现精益化管理模式,意义重大。其创新与启示之处在于优化学校决策管理、优化高校各项资源管理、优化互联网+教学体系管理、优化教师培训与考核管理、优化学生学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将在下文详细说明,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创新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理念也应用在了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互联网+”理念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有着不少创新和启示,让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来展开,将教学体系也可以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展开,并且充分挖掘高校教学管理大数据,包括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学生成绩、教师行为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大数据”,研究高校运转的逻辑和规律,进而让高校运转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难点所在

(一)“互联网+”教育手段应用不到位

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开发并应用,“互联网+”教学体系就是其中之一,“互联网+”教学理念指的是教学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展开,形成课堂和课外的结合,形成线上和线下的融通,从而让高校教学更加先进、更加高效,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开放式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互联网+”教育理念和手段应用并不到位,很多学校和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互联网+”教学改革,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同时也未能拓展学生课外学习,高校学生有着大量课余时间,而课堂学习实践是有限的,如能调动学生在课外进行演练或拓展性学习,效果自然是更好的。

(二)学校资源未能妥善配置

学校资源包括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资源、电教室、教师资源等等,提倡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妥善配置,那么问题随之产生,如何才能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呢?学校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调研,归纳整理学校运转大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学校资源配置较少,则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如果资源配置较多,则会增加办学成本,并且增加教学资源的闲置率。但是实际情况中,学校资源未能妥善配置,仍处于粗放化管理的模式,未能充分利用好学校运转大数据,未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学生学业管理缺少学业预警机制

一直以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学业管理都属于间接管理、事后管理,间接管理指的是高校通过加强和监督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管理学生的学业水平,事后管理指的是高校对学生学业管理只起到了事后通知作用,这样的学业管理模式是粗放式管理,如果能够增加对学生学业的直接管理,增加学业预警机制,将更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精准了解以及合理劝导,增加办学质量。

二、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

(一)利用互联网构建智慧校园

高校教学管理通常是处理学校教学制度、教学目标制定以及执行、课程管理、招生选课、学生学籍学业管理、教师教课与科研管理等学校全方面事宜,整个高校像是一个庞然大物一样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支撑它的就是一个个部件和齿轮,联系它的就是信息的传递。而为了让高校运转更加高效,让高校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因此提倡“智慧校园”的概念,指的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让整个学校包括课堂内的学习、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校级、院级、系级、班级等之间加强信息流转率,加强教师、师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高校运转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校资讯的流通只需要通过智慧学校信息系统即可传递给教师,例如教师查看学校实验室、电教室等设施的在位状态,可以再智慧校园系统中一键申请利用,例如学生根据智慧校园系统,可以查找空缺的自习室,例如学生利用智慧校园系统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源,利用移动设备端通过WIFI接入校园网及互联网,方便的获取学习资源,智慧校园后台分析学生的阅读书籍,后台给学生推送具有关联的其他图书资源等等。无疑,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智慧校园系统能让高校的运转更有效率,节省浪费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深度的教学体系建设之中[1]。

(二)利用大数据优化学校管理决策和资源配置

高校教学管理决策包括招生决策、资源配置与利用决策、教学管理决策等,如何最优化控制招生人数、生源地等,如何提升教学楼、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馆的利用率,如何配置完善而充足的教学资源,如何对教学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等,如何组织竞赛活动等等。通过对高校所有运转相关重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找出高校运转现状大数据,从而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决策,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从大方向上就做好工作,避免努力再多也只是南辕北辙的现象。例如分析学校教学管理大数据,发现教师资源不足够,而学生扩招发展又太快,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业水平有下滑的趋势,那么学校立刻优化教学管理决策,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同时减缓扩招的势头,对于教学质量进行重点关注,以此來保证高校的教学能力。

另外,高校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教师资源、教室资源等等综合资源在内,原则上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安排教室、教师资源等,提高教学楼、教室的利用率,如果资源配置较多,则会增加办学成本,也可能增加教学资源的闲置率,而如果资源配置较少,则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图书馆资源为例,图书资源的配置要尽可能合理,那么如何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合理性呢?即收集学生借阅图书的大数据,或者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来了解日常借阅中学生反馈短缺的图书、学生所需求的图书,并了解学生的图书借阅习惯和节约方式等,进而实现图书资源科学配置[2]。

(三)落实“互联网+”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核心点在于“资源——教法”两大方面。首先在资源方面,传统教育体系是相对封闭的,最多在校际之内进行互动,进而导致学习资源具有局限性并且教学创新发展的不发缓慢,学习资源就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也很少,大多只能从教师处进行获取。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却提倡加大数字化学习途径和资源建设,解决学习资源局限性的问题,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将其搭载在相关教育资源网站上,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搜索使用或学习,普通学校的学子也能够去听名师专家的讲解,这一点也是尽可能在促使教育的公平性,让较为弱势的学习能够获得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另外,依托于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分享,教育经验也在更大范围内分享互动,学术交流明显加快,也是在促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3]。

其次,“互联网+”教学模式也体现在教法方面的创新,“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倡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在一起,将线上和线下结合在一起,进而解决解决课堂时间少、教育内容较分散等一系列问题,也利用课外时间促使学生巩固学习并开阔视野。所创造的教法有1.在线开放式课程:有MOOC课堂教学和SPOC课堂教学等模式,区别在于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有一定限制的,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入个人账号,进入学习直播间打卡学习,也有互动论坛;2.网课教学:搭建网课教学已成为新冠疫情下必需途径,以直播为主要形式,构建教学直播间,学生计入打卡,教师与学生隔着一块屏幕进行教学与互动;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和线下整合在一起,一部分教学在线上进行,一部分教学在线下进行;4.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比较典型的“互联网+”教学手段,将教学结构进行翻转,由“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转变为“课前学习,课堂练习”,由“教师先教,学生后学”转变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维度来看,在“课前”,教师准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将数字化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促使学生进行课前理论知识学习,在“课堂”,因为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理论只是学习,因此课堂上进行实践演练、习题测验、解惑纠错等,在“课后”,则巩固知识,可进行作业交流,也可进行作业之外的兴趣、学术交流,拓展眼界。

对于高校来说,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就应该加强校内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建设以及内容建设,能够满足数字化课前打卡、教学资源展示、教学互动、学习监督等多种功能,并与其他学校联动,顺应这一“互联网+”教育大趋势。并且促进“互联网+”教育手段落实,对于教师表现的改革创新力度不足、教学不适应等问题,应加强教育,加强监督,促使教师出计划书、出决策书,有条不紊地落实“互联网+”教育[4]。

(四)探索“互联网+”评价或无纸化考试

在教学中,如依托“互联网+”教育展开,实现线上做题,机器批阅等,学生学习信息数据能够实时收录到线上学习系统之中。或者参考“智慧作业”体系,在作业本上都铺了点阵码,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利用智能笔批改作业的同时,笔端就会把作业信息数字化收录。不管哪种方式,通过互联网手段,对学生的学情数据、作业数据等实时收集,然后对各类学生数据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而教师只需要在教学后台查看,就能够掌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程度,从而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准确了解。有了对学生学情的精准了解,自然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或实现差异化教学等,就好像治病一样实现对症下药[5]。

另外,可以探索線上无纸化考试的实施。线上无纸化考试就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系统,组建海量的课程教学题库,然后以动态监控的方式,每一个学生登录自己的个人账户密码,就会随机得到一份试题,在电子系统中进行答题。无纸化考核实现了教考分离,节省了书本资源,实现了多元习题考试,甚至实现一人一题,从而解决抄袭问题。

(五)利用互联网加强学生学业管理

上文提到,学校对于学生学业的管理是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却经常处于间接管理、事后管理态势。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倡对学生学业进行直接管理、事前管理,收集学生参与每一次考核的成绩,小到随堂测试、课后作业,大到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精准了解,这在上一点已提及过,判断学生当前学习水平,判断学生未来的学业水平,然后构建学业预警机制,将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将学生学业态势反馈给学生[6]。

(六)利用互联网完善教师管理

对教师的管理主要在“培养——监督——服务”三点,都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化管理。对学生的培养管理,可构建互联网培养平台,实时记录教师打卡学习数据,构建教师个人档案。对于教师的监督考核管理,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学生对于教师的反馈性评价、其他教师听课的侧面性评价等,来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另外,在学生选课环节中,将教师的考评数据和学生学业数据透明化,学生能够去了解教师的考评,去寻找最合适的教师,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业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最合适的学生。对教师的服务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快速了解教师需要,及时解决[7]。

三、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高校运转大数据,发掘高校教学管理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逻辑,就能创造更大的教学管理价值,进而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燕红,李珊珊."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36):107-107.

[2]包淑娟.大数据思维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索[J].中国科技投资,2019,000(010):259-260.

[3]宫宇强."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启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12):3.

[4]赵梓丞."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评《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J].新闻与写作,2021(12):1.

[5]周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及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00(004):69-73.

[6]石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策略及发展趋势——评《高校教育管理与创新实践研析》[J].领导科学,2021(20):1.

[7]韩志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4):3.

猜你喜欢
背景互联网+互联网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