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的病因机制

2022-11-28 01:50司元龙申建军冯康虎陈志伟张津张亚楠赵兴龙王冠德
中医药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经脉病机肝肾

司元龙,申建军,冯康虎✉,陈志伟,张津,张亚楠,赵兴龙,王冠德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以渐进性关节软骨退变、破坏,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为病理特征[1],临床常以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KOA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生物性、机械性、环境和遗传等内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KOA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疾病,有不死癌症之称[2]。文献指出,我国60 岁以上人群KOA 的患病率为50%,75 岁以上高达80%,且女性高于男性[3]。流行病学显示,我国症状性KOA 的患病率为8.1%,60岁以上人群中,约50%有影像学表现,其中30%~50%有临床症状[4-5]。KOA 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深入研究,发现“肝肾亏虚、痰瘀伏络”与KOA 的发病关系密切,其核心思想“久病入络”与膝骨关节炎的病机甚是符合,故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典籍,基于络病理论,探讨KOA 的病因机制,对中医络病学在疾病诊治中的优势进行阐释,以期为今后中医对KOA的病机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1 络病学说概况

1.1 络病理论基础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独特的组成部分,它既保留了中医基础理论的传统特色,又在此基础上得以延伸与发展。《内经》对络脉及络病进行了较完整的阐述,为络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灵枢·脉度》言:“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为孙”,首次提出“络”的概念,并初步对络脉有了一定的细分。《灵枢》有云:“经脉十二,络脉十五,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是对络脉进一步分支细化的体现,指出络脉从经脉支横别出,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网状遍布全身。叶天士曰:“经脉生气,络脉主血”,又有《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说明络脉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的功能,以充分发挥对机体的灌渗濡养作用。因此,络脉是气血、津液流通的重要结构。所谓络病,是指外邪由表入里逐渐深入络脉而发生的病变,继而引起血行瘀阻,如痹阻日久则会形成络病[6]。

1.2 络病理论源流

络病学在中医学史上经历了3 个里程碑式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升华并趋于完善。络病学理论萌芽于《黄帝内经》,成形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临证指南医案》。首先,《黄帝内经》对络脉的概念、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久痹”“心疝暴痛”“尸厥”等均可从络病论治,此时期络病理论初步有了雏形。汉代《伤寒杂病论》开启了络病证治的先河,并体现了新病、久病皆可入络的学术思想,使络病的病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金匮要略》中还论述了痹证等络脉病证的发生与络脉瘀阻的病机有关,并创立活血化瘀通络法。迨至清代,络病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喻昌《医门法律》及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皆应用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瘀证。叶天士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理念,将络应用于胸痹、心痛等内伤杂病的病理阐释中[7],为后世对络病学说的研究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他强调“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总以络脉阻滞为特点,将病机归为气滞、血瘀或痰阻等,并提出辛味通络等治法,以此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络病理论体系,打破了“重经轻络,以经赅络”的局限[8]。现代医家吴以岭从络病的生理、运行、空间位置与网络层次等多维度和层次研究络病理论,并建立了三维空间网络系统,使络病学说有了清晰的轮廓,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络病理论体系,推动了当代络病学说的发展[9]。

1.3 络病病机特点

络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络脉受损的一系列病症,外邪侵入络脉、经脉之病及脏腑之病传变均可产生络病[10]。络脉不仅是气血津液运输之通路,亦是邪气传输之路径。络脉有双向流动气血的功能,其分布广泛,呈网络结构,沟通内外,还具多层次等结构特点,因此决定了其病机的复杂性。《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因气血虚者,其经络多郁滞”,络脉细小,气血稍弱,正虚无力抗邪,极易感邪,说明络病本质是本虚,而瘀滞是络病的核心病机。络病多久病,当致病因素使络脉的生理输布功能损伤导致络中气滞、血瘀、津凝,日久则气、津、血、痰互结,瘀阻络脉,变生诸病,固有“久病入络”之说。故而络脉表现出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等病机特点[11],与其结构和气血运行相适应。

1.4 现代医学对络病的认识

络病理论主要包括“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两大内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络脉病变多与微循环关系密切,这种相关性体现在络脉与微循环在分布、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上的相似性。微血管包括微小动静脉及其毛细血管,而微循环是指微血管之间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包括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任何一个器官、组织及部位都遍布着微血管,其分布广泛,微小动静脉网络,与络脉之网状体系通内达外、无处不在在分布上相似[12]。现代微循环研究认为[13],微循环是人体循环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它既是血液循环的通路,又是营养物质与各器官组织交换的场所,还是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去路,与之相似的孙络是络脉的末端,血流缓慢,交错联通,是维持人体营养代谢的最小功能单位,由此可见,络脉渗灌气血精微物质,濡养代谢功能与微循环在功能结构上极其相似。当微循环中的血液停滞一段时间后,可使血管所供血局部的组织缺乏营养物质而缺氧坏死,进而血管本身亦坏死,产生微循环障碍[14],络脉空虚、邪气留滞,痰凝络脉易致络中气血精微运行失常,日久络脉不通形成“结络”,这与微循环障碍在病机上相通。崔公让教授[15]提出了“血管-脉络相关”理论,其治疗血瘀脉络病症时常采用刺络放血疗法。王海泉[16]通过对比经络与微循环,认为络脉的实质就是微循环系统,是除经脉区带以外较细小的微循环集中开放的区带。更有学者推测穴位敏化现象的重要内涵是微循环的功能发生改变,表明络脉的本质可能就是微循环变化[17]。

综上所述,络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微血管或微循环系统,但又不能简单地从微循环方面去认识,因此明确络病本质,寻找中西医理论的结合点,对络病学说具有重大的现实理论意义。

2 络病与膝骨关节炎的病因机制

根据KOA 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为“痹症”“骨痹”范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18]。其病因涵盖两方面内容,其一为中老年患者脏腑亏虚,气血不足,络脉失养致筋骨不坚;其二则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日久内生瘀血,郁而化热,瘀热相互结结,瘀阻经络。中医学认为肝肾亏虚为本病发病基础,痰凝血瘀是该病发病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从络病理论探讨KOA的病因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2.1 肝肾亏虚、骨络失养为本

KOA 病位在肝肾,其发病基础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病理基础,软骨退变为基本病理改变。《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说明筋骨的强弱与肝肾的盛衰密切相关,这又与“肝主筋,肾主骨”之基本理论相契合。《张氏医通》曰:“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指出肝血不足,肾精亏虚,则经络中气血虚衰,无以濡养骨络。骨络是网络交错于骨骼组织中的络脉,为气血充盛之处、充养骨髓之径,气血通过络脉的转输最终由骨络的渗灌作用营养骨骼[19]。《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的论述。肾为作强之官,肝为罢极之本,人到中年,肝肾之气渐衰,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骨失所养,则骨之代谢失衡;又肝血不足,筋脉无以濡养,络虚不能濡养筋骨,筋骨痿软无力,膝关节表现出疼痛、活动屈伸不利等症状;又气血不足而不能充骨络,骨则发生退行性改变。《临证指南医案》云:“下焦空虚,脉络不宣,所谓络虚则痛是也”,进一步说明肝肾亏虚致络脉失养,亦可导致疼痛。再者肝肾亏虚,则易感外邪,风、寒、湿、痰、瘀等诸邪犯于筋骨络脉,肢体拘急疼痛,发为骨痹。故肝肾亏虚贯穿整个膝骨关节炎病程的始终,是外在致病因素侵袭机体必备的内在因素[20]。

2.2 痰瘀互结、络脉闭阻为标

KOA 发病与众多邪气有关,其中以痰、瘀最为关键。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症因脉治》言:“痹者,闭也”,即阻塞不通之意。黄桂成教授[21]认为“不通”是KOA 发展的中心环节,而络虚不荣、络脉郁滞、络脉瘀阻正是造成“不通”的主要因素。历代医家对痹证已有较详细的论述。《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素问·痹论》又有“荣者,水谷之精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之论述,足以表明风、寒、湿邪是痹证形成的关键外因。痹证日久,内生瘀血,瘀而化热,热灼津液,炼津成痰,痰瘀互结,闭阻经络。《临证指南医案·痹》云:“外邪侵袭,然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盖有诸矣”即是此理。《景岳全书》曰:“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皆说明风、寒、湿邪侵入经络,致血气不行而为痹。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行无力,气滞则血行不畅,气血津液输布障碍,血滞为瘀,津凝化痰,痰瘀互结,作为病理产物阻滞络脉[22],引起疼痛、痹证、痿废,甚者致瘫痪。这是对络病病理变化的一种阐释。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言:“经几年宿病,痛必在络,痰因气滞,气阻血瘀”,也是对“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进一步体现。因此,中老年患者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经脉,气滞、痰凝、血瘀壅阻络道,久则凝聚成毒,邪毒瘀久,深伏于络脉则病势缠绵、反复难愈。

3 络病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

KOA 的病在筋骨,肝主筋,肾主骨,在外筋附骨,在内骨连筋。十二经络中足三阴、三阳经络的走行均绕行膝关节,并参与膝关节的正常运动,说明KOA 与经络病变密切相关。《灵枢·经脉》中详细记载了经脉循行与膝关节的相关性。膀胱足太阳之脉,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其支者下膝髌中;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直者出膝外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上膝股内前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足大趾……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之后,至膝股内侧;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说明足六条经脉均循行过膝,为膝关节输送气血精微,营养膝之筋骨。另外,KOA 具有病程缠绵、病邪顽固、易滞易瘀的特点,与络病“久、瘀、顽、杂”的病理特点有着明确的相关性[21]。说明KOA 发生发展完全符合络病理论“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

研究发现,KOA 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其正是发病机理的中心环节[23]。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络病理论能够揭示KOA 的中医病机本质,二者均以血瘀为致病的关键因素,这与骨内微循环障碍相一致,进一步说明络病与KOA 之间的相关性。现代研究证实[24],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改善微循环淤滞、降低骨内压,其主要是通过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等微循环障碍达到“通”的作用。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法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性质,降低骨内压,疏通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清除氧化物,阻止KOA 病理过程中氧自由基-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的恶性循环,加快损伤修复[25]。高戈等[26]研究表明,补肾活血祛痹方能够很好地改善微循环障碍,加速清除过氧化物、氧自由基等,进而抑制IL-1β 等关键性炎性因子的产生,阻断了炎性级联反应,从源头阻断了KOA 的发生。因此,从络病理论论治KOA 理由充分,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均寿命逐渐延长,KOA 的发病率也随之快速增长,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KOA 严重危害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致其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KOA 的特效药,主要采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等对症治疗,所以寻找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医学界迫切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KOA 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论内服外敷,还是针药结合,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其基于中医理论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过程尚未深入研究。络病理论作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脏器纤维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临床防治中,优势巨大,但在骨关节炎中尚未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KOA 的病机,发现二者在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方面均具有紧密相关性,进一步说明络脉“瘀”与KOA 微循环障碍本质上的一致性,并通过活血通络法疏通微循环淤滞,从而缓解关节软骨退变并修复损伤。因此,络病理论来指导KOA 的诊治是切合实际的。课题组后期将继续结合现代医学,加大对络病的进一步研究,使其在KOA 的诊治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临床。

猜你喜欢
经脉病机肝肾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两腿一分补肝肾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
试论经脉的气与针刺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