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关元穴的临床应用浅析

2022-11-28 04:09常广琪冯国湘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关元穴关元艾灸

常广琪 冯国湘

文献[1]《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的著作,该书收集了明代以前的针灸学术文献,并总结了其学术经验,是针灸医籍中内容最全,涉及最广,临床应用最多的总结性专著之一[2]。“诚稽此而医道指掌矣”,其对于针灸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为后世历代医家所借鉴。关元穴又名“丹田”“大中极”“小肠募”,始见于《黄帝内经》,如寒热病中:“身有所伤血出多……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脐下三寸关元也”。《针灸大成》中多处提及关元穴,笔者将书中对于关元穴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总结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规律,望能为临床医师运用本穴提供一些思路及理论参考。

1 腧穴定位

关元穴属任脉穴,关于其定位,书中共有4处提及,《针灸大成·百穴法歌》:“关元脐下三寸录”;《针灸大成·任脉经穴主治·考正穴法》:“关元,脐下三寸”;《针灸大成·穴法图》:“关元:在脐下三寸”;《针灸大成·灸寒热》:“脐下关元三寸灸之”。可见书中对关元穴的定位十分明确,即为脐中直下三寸(前正中线上),这也与文献[3]《经络腧穴学》中对关元穴的定位一致。

2 刺法灸法

关元穴可针刺亦可艾灸,其针刺深度,《针灸大成》收集了历代各家的说法,主要有“针一寸二分”“针二寸”“针八分”三种,可见古医者选取本穴针刺深度在0.8 ~2寸。这与文献[3]《经络腧穴学》中:“直刺1 ~1.5寸”的观点基本一致。笔者认为,临床针刺关元穴时,其深度可视患者肥瘦、耐受程度及病情需要而定,以针感明显为宜。针刺时,使患者仰卧,如杨氏云:可“使五脏垂背,以免刺患”。本穴深层解剖正常无膀胱,但膀胱充盈、尿潴留者或小儿不排除针刺过深扎伤膀胱的可能,所以治疗前宜先嘱患者排空膀胱。纵观《针灸大成》全篇,关元穴的灸量在三壮至三百壮之间,《针灸大成·壮数多少》提到,“《千金》云:若丁壮病根深笃,可倍于方数,老少羸弱可减半”,故临床医师在施灸时,体壮病重者可多灸,体弱者宜少灸。此外,《针灸大成》中多次提到孕妇禁针(但不必禁灸),临床治疗时应尤其注意。

3 临床应用

3.1 总论

关于关元穴的主治作用,《针灸大成·任脉经穴主治·考正穴法》有详尽提到:“主积冷虚乏……寒气入腹痛,失精……小便不通、黄赤……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涉及的病证范围十分之广。关元穴属任脉,乃是任脉与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小肠之募穴,具有温阳补肾,培元固本的作用[4],它既有任脉穴位的特性,对女子的经、带、胎产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用以治疗女性的月经带下、妊娠生殖相关疾病,又能发挥“阴脉之海”的作用,治疗足三阴经的疾患,如腹痛腹泻、尿频阳痿等。而其作为小肠募穴,还能温养肠道,调节水液,用以治疗小肠相关的疾病。《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言:“惟阴症灸关元穴为妙”,可见治疗虚寒类疾病时关元穴可为首选。关元穴临床适用范围广,常用于消化、泌尿系及男科、妇科等诸多病症,尤以虚寒类疾病为主,是临床经典的保健要穴。

3.2 各论

3.2.1 妇科病证

3.2.1.1 月经病 在妇科临床中最为多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失调,肝、脾、肾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冲任不和,出现月经周期,经量等的异常或痛经。“月事不调(先取公孙):关元、气海、天枢、三阴交”,大凡月经不调的情况,都可选用关元穴。而《针灸大成·妇人门》中,还将关元独用于“下经若冷,来无定时”的情况,可见关元尤适用于月经周期不定,且行经之时有寒冷感者。魏凌霄等[5]选用关元穴治疗气郁型月经不调,疗效显著。关元是任脉、冲脉及肝脾肾三阴经的交会穴,与女子月经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针灸关元穴以补肾、扶脾、疏肝,使冲任气血调和、胞宫得养,则月经自然恢复正常。《针灸大成》中还以关元配肾俞、三阴交,用以治疗月经不调伴痛经的情况。刘群等[6]认为,灸关元穴能够改善痛经患者子宫血流动力,缓解子宫内血管痉挛,从而达到减轻痛经的作用。

3.2.1.2 带下病 是指女子带下量、质、色、味异常,分带下过多和过少两种。关元穴作为保健强壮要穴,其与三阴交同用,针刺艾灸齐施,可以起到补脾益肾,疏利下焦,除湿止带的作用[7],《针灸大成》关元穴多用于治疗湿邪为患,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带下过多的情况,如《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中:“妇人虚损形瘦,赤白带下:百劳,肾俞,关元,三阴交”。《针灸大成·妇人门》:“赤白带下:带脉,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三十壮)”。

3.2.1.3 不孕症 多为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所致,《针灸大成》言关元可“令人生子”,主治“绝嗣不生”,在文献[8]《针灸治疗学》中,用关元及肾俞、太溪、三阴交为主穴治疗不孕,因关元为元阴元阳之海,位近胞宫,可调和冲任,温暖胞宫。针灸关元穴可通过改善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促进卵泡的成熟和排出,从而提高受孕概率[9],临床常选用关元穴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复杂,临床一般不选择纯针灸治疗,而是以针灸配合中药、西医对症支持等的综合治疗[10]。

3.2.1.4 妊娠病 妊娠妇女行针灸治疗时应小心谨慎,恐伤胎气,《针灸大成》中也多次强调关元穴“孕妇禁针”,但艾灸关元穴针对妊娠小便不通却有妙用。在《针灸大成·阴疝小便门》中便有“转胞不溺……不利小便:灸关元二七壮”。本病是因为肾虚或气虚,不能托举胞胎,导致膀胱受压所致[11]。艾灸关元穴能温肾固脱,为治病求本之法,临床可先利小便以缓急,再灸关元以补肾提气。

3.2.1.5 产后病 妇女产后多虚多瘀,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如疼痛、血晕、恶露不止等,其中产后恶露不止可选取关元穴针灸治疗,《针灸大成·妇人门》:“因产恶露不止:气海,关元”,而兼有腹痛者,则可选用“水分、关元、膏肓、三阴交”治疗。本病因产后胞宫气血运行失常,冲任不固所致,关元位近胞宫,属任脉,交冲脉,取关元穴治疗产后恶露不止以灸法为佳,其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临床根据患者病情,如气虚者可温经固冲,可帮助子宫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12],血瘀者可消瘀散结,促进盆腔血循,有助于排出恶露[13]。

3.2.2 脾胃病证 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足太阴脾“入腹,属脾,络胃”,二者交于关元,而关元亦是小肠之募穴,位处腹部,所以腹痛及泄泻等脾胃肠道病症多用关元治疗,其更是古代文献中用以治疗胃肠腹痛频率最高的穴位[14]。腹痛及泄泻的病因有很多,如外邪侵腹、饮食所伤、外伤手术及素体虚弱等,都会导致脾胃气机失常,肠道传导障碍而出现腹痛、泄泻,《针灸大成》中选用“天枢,中脘,关元,三阴交”治疗寒性腹痛、泄泻,笔者认为,临床运用关元并不拘于这一种类型,腹痛者如食积、肝郁等,泄泻者如湿热、脾虚等,都可选用关元穴治疗,因关元能调节腹部气机,助益脾胃运化,可作为基础穴与他穴合用。此外,近年来关元穴还被应用于便秘、腹胀等胃肠道疾病[15],因针灸关元穴能调节肠道菌群,维持其内生态平衡[16]。

3.2.3 肝胆病证 关元穴还可用以治疗黄疸、鼓胀等肝胆病证。《针灸大成》:“女痨疸……小便不利:关元,肾俞,至阳,然谷”,女痨疸出自《金匮要略》[17],是黄疸的一种,尤在泾注言:“此得之房劳过度,热从肾出,故名女痨疸”,为肾虚脾湿之证。女痨疸病位在肝胆,与脾肾相关,关元与肝、脾、肾三经相交,藏人身元阴元阳,有强壮作用,常做配伍穴用以治疗本病[18]。《针灸大成·杂病》中还提到“气胀”“寒胀”“脾虚中满”型的鼓胀可选用关元穴治疗,亦是取其调补肝脾肾三脏之功[19]。王文等[20]予中药(消炎利水散)外敷配合艾灸关元等穴治疗胃癌腹水,总有效率达86.8%,患者腹围明显减小。

3.2.4 肾系病证 《针灸大成》中多处提到以关元穴治疗尿频、尿失禁、遗精,如《针灸大成·席弘赋》:“小便不禁关元好”,《针灸大成·阴疝小便门》:“遗精白浊:肾俞、关元、三阴交”等。《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小便不禁是由于“肾气虚,下焦受冷”所致。肾主水,通过肾气抑制和推动膀胱排尿,若肾虚不能蒸化下焦水液,就会出现尿频、尿失禁。肾亦主藏精,若肾阴不足,不能封藏肾精,则会出现遗精的现象。两者都是肾虚之证,关元藏人体元阴元阳之气,能固肾培元,历代医家常以关元配伍肾俞、三阴交为基础穴治疗肾系疾病,其中以灸法效果更佳。现代认为,刺激关元穴能促进控制排尿反射的神经通路自我修复,加强其对逼尿肌的控制,从而改善膀胱的排尿功能,并且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所以尿潴留时也可以选择用关元穴治疗[21-22]。《针灸大成·玉龙赋》言:“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说明灸带脉、关元还可补虚益肾,充实下元、恢复强壮[23]。

3.2.5 其他病证 《针灸大成·妇人门》:“一切冷惫:灸关元”,关元穴因其属任脉交三阴藏元气的特性,可应用于诸多虚寒类疾病。卢群文等[24]提出“腹背阴阳配穴”法治疗腰痛,除腰背部穴位外,还选取关元等腹部穴位,旨在通调任督,调节全身气血阴阳,赖富荣等[25]艾灸关元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结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其活动能力。应海舟等[26]以针灸曲骨、关元改善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指标,有效率达90%。在杨强等[27]用温针灸关元穴配合药物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中,对照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表明温针灸关元能加强口服药对血糖的控制。有研究发现灸关元、神阙等穴能提高免疫抑制兔的血清免疫学指标,临床可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28-29]。关天翔等[30]等选取关元穴,以引气归元法治疗不寐,其疗效与临床常用安眠药相当,且具有无耐药性、成瘾性等毒副作用的优势。文献[8]《针灸治疗学》中:中风中脏腑之脱证除水沟、百会、内关外,还可配关元、神阙治疗,因重灸关元等穴可回阳救逆[31]。此外,关元穴还可治疗伤寒病证,如《针灸大成·伤寒》:“六脉沉细:气海(灸)、关元(灸)”“背恶寒口中和:关元(灸)”,而出现“身热头痛汗不出”的情况时,则可针刺关元及曲泉、神道、悬颅三穴。

4 小结

《针灸大成》中关元穴的定位与现代定位一致,即: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艾灸时可根据需要取坐位,直刺进针,针刺深度在0.8 ~2寸,临床视患者肥瘦、耐受程度而定,以针感明显为佳,施针前嘱患者排尿,尿潴留患者及小儿针刺不宜过深,避免刺伤膀胱,孕妇禁针、慎灸。灸量视患者体质强弱、病情深浅而定,3 ~300壮,临床医师可以此为基础,以艾灸热量、火势、时长等控制灸量。除针刺和艾灸外,临床还有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方法可供选择。关元穴主治诸虚寒冷积类疾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如:(1)妇科疾病中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过多、不孕症、妊娠小便不通、产后恶露不止等;(2)脾胃病中腹痛腹胀、泄泻等;(3)肝胆病中黄疸、鼓胀等;(4)肾系病中尿频、尿失禁、尿潴留、遗精、阳痿等。现临床还将关元穴用于腰突、前列腺增生、糖尿病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笔者认为,关元穴有藏元气、交三阴、固本强身的特性,临床运用广泛,除《针灸大成》中记载的各种主治病证外,还可以作为配穴治疗各类虚寒类疾病,临床医生可多加发掘其功用,以提高治病效果。

猜你喜欢
关元穴关元艾灸
艾灸保健知多少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婆婆迷上了艾灸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关元穴
千万“别”艾灸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