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2022-11-30 03:43张建松
关键词:风景区黄河流域水利

张建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党委宣传部,河南 郑州 450046)

近年来,各地综合利用河湖水域、水利设施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获得显著成效。水利风景区在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传播水文化,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娱乐休闲、追求高品质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特别是黄河国家战略提出以来,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水土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学界已展开了深入系统探讨。同时,作为扎实推进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发展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左其亭、张志卓提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水利风景区建设的主体框架[1]。牛玉国强调着力打好生态、文化、融合“三张牌”,实现黄河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2]。韩洁、宋保平分析了陕西水利风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系统构建出陕西水利旅游空间体系[3]。杨小萌探讨了山西省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现状及规划建议[4]。李小琼、李忱、马广岳分别围绕山东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文化设计、现状与建议开展研究[5-7]。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增强流域水利风景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其形成竞争优势,成为流域水利风景区面临的普遍课题。

一、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8]238。尽管这一论述主要针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但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从总体来看,“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是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必须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政府规定的要求,明确主体功能、确定目标任务,维护河湖美丽健康,保证可持续发展”[9]。

结合以上论述,笔者将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细化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健康水生态。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状况良好,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在黄河流域保护城乡生态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第二,优美水景观。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自身水体及水利设施的景观特色得到充分彰显,景观空间布局设计合理、特色鲜明,能够更好提升景区品位。第三,先进水文化。水利风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河流湖泊,也不同于一般的自然保护区,其水文化内涵更为突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其自身水文化元素展现形式进一步得到创新;水利风景区展示的水文化范围持续扩大,特别是将流域未纳入管理和保护的水文化资源融入景区规划与建设;水文化在展览展示、工程造型、景观布局等诸多层面得到充分体现,更好推动人们了解黄河等水体历史,增强对水的认知,激发对水的保护意识和对水文化资源的创新意识。第四,协调发展意识持续加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具有整体发展规划且目标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水利风景区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联动意识进一步强化,彼此协调发展意识更强、动力更足。第五,民众参与意识更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休闲、娱乐、科普等各项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的满意度,当地民众自豪感持续提升,保护和传承相关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激发。

二、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河湖管理的日益强化,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第一,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黄河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助推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一方面,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是推动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为巩固流域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黄河故事”要求的重要平台。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是“黄河故事”特别是黄河治理故事的重要现实载体,有效传承弘扬“黄河故事”,持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受制于地理地貌等自然条件影响,沿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沿黄各地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及潜在的游客来源。同时,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民生水利,又可为沿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河湖治理成效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奠定生态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清洁、优美河湖的需求日益强烈。近年来,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推行,使黄河流域河湖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为流域水利风景区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夯实了基础。在幸福河湖建设基础上,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可进一步发挥河湖发展引领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生态产品与文化产品。

三、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则

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与一般意义上的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既有共通之处,亦有自身特点。推动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原则下进行。

(一)坚持生态保护基本底色

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是展示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涵养区。黄河流域生态资源富集,其中,“黄河流域内分布有6个国际重要湿地,167个各级自然保护区和1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具有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功能。同时,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因此,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健康发展,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在有效保护湖泊、湿地等水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带动作用,进而不同程度上为黄河流域各领域发展提供保障。

(二)坚持刚性约束基本前提

水资源总量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各地各领域必须严格坚持的前提。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建设和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和治理直接相关,要坚持谋划长远,严格整治相关地区可能出现的“挖湖造景”行为,保障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水资源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与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和谐统一。

(三)坚持保护开发发展思路

水活景美是各类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水利风景区而言,保护和开发均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景区水体、整体环境的保护和开发,二是对景区各类建筑、设施及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承担着流域众多水利工程、水文化遗产及各类水体等的保护工作,要在保障水环境治理与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等的同时,通过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式,依托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挖掘地方性主题,或依生态水利条件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在游客悠闲娱乐的同时提高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意识,为景区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四)坚持错位发展基本策略

提升水利风景区吸引力,需要坚持错位发展策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从整个黄河流域看,黄河上中下游自然风光、水利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在发展方式上,黄河流域不同水利风景区应结合自身特点,从地质地貌、历史文化、生态观光等方面加强主题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具体而言,一是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差异化发展。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分布相对密集,这一方面反映出黄河流域水生态、水文化资源的丰富优势,另一方面也客观上造成水利风景区资源的竞争压力。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水利风景区要深挖特色,走错位、差异化发展之路。二是地域范围内的差异化发展。从特定地域看,黄河流域不同水利风景区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这正提醒我们,走自然风光类、文化展示类等不同方式协调发展的道路十分必要。

(五)坚持融合发展基本方向

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要主动融入流域和地域整体发展格局,融合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与其他领域融合方面,涌现出云台山景区等诸多成功案例,极大促进了景区自身发展及周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今后,要进一步推动同一领域内部及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一是与同质化资源融合。黄河下游地区水利风景区资源同质化现象相对普遍,可通过彼此融合,打造具有共识性的标识系统,推动相对同质化资源在融合中得到成长。二是与地域地貌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融合,协同发展。整合植入黄河流域不同地貌与习俗等因素,更好满足人们的期待。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指出:“以黄河干流的流经县区为主要范围,以人类起源、文明历程、生产生活、水利遗产、水陆交通、艺术荟萃、民族融合、人文景观、革命传统等主题为主要内容,多层次呈现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内涵”[11]。因此,要及时抓住机遇,与地域文化及景观资源融合,与区域相关旅游资源融合,实现稳定发展;三是与相关文化业态融合发展。如三江源等以自然风貌为主的景区,应与数字技术等融合,增强游客体验感。

四、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特点,有效分析市场和社会需求,通过规划管理、品牌塑造、品位提升、资源更新、强化推广等举措,做好保护和创新,以自身形象提升推动地区、流域整体形象提升。

(一)以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水平

首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联合文化旅游、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出台全流域水利风景区协同发展规划举措,整合沿线水利风景区资源、人才,为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创新保障。其次,加强共建共享力度。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相对复杂。如甘肃景电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景电灌区地跨甘肃、内蒙古三市四县;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洛阳孟津与济源境内,地跨黄河南北两岸;黄河壶口瀑布地处陕西、山西交界。因此,要持续加强地方政府在投资、管理、宣传等方面的合作,同时,要将地方民众、各地游客的感受和意见及时融入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愿景之中,打造更具开放性的活力风景区,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发展提供多元支撑和保障。再次,强化激励机制。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中不少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激励机制相对缺乏。因此,建立健全运营评价机制,对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措施、满意度等开展第三方机构综合评价,实行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退出机制与加大投入等激励措施,引导风景区积极投身治水、护水等各类实践,有效增强内生动力。最后,强化监督机制。在黄河流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持续完善的生态评估机制、监督追责机制,对黄河流域各地借保护之名“挖湖造景”、无序过度取用水资源等开发行为严格监管、严厉追责。

(二)以融合发展塑造特色品牌

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给水利风景区经营管理和品牌质量提升提出了更多挑战。因此,结合地方自然、文化特色,走融合发展之路,建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意品牌,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景区名片,成为水利风景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实际来看,一方面,要更加重视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不同传播渠道优势,使已有品牌深入人心。黄河流域拥有黄河壶口瀑布、宁夏沙坡头、黄河小浪底、焦作云台山等系列社会名片,但有影响力的水利风景区数量仍然有限,不少优质资源尚待挖掘。如包括山东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在内的首批18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其影响范围至今仍然有限。要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名片加强旅游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资源联合,建立特色品牌。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数量众多,资源联合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一是与品牌景区融合。如黄河中上游水利风景区可联合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公园,以及国际重要湿地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鄂陵湖湿地、青海扎陵湖湿地、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黄河首曲等资源,建立生态旅游集聚区;二是与品牌资源融合。通过与品牌资源融合,打造一体化景区品牌。如黄河中上游相关水利风景区可利用世界灌溉遗产等具有特殊凝聚力的黄河文化品牌,打造水利文化、农耕文化等共同标识,唤起广大民众的情感共鸣。三是与同类型资源融合。如和黄河流域上游与下游水利风景区资源类似的景区,综合景区自身资源及周边交通、环境等特点,协调发展侧重不同功能的景区,既能有效解决同质化现象,又可实现彼此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以文化赋能提升景区品位

水利风景区功能的有效发挥及其社会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赋能。从整体来看,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因素主要集中在河湖演变历程、河湖治理文化、河湖审美文化三个方面。

与一般意义上的水利风景区相比,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主要特色在于向社会展示流域人民与黄河等水体相处、抗争中产生的优秀水文化遗产及现代水利事业的面貌和成就,讲好治水用水主题。在黄河流域河湖水系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水利工程、楼台建筑、民风习俗等各类水文化资源,构成诸多水利风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如宁夏引黄古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陕西汉中三堰、陕西渭南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工程技术、渠系布局,承载着治水智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所在水利风景区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支撑。

因此,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更应时刻凸显文化自觉,充分挖掘河湖演变、河湖故事、文学艺术描述,通过合理包装设计,提升景区品位。在此基础上,以互动性、体验性为核心,注重水利风景区河湖治理文化特色文化产品的打造。特别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治理留下了诸多故事、遗址等资源。如河南孟津黄河水利风景区突出汉代治黄历史和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特色,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围绕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环境及水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容易引发共情共鸣的设计元素,或举办民俗、节庆等活动,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推动人们与水利风景区的良性互动,提升产品供给质量。

(四)以科技支撑推动资源更新

虽然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优越,但当前一些水利风景区传统的形象宣传、展示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高质量的需求。同时,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流域水利风景区的认知。因此,以科技支撑推动资源更新,可以更好地满足黄河流域及各地民众的精神需求。

利用数字技术可将黄河流域多元的景观风貌、厚重的科技工艺及其他文化要素有效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与游客的感知相遇共鸣,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力。加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数字技术应用的意义,还在于及时推动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资源更新。有学者指出,如果任由市场发挥作用,旅游资源相对丰裕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般会遵循单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化规律走向衰退,一旦旅游业进入衰退期,资本迅速撤离,旅游目的地会饱受‘资源诅咒’之苦。因此,政府应制定产业政策,在旅游业繁荣时期,控制总体规模,避免旅游业发展过热、过度消耗资源。政府还应鼓励和推动创新,培育文化产品和创意产品,引导市场提供多样性的旅游产品,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产生叠加效应,保障旅游业平稳可持续发展”[12]。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要避免类似“资源诅咒”的困境,就要未雨绸缪,通过资源创新,推动水利风景区品质改善,促进其再发展。尤其要依托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通过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等的更新改造或数字呈现,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更好留住黄河及相关水体的工程技艺或人们对其的情感记忆。如景区及周边景观自然形态可通过模拟再次塑造,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宁夏引黄古灌区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例,通过虚拟技术展现其历史沿革、工程技术,效果更直观、影响更广泛。总之,随着科技在水利风景区各类资源的深度嵌入,可以更好提升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品质。

(五)以多元载体创新推广方式

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虽然分布集中,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针对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社会关注度不够的现实,要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短视频或多媒体融合等不同形式,立体、全方位展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要将传说故事、治黄故事、诗词歌赋等融入旅游设计,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实现品牌巩固与再造,让文化元素在景区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结合人们习惯借助相关平台进行网络搜索、云游的特点,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网络平台搭建流域水利风景区自然景观、文化资源数字服务平台,把流域水利工程、科普知识及治水故事等以各种形式向社会推广,将景区自身特色展示出来,满足人们寻求旅游愉悦、怀旧、增长知识等的感受体验,并进一步将丰富的精神享受转化为实地探访的动力。

五、结语

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拥有优质的生态与文化资源禀赋,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入挖掘水生态与相关文化资源,持续强化规划管理、品牌塑造、品位提升、资源更新等各项举措,是不断提高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还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管理、细化举措,从而使其发展成果更实在,发展动力更持久。

猜你喜欢
风景区黄河流域水利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