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疗效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2022-11-30 17:43杜德奇
医药与保健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产儿缺铁性复合物

杜德奇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孕妇孕周增加,母体血液容量增加,血液相对稀释,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对铁营养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然而母体内的铁营养无法满足胎儿正常生长的需要,当母体没有及时摄入铁,孕产妇极易出现贫血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1]。资料[2]显示,妊娠13周后孕妇体内的铁营养需求量急剧增加,需要及时补充铁剂,避免孕妇出现贫血。临床常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该疾病,因此本次研究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孕产妇中选择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作为观察对象,综合分析在缺铁性贫血产妇中运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现将数据及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产妇中选择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86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7.47±3.86)岁;平均孕程(21.51±1.74)周;贫血程度:轻度、中度及重度贫血分别有18例、16例、9例。观察组:年龄23~34岁,平均(28.72±3.41)岁;平均孕程(20.48±1.59)周;贫血程度:轻度、中度及重度贫血分别有18例、15例、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初产妇;红细胞比容(Hct)<0.30%、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 fL、血红蛋白(Hb)<100 g/L;患者及其家属已了解本次研究的相关情况,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心脑肾等器官疾病患者;孕前贫血史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蔗糖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471;规格5 mL∶100 mg)进行治疗,将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与蔗糖铁注射液100 mL混合稀释,静脉滴注给药,滴注时间为30 min,隔天1次,每周治疗3次。观察组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33;规格0.15 g)进行治疗,2粒/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持续至分娩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RBC、Hct、SF、sTfR等缺铁性贫血血液学指标。

观察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低血压、过敏等。

观察两组围产儿结局的例数。围产儿结局包括胎儿宫内窘迫、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常见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成熟T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4+/CD8+)。采集孕产妇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按照3000 r/min转速10 min,分离血清,随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对上述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缺铁性贫血血液学各项指标 比较

治疗后,两组缺铁性贫血血液学中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但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缺铁性贫血血液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缺铁性贫血血液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Hb/(g·L-1) RBC/(1012/L) Hct/% SF/(μg·L-1) sTfR/(m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76.24±7.7098.62±7.71①2.78±0.673.42±1.61①25.86±4.2231.32±3.79①7.98±1.1221.12±3.31①20.78±3.2112.35±1.32①观察组 4377.34±6.21104.73±7.52①②2.87±0.754.67±1.03①②25.31±4.0837.21±4.13①②7.81±1.9229.52±3.89①②21.69±3.458.98±1.43①②

2.2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n(%)]

2.3 两组围产儿结局例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发生宫内窘迫、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围产儿结局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产儿结局例数比较[n(%)]

2.4 两组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后,改善两组免疫功能中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提高程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情况比较(x±s)

3 讨 论

与未怀孕时血液量相比,孕妇体内的血液量较之增加将近50%,但由于孕产妇体内储存铁较少,所以当孕妇逐渐耗尽体内的储备铁时,将会导致其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大幅度降低,最后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阻碍,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3]。此疾病发生率较高,孕妇产前检查中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将严重影响胎儿及孕妇的身心健康。因此,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及时补充适量的铁营养,避免胎儿与母体因缺铁而产生不良情况[4]。

孕产妇从孕中期开始对铁的需求量激增,整个妊娠期需约1000 mg铁,比非妊娠妇女增加15%~20%,由正常的10 mg/d增加至40 mg/d,其中胎儿的需铁量可达400~500 mg。然而现阶段食物补铁已经无法满足孕产妇对铁的需求,孕产妇需要补更多的铁以便合成更多的血红蛋白,为正在发育的胎儿提供充足的血红蛋白,因此需使用药物来补充铁营养[5]。以往临床多使用静脉注射蔗糖铁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病情,但大部分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低血压、肝酶升高、胸痛、过敏、呼吸困难、应激反应、心血管疾病等,虽然理论认为铁剂量的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良反应,但对于贫血较严重的孕产妇仍很难达到良好的疗效[6]。铁作为多糖复合物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与三价铁离子合成的产物,存在的方式主要为多糖复合物分子,它是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率的复合制剂,不仅能够在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高水溶性,还可完整地存在于溶液中,容易被消化道中的粘膜细胞吸收,且吸收率不因食物成分或胃酸减少而受到影响,生物利用度较高[7]。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溶于水后不含任何游离铁离子,该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会形成多糖铁复合物分子,并通过肠粘膜的吸收作用对血药浓度进行调节,对肠胃粘膜无腐蚀或刺激作用,从而使机体不会因为吸收过量铁元素而导致中毒。相较于普通铁剂,其安全系数较高,能有效避免患者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或口腔异味,从而保证母体与胎儿的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液学各项指标、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6%)较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结局发生率(6.99%)较低于对照组(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关研究指出[8],缺铁性贫血对孕产妇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铁属于免疫代谢过程中必备的元素,也需要参加免疫应答反应;铁元素的欠缺,会提高孕产妇机体感染风险。CD3+、CD4+、CD4+/CD8+作为免疫功能中部分经常使用到的临床评估指标,当免疫功能降低时,上述指标均降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含有超过46%的铁元素,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血铁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起到缓解贫血的作用,对T细胞成熟及向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化有促进作用,且可让机体细胞免疫损伤得到改善,对维持CD4+/CD8+平衡有利,促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9]。

综上所述,在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治疗上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可达到理想作用,可有效改善孕产妇贫血症状,使患者在治疗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风险降低,有效改善围产儿结局,提高其免疫功能,且其是缺铁性贫血孕产妇临床治疗上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产儿缺铁性复合物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胎儿/围产儿尸检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缺铁性贫血26例临床报告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