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原因分析

2022-11-30 17:43张小红
医药与保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肌张力体外循环

张小红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外科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先天性心脏病在儿童心脏疾病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是指心脏和大血管在胎儿时期发育障碍导致出血时即存在的一种心血管畸形情况。据临床报道显示[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病率在活产新生儿中约占0.6%~1.0%,若未能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将有33%左右的患儿会在出生后一年内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有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房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类型较多,不同患儿病情会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一般会有口唇紫绀、疲乏、多汗、胸闷及呼吸快等临床表现,对患儿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其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故而当病患获得诊断后需及时开展有效治疗[2]。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常用方式,手术能够有效阻碍患儿病情进展,增加其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3]。但是由于该项手术操作步骤繁琐,治疗难度较大,同时具有多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易在手术后引起肺部感染、高钠血症、肌张力升高等并发症,另外同样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在手术后患儿有肌张力升高情况,将会使其机体活动能力限制或是丧失,对手术效果产生不利影响[4]。故而,及时发现病情,了解导致患儿手术后出现肌张力升高的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对改善疾病预后、促进患儿机体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次研究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集其临床一般资料并开展回顾性分析,了解导致患儿手术后出现肌张力升高的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现针对研究相关情况作出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在102例患儿内,女性患儿49例、男性患儿53例;年龄4~12个月,平均(9.32±1.11)个月;体质指数值区间8.00~18.00 kg/m2,平均(12.63±1.01)kg/m2。

纳入标准:在实施临床各种检查项目后,患儿均被诊断成先天性心脏病[5];均在本院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患儿家长掌握研究内容,主动要求参加。

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症者[6];机体凝血机制有严重异常情况者;手术前已经存在肌张力升高情况者;先天性肌肉萎缩情况者;患儿家长拒绝参与研究;机体肝脏及肾脏等重要脏器出现功能异常情况者。

1.2 研究方法

采集全部患儿临床一般资料,包含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类型、磷酸肌酸钠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居住形式、手术前血清酶水平、手术前血清钙水平、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依据患儿在外科监护室期间有无肌张力升高情况出现,将其划分成肌张力升高组与未升高组,对比两组患儿上述临床资料,将具有差异的部分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计算,将是否发生肌张力升高当作因变量,将患儿临床资料当作自变量,以P=0.05作为逐渐筛选变量的依据,分析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因素。

1.3 观察项目

(1)分析患儿手术后出现肌张力升高情况。(2)对比肌张力升高组与未升高组患儿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计算,分析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因素。

1.4 数据处理

本文全部数据均以SPSS 22.0计算软件开展计算,%形式代表计数资料,进行χ2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影响因素计算,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手术后出现肌张力升高情况分析

102例患儿在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有32例(31.37%)出现肌张力升高,有70例(68.63%)未出现肌张力升高。

2.2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比较

肌张力升高组与未升高组患儿磷酸肌酸钠用量、手术前血清酶水平、手术前血清钙水平、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比较[n(%)]

2.3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因素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磷酸肌酸钠用量多、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低、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大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因素分析

3 讨 论

先天性心脏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存在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当前其已经是围产期婴儿和5岁及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7]。当前临床对先天性心脏的发病具体因素尚未完全了解,但普遍认为是遗传、环境因素和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依据不同的分流方向会出现各种临床表现,其中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最为严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机体肿胀、疲乏、气喘、胸闷及心悸等。体外循环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方式,其主要是利用特殊装置代替心肺功能,为患儿实施气体排换及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完成心脏缺损修复或是畸形纠正的手术方式[8]。该项手术方式在挽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命安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大部分患儿在手术后会有肌张力升高情况发生,肌张力升高则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展体外循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甚至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9]。故而,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后出现肌张力升高的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疾病预后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后发现,102例患儿在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有32例(31.37%)出现肌张力升高,有70例(68.63%)未出现肌张力升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实施体外循环手术后,肌张力升高风险较高。通过对肌张力升高和未升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肌张力升高组与未升高组患儿在磷酸肌酸钠用量、手术前血清酶水平、手术前血清钙水平、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磷酸肌酸钠用量多、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低、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大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研究结果开展进一步分析,分析导致体外循环手术后肌张力升高的因素:(1)磷酸肌酸钠用量多,对于手术期间磷酸肌酸钠用药越多的患儿,其在手术后发生肌张力升高的风险则越大。因磷酸肌酸钠会使得患儿机体中磷酸盐水平上升,进而导致血磷水平相应升高,同时利用钙磷互相平衡及调节导致低钙血症,使得肌张力有明显升高。在于海燕[10]的研究中,其通过对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磷酸肌酸钠用量较多是导致患儿在手术后出现肌张力升高的重要因素。(2)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低,对于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越低的患儿,其在手术后发生肌张力升高的风险则越大。考虑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在手术期间血液会一定程度上稀释,进而使得神经肌肉收缩或是异常升高,表现为肌张力增加。在黄福兰[11]的研究中,其同样发现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下降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后肌张力升高的重要因素。(3)手术后呕吐,对于手术后呕吐次数越多的患儿而言,其发生肌张力升高的风险将越大。考虑是由于大量呕吐会使得机体钙磷吸收功能出现异常,进一步使得血钙水平快速下降,进而导致肌张力升高。在施倩倩[12]的研究中,其发现手术后呕吐次数增多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后肌张力升高的因素。(4)输血量大,对于输血量越大的患儿,其在手术后出现肌张力的风险则越高。由于所使用的库存血内存在大量枸橼酸,输入血液时枸橼酸会同钙离子结合,进而导致患儿机体中游离钙水平下降,出现肌张力升高情况[13]。

在掌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相应护理措施:(1)心理干预,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主动向家长和患儿介绍体外循环手术有关内容,包含疾病原因、手术效果和手术后肌张力升高表现等,促使其初步掌握疾病及手术有关内容,家长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有利于术后及时发现肌张力情况。对于出现肌张力升高的患儿而言,可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及家长需为其开展心理干预,可利用按摩、交谈、陪伴及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善患儿心理,及时予以安抚,维持患儿情绪稳定[14]。(2)营养干预,由于患儿在手术后会有呕吐表现,进而对其机体电解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吸收产生影响,护理人员需开展胃肠道保护干预,告知家长多予以患儿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合理控制含磷较高食物摄入量[15]。当患儿有不适症状出现时,医护人员需及时补充钙元素,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对于口服葡萄糖酸钙的患儿需积极预防便秘。(3)控制危险因素,由于输血量是影响术后肌张力升高的重要因素,故而在手术期间需严格把控输血指征,开展输血操作前需对血液实施复温处理,避免温度过低而导致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血液输入,减少低血钙发生概率。磷酸肌酸钠大量应用也是常见的引起术后肌张力升高的因素,故而需要合理控制磷酸肌酸钠使用剂量,降低肌张力升高发生风险。在手术期间患儿会由于麻醉或是手术操作等因素而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故而护理人员需遵医嘱予以患儿调节肠道的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对于已经发生低钙血症的患儿,需要及时开展补钙干预,同时针对局部肌张力升高组织进行按摩,注意保暖,改善肌肉僵硬程度,缓解肌张力升高情况。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用量多、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低、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大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危险因素,在掌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肌张力升高情况,促进患儿术后机体康复,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肌张力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心肌炎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致1例荨麻疹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