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格列净联合诺欣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2-11-30 17:43王艳君
医药与保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达格心梗心衰

王艳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CCU,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病中的一种危重症,表现为发病急且严重、病情发展速度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会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近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不断升高,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疾病发生多和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及长期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2]。当前临床治疗时多采取急诊介入手术,有着创伤低、疗效佳以及术后恢复快等多种优点,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方式[3]。然而介入治疗不能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逆转,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依旧存在,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可出现心力衰竭[4]。心力衰竭作为比较复杂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病演变到终末阶段的结果,起初症状不显著,后随病情发展能产生乏力、液体潴留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5]。因此,对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患者及时采取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诺欣妥当前已被使用到射血分数下降心衰的一线治疗中,早期用药可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改善其预后水平[6]。达格列净作为一类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药,除具备降血糖作用,还能防止心血管事件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7]。为此,本文现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总共72例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患者开展研究,分析达格列净加诺欣妥对该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拟定有关用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共72例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患者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8~75岁,平均(63.15±6.74)岁;发病到治疗时间2~10 h,平均(5.76±1.42)h;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6例;心梗位置:广泛前壁心梗16例,下壁心梗18例,多支病变2例;植入支架1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9~76岁,平均(63.28±6.50)岁;发病到治疗时间2~11 h,平均(5.85±1.40)h;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12例,Ⅳ级7例;心梗位置:广泛前壁心梗15例,下壁心梗18例,多支病变3例;植入支架15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之间可比对分析。本研究得到本院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符合《内科学》(第9版)[8]当中有关急性心梗及心衰的诊断标准,心梗发生后均在介入时间窗中接受介入治疗;年龄18~80岁;既往不存在心衰病史;病情平稳;能及时随访。

1.3 排除标准

存在无法纠正的心源性休克者;存在缩窄性心包炎和甲亢性心脏病等可影响到心功能的疾病者;机体其他系统存在重度疾病者;对有关药物过敏者;存在精神障碍者;处在妊娠或者哺乳阶段女性;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者;泌尿道存在感染者;拒绝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4 方法

(1)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急诊介入术前口服阿司匹林(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3 g/片;国药准字H21022137)300 mg和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90 mg/片;国药准字H20130058)180 mg的负荷量,术中及术后开展抗凝治疗,术后予以标准用药方案,由科室经验丰富高年资医师开展急诊介入手术。(2)药物治疗:两组均予以吸氧、抗凝、抑制血小板集聚、降压、降脂以及降糖等一系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以诺欣妥 (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 100 mg(49 mg/51 mg)J20190002),以口服方式用药,起初剂量是50 mg/次,用药2次/d,后间隔2周结合具体情况增加50 mg剂量,剂量最高是200 mg/次,用药2次/d。

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加以达格列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 mg;国药准字J20170040),起初剂量是单次5 mg,用药1次/d,后续结合具体情况增加药量至10 mg,用药1次/d。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要求患者接受门诊或网络随诊,并结合其耐受状况合理调整药量。

两组用药时间均是3个月。

1.5 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分别在两组结束所有治疗后展开疗效评定,显效: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不低于2级;好转: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不低于1级;无效:症状和心功能无改善或者加重[9]。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数×100%。

心功能指标:采取德国西门子SC2000彩超诊断仪分别在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心脏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值(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值(LVEDD)、二尖瓣有关血流频谱E峰和A峰比值(E/A)。此外,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和6 min内在平地上的步行距离,即6 min步行试验(6MWT)。

实验室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液5 mL,离心处理后分离得到血清,经免疫荧光法对脂蛋白有关磷脂酶A2(Lp-PLA2)开展检测,经上转发光法对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开展检测。

心血管事件:统计两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出现情况。

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低血糖、低血压、恶心呕吐、泌尿系感染以及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代表,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LVESD、LVEDD、E/A、心率、6MW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E/A、6MWT水平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SD、LVEDD、心率水平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VEF、E/A、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SD、LVEDD、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和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LVEF/% LVESD/mm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30.25±5.2445.78±8.62① 65.44±10.4846.42±8.75① 70.20±8.2645.74±8.75①对照组 3630.68±5.1039.25±6.48① 65.30±10.5255.36±10.15① 70.15±8.1539.25±9.18①t 0.3533.6330.0574.0030.0263.070 P 0.7250.0010.9550.0010.9790.003组别 例数 E/A 心率/(次/mim) 6MWT/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0.85±0.121.29±0.28① 97.10±4.7570.20±3.10① 304.62±49.80574.88±58.40①对照组 360.84±0.151.05±0.20① 96.95±5.6876.78±3.45① 305.10±50.24471.96±56.35①t 0.3124.1850.1226.1010.0417.609 P 0.7560.0010.9040.0010.9680.001

2.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p-PLA2、NT-proBN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p-PLA2、NT-proBNP水平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p-PLA2、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和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Lp-PLA2/(μg·L-1) NT-proBNP/(pg·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216.95±40.72150.88±34.86① 3648.25±562.30286.36±50.44①对照组 36217.10±40.58168.70±38.90① 3598.74±578.68398.50±62.25①t 0.0162.0470.3688.398 P 0.9880.0440.7140.001

2.4 两组心血管事件出现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出现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管事件出现情况比较[n(%)]

2.5 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

两组低血糖、低血压、恶心呕吐、泌尿系感染以及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出现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n(%)]

3 讨 论

伴随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以及人口日趋老龄化,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属于临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病,已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受到医学界高度关注[10]。急诊介入手术属于急性心梗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心衰。据有关资料显示[11],ST段抬高急性心梗患者30 d内存活率为35%,有25%左右急性心梗患者在1年之内演变成心衰,75%将于5年内演变成心衰,同时心衰患者5年内的病死率不低于恶性肿瘤。因此,从心衰初发环节将心衰发展进程阻断显得尤为重要。

就急性心梗后出现心衰的患者而言,心衰发生更加危急,同时短期内的死亡率更高[12]。本次研究基于诺欣妥、达格列净被临床证实在防治心血管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将二者联合应用到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患者的治疗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达格列净加诺欣妥用于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疗效更佳。分析原因是诺欣妥作为近些年来临床研发出的一类心衰新型治疗药物,其包含脑啡肽酶有关抑制剂沙库巴坦以及血管紧张素有关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其中沙库巴曲能对脑啡肽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缬沙坦能将血管紧张素Ⅱ有关Ⅰ型受体阻断,两者联合使用能有效减少醛固酮释放,进而发挥出良好的抗心衰效果[13]。在此基础上加以达格列净,其能抑制肾小管对于钠离子的重吸收,起到利尿效果,使得血浆容积下降,减轻心脏负荷,更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14]。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E/A、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SD、LVEDD、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反映出达格列净加诺欣妥能改善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析原因是达格列净可以对成纤维细胞转化和迁移过程产生抑制作用,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15]。Lp-PLA2是水解甘油磷脂生成溶血磷脂酰胆碱,有着较强促炎作用,属于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风险一项重要的生物标志物[16]。NT-proBNP水平和神经内分泌激活有着紧密联系,能被应用到心衰患者的病情评估中[17]。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Lp-PLA2、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达格列净加诺欣妥用于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患者能降低其Lp-PLA2、NT-proBNP水平。考虑原因和联用两类药物能缓解心脏的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但具体机制还需日后深入分析。观察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心源性休克以及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出现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盛雪[18]研究中所得结果一致,说明达格列净加诺欣妥用于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患者能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出现。究其原因可能是联用两类药物能起到协同治疗效果,增强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地缓解其炎症损伤,延缓其病情进展速度,进而减少有关心血管事件出现。此外,两组低血糖、低血压、恶心呕吐、泌尿系感染以及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出现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联合两类药物开展治疗不会使不良反应出现明显增多,依旧有着较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达格列净加诺欣妥对急性心梗急诊介入后心衰疗效理想,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Lp-PLA2、NT-proBNP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出现,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达格心梗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达格列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血脂水平的影响
两条狼崽
达格列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MCP-1、IL-6水平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