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2-12-02 07:38方媛媛钱瑞莲吴韬
护理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倦怠感精神科经历

方媛媛,钱瑞莲,吴韬

·综合研究·

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媛媛,钱瑞莲*,吴韬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 210029

:探讨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12所三级精神专科医院、5所二级精神专科医院经历不良事件的841名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简体中文版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进行调查。: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PTGI总分为(59.07±22.94)分,其中新的可能性的发生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2.61±1.22)分,个人力量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为(3.04±1.1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在编、有无职业倦怠感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为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0.05),可解释36.5%的总变异。: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不良事件后护士的心理体验,关注反刍性沉思对个体的心理调适作用,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升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

精神科;护士;不良事件;创伤后成长;反刍性沉思;护理;影响因素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常规护理治疗所产生的预期结果不相符合的非正常事件[1],其突发性强、难以预测,造成病人意外伤害的同时也给经历事件的护士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精神疾病病人常伴有思维情感等障碍,故精神科较其他科室更易发生自杀、自伤、暴力伤害、擅自离院、噎食、跌倒等不良事件,且更难以控制。精神科护士需时刻保持紧张状态,面临不良事件时易产生消极情绪[3]。已有研究发现,个体经历创伤后除表现应激症状外,也能从中得到积极正性的心理行为调整,即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4]。创伤后成长可改善癌症病人心理状况[5⁃6],反刍性沉思是创伤后成长中对事件进行认知加工的核心过程,也是产生创伤后成长的关键环节[7],现有研究鲜少从护士视角进行探讨。本研究拟探讨经历不良事件的精神科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有效干预策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12所三级精神专科医院、5所二级精神专科医院经历不良事件的841名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一线护士;②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③在岗护士;④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发生的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⑤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返聘、实习及外来进修等护士;②调查前有其他创伤事件或出现重大变故者,如丧亲、灾难、生活环境出现重大变化;③既往有精神疾病或其他重大躯体疾病者。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是否在编、不良事件级别、不良事件类型、是否受到处罚、是否受到人身攻击、有无职业倦怠感等。

1.2.2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该量表用于反映个体创伤后产生积极性心理变化的程度,分为对生活的欣赏、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的发生、精神改变5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对这类改变从“完全无”到“非常多”依次计0~5分,总分0~105分,得分与护士创伤后成长状况呈正相关[8]。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8。

1.2.3简体中文版反刍性沉思问卷(Chinese Version of 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C⁃ERRI)该问卷主要用于反映应激性事件发生后个体产生的认知加工程度,分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侵入性反刍性沉思2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对这类想法“从未有过”到“常常存在”依次计0~3分,总分0~60分,得分与护士反刍性沉思水平趋势明显程度呈正相关[9]。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6。

1.3调查方法征得17所医院护理部同意后,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工具问卷星调查。问卷首页向被调查对象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并声明所调查内容不会告知他人,具有严格的保密性,被调查者同意后匿名填写问卷。为防止遗漏,所有问题均设为必答。回收问卷后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28份,回收有效问卷841份,有效回收率为90.6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数据,定性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良事件后精神科护士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现状 841名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PTG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其中新的可能性的发生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个人力量维度条目均分最高。

表1 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PTGI得分情况 单位:分

2.2不同特征的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PTGI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PTGI得分比较(±s,n=841) 单位:分

2.3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相关性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为(9.33±7.67)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为(11.18±7.43)分,其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见表3。

表3 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相关性分析(r值)

①<0.05。

2.4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PTGI总分为因变量,以不同特征的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PTGI得分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性别、是否在编、不良事件级别、有无职业倦怠感)、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在编、有无职业倦怠感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为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0.05),可解释36.5%的总变异。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5 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注:=0.371,调整后=0.365;=70.12,<0.001。

3 讨论

3.1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历不良事件的精神科护士PTGI总分为(59.07±22.94)分,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与张华等[10]对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下创伤后成长研究结果相近,但低于陈赢[7]以急诊护士为对象的创伤后成长水平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病人常处于幻觉、妄想状态之中,情绪极不稳定,常有自杀自伤、伤人毁物、擅自离院等行为。不良事件与病人精神症状相关性较高,护士对事件掌控性较低,对事件发生及后果难以预见,增加了精神科护士工作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精神科护士承受着较其他科室更大的职业压力和工作负担[11]。提示,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需要更多时间和帮助摆脱负性情绪,获得积极成长。目前我国护理管理人员缺乏对不良事件后护士的积极心理支持[12],不利于及时挖掘该群体的正向成长,今后需加强研究,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性。

本研究显示,PTGI中个人力量维度条目均分最高,说明经历不良事件可促使个体心理成长,重塑自我认知,使其重新设定新的人生发展目标,提升护士个人力量。PTGI中新的可能性的发生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与张玉等[13]针对某三级甲等医院遭受职场暴力护士的创伤后成长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与目前医疗大环境下,护士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护士职业安全问题和工作压力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护士职业发展机会较少等有关。护理管理人员可引导护士积极思考,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挖掘新的可能性,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3.2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

3.2.1性别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创伤后成长水平低于男性。可能与女性较男性情感更为细腻、敏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较弱有关。精神科工作环境和压力较其他科室更大,女性护士在遭受不良事件后需要更长时间从伤害中恢复,且更难将消极情绪转化为新的认知[14];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对男护士需求度较高,管理人员可能更关注男护士[15],男护士在不良事件后得到的支持可能更多,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

3.2.2是否在编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编的精神科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可能是由于在编护士职业安全感更高,福利待遇更好,更易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发生的不良事件时处理更为冷静、客观,从而提高了其创伤后成长水平[16]。

3.2.3有无职业倦怠感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职业倦怠的护士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职业倦怠感易使医护人员精力涣散,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降低[17]。故与无职业倦怠感的护士相比,产生职业倦怠者在经历不良事件时情绪及心态更差,遇到不良事件时更易烦躁不安,不利于创伤后成长。应重视并引导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积极性,对存在职业倦怠感的护士,在其经历不良事件后给予更多关注,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3.2.4反刍性沉思本研究结果显示,反刍性沉思是经历不良事件后精神科护士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呈负相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与创伤后成长理论模型一致[18]。反刍性沉思是指个体因遭受创伤事件,修改或重建对外界的看法而产生的认知加工过程[8]。不良事件发生后会使护士怀疑自身、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不自觉陷入沉思,开始沉思时多具有侵入性、无目的性的特点,即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此阶段护士通过被动、反复地关注不良事件全过程,并就事件可能的原因、后果进行持续且重复的思考,从而使护士产生一定的负性情绪。此时,个体需借助自我暴露等方式缓解负性情绪和压力,同时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应对方式等会影响个体进一步沉思,如有效的引导和干预可将沉思方式转变为有意义的主动性思维,将沉思内容逐渐向积极方向转变,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此阶段个体通过不断进行心理调适,积极正视并解决问题,生活目标得以重建,新的生活叙事形成,最终产生创伤后成长。因此,对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较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较高的护士,管理者应积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及时给予经历不良事件的精神科护士心理支持,增强护士对不良事件的理解与认知,引导其重建认知结构,及时将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转变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缓解其不良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事件对护士的伤害。

4 小结

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性别、是否在编、有无职业倦怠感、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影响,且反刍性沉思水平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紧密相关。护理管理者可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并及时辨别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的沉思方式,引导其重新构建认知模式,挖掘正向积极心理,以提升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身心健康。

[1] 仇铁英,黄金.护理不良事件概念与管理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1004-1008.

[2] GORGICH E A C,BARFROSHAN S,GHOREISHI G,.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of medication errors and strategies to prevention of them from nurses and nursing student viewpoint[J].Glob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2016,8(8):54448.

[3] 王萍,俞红英,丁雯雯.精神科护士在不良事件中成为第二受害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0,19(4):5-9.

[4] TEDESCHI R G,CALHOUN L G.Target article:"posttraumatic growth: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4,15(1):1-18.

[5] 吴吉敏,倪水妹,徐永强,等.癌症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11):1959-1962.

[6] 刘倩,莫霖,唐心悦,等.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5):674-679.

[7] 陈赢.遭受职场暴力急诊护士反刍性沉思水平与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150-153.

[8] TEDESCHI R G,CALHOUN L G.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J].J Trauma Stress,1996,9(3):455-471.

[9] HO S,CHAN C,HO R.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hinese cancer survivors[J].Psycho-Oncology,2004,13(6):377-389.

[10] 张华,董蕾,尚培培,等.经历工作场所暴力的精神科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1,21(5):356-360.

[11] 姚秀钰,李峥,邵静,等.京津冀地区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与工作压力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5):429-431.

[12] 陈琳霞,姚国利,楼珊珊,等.精神科患者安全事件中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6):908-911.

[13] 张玉,黄静波,邱德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2):17-21.

[14] 张帮峰,辛明兰,卢庆华.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5):325-330.

[15] 周航,马芳,张艺,等.男护士临床工作体验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4):596-603.

[16] HAVAEI F,MACPHEE M.Effect of workplace violence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on medical-surgical nurses' medication intake[J].Can J Nurs Res,2021,53(2):134-144.

[17] 史晓普,李莹,张丛丛.护士职业尊重感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相关性[J].护理研究,2021,35(15):2654-2660.

[18] WILSON B,MORRIS B A,CHAMBERS S.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after prostate cancer[J].Psycho-Oncology,2014,23(11):1212-1219.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 traumatic growth of psychiatric nurses after adverse events

FANGYuanyuan,QIANRuilian,WUTao

The Affiliated Brain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10029 China

psychiatry department;nurse;adverse events;post traumatic growth;rumination;nursing;influencing factor

QIAN Ruilian,E⁃mail:qrlzxz2005@163.com

10.12102/j.issn.1009-6493.2022.22.031

方媛媛,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

钱瑞莲,E⁃mail:qrlzxz2005@163.com

方媛媛,钱瑞莲,吴韬.精神科护士经历不良事件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2,36(22):4106⁃4110.

(收稿日期:2022-03-16;修回日期:2022-10-29)

(本文编辑 陈琼)

猜你喜欢
倦怠感精神科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