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免疫球蛋白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2022-12-03 02:44吴丹
智慧健康 2022年26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载量肝细胞

吴丹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 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肝纤维化指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由肝细胞反复损伤破坏引起的机体慢性修复过程,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并沉积于汇管区及肝小叶内,可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演变为肝硬化[1]。在我国人群中,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组织破坏并进展为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的最常见原因[2]。目前临床多以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程度金标准,但其创伤性使其应用价值受到影响,而在无创性评估中,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可良好反映肝纤维化进展[3],此外,有研究提出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可能与肝脏病变进展有关[4],但两者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因此本研究针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以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诊治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病程在6个月以上,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者[5];②既往未进行抗病毒或抗纤维化等治疗者;③年龄18~70周岁。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细胞癌者;②药物、乙醇、寄生虫等其他原因引起肝脏损伤者;③其他肝炎病毒所致肝炎。另选取同期院内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3~68岁,平均(44.28±10.36)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7岁,平均(45.81±9.6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获取受试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进行HBV-DNA检测。采用圣湘生物试剂盒检测,血清样本的采集: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患者静脉血2mL,注入无菌收集管,以1600rpm离心5min,随后分离血清置于灭菌离心管备用。样本处理:(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定量参考品与待测样本同步处理)每个PCR反应管中加入HBV-核酸释放剂5μL(深吸浅打避免出现气泡),随后加入待检样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以及定量参考品各5μL,吸打3~5次混匀后放置10min以上,每管加入PCR混合液40μL,采用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行PCR扩增反应,反应结束后自动保存结果,根据分析后图像记录定量结果。入组患者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低载量组(HBV-DNA载量<1000IU/mL,33例)及高载量组(HBV-DNA载量≥1000IU/mL,27例)。

(2)进行血清Ig检测。取患者部分血液样本,置于离心机中以3000rpm速度离心5min,取上层清液以上海科华免疫比浊法试剂盒检测血清IgG、IgA、IgM水平,选择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检测试剂盒,严格参照使用说明进行试剂配置,随后将待检样本置于生化分析仪检测。

(3)进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iFlash3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亚辉龙化学发光法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LN、HA。

1.3 统计学分析

检测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指标表示为(),行t检验,计数指标表示为例(%),行χ2检验,以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g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结果对比

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及PCⅢ、CⅣ、LN、H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Ig 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结果对比()

表1 两组Ig 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结果对比()

2.2 不同HBV-DNA载量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对比

高载量组PCⅢ、CⅣ、LN、HA水平均明显高于低载量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HBV-DNA 载量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对比()

表2 不同HBV-DNA 载量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对比()

2.3 HBV-DNA载量、Ig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HBV-DNA 载量、IgG、IgA、IgM 水平均与P CⅢ、CⅣ、LN、HA 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HBV-DNA 载量、Ig 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肝纤维化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寄生虫感染等多种疾病引起,其病理基础在于长期肝细胞损伤导致以胶原纤维、糖蛋白等成分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增生,有较多研究显示PCⅢ、CⅣ、LN、HA与肝脏损伤及纤维化进程存在密切联系[7],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情况的潜在评估指标,同时也应继续探索更多无创检测手段以提高肝纤维化评估准确性,及时防止疾病进展。

慢性乙肝属免疫介导性肝脏损伤,患者在感染HBV后可经历病毒耐受期、病毒消除期及静止期[8],病毒耐受期HBV处于大量复制增殖阶段,导致HBV-DNA水平持续增高,但该时期几乎不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肝组织受损较小,肝功能大多正常[9],而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大量HBV可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并引起肝细胞进行性损伤坏死,进而激活肝星状细胞,产生大量胶原、蛋白多糖等基质成分并沉积于肝小叶内,促使肝纤维化发生,而HA作为蛋白多糖主要成分,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可使血清HA水平明显增高,PCⅢ、CⅣ及LN可反映基质胶原纤维合成情况,与肝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HBV的大量增殖可引起DNA抗原载量明显升高,同时引发肝细胞免疫损伤,进而导致PCⅢ、CⅣ、LN、HA等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明显上升[10]。罗艳[11]研究指出,慢性乙肝患者PCⅢ、CⅣ、LN、HA等指标水平在不同HBV-DNA载量分组中存在明显差异,与上述机制相符。本研究结果发现,高HBV-DNA载量组PCⅢ、CⅣ、LN、HA水平均明显高于低载量组(P<0.05),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VDNA载量与上述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提示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可随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而逐渐升高。

据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多发生体液免疫紊乱,导致血清Ig水平上升[12],其机制仍未明确,有学者指出,HBV可暴露干细胞表面特异性脂蛋白[13],后者可作为抗原激活免疫应答,进而导致自身抗体形成,促使肝细胞损伤,此外随着肝组织纤维化不断加重,肝功能逐渐降低,可致库普弗(Kupffer)细胞活性异常,使其对抗原及细胞碎片等物质清除作用减弱[14],可进一步导致血清Ig升高。既往研究显示血清Ig可良好反映肝脏炎症活动水平及纤维化程度[15],其机制在于血清Ig水平升高可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对肝细胞介导的促凋亡作用,进而导致肝细胞进一步损伤,且可刺激肝组织间质细胞,使其分泌PCⅢ、CⅣ、LN、HA增多,从而促进肝纤维化进程,本研究发现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及PCⅢ、CⅣ、LN、H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gG、IgA、IgM均与上述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存在明显正相关,证明慢性乙肝患者Ig水平与肝纤维化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情况的良好指标。

综上所述,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及血清Ig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具有明显相关性,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载量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免疫学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