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胸背涤痰法治疗小儿咳嗽机制探析

2022-12-04 06:22何雁玲李华东
中医药通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宣肺肺气支气管

唐 爽 何雁玲 李华东▲

何雁玲教授乃山东省第五批中医药传承指导带教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张素芳教授工作室主要成员。其从事医、教、研工作35 年,对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及预防保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擅长小儿呼吸道感染、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等常见疾病的诊治。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不完全,气道纤毛摆动能力弱,排痰能力较差。当小儿患有肺部疾病,气道内分泌大量黏液时,患儿不能通过咳嗽及时排出痰液,阻碍肺内通气,导致咳嗽加重或久治不愈。何教授在常规的推拿手法之外,根据小儿肺部支气管树的解剖生理特点,创立了何氏胸背涤痰法以促进小儿排痰,能够缩短病程,改善症状,特别适用于无法自主排痰、咳声深重的患儿。笔者有幸跟随何教授学习,现将此手法的特点及操作总结如下。

1 胸背涤痰法的手法操作

何氏胸背涤痰法分为前胸部和后背部两部分操作,按照从外到内、从下至上的顺序,即从两侧胁肋部向前后正中线的方向以及沿正中线从下向上的顺序,进行单向直擦的操作手法,最后按揉任督二脉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结束手法。

1.1 具体操作

1.1.1 前胸部 患儿取仰卧位,暴露出前胸部,医师站于患儿一侧,以止咳化痰膏[1](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胆南星、香附、黄芩、百部、枳壳、菖蒲、竹茹、生姜等份)或凡士林为介质用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先由一侧腋下沿肋间隙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方向按照肺部支气管树解剖位置)做单方向直线擦动至前正中线,然后沿左右肺部主支气管方向自下而上擦至上级气管(天突穴)处;另一侧同此操作,每个方向操作20~50下,力道柔和深透,整体操作以局部透热微红为度。最后以食、中、环三指沿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前胸部循行路线按揉天突、缺盆、气户、屋翳、膺窗、乳根、乳旁、膻中等穴0.5~2 min。见图1。

1.1.2 背部 患儿取俯卧位,暴露后背皮肤,医师站于患儿一侧,于背部涂抹介质后,用掌根或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先由一侧肩胛骨外侧缘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做单方向直线擦动至后正中线,然后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自下而上直擦至大椎穴处,力道深透,以局部透热微红为度;另一侧同此操作。最后以三指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按揉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2~3 min,以得气为度[2]。注意操作手法柔和而深透,不可过重,以患儿耐受为度,以防擦破患儿皮肤。

1.2 手法作用特点

1.2.1 循经脉,走穴道,通经络,固腠理 《灵枢·终始》言:“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难经·七十二难》曰:“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流注指微赋》云:“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迎随补泻通过顺向或逆向经脉走行可以调节经脉之气。督脉为阳脉之海,起于胞宫,经长强、百会向上,止于人中,方向为自下而上走行。在胸背涤痰法的背部手法操作中,除了沿肋间隙由外而内的单向直擦外,顺着督脉的循行方向自下而上行小鱼际擦法,更能益气温阳、散寒解表。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同循行于背部,能够统摄营卫,为卫外之藩篱。擦督脉的同时配合刺激肺俞、脾俞及背部有明显反应点的部位,借助温阳之气通调气机、理气化痰。咳嗽之病位在肺,与脾、肝、肾等脏腑相关,痰湿证咳嗽更与肺、脾二脏联系密切。前胸部揉法以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为主,按揉局部腧穴,刺激肺、脾二经,增强健脾益气、祛湿化痰功效。

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复杂的自稳系统,通过经气的传输,能够双向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3]。动物实验中对脊柱施以适当刺激可以激发脊神经,增加血清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4]。另外,引起咳嗽反射的膈神经及胸神经[5],其走行分布与风门、肺俞等背俞穴高度重合,通过擦法及按揉等推拿手法刺激皮部,经由神经皮支或其他感受器,引起交感反射,激发体内神经激素通路,引起内脏的释放反应[6],从而双向调节机体。

1.2.2 推药结合,调整脏腑阴阳 《圣济总录》载:“摩之别法,必与药俱,盖欲浃于肌肤,而其势快利,若疗伤寒以白膏摩体,手当千遍,药力乃行,则摩之用药,又不可不知也。”膏摩是以具有相关治疗作用的中药膏,配合推拿手法刺激相对应的经络,通过经脉的传输,来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胸背涤痰擦法配合具有辛温宣散的止咳化痰膏,以温热药物作用于肺部的体表投影区,通过小鱼际与皮肤表面的摩擦产热,使药物被充分吸收,而温热效应又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7];同时通过擦法产生的热能,促进膀胱经的背俞穴与脏腑相通,刺激此处的交感神经,进而调节支气管的扩张与收缩[8]。

1.2.3 顺应支气管走行,促进排痰 胸背涤痰法与小儿推拿中分推八道的手法操作方向正好相反。分推胸八道作为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手法,其操作是自胸骨柄起沿着1~8 肋间向左右分推,配合按揉膻中穴,是开璇玑手法的一部分,具有宣肺化痰、理气止咳的功效。然而在何氏胸背涤痰法中,前胸部手法操作方向与分推八道手法方向恰恰相反,将由内而外的单方向分推改为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的单向直擦,并通过听诊判断肺部的炎症位置,在相应的肺部体表投影区着重涂擦,增加局部刺激量,促进炎症吸收。此手法力道更加深透,能够增强宣肺理气的功效。同时,手法方向的改变能够顺应肺部支气管树的走行,从支气管树末端向主支气管直擦,加速支气管内纤毛的摆动,使得散在于肺底部末端深层痰涎集中于主支气管,向外排痰;另外,此法能够增加患儿通气量,缓解支气管痉挛,帮助患儿咳嗽,加速肺内的痰液咯出。

2 病案举隅

2.1 痰湿蕴肺证李某,男,10 个月,2020 年9 月10日初诊。主诉:咳嗽10天,加重3天。现病史:患儿于10天前因受凉出现鼻塞、咳嗽、流涕,自行口服通宣理肺颗粒、阿奇霉素5 天后,症状好转,3 天前因着凉而再次加重。刻下症:咳嗽、咳痰,痰白易咯出,咳声深重,日轻夜重,夜间易醒哭闹2~3 次,张口呼吸,鼻塞,流白浊涕,汗多,纳差,大便3~5天一行,小便可,舌色淡,舌苔中后段白腻,指纹红滞。患儿体型偏胖,体重12.5 kg。查体:咽部微红、伴有血丝,可见痰液附着,未见扁桃体肿大,呼气相末可闻及两肺底及右侧背部散在湿啰音,腹胀,脐周、足跟凉。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1.5×109/L”。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辨为痰湿蕴肺证。治法:运脾化湿,宣肺止咳。处方:补脾经、补肺经300 次,推三关500次,运内八卦30次,清大肠经100次,揉肾顶、足三里、丰隆100次,揉太渊、经渠、鱼际、肺俞300次,捣小天心50次,推揉迎香30次,以止咳化痰膏为介质加以胸背涤痰法,于两腋下及肺俞、中府、云门闪罐。听诊:第一次推完后,可闻及湿性啰音范围扩大且清晰,可明显闻及两腋下肺部湿性啰音。于局部闪罐、啰音重处再次行胸背涤痰法后听诊,背部湿性啰音消失,两腋下啰音明显减轻,患儿此时白腻苔渐退,呼吸平稳,咳嗽痰声清晰,咯出痰液。

次日复诊:患儿咳嗽频率减少,睡时安稳,嘱继续按原方推拿。三天后,患儿咳嗽症状消失,饮食如常。

按患儿咳嗽日久,兼之体胖能食,易致痰湿,肺病及脾,以致脾不运化。脾为生痰之源,方中推三关、补脾经为主穴,配合运内八卦、揉足三里及丰隆穴能够温阳健脾、行气化痰,截断生痰之源;肺与大肠相表里,清大肠经能够通腑气、降气化痰,补肺经以敛肺气,揉肾顶穴敛汗固表,推揉迎香通鼻窍,捣小天心镇心安神;肺为贮痰之器,以肺俞穴、中府穴俞募配伍闪罐调和气血、增强肺气,在局部行胸背涤痰擦法宣肺排痰,此法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肺功能。

2.2 风寒闭肺证王某,男,2个月,2021年3月21日初诊。主诉:咳嗽5天。现病史:患儿5天前因呛奶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夜间咳甚,睡不安稳,后逐渐加重,醒时出现气促喘息。刻下症:咳嗽,伴有痰声,易呛咳,平躺时喘鸣声明显、气促,纳差,睡时哭闹易醒,少汗,鼻塞、流清涕,便稀不成形,易矢气,酸味重,舌色淡苔白厚,唇色淡。查体:可闻及左肺尖、左侧腋下尖锐的喘鸣音及局部湿啰音,深吸气时偶闻及水泡音。面色萎黄,腹胀,足跟凉,双侧颈肩部凉。辅助检查:胸部X线可见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血常规见淋巴细胞升高。西医诊断: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辨为风寒闭肺证。治法:宣肺平喘,温阳健脾。处方:于患儿胸背部行涤痰擦法,于肺俞、脾俞、肾俞、左肺尖和腋下闪罐。揉外劳宫、一窝风100 次,清肺经150次,补脾经300次,推三关600次,清大肠100次,按揉内关、神门100 次,揉鱼际、太渊、尺泽、定喘、肺俞2~3 min。治疗后患儿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舌头中段白腻苔退,听诊:左肺上叶及腋下喘鸣音消失,左侧腋下可闻及较明显的湿啰音,于左侧腋下再次行胸背涤痰擦法十余下后,患儿咯出白色黏痰,湿啰音减轻。

次日复诊:患儿精神、面色明显好转,家长诉凌晨3 点左右咳嗽较重,大便酸味明显减轻。按原方继续推拿,两日后患儿手足温,睡中汗出,偶有咳嗽。原方去外劳宫、一窝风,改为推三关300 次,推天河水100次,清肺经改补肺经、补肾经100 次,按揉肾顶50 次,患儿基本不咳,其余诸症消失。

按急则治其标,患儿喘症明显,首先以胸背涤痰法作用于局部宣肺平喘、涤痰外出后,借助局部及背俞穴闪罐以散寒通络、宣散表邪,主穴以外劳宫、一窝风发汗解表,借助推三关温阳之力增强解表之功;清肺经以宣降肺气,充分按揉手太阴肺经腧穴宣肺止咳,配合肺俞、定喘穴缓解肺气郁闭之症,止咳平喘;清大肠经通腑气,增强宣肺之功,按揉神门、内关穴助眠安神;待表邪散尽后加补益肺肾以固摄纳气,推上三关与下推天河水配伍,既能补益气血,又可制温热之力太过,兼之以补脾经补养后天之本,养血益气。胸背涤痰法使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松动,咯出痰液后能够缓解肺部支气管痉挛闭塞的情况,治疗后患儿喘鸣音消失。当治疗后出现异常呼吸音向上、向外弥散,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病情转佳。

3 小结

当患儿出现支气管病变,肺部受累的支气管因炎症浸润发生充血水肿,伴随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9]及炎性渗出物、分泌液导致腔隙变窄,使得肺部通气功能下降,呼气阻力增大。因此,清除病理产物、扩张支气管成为其治疗的主要目的。通过胸背涤痰法能够调节交感神经,使狭窄痉挛的小气道扩张,加速支气管内纤毛摆动,促进管腔内的分泌物排出;利用擦法的温热效应促进炎症吸收,同时沿着气管解剖走向进行手法操作,使得肺底部深层附着于终末支气管的分泌物向上级支气管移动,通过咳嗽反射加速痰液排出体外。

小儿腠理不固,易感寒受邪,肺居上位,又为娇脏,外邪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宣降失司,肃降无权,继而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当肺气郁闭,肺气行水功能失常,不能正常布散脾气转输到肺的水液,聚为痰饮水湿;肺金累及脾土,脾失健运,加重咳喘痰多的症状。肾主纳气,咳喘日久,肾气失于固摄,虚不纳气,则见少气短息、自汗盗汗、小便频多。因此,何教授认为肺气郁闭为小儿咳嗽的基本病机,贯穿始终。治疗时应以宣肺祛痰为基本治法,配合胸背涤痰法的同时,针对病因采用祛寒、清热、益气、滋阴等治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胸背涤痰法立足于肺、脾二经及背部膀胱经与督脉,通过小鱼际擦法与按揉等手法刺激经络局部,增强其宣肺止咳、解表散寒的功效。此手法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宣肺肺气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人到中年补肺气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养肺要避开六怕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