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改革的四重成效

2022-12-04 13:04中共兰溪市委党校杨丽媛
区域治理 2022年38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数字化

中共兰溪市委党校 杨丽媛

“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等工作是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环节。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承担红色资源挖掘保护的第一责任,推动红色资源在挖掘、保护、利用的过程中的数字化改革,以提升红色资源的保存成效、展示成效、传播成效和教育成效。

一、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一笔强大的精神财富。一个证件、一件衣服、一个军功章、一封家书、一场战役、一次会议等,都用自己的姿态,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员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动人故事,它们是最好的教科书。

(一)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牢记初心使命

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知晓党情、国情,才能真正做到爱党、爱国,才能立足工作,扛起争先。“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红色资源尤其是本地红色资源正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初心使命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和廉政教育的“传家宝”,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追寻先辈足迹,矢志不忘初心。

(二)有利于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青少年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奋斗者,要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赓续红色血脉,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蕴涵的红色精神,推动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进一步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守住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三)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产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有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田铺大塆考察调研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3]”关于发展红色旅游,指导思想要正确,旅游设施建设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红色旅游品质升级、优化红色旅游发展格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二、传统方式利用红色资源的弊端凸显

红色资源为当地党员干部教育和青少年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学习素材。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方式发掘、保存、展示、传播红色资源的弊端日益凸显。

(一)红色资源发掘、保存和利用仍需继续深化

一是部分革命遗址、遗物破损、丢失严重。近年来,虽然各地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但在实际发掘保存的过程中,发掘保存意识不足,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众多散落的红色文化遗址遭到不同程度的自然或人为破坏,部分革命遗址因年久失修而出现倒塌、荒芜。由于年长日久,革命遗物保存困难,破损丢失较多。二是口述资料发掘较少。口述资料走入研究者视野较晚,尤其是地方口述资料并未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诸多革命亲历者的口述尚未形成保存资料。三是红色资源利用不充分。浙江红色资源丰富,经济较为发达,因此,浙江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基本可以证实全国实际。在浙江,除了杭州和嘉兴外,其余9个市的红色资源利用情况明显不乐观。宁波、丽水和台州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金华、温州、湖州和绍兴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处于中等水平,衢州、舟山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处于偏低水平。

(二)基地建设管理仍需高效节约

一是细微调整浪费资金较多。红色资源决定了中共对历史的认识和判断,决定了红色教育基地的内容。随着各地不断发掘红色资源,地方红色资源逐步丰富起来,我们可能对某段历史有新的认识和判断。相应地,红色教育基地的展示内容应适时进行调整。但是,调整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如年月日、人名、照片等。细微的调整需要花费的资金较多,同时产生了较多固体废弃物。二是基地硬件设施功能单一。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多数只展示特定主题的内容,无法根据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庆祝、重要历史人物诞辰周年仪式等的需求增加其他展示内容,从而造成基地硬件设施的浪费。或临时增加特定主题的内容,多采用一次性展示材料,势必又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三是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散而小。各地红色资源分布不均,红色教育基地必然分布不均,各级政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接受这种分布不均的现实。但是在基层,红色教育基地明显分散且规模较小,缺乏部门牵头串点成线、串线成网。

(三)红色资源传播形式仍需不断创新

一是静态陈列制约传播范围。红色资源涵盖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等内容谱系。多数红色教育基地采取传统的静态陈列的形式进行展示,光影秀、VR、直播等技术和传播模式应用并未普及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来,有参观意愿的民众很容易受到交通、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放弃,极大制约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红色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二是新媒体宣传有限。新媒体的受众多为青少年和年轻网民。融媒体新闻客户端、部门公众号、短视频等成为新媒体宣传的主力,但是有的平台传播能力不足,受众范围狭窄,宣传效果有限;有的内容编辑展示方式不新,吸引力较低,影响传播效果。三是红色文化艺术水平不高。有的影视公司打造的电影、纪录片、宣传片等艺术表现形式水平不高,没有突出地方特色,没有突出地方党史的特性,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与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高质量作品相比,各种“神剧”必然面临被大众抛弃的结局。

(四)红色资源教育效果仍有提升空间

一是静态陈列展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静态陈列展示无法与参观者形成良好互动,无法带给参观者强烈的感官冲击,难以提升红色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多数人认为展示内容枯燥、缺少具有参与性的体验活动。二是红色资源的解读水平较低。多数讲解员并无党史专业背景,对于展示的历史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仅简单机械背诵讲解的内容,既达不到生动的展示效果,也无法回答参观者提出的问题。有的根据宣传需要,过度解读影响力较小的微观党史,大肆修建纪念馆、铜像,热度过后,再无作用。三是革命精神内涵提炼不足。许多凝结着丰富文化历史与精神的资源没有被开发出来,有的对核心价值点提炼不到位,有的过度解读地方党史,想当然、蹭热度的做法普遍存在。如有的小战役中存在红色石块,就为本场战役提炼总结“红岩精神”。

三、数字化改革提升红色资源高效利用的建议

为了提升红色资源利用效果,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施策。在信息化时代,红色资源数字化改革是必然趋势。红色资源数字化改革有利于提升红色资源保存成效、展示成效、传播成效和教育成效,增强红色文化传承。

(一)红色资源数字化提升保存成效

红色资源数字化,有利于多数红色资源长久保存,提升保存成效。一是政府应提高保护意识,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工作有序开展。首先,政府应发挥红色资源发掘保护的引领者作用,研究出台红色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其次,由组织部门牵头,由党史研究室落实,组建党史专家组,在本区域内开展革命遗址、革命故事、革命遗物、革命亲历者的普查。最后,针对革命遗址、革命档案、革命遗物等不同红色资源,及时开展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针对革命亲历者,应立即开展口述资料整理和保存工作。二是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有效持续支持红色资源数字化改革。首先,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增强群众保护意识,及时上交相关部门保存革命遗物,使其得到及时修补和保护。其次,各级财政应设立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专项财政资金,利用3D影像等技术,将革命遗址、文物等扫描成像,将革命亲历者的口述拍摄成纪录片,以便于保存及向参观者呈现。同时,各级政府应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红色文化建设中来。最后,革命文物等应采用真空保存等先进技术进行妥善保存,定期检查和维护文物。三是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监管力度,有效保护年久残缺的档案、文物。首先,理顺红色资源管理机制,落实党委工作责任制,实行属地党委组织部门管理办法。其次,上级组织部门将红色资源数字化改革列入党建考评和智治考评,制定红色资源数字化改革考核细则,并对属地党委进行考核监管。最后,针对红色资源数字化成效较差的,将对属地党委一把手诫勉谈话。

(二)红色资源数字化提升展示成效

数字化展示红色资源,有利于调整、拓展展示内容,提升教育基地利用成效。一是组织部门和党史研究室应严格审核红色资源内容,有效提升数字化展示的科学性。数字化展示红色资源便于及时调整、拓展展示内容,增强展示的科学性、时效性。但是数字化展示制作成本较高,要求组织部门和党史研究室在制作过程中严格审核把关以确保展示的准确性、科学性。明确组织部门和党史研究室牵头,组织相关党史专家审核展示的红色资源,避免社会文化公司和红色展馆根据自己市场化需求任意篡改历史。二是各地之间应避免红色资源碎片化展示,有效提升数字化展示的系统性。首先,数字化展示应最大限度地增加地方红色资源,保证展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提升展示的吸引力和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其次,数字化展示应加强各地之间、教育基地之间、学校之间的红色文化交流,以提升红色资源数字化展示的效益最大化。最后,数字化展示应根据政治仪式需求,在革命纪念日、重大节日等相应增加相关特定主题的内容,以扩大红色资源数字化的效益。

(三)红色资源数字化提升传播成效

数字化传播红色资源,有利于扩大红色资源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成效。一是相关部门应普及红色资源数字化传播,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数字化传播能够打破红色资源静态陈列局限和时空局限, 扩大红色文化宣传的覆盖面,为提升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提供良好基础。此外,数字化推动红色文化交流,也能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分担博物馆、党史馆的接待压力,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二是相关部门应加强新媒体宣传,以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首先,新媒体技术便于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随

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应加强利用抖音、快手、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优势,扩大对红色资源的有效宣传,形成品牌效应。其次,新媒体技术有利于还原历史的真实性。现代新媒体技术可以进行老照片、视频、人物、文件等的修复和永久性保存,从而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再现,能更好地感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凝聚的精神,增强历史紧张感和使命感。最后,通过新媒体技术真实反映历史,帮助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应持续发力“三微一端”等新型传播阵地,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推动红色文化的全方位、多角度传播。要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渠道,以短视频、h5、推文等形式,将红色文化传播给更多人,满足不同受众的精神需求。三是宣传部门应提升红色文化艺术水平,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党史观。首先,用艺术的方式传承红色文化,如诗歌、宣讲、广播、戏剧演出、影视剧等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艺术题材来源于真实历史。其次,红色文化题材的艺术形式,应凝聚红色精神内核,从激励人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最后,红色文化题材的艺术形式,应赋予红色精神内核的时代价值,使艺术探索成为红色文化精神底蕴的一种时代发掘与当代传承。

(四)红色资源数字化提升教育成效

红色资源数字化有效提升了红色资源的传播范围,丰富了传播形式,有利于提升教育成效。一是展馆应普及数字化展示,提升红色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数字化展示集声音、图片、影像等于一体,使人们身临其境,体会深刻,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能够有效增强对参观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关键在于丰富展现形式,使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的AVR体验、智能语音广播等数字创意展示方式成为红色资源的主要展示方式。应创新红色文化输出形式,大力引进虚拟现实技术进红色场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虚拟场景,使体验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与艺术内涵。通过沉浸式代入的形式,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色精神,更能从中收获启迪与帮助。二是红色场馆应提升讲解员素质能力,提升红色资源的解读水平。红色场馆讲解员是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是游客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桥梁,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参观者的文化体验效果。首先,红色场馆应提升讲解员进入门槛。讲解员应具有一定的党史教育背景,具有一定的党史研究能力。其次,文化宣传部门应通过搭建大赛平台、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升红色旅游讲解员人才水平,建立和充实人才库。最后,加强红色场馆讲解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各级党校和红色场馆应积极组织讲解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通过专题讲述、线上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讲解等形式,着力提升讲解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研究机构应加强党史研究,提炼革命精神内涵。党史研究是实现党史教学的基础,红色资源数字化有效提升了红色资源的传播,为党史研究提供了便利。党史研究室、党校、高校等研究机构应弥补党史、历史等学科人才缺口,进一步加强党史的理论研究,尽力还原革命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内涵,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数字化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