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2-12-04 13:04西南科技大学敬欢
区域治理 2022年38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教育

西南科技大学 敬欢

文化安全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是指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1],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强大精神动力。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工作遭遇巨大挑战,深入剖析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困境成因,探究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实践进路,对深化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极具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科学内涵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2]。”世界上各种文化争锋与对决,我国文化安全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全面开展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是国家文化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准确把握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科学内涵,是新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基本依据。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出发点,国家教育部门、地方政府教育机关、高校相关管理组织机构通力协作,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激发大学生的文化潜能,使其接受文化“安全感”的教育。

二、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国家安全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及“安全”55次、“国家安全”18次。目前,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任重道远,在塑造和维护文化安全具体工作中必须将统筹发展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贯彻始终,以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基本性质为立足点,对大学生进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教育,激励大学生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文化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二)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

高校是培养优秀文化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推进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是促进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开展文化安全教育是实现其文化育人职能和文化教学使命的具体要求,在推进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过程中,高校必须坚守自身的文化、校园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评价,在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前不受外来腐朽、落后、庸俗文化的控制或同化,保持自身文化自主性与独立性。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大学生是有理想、有个性的群体,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安全建设的最新成果服务大学生,保障大学生的文化权益,多角度、全方位地满足大学生文化安全需求。大学生正处于文化安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大学生文化安全价值观养成关键时期极为重要,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理想信念、国史和党史教育为重点,以文化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文化安全素养和文化安全实践能力齐头并进,进而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成其全面自由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现实困境

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其教育成效不仅是大学生对国家文化安全认知的具体表现,必须认真审视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多元文化冲击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推进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主要表现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维护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任务在开放的环境下更为艰巨。

(二)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管理机制缺失

推进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管理机制缺失是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内在困境。一是未专设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组织管理部门。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规章条例尚未规范化,在推进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过程中无章可循,导致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组织机构内部分工散乱,缺乏深入的研究与部署,脱离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实际情况。二是未设置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许多高校尚未将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内容列入现有的教学大纲,暂未开设学时学分合理的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专业课或选修课,致使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内容单一,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效果欠佳。三是未完善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教师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对于建设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人力投入、物质投入、财政投入有限,专业文化安全管理教育人才缺乏,对现有以思政课教师为主的一线教辅人员没有进行系统专业的文化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对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理论逻辑、现实实践认识不足,无法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意识。

(三)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尚需提升

现今我国高等教育日趋与国际接轨,做好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工作的难度提升。一是大学生对文化安全认知浅薄。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层次、广度、深度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学生对于文化安全的认知停留在传统安全领域。二是大学生对外来文化渗透行为警惕性不高,忽视隐性文化安全风险。大学生对于各种多元文化、价值观念、思想观点具有较强包容性。三是大学生对甄别不良网络文化信息的能力弱。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广泛普及的时代,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借助华丽伪装更具迷惑性,大学生辨别网络不良文化能力低,思想意识易被不良网络文化所动摇,侵蚀大学生文化价值观。

四、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

维护塑造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3]。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性,遵循文化安全建设的规律,从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实际出发,认真剖析、科学研判、有所作为,努力探索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发展的最优实践路径。

(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精神支柱

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4]。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以维护大学生思想意识安全为核心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共识,致力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

第一,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5]。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体系。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在党的领导下要扎根于社会主义,服务于社会主义,发展于社会主义,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这一准则,才能在构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工作的精髓和灵魂。第二,大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建设方位。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建设的良好外部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角度融入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监督、预警反馈全过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同向同行。

(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坚固根基

在大学生群体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年一代坚守民族文化阵地,是推进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必要措施。

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核心。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重要方面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通过文化安全主题教育、学生社团、榜样标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创新等文化育人方式,在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中提炼“文化安全教育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中提取“文化安全实践点”,实现两者一体化,进而形成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点—线—面”的立体育人体系,既保证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方向,又激发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活力。第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将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史馆、档案馆、体育馆等物质文化资源,推进传统书法、传统戏曲、传统体育进校园,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依托学校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会,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当地文化展览馆、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使其具备文化归属感。第三,以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为重点。高校要用好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将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日常化,符合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规律。积极推进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融入现有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红色革命文化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实现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与现有专业课程的双重育人。

(三)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制度保障

2020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系统推进国家文化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健全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组织管理机制是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制度保障。

第一,优化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组织保障。将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成立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专门领导小组。专设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组织机构,落实组织机构分工,细化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协调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维护高校文化安全。实地调研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工作进度,开发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的文化安全宣传教育读本,开设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统筹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方位多角度地完善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体制机制,保证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科学性。第二,构筑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人力保障。高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文化安全专职教师、相关学科教师积极投身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全面提升高校教师队伍国家文化安全素养,深入学习文化安全理论,将文化安全相关知识纳入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开展高校教师文化安全教育定期培训,强化教师的文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教师落实文化安全教育的自觉性。第三,提供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物质保障。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活动在充足的教育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展开,将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按照预算定期拨付相应的经费,要将经费用到实处,打造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线上开放精品课程,积极举办各项文化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四)培育文化安全意识,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思想阵线

培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以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文化安全意识为第一要务,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育大学生自觉维护文化安全的能力。第一,扩充大学生文化安全知识的储备。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中丰富的文化安全知识,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引领作用,用好文化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强化课堂导入设计、问题探究等具体环节,采用启迪式、交互式、研讨式教学模式,运用文化安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创新教育手段,让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根植于社会现实、贴近于学生日常生活,让大学生文化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并投身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二,培养大学生自我文化安全教育意识。高校要充分引导大学生树立维护文化安全的主体意识,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安全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文化安全主体意识觉醒。通过大学生文化榜样激励,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内驱力,主动学习国家文化安全的相关知识,时刻关注国家文化安全的相关资讯,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文化安全修养。第三,开展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安全教育走廊,利用学校易班平台、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实现校园文化安全知识传播常规化。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国庆升旗仪式、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点进行文化安全教育,开展以大学生文化安全为教育主题的线上线下知识竞赛、学术讲座、辩论比赛、舞台剧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文化安全知识的洗礼,培养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能力。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