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禀赋 发挥比较优势走一条余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2022-12-04 13:04中共余庆县委党校张杨
区域治理 2022年38期
关键词:余庆余庆县现代化

中共余庆县委党校 张杨

一、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概念内涵: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农业现代化推进期间,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将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同时,要积极引入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使我国农业发展到世界先进行列中。简言之,农业现代化包含了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化。

为有效解读农业现代化内涵,需要辩证看待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联,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目标的差异性:前者更注重经济层面的发展,后者则关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内容,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宏大的工程。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都是现代化的产物,都具有较高的生产率,都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二、贵州农业现代化之路到底怎么走

7年来,我们从未放弃“农业产业革命”相关工作的推进。当下,贵州农业综合实力更上一层楼,农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和优化,贵州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是显著提升。贵州现有的成就有助于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中,可以以现有成就为基础,继续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作为贵州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制胜法宝。

贵州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什么?按照2021年5月12日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要求,贵州省下一步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是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我们要强调“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市场化方式推动、更加注重农业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更加注重进农民增收。具体就是要做到“三大”重点强基层、“四化”方向提质效、“三大体系”优布局、“一个”抓手树品牌。

“三大”重点强基层:以加快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让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目标快速实现,合理利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的发展,加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化”方向提质效:以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为方向。结合贵州地域特点,我们要不断推动特色优势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下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做到加快建设标准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有效培育并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经营主体市场化、基金投资合规化、银行融资便捷化,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质量效益。

“三大体系”优布局:着重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者共同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实现“三大体系”的完善,可以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体系的相互作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具体而言,“三大体系”的完善表现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积极探索能够促进农业发展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并通过有效的发展经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多形式经营农业产品,合理规划经营规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个”抓手树品牌:注意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工作抓手,从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切入点,总结经验,宣传理念,逐步走出具备地域特色的一般乡村全面振兴有效之路,竖立当地特色品牌。

三、余庆如何农业现代化

(一)余庆农业现代化具备的优势

产业基础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

建成500亩以上示范基地7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全县茶园达21.3万亩,稳定蔬菜13万亩,优质烟叶生产基地5万亩。“余庆茶·干净茶”走出国门。连续4年荣膺“中国茶业百强县”。余庆水稻—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县。

经营主体优:2021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全县累计获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个,有机农产品1个,绿色农产品2个。

经济基础实: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0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9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年的1.58倍,年均增长约10%(数据已更新)。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999户8151人,2个贫困乡镇摘帽、30个贫困村出列、6729户22535人脱贫。

生态环境美: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重大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扬起风帆再起航。红渡村旅居农家、各乡镇(街道)的民宿等产业异军突起。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建水库5座;森林覆盖率61.81%,获评“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村寨2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10个、市级生态村69个;空气优良率达98%以上等。

交通区位佳:航空(到贵阳、遵义、黄平三个机场只需用一个半小时)、陆路(遵余高速、道安高速、安江高速、余凯高速、湄石高速等贯穿余庆县域,全县域最多半小时可上高速)、水路(乌江航运全县贯通),区位优势明显。

(二)余庆农业现代化存在的短板

(1)农业基础短板依然突出:余庆县农业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程度低。如,2021年5月,余庆县龙家镇、敖溪镇、关兴镇等乡镇烤烟被冰雹袭击,受灾面积达6477亩。农业产业有很强的季节性,仓储设施不健全,农产品大量上市时很难消纳。

(2)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余庆县农业产业“小、弱、散”现象突出,自给自足,产品竞争力不足,无定价主动权,市场化程度不高,优质不优价较普遍。

(3)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余庆县农业产业主要是从基地直接到餐桌,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精深加工企业屈指可数,全产业链发展还有差距。

(4)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余庆县农业产业以小农生产为主,缺乏龙头带动,抵御市场风险不足,规模程度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不佳。

(三)余庆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机遇

(1)“三农”政策驱动提供新机遇:新国发二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文件要求,要严格落实全省耕地保护任务与责任,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调整优化耕地布局。要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要加快现代种业、特色优势杂粮、优质稻推广,推动山地适用小型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要支持建设产地冷链物流设施,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大型商超在贵州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黔货出山”。

(2)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新机遇:优质产品无国界、无省界。余庆县生态环境优良,无工业污染,依托“干净黔茶·全球共享”平台,让更多优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搭上对外开放的快车,涌向全国,甚至全球。

(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新机遇。国际循环:余庆县茶业借助“一带一路”,搭乘“中欧班列”,报关出口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绿茶300余吨,出口贸易额9000余万元,实现余庆茶直接出口的零突破。目前,苦丁袋泡茶已经在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国内循环:余庆苦丁茶主要以老叶片加工的苦丁袋泡茶,销售遍及全国30余个省份,部分产品销售到香港。

(四)余庆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1.努力构建一个平台

建设覆盖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在这一环节中,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开展政策咨询、规划制定、数据分析、创新研究、应用服务等工作,鼓励引导非农企业、数字技术产学研机构进驻,将“优势产业、质量强农、农业人才、品牌创建、农村靓化”“基地建设、产地溯源、产业融合”等融入大数据平台,推动余庆县数字农业跨越式发展。

2.努力做靓三个特色

(1)产业特色

茶产业:紧紧围绕“1+N”农业产业布局,重视突出特色优势产业的“优”,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规模化推进茶叶基地建设,全县规划新增茶园面积16万亩,建设2个万亩、10个五千亩、20个千亩的连片规模示范基地和“光辉—平桃—柏林—箐口—银坝—马龙—凉风—芝州—春景—桂花”百里苦丁茶示范长廊。2021年11月11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和余庆县人民政府就“中国小叶苦丁茶产业·余庆指数”举行视频签约仪式,编制和发布中国小叶苦丁茶产业·余庆指数,这是发展苦丁茶产业数字经济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的创新指数;是打造余庆区域品牌的有效途径。中国小叶苦丁茶产业·余庆指数建设,能够促使余庆小叶苦丁茶产业不失时机地把握和释放数字经济价值。

优质粮油产业: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全力抓好耕地保护和“两区”建设,着力优化水稻、红梁、薯类、豆类及油料作物生产管理工作,发展质量优、产量优、品牌优的粮油产业,在保障粮油相关作物种植面积不减的前提下,提升产量,提高自给率。在松烟镇、龙家镇、敖溪镇建设“创意农业”粮油万亩基地,在大乌江镇建设千亩“石印”有机稻示范基地,在构皮滩镇建设红旗、瓮脚千亩优质稻示范基地。

烤烟产业:到2025年,余庆县计划将全县烤烟生产种植规模稳步推进到6-7万亩,收购烟叶达到12-14万担,实现助农增收2亿元左右,财政增收1亿元左右。

果蔬产业:到2025年,使生态精品水果、蔬菜、辣椒产值均达到10万亩。

生态畜牧产业:到2025年,全县生猪出栏60万头;林下种养殖面积达3.5万亩以上,林鸡(鸭)存栏达50万羽以上,林下养蜂达1万箱以上;水产品产量突破5000吨。

(2)特色品牌

加强名优品牌宣传和保护,扩大我县现有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产品竞争力。持续做靓“余庆小叶苦丁茶”“余庆剔骨鸭”“余庆红金橘”“大乌江泡辣椒”“龙家红豆腐”“凉山大米”“万里椪柑”等现有品牌,紧盯农产品精深加工,挖掘新品牌,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

(3)特色品质

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所在、更是价值所在。我们要重点关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策略,在关注产量的同时,兼顾“品质”与“生态”,通过“种、水、肥、药、机”协同创新转变实现增产目标,通过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督相关途径使农产品品种全面、系统地升级换代。

3.努力落实四个保障

(1)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强化治理农田建设“小、散、乱”的问题,高标准建设农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设施,推动宜机化设施建设,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达到1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达4400亩。

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宜机化作业,重点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大葱种植机械化,蔬菜、辣椒种植机械化,到2025年,力争实现农业机械装机总动力达32万kw,各类农机具装配达8万台,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0%以上。

持续提高仓储物流能力:以高速等交通网络,结合现代农产品销售需求,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便利的区域中心乡镇为支点,规划新建现代物流园2—3个;在白泥镇、龙溪镇、敖溪镇、构皮滩镇分别新建2000—3000吨的冷库各1个;在花山乡、大乌江镇、松烟镇、关兴镇、龙家镇分别建设冷库500—1000吨各1个;全县规划新建冷库总库容达1.5万吨,专业冷藏车的保有量达50辆。基本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2)着力经营主体培育

建设一支优秀农业经营队伍,确保队伍中具备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从而有效培育一批绿色农产品经营主体。全县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达1000家以上,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40家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含联合社)150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以上、示范性社会化服务组织20家。引进或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产品研发资历深、市场开拓精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强化农业技术服务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各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干部到镇到村到户,零距离开展技术服务。构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强化基层农业专家培养,建成一支10名正高、30名副高、50名中级职称的农业专家队伍。建立健全农村能人培育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培育内容,每年培育农村能人1500名。

优化技术服务方式:大力推广和普及首席专家、专项指导员、产业农技员(农民技术员)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新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县、乡两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强化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与推广应用,推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联盟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科教结合平台,开展关键技术及产品的创新研究,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重点推广一批品质提升、质量安全、农作制度创新、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循环发展的实用成熟技术。

(4)强化农业绿色发展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加强茶、优质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产业全过程管理,加大认证力度,合理设计生产基地规模,规范生产流程,制定质量控制质地,实现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流通品牌化。

建设农产品追溯体系:积极构建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经营及农产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开发“农安余庆智慧追溯APP”,实现农产品从种子、基地、流通、市场、餐桌全程可追溯。

实施基地净化行动: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落实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合理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调控四种有助于提升农产品产量的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废弃物制定并严格执行回收利用计划,提升废物资源利用率。

我们要坚定信心,从贵州发展经验出发,立足县情,继续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农村产业革命开展期间做到敢为人前,创新发展,脚踏实地地推动农业发展,为加快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余庆余庆县现代化
基于DBSE-Net的大田稻穗图像分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My weekend plan
余庆县认真开展 “尽责优教”大讲堂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特殊护身符
护身符
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