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2022-12-06 07:52麻福芳孔丽娟徐光耀戴天放
食药用菌 2022年2期
关键词:食用菌江西省高质量

麻福芳 孔丽娟 徐光耀 戴天放*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麻福芳1孔丽娟2徐光耀1戴天放1*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2.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邹城 273500)

近年来,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十省市。但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存在问题与不足,制约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肯定成绩与探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发展5条路径建议。

江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食用菌的食药用价值日益得到认可。江西省食用菌产量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列(表1),但距离食用菌强省还有较大差距。新时期,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道路上,如何促进全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由食用菌大省向强省转变,成为摆在食用菌产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现状

1.1 产量迅速增长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食用菌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其中,江西省食用菌产业自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表1),2015—2019连续五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十,2019年产量达132.9万吨,是当之无愧的食用菌大省。

江西省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为茶树菇、平菇、香菇(表2),2018年产量分别为35.1万吨、26.4万吨和20.9万吨,分别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27.1%、20.4%和16.2%。其他珍稀菌类品种种植量也在不断增加。

表1 2002—2019年江西省食用菌产量及在全国的排名

年份食用菌产量/万吨全国排名年份食用菌产量/万吨全国排名 200231.30122011 76.8113 200323.23132012 88.7113 200423.23142013 98.2813 200542.00132014 106.2412 200645.01142015 110.54 9 200751.10152016 110.9710 200855.00152017 127.1810 200960.11162018 129.3110 201069.50152019132.9010

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产业年鉴2019。

1.2 生产模式不断创新

通过调研发现,江西省食用菌生产模式主要有大田菌-稻/菜/瓜/油模式、仿野生栽培模式、反季节栽培模式以及工厂化栽培模式。竹荪、大球盖菇、羊肚菌和黑木耳等主要以大田栽培为主,采用大田菌-稻/菜/瓜/油模式,废弃菌棒就地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透气性,有利于经济作物的增产提质。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的受限,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食用菌逐渐兴起,林下仿野生栽培茶树菇、大球盖菇及香菇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以提升食用菌产量,而且品质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吉安市峡江县利用当地山区气温低、生态条件好的特点,夏季种植香菇,通过反季节栽培获取较高收益。而采用设施大棚,利用机械精准把握生产过程,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仍然是主要生产模式。

表2 2018年江西省食用菌产量和产值

品种产量/吨产值/万元品种产量/吨产值/万元品种产量/吨产值/万元 香菇208623.0208623.0银耳113.056.5灵芝19068.015253.0 平菇263715.0210971.9杏鲍菇68352.054681.6天麻482.0964.0 双孢蘑菇103602.082881.6茶薪菇351026.0421231.0茯苓683.02049.0 金针菇21369.019232.1秀珍菇2351.02819.0大球盖菇3629.02903.2 草菇13407.013407.0白灵菇15.019.5真姬菇7632.09158.0 黑木耳87251.069801.0竹荪15942.017536.2羊肚菌16.9169.0 毛木耳43527.030468.9姬松茸1036.01036.0北虫草105.084.0 鸡腿菇31592.031592.0海鲜菇36851.036851.0其他菇6853.09775.0 滑菇5271.06852.3猴头菇631.0631.0总计1293142.91249046.8

注:产量全部按鲜品统计(干品以黑木耳1︰10、香菇1︰8折算);灰树花、松茸、牛肝菌、榆黄蘑和金福菇产量为0;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产业年鉴(2018)。

1.3 优势产区逐渐形成

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加之产业传统基础,新兴食用菌产区不断涌现,江西省食用菌产业逐渐形成了四大优势产区:以抚州市、鹰潭市为中心的茶树菇、竹荪、羊肚菌产区;以新余市、吉安市、抚州市为中心的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产区;以上饶市为中心的滑菇、毛木耳、大球盖菇产区;以赣州市、宜春市、九江市、萍乡市为中心的海鲜菇、秀珍菇、平菇、灵芝产区[1,2]。以上优势产区的食用菌产量比重占全省食用菌总量的70%以上,拥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1.4 现代化经营主体优势凸显

现代化的新型经营主体已经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主力军。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资金、市场优势,实行菌包制作、恒温大棚生产、分级包装、回收干品、精深加工及仓储保鲜等全产业链机械化操作生产经营,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的生产成本,获得全程效益。利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企业将生产的菌包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卖给农民,与合作社、村集体签订订单,采用保底价格回收产品,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菇农利益。

2 江西省食用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生产环节面临的问题

(1)品种创新能力不足。食用菌菌种关系到食用菌生产的产量、品质及效益。研发出的食用菌优良品种作为一项知识产权,实现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有助于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在调研中发现,江西省本地选育的食用菌品种的应用普及率低,主栽品种主要来源于周边的浙江、福建、湖北,甚至黑龙江等地。这主要是因为本省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本地优良品种及其推广应用,生产经营主体多认可福建、浙江等食用菌老产区的食用菌品种及其技术服务。

(2)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要素的价格直接影响食用菌生产成本,主要包含原材料、土地、人工、设备及固定投资等。而生产原材料主要为木屑、竹屑、稻草等,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加之受近年来新冠疫情影响,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从山东、新疆、河南、贵州等地输入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麦麸等原材料价格的平均涨幅达到30%。

大田栽培食用菌的每亩(667平方米)土地成本基本在300~500元,但部分食用菌品种存在连作障碍,需要每年变更栽培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的扩大。食用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种植、收获期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就业,人工成本上升。

(3)带动能力不强。食用菌企业作为食用菌生产的主导主体,可以实现菌包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但其对生产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对小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小。而菇农对市场持观望态度,不愿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这就限制了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目前仅有部分扶贫产业县市,由政府投资,龙头企业搭建设施大棚,租赁给贫困户,通过购买补贴菌棒进行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效果参差不齐。

2.2 流通环节面临的问题

缺少市场定价权。随着数字信息的快速发展,食用菌的销售渠道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实现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淘宝、邮乐购、国家扶贫832平台等逐渐成为食用菌销售的重要渠道,但总体占比尚小;销售仍以本地市场批发、客商收购等为主,缺少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未能打出江西食用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冷链仓储物流短缺。冷链仓储物流是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关系到食用菌产品的价值体现。由于新鲜食用菌不耐保存和长途运输,少量栽培的鲜菇就近销往菜市场、批发市场,规模生产则急需冷链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单一农户难以负担冷库、仓储的巨额费用,致使生产规模不易扩大。而冷库仓储干制品,则可以实现错峰交易,淡季成交,获取市场定价权,增加额外收益。

2.3 加工环节面临的问题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链短,食用菌加工以干制品(晾晒、烘干)为主,部分腌制后制成罐头。缺少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未能充分挖掘保健和药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用菌产品价值的体现,不利于市场竞争。仅有九江的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入挖掘灵芝的价值,生产灵芝破壁孢子粉,提高了科技含量,增加了产品的附加价值。

2.4 消费环节面临的问题

缺乏知名品牌。随着众多企业对“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食用菌“三品一标”的认证及商标注册量攀升,因而目前江西食用菌品牌众多,但均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全省有两个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黎川茶树菇”和“临川虎奶菇”,但因宣传乏力,影响有限。

销售包装简易。江西省食用菌产品大部分以批发形式销往全国各地,多为粗包装、简易包装,或被代以其他省份产品的品牌进行销售,生产者获利较少。

2.5 其他问题

近年来,江西省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18年建立了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以及江西省食用菌创新联盟协同项目,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上犹县、吉安县先后出台食用菌产业扶持计划,吉水县对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给予奖补等形式的产业补贴。2020年吉安市将吉安菌菇和井冈竹荪列入“大品种”蔬菜战略重点发展品种,带动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峡江县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给予香菇生产经营者一定补贴。但是相比周边省份如福建、贵州等地每年对食用菌产业上亿资金的投入,支持力度差距较大。又由于缺乏食用菌相关信息平台,不能有效地为科研院所、企业、政府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用地受到限制。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关系到食用菌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设施大棚和加工场所的建设需要建设用地,大田生产需要耕地。建设用地政策的趋紧制约了众多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竹荪、灵芝等大田栽培食用菌,则由于连作障碍,需要每年变更栽培地,其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耕地供轮换。

3 江西省食用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江西省食用菌产业面临消费需求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经营体系升级、品牌建设升级的巨大挑战。逐个击破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行业组织、科研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协同推进[3]。

3.1 财政、政策扶持

建议积极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将食用菌纳入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出台相关奖励及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食用菌良种纳入主产区良种补贴,将食用菌生产专用机械设备纳入农业机械补贴目录[4],将食用菌生产经营用电按照农业用电计费,合理满足食用菌建设用地及流转用地的需求。完善食用菌保险试点,增强菇农抵御风险的能力;食用菌设施大棚等可作为抵押物进行贴息贷款,解决食用菌生产资金难题。积极落实冷库补贴制度,对利用农林业废弃资源如农作物秸秆等发展食用菌的予以适当补贴。

3.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等新型食用菌经营主体,发挥其带农富农作用。利用信贷、财政贴息、奖补、税收等手段,重点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及辐射带动力强的食用菌合作社和龙头企业[5];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提供食用菌菌包、社会化服务、回收产品、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与菇农的联结,构建利益共同体。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积极引进、培育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扩大江西食用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认知,鼓励村民回乡开展创新创业,投身食用菌产业。聘请省内外食用菌领域相关的专家对从业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教学、远程指导等,提升其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

3.3 加强科研攻关

“赣菇”作为中国四大菇之一[6],并未展示出其在食用菌生产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其品种、种质资源未得到菇农认可。应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增强科研院校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工艺研发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7],优势互补,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究团队。积极依靠科技特派员和充分利用农业大讲堂的机会,推广示范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扩大影响力,彰显“赣菇”的地位。

3.4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食用菌优势产区集聚,推动产品向菌物药、生化制品领域拓展,开发一批高附加值的食用菌功能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及调味品[8]。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对接融入大健康产业,鼓励食用菌经营主体发展创意农业、采摘体验、科普研学、健康饮食等新业态,推进食用菌产业三产融合,实现全产业链联动发展[9]。

3.5 创新区域公共品牌

充分发挥省域食用菌行业组织的作用,申报江西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种渠道作用进行宣传推介;维护品牌的美誉度,制定区域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监督追溯机制,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1] 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 www. jiangxi. gov.cn/art/2021/11/15/art_4975_3716466.html. 2021-11-03.

[2] 彭柳林, 吴昌华, 张爱民. 我省食用菌产业布局、地位与未来发展方向[J]. 江西农业, 2019(15): 56-59.

[3] 曹斌. “十四五”时期推进我国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和实现路径[J]. 食用菌学报, 2020, 27(4): 25-34.

[4] 秦延春, 卢玉文.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建议[J]. 南方园艺, 2021, 32(2): 95-97.

[5] 董自庭, 姚文英, 张锋, 等. 贫困山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 26(1): 18-20, 46.

[6] 张寿橙. 中国香菇栽培史[M]. 杭州: 西印冷社, 2013.

[7] 钟嘉毅. “一核一带一区”背景下广东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20, 39(3): 76-78.

[8] 姜仁荣, 邓小娟.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力[J]. 中国食用菌, 2020, 39(3): 88-90.

[9] 安显楼, 张碧莲, 陈健. 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食用菌全域旅游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7(3): 66-71.

S646

B

2095-0934(2022)02-095-05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经济岗位(JXARS-20);江西省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江西主栽食用菌产业经济分析研究(JXXTCX201803-05)

麻福芳(1986— ),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研究。E-mail:422688663@qq.com。

戴天放(1969—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经济。E-mail:dtflover@163.com。

猜你喜欢
食用菌江西省高质量
模拟成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考了个大的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