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AECG)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分析

2022-12-06 07:36张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电图检出率常规

张文

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心电图室,山东日照 276800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病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患者血管腔闭塞或狭窄引发心肌缺血缺氧[1-3]。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且伴随多种并发症[4-5]。如心脏破裂、心室壁瘤、栓塞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6-7]。冠心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治疗方式为预防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或采用药物治疗已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研究发现,良好的检测方式可提高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医生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数据。常规心电图虽可检测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率异常等疾病,但诊断结果未达到预期[8-10]。而动态心电图(AECG)可长时间无间断收集患者的心脏电生理活动,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基于此,AECG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诊断中,且取得显著的效果。为了研究AECG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现回顾性分析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该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90 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60~82 岁,平均(69.88±3.57)岁;病程7 个月~21年,平均(9.33±2.21)年;其中肺心病20例,扩心病11例,高血压患者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61~83 岁,平均(70.02±3.61)岁;病程6 个月~19年,平均(9.28±2.11)年;其中肺心病21例,扩心病13例,高血压患者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此研究的目的和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电解质紊乱;②存在精神等认知障碍;③拒绝配合实验者;④3 个月内出现心包炎、心肌肥厚、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患者;⑤服药影响ST 以为的药物;⑥甲状腺亢进或肝肾功能严重异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停止用药72 h,提高阳性检出率。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机(药(械)准字:国食药监械(进)字2011 第2210642 号;型号:Eli-230)检测,取患者仰卧位,使患者处于精神放松的状态下,检测时心电图机增益设置及纸速设置分别为100 mm/mV、25 mm/s,使心电图基线最大限度保持平稳状态,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观察组采用12 导联心电图机(国药管械(进)字2003 第2210172 号;型号:Kenz/Cardico 1205)检测,24 h不间断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排出导致ST-T段变化的一系列因素,在患者检测处涂抹酒精,防止患者皮肤干燥,避免检测结果发生误差,于患者胸前皮肤处粘贴肢体导联电极和加压肢体导联,肢体导联电极放置在患者左右两侧肋缘下方1 cm锁骨中线位置,加压肢体导放置在胸骨柄的第2肋锁骨中线位置。提前告知患者佩戴记录仪的注意事项,若患者出现不适感,需及时记录,并采用有效措施处理。此外,24 h后需取下记录仪,并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对其进行回放、观察、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结果,检出结果包含室性早搏、房性期前收缩、心肌缺血阳性、心律失常阳性、ST段抬高、ST段抬低。

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心律失常包含: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

对比两组患者的室内早搏、房型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情况。二三联律评定标准:患者一个正常心脏搏动,就会有1个房型早搏或2个房型早搏出现。成对评定标准:室性早搏连续2次发生。

心肌缺血诊断标准: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中显示:ST段下移,且范围≥0.1 mV,下移时间≥60 s。患者常规心电图结果中显示:在同一导联中T波未达到1/10R波,且ST段水平、下斜性下移范围>0.05 mV。

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根据心电图检测结果结合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的病情症状、持续时间、心率、节奏进行诊断,辨别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心律失常阳性、ST 段抬高、ST 段抬低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律失常情况比较

观察组室内早搏、房性期前收缩、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检出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项检出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二三联律、成对情况比较

观察组二三联律及成对检出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出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老年群体数量日趋升高,导致国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日趋升高[11]。目前临床检测冠心病的诊断方式多为冠状动脉造影、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是较为安全的微创诊断技术,可为冠心病的诊治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其检测成本较高,导致患者难以接受此种检测方式。而常规心电图虽可实时记录患者的病情,但对检测患者心电活动的变化却不全面[12-13]。而AECG 作为新兴的检测方式,可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24 h 记录,且在调频系统、数据记录、调度技术具有非常先进的功能[14-15]。相比常规心电图,AECG可更加准确记录患者ST段位移情况,提高诊断的检测率,且AECG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可多画面显示打印状态功能,医生通过24 h曲线图可以了解到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同时,通过动态图像观察患者心肌缺血部位ST抬高、抬低等变化,从而明确ST段状况。

AECG 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相关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不可变因素,另一种为可变因素,不可变因素包含家族病史、年龄、性别等,可变因素包含饮食结构不合理、心理因素、血压异常升高、生活质量不佳、血脂异常升高、过于肥胖、血脂异常等[16-17]。因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该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AECG检测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式,两组检测方式检测效果均显著,其中,观察组室内早搏、房性期前收缩、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检出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项检出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二三联律及成对检出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出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相比常规心电图,AECG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测率更高,且在检查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持续时间方面更加全面,有利于提前预知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病规律,降低患者因心肌缺血猝死的概率。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诊断阳性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7%(P<0.05),与Oldridge N 等[18]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研究指出动态心电图组阳性检出率为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61%(P<0.05)。充分说明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AECG 检测方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临床检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检测率高,检测更加全面,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心电图检出率常规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常规之外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4》
破常规 获巧解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