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制造者》的新现实主义特征研究

2022-12-07 00:31杜巧玲
文教资料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制造者车祸马克

杜巧玲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回声制造者》是美国当代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的第九部作品,“该书一经出版,美国文坛顿时掀起一股新的鲍尔斯书评热潮,引发一阵骚动,当即获得当年国家奖提名”[1]。小说围绕马克出车祸展开了对故事的叙述,从多个看似独立的、破碎化的回忆中追溯、描写了现代美国社会诸多丑恶现象,刻画了“911事件”后身处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焦虑、不安、烦躁、疏离、异化、孤独、压抑、空虚等各种负面情绪,表现出现代工业社会中科技文明控制、奴役人类的思想,禁锢了人类的灵魂,阻碍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对自然、对人类巨大摧毁的严重后果,进而促使人们踏上自我探寻、自我反思的征途,不知疲倦地去寻求自我身份的认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在这里?人在崩溃的边缘地带苦苦挣扎,这是垮掉的一代人、迷茫的一代人、堕落的一代人,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在这个工业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人都患上了双重错觉综合征,美国一半左右的人要依赖药物才能使自己得到控制和一定程度上的放松。通过自我的分裂与构建,使读者了解人性与社会,个人与社会及个体心理的复杂性,对于人们反思社会制度,促进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从而为处于崩溃边缘的人们提供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本文从新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发现鲍尔斯在《回声制造者》中,借用现代的、后现代的写作技巧,传递、反映现代人的病态的生存状态,表达后现代的思想主题和哲学诉求。小说展现了人类为自身便利创造高科技的同时,高科技又反过来渗透和控制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使得人类生活在幻象之中。鲍尔斯尝试通过新的艺术主张和表达方式去探索出一条精神上的重生之路,进而使人类从绝望中寻找新的希望。

一、《回声制造者》的新现实主义特征

在美国后现代社会语境中,人人都怀疑一切,人人都成为机器人和复制品。这样的背景促使作者理查德表现出对现代社会之前的生活的向往与怀旧之情:认为唯有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摆脱高科技带来的负面作用,才能削减人类的痛苦、精神的荒原状态,才能得到个人的救赎、找到真正的自我。而鲍尔斯的这种哲学反思和思想诉求是通过对《回声制造者》进行的新现实主义特征的描写来实现的。

(一)拼贴与并置

拼贴与并置的元素具有异质性。拼贴是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片段化的陈述来实现的,给人一种看似混乱无序的感觉。读者需要凭借逻辑和理性判断来认真梳理、重新排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才能拼贴出一幅完整的事件发展全景图。同时,拼贴对人物的全面立体地刻画也有重要的作用。在《回声制造者》中,不同人物对车祸现场的多次勘查,每次描述都不尽相同,有重叠,有印证,有吻合,也有不同,更多的是补充,不断补充,每个人对车祸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记录。每次叙述使车祸发生的原因渐趋明朗,直至最终,形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车祸两个月后,卡琳和丹尼尔到北线公路对警察提到的三组车痕进行现场勘查。根据玻璃碎渣、车辆的痕迹和逻辑推理,他们也对事故发生时的情景进行了勾画、想象和推测;他们认为警方猜测马克他们当时在聚会游戏的判断是正确的。海斯医生让韦博浏览救护人员所做的车祸记录里,其中包括了没有给卡琳看的那几页东西。记录里记载了车祸发生的时间、车祸发生的地理位置和马克在车内受伤的情况,这些情况印证了读者之前已知的内容。

自此,整个跟事故相关的线索连接起来,画面清晰明朗:2002年2月20日晚上,马克和杜安、鲁普在银弹酒吧喝了一些啤酒,在那里看了乐队的演出,然后在乡村公路上一边用对讲机交流一边进行飙车比赛,后来马克领先。而芭芭拉在拍摄完沙丘鹤的节目后,独自驾车,因为吸毒或者毒瘾犯了,精神正在神游,听收音机使她情绪激烈,当她从后视镜看见汽车前边大灯的光亮时,开门下车,走到马克车前。马克为了避让芭芭拉,不幸遭遇了车祸。而后边赶到的朋友打电话报警了,芭芭拉冒充医护人员给马克的姐姐卡琳打电话告知马克出车祸,并冒充卡琳进入病房。当她告诉马克事故真相时,马克回忆起来了,认出了芭芭拉是事故的始作俑者,芭芭拉乞求马克的原谅,因为受伤说不出话,马克用笔写下了“我微贱无名”的字条后晕倒。正好印证了当晚走在北线公路上,上帝引导马克来到芭芭拉身边,这样,芭芭拉能活着,然后挽救马克。在惊慌中,芭芭拉把字条扔在了床头柜上离开。从芭芭拉的倒叙中,终于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回声制造者》中不同人物的自述使车祸本身呈现出片段性、碎片化的艺术特征,将这些叙述并置在一起,不断地重新排列组合,最终拼贴出完整的、清晰的事故发生全景图,使读者最终能从看似杂乱无章的事件中整理出脉络分明的线索。

(二)跨学科写作及创作的多元性

当今社会是多元性、开放性的社会。学科之间突破了边界的限制,实现了相互渗透与融合,从而使作家的写作及创作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和风格多变的特征。《回声制造者》不仅仅是小说艺术的创作,其中还综合运用了神经学、认知学、心理学、生态学、互联网的多种知识,是多种学科杂糅、混合使用的产物,使我们了解到世界是多元的,符合现代社会的多样性特征。而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使科学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沦为理性工具的奴隶,人们在互联网上玩虚拟的游戏,装扮成另外一个自我。人们离不开手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艺术也不能独善其身,不可避免地融入科学的领域中。互联网在当今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在现实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被机器所奴役,这里的居民们利用“廉价宽带似的”笼子作为战胜空虚的唯一途径,减少了与自然亲近融合的机会。在他们眼中,互联网是摆脱无知的最后方式。马克从游戏中学到了飙车、在网上学会了伪装自己等负面效应。而韦博则认为互联网跟手机一样,是世界上真正邪恶的技术之一。三个人对互联网所持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内在影响。卡琳利用互联网为自己服务,打发无聊和空虚。她每天都泡在网上,如旅行网站、打折出售但却非常实惠的服装拍卖网站,销售时髦送礼食品的网站——她用那些东西来笼络同事,她还偶尔光顾求偶网站。“互联网是摆脱无知的最后方式,但是,与马克的成瘾状态相比,她涉猎的东西算不了什么。”[2]马克则被互联网控制、奴役,沉溺于互联网虚构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虚拟了另一个坏坏的自我形象,从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填补心灵的空虚。他被封闭在更深的空间之内,一个连即时信息也无法触及的地方。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对马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韦博则认为互联网带给他巨大的压力,他每天都收到许多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寻求帮助来信,还有面对无尽的对他著作进行的负面评论。可见,互联网阻碍了人与人面对面、真诚地交流。

马克把真卡琳误认为是特工,是双面间谍,冒充的“卡琳第二”,是被科学家们下载的程序复制出来的,或者是在假冒的卡琳头脑中植入了跟他姐姐具有同样属性的芯片,所以变得跟她姐姐很像,但却不是她姐姐。当卡琳提出再次延假的申请时,公司老板以法律条文反驳。在与老板的激烈争辩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人都是可替代的,当你无法再做这份工作时,别人也是可以取而代之的。卡琳愤怒异常,用想象中的幻灯片来控制愤怒。由此可见高科技对人们生活的主宰作用,也可以看到理性工具压抑下人性的异化。多元的、跨学科的书写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正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纵横、分布密切的网状似的世界,人受困于其中。

(三)身份认同感的危机及缺失

鲍尔斯新现实主义书写的特征是“关注历史,直面现实,努力揭示和探索当今美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3]。尤其是关注人物的心理现实和精神境遇等现实问题,并深刻剖析其历史根源,将其呈现到读者面前,进而引发读者的深思。后现代社会中,世界处于一种混沌、混乱无序的状态。人人都不是自我,自我都成为值得怀疑的人。人人都过着生不如死,行尸走肉的生活。人们失去了信仰,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身份认同出现了危机甚至缺失了自我。此时,人类社会的一切秩序都被颠覆了,上帝已然死亡。

卡琳身份认同危机是与马克的救赎过程有关的。车祸后马克重新恢复讲话功能时,无法辨认出卡琳是他的亲姐姐,怀疑卡琳是别人派来的。他坚持说,卡琳是长得很像他姐姐的女演员。“在他眼里,我看来不像他姐姐吗?当他见到我时,他看到的是什么?”[4]她非常伤心,不相信马克患了双重错觉综合征,认为他的心智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我的回归,会慢慢恢复。卡琳需要点耐心,她就是她本人。她相信马克的理性总会恢复过来的,希望他能够康复痊愈。这样的信念使她能够容忍马克对她的各种称谓:冒充卡琳的娘们、冒充姐姐的女人、酷似卡琳的这个人显得很逼真。她不愿意放弃她扮演的姐姐的角色。马克“偏执地不认她,反而认定她是冒名顶替者,是个特工”[5],使她产生了在虚度时光的感觉。

马克虽然不承认她,但是一个下午没见到她使他恼怒,“我姐姐是不会把我扔在这里腐烂变质的”。马克的话虽然让她情绪低落,但她依然充满希望。车祸两个月后,马克每天会出现偏执狂症状,卡琳依然保护着他,即使在他折磨她时也没有放弃。“我姐姐会带着我离开这个地方。”[6]听多了这种抱怨,卡琳在即将爆发时,心又软了下来,“我是你倒霉的姐姐,如果有必要,我会在法庭上向你证明这一点”[7]。从韦博医生与马克的交谈中,看出马克对卡琳有极强的戒备心理,使卡琳难受极了,“他越说不认识我,我就越不知道如何对待他”[8]。马克怀疑卡琳只是姐姐的替身,觉得卡琳劫持了他的真姐姐,认为卡琳是政府派来的机器人特工。当卡琳遵从韦博建议,打电话给马克时,马克终于承认卡琳是他姐姐了。可是当卡琳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马克却大声呐喊:“刚才打电话的是你?你还没有把我折磨够?你非得假装她在这里吗?她在哪里?你们对她做了什么?”[9]这使卡琳备受打击,从希望的巅峰被迫降到失望的谷底。而后她内心的失望已经深化,变为冷淡的绝望。当她带马克出去吃饭并付账后,马克更加认定卡琳不是自己的姐姐,因为在他心里,姐姐是他见过的最节省的人。这使卡琳心里觉得受到了伤害,但是马克的茫然神情使她一震,觉得马克说的可能是对的。她开始认同马克重建的她的形象,在原有自我形象的消解中渐渐屈服。她感到身心疲惫,安全感也随之消散。

当普拉特蓝德开发公司与鹤类避难管理所就保护水源和沙丘鹤问题进行听证争辩时,卡琳觉得“她坐在吵架圈子的中间,像一名双重间谍,把她自己卖给了双方”[10]。不幸印证了马克心智不全时的疯言疯语:她就是一名特工,是政府派来的。当卡琳领着马克回到以前的家——布罗姆路上遗弃的房子时,卡琳感到自己已经适应了这个女人的身份——假冒卡琳。当马克开始服用奥氮平后,鉴于自己在鹤类避难管理所的繁忙工作,卡琳拜托芭芭拉照顾马克。她不再需要马克承认她了,她只希望他相信,她仍然活着。当马克情绪失控,并吞服药物自杀失败后,卡琳自责不已,她明白弟弟认不出她的原因了。她已没有什么可以识别的特征了。她已被扭曲得面目全非了。“一个小小的欺骗行为重叠在另一个欺骗行为之上,直到连她自己也无法说出她的状态,说出她在为谁工作。她推诿、否认、谎言相对,她甚至对自己隐瞒事实。对所有的人隐瞒所有的事情。”[11]普拉特河水资源的保护问题使她意识到自己是个骗子、一个冒名顶替者。她要救赎好友丹尼尔误置的信任,把某种东西还给这个像她一样爱她弟弟的人。她努力争取为小镇居民及沙丘鹤饮水保护问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卡琳走进马克病房时,那个一直不愿接受她的那个人不存在了。他几乎认出她了。他们又是姐弟了,这个梦寐以求的重聚使她欣喜若狂。

后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份认同不断地被挑战、不断地出现危机,人受困其中、备受煎熬。如果连信仰和自我也没有的话,那么人的存在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一切都成为虚无。只需要一点信仰,人类就可以勇敢地活下去,勇敢地在解构中重新构建自己的身份,进而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谅解,“才能走出人类的生存危机,实现自我救赎”[12]。

(四)理性工具主宰下人的异化

马克认为康复治疗所和医院就像是监狱一样,别人在监控他。以至于自杀未遂时,他强烈要求与韦博医生当面交谈,而不相信电话交谈,因为马克认为每一条电话线都被窃听了,每一条有线电视线路和卫星线路也受到了监视。人们之间普遍不信任、怀疑的情绪可见一斑。而卡琳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利益,让自己分饰两角,人格发生了扭曲和变形。一个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一个是自己心中的自己。为了安定的生活,卡琳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身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将自己改造成另一个自我,隐藏在面具之下。卡琳找到沟通投诉的技巧,使想退货的顾客得到一种错觉:认为卡琳公司所有人都尽力与之维持关系,并对她表示有足够的敬意。工作稳定后,卡琳有了舒适的居所,有了一个态度和蔼的哺乳动物似的男朋友——暗指两者是因性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真爱。当她给技术部的男友打电话时,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和形象,怕男友看不起她,只说是因为家庭问题无法按时返回,却不愿告诉他马克生病的事实真相,充分说明他们恋爱关系的不稳定性。向老板第一次请假时,她请两天,老板给她三天,她却假意推脱,最终满心感激接受了。卡琳也是戴着面具在生活,在语言的虚伪中生活。卡琳第三次请求延假时的心理叙述让我们了解到她曾同时充当了两个网络公司的代言人,这两家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利以打官司来结束纷争。可见卡琳为了追求自己的物质享受,出卖了自己的职业良心。此外,卡琳为了照顾弟弟一方面与前男友和好并利用他,一方面为了以后回苏兰德市工作,跟罗伯特偷偷复合,并将从丹尼尔那里获知的关于鹤类避难所的研究计划透露给他。卡琳是一个势利小人,为了自己的幸福,非常理性地将自己装在套子里,伪装自己,成为精神有障碍的马克口中所谓的“双面间谍”。

二、结语

《回声制造者》的拼贴与并置特征使作品呈现出片段化、独立化和碎片化的艺术特征,延伸与拉大了小说的审美时间与距离。跨学科写作及创作的艺术技巧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贴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身份认同的危机及缺失,表明人类之间普遍怀疑的心理状态。理性工具主宰下人的异化使人们深刻意识到过度理性造成的巨大危害。这些新现实主义特征都为人类描写出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精神处于荒原,普遍怀疑一切,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漂浮不定的无助状态。在《回声制造者》中,鲍尔斯不仅追求语言形式的快感,更是表达了对后现代高度科技文明的矛盾情怀,将对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担忧与关怀诉诸笔端,并试图从无意中寻求意义,从解构中重构理想,为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探索解脱的出路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从而实现了对现实主义的超越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

猜你喜欢
制造者车祸马克
遮天蔽日的硝烟制造者:军用发烟罐
连通器及其应用
传奇制造者B-25(下)
传奇制造者B-25(上)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由一起车祸引发的案例思考
马克明篆刻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