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研究

2022-12-07 00:24王颢冰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事业单位部门

王颢冰

(北京华文学院,北京 102206)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针对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预期的运营效果与实际运营效果存在差异的问题,对事业单位进行风险管理,实现风险的降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是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进行审查,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降低事业单位发展风险,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类型

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要面临多种多样的风险,按照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若按照可控程度进行分类,则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受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及单位性质影响,事业单位内部面临的风险有其特殊性。下面将针对三个影响事业单位发展较大的风险进行介绍,以促进事业单位对其的重视[1]。

1.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出现不确定性,从而使事业单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增加。在事业单位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作为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最大因素,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由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事业单位的收益下降,财产支出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影响事业单位发展。

2.人事风险

所谓人事风险,就是指由于经营管理上的不完善和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利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增加。人事风险不同于保险学范畴的风险,产生人事风险的原因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相比造成人事风险存在的外部因素,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因素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影响更大。制度上的不完善、管理的缺失都会带来人事风险,因此人事风险成了财务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要解决问题。

3.组织与管理风险

所谓管理风险,指的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者判断失误等因素,导致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降低,造成事业单位管理上的问题。组织与管理风险作为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要加强重视。因此,要通过财务内部审计,实现管理者素质的提升,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文化,从而促进管理过程的科学性,避免管理过程出现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受到经济损失[2]。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的意义

1.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财务活动相对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面对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财务内部审计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高效的控制,通过对财务活动的资料分析,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指标计算,发现财务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财务活动的安全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降低[3]。

2.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社会组织,良好的管理体系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发展。财务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在事业单位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财务内部审计能够对财务活动进行审查,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促进事业单位运营的规范性,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内容不全面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由于管理不完善,导致审计内容不够全面。财务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部门的审查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针对财务支出方面重点审计,忽视了规范性以及程序性等方面的审计,导致财务活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发现,对财务活动的执行过程缺乏建设性的意见,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规范[4]。

2.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财务内部审计是针对事业单位的所有部门进行的财务管理,其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将其他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整合,从而进行更合理的审计工作。在部分事业单位实际的运营过程中,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审计部门往往由部门内部人员兼任,缺乏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导致财务审计过程中的关联性更强,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缺乏,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存在安全隐患,造成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下降。

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方法滞后

由于事业单位的创建时间较早,很多管理制度、应用技术等内容相对传统,在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模式进行的,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还存在不准确性。由于审计人员的经验有限,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较大,在影响效率的同时保证不了准确性,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除此之外,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受到情绪影响,在遇到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问题时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科学的解决措施,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5]。

4.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能力不足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审计工作压力巨大,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但由于人才市场缺乏财务内部审计的专业人才,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年轻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由于缺乏工作人员,致使老员工的工作压力增加,审计工作的众多影响了老员工对新员工的培训,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的效率,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下降。

四、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策略

1.改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内容的科学性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财务审计内容的科学性,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事业单位的风险。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事业单位在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制度后,能够增加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意识,保障财务审计的质量,从而有效地防范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实现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明确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的内容。不仅要针对内部的财务问题进行调整,更应该针对审计目的、审计对象进行灵活的内容调整,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的同时,确保财务支出的安全性,实现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以及财产支出的高效性。通过调节审计内容实现审计质量的提高,保障财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针对财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报告。审计部门管理的内容除了资产的支出等,还要总结财务部门的问题。定期开展总结会议,建立完整的问题报告,从问题产生原因到解决方案的分析,实现财务部门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6]。

总体来看,财务内部审计过程不仅要了解财务活动的结果,更要了解财务活动的过程,才能保障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避免风险的影响。建立科学的审计内容体系,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管理的科学性,减少纠偏情况的产生。

例如,在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明确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财务内部审计,审计部门可以制定审计材料的模板,针对不同的财务活动制定相对应的模板,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保障财务审计管理的质量,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事业单位可以安排每周开展总结会议,总结前一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财务问题、审计问题等各方面提出改善建议,实现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升,降低管理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事业单位要规范监督制度,完善对审计部门的管理,实现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互相监督,共同发展,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营。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内容的独立性

为避免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之间存在包庇等行为影响事业单位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审计要保持良好的独立性,从审计态度上保持中立,保障审计结果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审核财务部门上交的资料时,要客观地评价每一个细节,通过规范的审计过程,保障财务活动审计过程的准确性。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提高财务内部审计的效率,从而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阻止工作人员的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7]。

例如,在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针对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实现部门之间沟通的同时,保障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从而保障审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降低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将所有的财务活动、资产活动等业务流程进行上传,为审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通过提高信息的透明性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

3.创新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方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应该对审计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方法的创新,可以从审计时期和审计信息两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事前审计。通过引入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在财务活动开展之前进行风险管理,保障审计工作具有前瞻性的作用。将审计时期提前,有利于对财务活动管理的调整和规范,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第二,将传统的人工审计融入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资料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将审计工作融入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升,利用适当的管理平台,还有助于减少审计差错,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第三,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系统。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明确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对资金流向进行总结分析,建设相关的会计核算平台,增加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管理的维度,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判断,保障事业单位在面临风险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体现审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质量,促进事业单位发展[8]。

例如,在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运用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对事业单位内部信息进行整合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的透明度。

4.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的能力

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的时候加大管理力度,实现专业人才的引进,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与此同时,要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阶段性考核,保障员工的专业素养,实现部门综合素质的提升。定期开展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提高入职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习期,考察员工的专业能力,包括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等基础内容以及实践管理中的应急情况考核。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够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同时,对在职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保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工作能力,实现审计部门整体职业素养提高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改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风险规避,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事业单位部门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