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2-12-07 00:24林少梅粱荣生林适峰陈明珠陈婉琼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药理学德育思想

林少梅 粱荣生 林适峰 陈明珠 陈婉琼

(1.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100;2.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福建 泉州 362100)

全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强调了课堂教学是全面深化课程思想教育改革的主渠道、责任田,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到战略高度,为高校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专业教师的任务,也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真正地推动了思想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一种教育样态,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1-2]。

一、“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研究背景

“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为载体,将德育元素无声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中,但并非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想教育课[3],思想教育是一种理念,与显性思想教育课程不同,专业课旨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能,由于知识结构的特点,需运用德育思维充分提炼专业课程的文化基因结合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药理学”课程是每个医学生的必修课,具有药学、解剖生理学、生命科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的特点,授课过程中主要介绍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这就会涉及医药文化、医学伦理、人文关怀、动物伦理、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精神[4]。针对药理学的课堂,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面临的现实问题[5-7]。

二、课程思想教育改革与实践

药理学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育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从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专业课思想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国家教学资源库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搭建《药理学》资源库,开展课程思想教育改革,以培养“德技并修、志诚业精、济世惠民”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深化“深度校企合作,全程职业模拟,共育德技双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弘药济世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程肩负着建立“职业人”主要价值取向的使命,“爱岗敬业”“弘药济世”“精益求精”“求是创新”是本课程的思想教育焦点。

1.课程思想教育要点设计

以解热镇痛抗炎药为例,发热、疼痛、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常见的症状,以发热患者案例导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入退热药和感冒药常见成分——解热镇痛抗炎药。观看两位年轻人购买大量感冒药提炼冰毒被判刑15年的新闻报道,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良好职业道德观。以“27岁研究生混服感冒药入院不到7天就不幸离世”的真实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感冒药不能混成的原因,引出药物不良反应,培养学生总结分析能力和爱伤观念,理解“量”的概念,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用药的重要性,提高合理用药服务能力。并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根据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并重的思想教育理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理实一体化模拟药房和职教云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学—练—做”三段式教学,依托典型工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激发职业体验,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及伦理规范。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思想教育,以熟悉的感冒药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提升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探索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科学思维,将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和爱伤精神植根于课堂,使学生内心树立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产生德技并修、济世惠民的民族自豪感,完成“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思想教育目标。

2.教学实施流程

课前教师利用教学平台(职教云、超星学习通)发布融合思想教育的任务和教学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确定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项目任务是感冒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并学会根据患者感冒症状推荐最佳感冒药并用药指导、处方分析和药品说明书解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医患沟通技巧,将技能领域转化为知识领域,将素质领域升华至德育领域。

课前学生线上查阅资料自学,激发情感,课中以真实案例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医者仁心,掌握问病荐药方法,在模拟药房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拟实训”的项目教学法,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示范,学生分组训练边做边学,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和学生互评。

3.思想教育在药理学教学的应用

“药理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指导课程思想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想教育目标源于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和课程自身特点。教研室结合“药理学”课程特点和德育内涵,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需求,融合药师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要求,着眼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课程标准,指导“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秉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教学思想,基于典型案例,科学设计任务,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弘药济世的精神,树立安全、合理用药的观念。

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想教育教学的关键。课程思想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在药理学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想教育的实施,提升了德育意识的同时也遇到了更多挑战。本校药理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根本,找准坐标和方向,还邀请了思想教育专业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融合,弥补专业教师在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局限。团队共同研发体现思想教育目标的课程标准、共建课程思想教育资源库、共同教研,提升团队的整体德育能力。

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建设的难点是如何找准药理知识与德育元素的切入点,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形成课程思想教育体系。实验教学是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除了尊重人体还要尊重为医学事业付出生命的动物[8]。药理学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及元素,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这些素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9]。教研室围绕本课程德育目标,确立各项目的思想教育设计思路,如屠呦呦教授研制抗疟药物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庆大霉素(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以及庆祝工人阶级伟大胜利的抗生素)和结晶牛胰岛素的诞生、陈克恢教授在中药麻黄中提取了麻黄碱(与冰毒结构相似),等故事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引出麻醉药品成瘾的机制进行法制教育等,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培育科学精神、仁爱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教育与知识相融合,挖掘教学知识点中的德育元素,为课程思想教育找到落脚处,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10-11]。

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增加课程思想教育趣味性的保障,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思想教育教学资源,搭建思想教育资源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除了课堂教学还拓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如健康知识宣讲、入社区用药宣教,将课程思想教育融入课上知识内化阶段,通过PBL教学法、任务引领的案例或项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小组合作探究、任务驱动学习中,理解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体验“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形成职业认同感,实现了“知识内化”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课程改革经过三年的运行,成效初显,得到了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满意度提高,教学评教反馈良好。实习单位或企业对实习生、毕业生评价较高,一致认为其“三观正”“讲诚信”“守规矩”“重承诺”。“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改革也推动了药学、临床、护理等专业的课程思想教育改革。

三、积极探索“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教学评价

针对学生,通过道德、能力、成长三个维度,构建教学过程与评价结果为一体、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重、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升共存的思想教育评价模式,实现思想教育效果的立体化评价。

针对教师,在原有评教体系中增加课程思想教育板块,从育人观念、德育方法手段等对授课教师做出评价,将参与课程思想教育建设和效果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选拨培训、科研立项等的重要依据,以评价为导向,推动教学团队迅速成长。

四、“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特色鲜明

课程以职业的社会使命为逻辑起点,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的培养规格,以药物为核心深入挖掘药理学与思想教育元素之间的关联,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结合课程特点设计思想教育载体,融合教育因素、岗位需求,变凌乱重复的单点状为整体布局的网格状,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药理学知识变得有“人情味”,培养学生弘药济世的医学人文价值观,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和研究价值的提升。

五、课程思想教育教学探索中的思考

思想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通过思想教育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自评和互评,尽管线上线下相结合但思想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药理学学科特点,可通过让学生在设定的医疗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另外,在评价体系上,若将评价结果量化为分数,由于学生对成绩期望值较高,互评易存在“友情打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主观性,无法进行客观评价且容易陷入只关心成绩的误区。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评价体系对思想育人效果考察尤为重要,不仅能检验课程思想教育实施效果,还能优化思想教育教学设计。因此,制定多维度、多主体、系统性的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想教育教学的持续推进至关重要[12]。

医药世界瞬息万变,“药理学”课程思想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对教师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素质要求较高,只有道德素质过硬,才能言传身教地培育时代新人。教师团队长期从事药理学专业课程教科研工作,专业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但德育理论基础薄弱、思想教育教学经验不足,部分教学环节存在生搬硬套、专业课思想教育课“两张皮”现象,专业知识引入德育内容的过渡不够自然。课程思想教育之下,教师思想理论水平与思想教育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只有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利用学科合作的优势,与时俱进不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找到融合更加紧密自然的知识点,为课程思想教育找到落脚处,不断提炼总结课程思想教育的通用路径,找到提升课程思想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才能最终实现医学课程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药理学德育思想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艺术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