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初探*

2022-12-07 00:24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医学生素养

邓 靓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一、现阶段高职医学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人才数量不断增多,从而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人才供过于求的情况,很多高职医学生毕业后都处于待业状态。大多数高职医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相关统计表明,我国近年来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都超过了120万人,并且仍然在持续增多。但是这些医学毕业生当中仅有17%的人会从事于医疗相关的工作。因此,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职医学生存在就业难的困境。并且,由于传统观念对医疗职业的推崇,导致国内医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竞争激烈,加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与难度。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率排名前十的中医学专业占了三个。基于此,需要对高职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有效提升高职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

二、高职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德育,强化“三化”“四阶段”教育

高职医学专业教师想要培训学生的职业素养,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穿职业素养的内涵与理论,教师应当将职业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以服务学生成才为目的,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从而使高职医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1]。高职医学专业教师应当注重“三化”与“四阶段”教育,注重德育的层次化,将德育教育落实在医学专业的各年级当中,每个年级的课堂教学内容需要符合职业素养培育的标准。教师应当注重德育内容的专题化,向学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沟通技巧、教育理念、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主题式德育内容,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加的规范、合理。学校的党委书记、德育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创新德育工作制度,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

此外,针对各个阶段的医学专业学生,应当实行阶段教育。在学生刚刚入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应当引入入科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切地认识到实习医生的岗位职责与岗位实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了解自身的能力与专业水平,从而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与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对学生开展毕业教育,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母校师生情、同学情,让学生在毕业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毕业的诸多感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后续工作的向往,将德育工作落实到高职医学专业学习的各个阶段。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共同发展

在临床实验的过程中落实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充分地提升高职医学专业的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为社会输送符合医疗卫生标准的医学人才。高职医学专业应当充分地发挥带教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通过一批严谨求实、学风扎实的学科带头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不仅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医学水平,还能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与自主意识,其思想具有一定的复杂特性。高职医学专业的教育人员应当有效地转变以往落后的教育理念,充分地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与教学控制能力,提升医学专业代教老师的教育管理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使师资团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挑选,选择那些个人素质品德高尚、专业水平优秀的教师来开展学生的带教工作,使德育效益得到有效发挥,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将高职医学专业教学与医德教育充分融合,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品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3.发挥环境育人隐性价值,创设良好物质、文化环境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应当对高职医学专业校园特征进行充分的把握,做到因地制宜,深度挖掘德育教育资源,有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育人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文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才干,还应当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其一,高职医学专业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质文化形态,为学生创设医学教学情境与氛围,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情感共鸣,有效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与学校建设水平。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校园的美化、绿化与净化,为校园引入生命祭奠园、优秀校友的雕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宜人、温暖、宁静的环境当中学习医学知识,从而将医学教育充分地融入人文教育当中,使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得到充分发挥。在高职医学专业的教学当中,应当在墙上悬挂那些医德品质极为高尚的教学名师图片,为学生设计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陶冶情操,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精神文明体验,从而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还可以通过宣传栏、橱窗等设施,将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宿舍建设、班集体建设情况展示给学生,从而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净化。此外,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还应当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活动。

4.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并举,促进高职医学生职业责任感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应当充分地发挥实践育人的价值,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使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地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与实践素养。高职医学专业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制定有效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第二课堂当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各方面知识技能与品德素养。在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活动视为有效载体,学校应当成立相应的青年志愿者协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构建良好的志愿者队伍,为创设和谐秩序的医疗环境创设有利的条件。学校的党支部、学生会应当分别牵头,构建相应的志愿者服务体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回馈社会大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地拉近高职医学专业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了解患者的不幸与痛苦,从而充分地培养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医者人心”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有实习过程中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效地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高职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1.结合社会需求,优化高职医学专业课程结构

1.1 构建以就业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课程体系

高职医学专业的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医学专业职业岗位,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医学课程体系。其一,应当医学课程进行整合,根据各个专业的学科占比,对交叉学科课程进行有效调节,使教学重难点融入基础理论结构、诊断原则、疾病发生规律、发展病发生发展规律当中,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其二,加强基础教育,对专业素质课应当有效设计,结合岗位需求开设针对性的课程,主要包括医院管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从而充分地提升医学专业的特性与时效性。此外,应当注重人文素质类课程,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与时代的发展,设置多学科交叉课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卫生课、公共关系学、文明与写作等人文素质课程与心理素质课程。其三,应当增设选修课,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拓宽学生事业,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

1.2 以社会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性教学

高职医学专业教师在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实习,结合新时代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构建完善、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与实践操作的水平。教师应当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动手实践活动当中。我国现阶段各行业实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咨询师、注册医师等,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岗位,并且构建了学分转换机制,使学生能够参与相应的资格考试。学生如果获得了相应的资格证,就能够免修相关课程。高职医学专业应当鼓励学生朝着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有效地改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1.3 利用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医学专业应当系统化整合学生的课外活动,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医学专业应当结合各个年级的特征,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相应的就业技能来开展课外活动。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医学专业学生,应当开展医学专业思想教育、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的培养。针对二年级的医学专业学生,应当注重提升其公文写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对临近毕业的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应当培养其考证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求职技巧等。

2.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高职医学生职业指导

2.1 开展就业指导课程

如今医学毕业生的与日俱增、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当下,高校教育指导者的指导工作尤为重要[2]。良好的就业指导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一,高职医学专业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调整学生的择业心理。高职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当调整指导课程内容,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其二,高职医学专业教师应当对教学形式进行改良,利用简历制作比赛、模拟面试、观看录像等方式,提升课堂互动性。其三,高职医学专业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增加关于择业经验、择业礼仪、就业案例等实践性较强的实习内容,有效地提升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2.2 开展职业指导主题教育活动

高职医学专业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大就业理念,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会、党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择业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可以举办“职业生涯准备活动月”系列活动,利用职业论坛、模拟面试、专题讲座、企业参观、社会实践、简历制作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高职医学专业的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理想以及就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2.3 举办推荐面试与校园招聘会

校园招聘会是高职医学专业比较受欢迎的就业指导形式,因此,学校应当拓宽信息渠道,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合作,在校园中举办推荐面试、校园招聘会等形式,有效地减少学生的择业成本,避免学生盲目择业,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有效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大力引入人才市场与社会职业中介等力量,构建良性互动机制,将一些职业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人才中介询公司引入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当中,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升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水平。

2.4 职业测评与择业咨询

对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学校应当开展相应的就业心理指导,使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有效避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学校应当开展职业兴趣测试,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兴趣测试、社会能力、行为风格等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测评,使毕业生的自荐材料更为丰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择业技巧,提升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3.以服务成才为核心,完善高职医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1 建设学校职业指导中心

职业指导中心能够对学生的进行有效的职业咨询与指导,能够对职业指导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总结,并且能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学生构建职业指导平台。职业指导中心能够有效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企事业单位与学生基础信息进行修改、录入、删除,开展数据管理工作,从而在线上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心理测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

3.2 建设院系职业指导中心

院系职业指导中心能够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环节,使各专业教师能够在学科中融入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方面的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3.3 将学生团体纳入辅导组织体系中

学校应当充分地利用社团的影响力,使学生社团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将学生社团融入职业指导中心的管理当中。例如,可以协助学生社团开设模拟招聘、创业论坛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将职业指导融入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技巧,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工作的价值。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医学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