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背景下化工专业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2022-12-07 00:24阚淑锦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化工德育

李 颖 赖 平 阚淑锦 郭 攀

(宿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产业在市场上的占据份额逐渐增多[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标准也更加严格,就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化工专业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象[2]。为了指导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就业指导类课程,与此同时也受德育背景的影响,系统地为化工专业的学生提供择业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升就业率的同时也推动高校发展,教学相长[3]。

本文通过分析化工专业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德育背景下就业指导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旨在结合德育教育对新时代背景下化工专业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开展提供对策及建议,以实现就业指导教学路径的有效提升。

一、化工专业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现状

1.化工专业学生的特点

化工专业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强、专业知识素养好、科研创新精神等特点。在完成学校安排的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学生有很多时间去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学习一些自己热爱和以后就业想做的与本专业无关的课程知识,具有很大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化工专业的学生当然不仅要学好有关化工专业的课程,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牢靠,还要培养良好的实验室素养和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伴随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化工专业的学生通过掌握专业的科学知识、培养丰富的创新能力、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发展和创新新型材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工作的需求[4]。

2.就业指导类课程的特点

2.1 就业指导类课程的作用

就业指导类课程是专为高等院校学生设立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质是为本专业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与内在需求,为其指明人生目标,实现自身价值[5]。就业指导类课程为学生提供符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专业指导,为的是学生毕业面向企业与社会时,比其他求职人员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2 就业指导类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就业指导类课程作为专业偏重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受地区差异、专业影响、社会变化、高校侧重等不同的原因,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过于追求教材与课程内容统一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不同的学生在思想同化的过程中其内在的潜质被埋没,就业指导也失去了价值,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毕业生求职时产生不小的困扰。同时,课程设置考核指标较为固化,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成为衡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实际效用量化的唯一指标,在缺乏完整课程体系和教师课程素质低的情况下,课程内容时而脱离就业实践现状,不能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方案[3]。

3.德育背景下就业指导类课程的作用

3.1 了解就业形势,开拓就业视野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国家为跟随时代发展对经济体制做出适应性改革,目前随着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产生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在这种市场形势下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大批毕业生涌入社会,工作岗位竞争大相对稀缺。与此同时,国家的政策也随着现况做出变化,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要求教师根据就业政策的变化积极引导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定位进行规划和合理设计,响应国家政策、开阔就业视野、解决就业难题。

3.2 加深自我认知,提升整体素质

对于即将毕业迈向社会的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时,容易对自身定位和对未来的规划方向产生怀疑。所以要求任课教师在开展就业指导时,紧密结合德育教育内涵,有效引导学生理智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求职与就业问题。在就业招聘时,除了看重化工学生的专业素养外,还看重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看其能否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能够脱颖而出。将就业指导类课程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既培养了化工专业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难题的能力,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3.3 响应国家号召,树立正确观念

一些学生在浮躁和功利观念的影响下,会出现择业就业方向偏颇的问题,导致有的岗位出现人才稀缺或人才供给量过多。中国高校势必要高举“五育并举”的旗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在德育背景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人才培养。通过德育教育赋予学生挖掘自身价值的能力,在原有的化工专业知识基础上,提升在校大学生政治素养,树立正确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将青春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发展当中去[6]。

二、化工专业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授课形式单调,缺乏个性指导

目前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授课形式过于单调、缺乏趣味性,传统的“灌溉式教育”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师生互动。解决这类问题应以教学为主、咨询为辅加强互动,提高课堂趣味性,让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现阶段化工专业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极其复杂,而且每个学生的特点也千差万别,很多院校都把此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基本为大班教学,任课教师只能讲一些理论性知识,很难为每位同学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建议。需要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要进一步的发展,不仅仅要看学生的分数还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分析,再引领学生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7]。

2.授课内容陈旧,消退学习热情

很多学校没有针对化工专业的就业指导类课程教材,大多都是任课教师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自行决定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大多从专业知识角度分析社会需求,向学生传授就业技能,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习,课与课之间没有连贯性,比较随意和孤立[8]。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在不断变化,陈旧空洞的授课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影响学习效果。

3.考核形式固化,薄弱引导成效

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的考核形式较为固化,即通过考核所得出的分数来判断本课程有无对专业学生产生影响,但是考评考核这一方式本身就是引导学生思想成长的过程。虽然很多高校现在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察比如就业调查报告、调查问卷问卷和开展就业实践等,但因各种现实因素局限难以达到想要的结果,很难清晰地了解学生政治思想发展情况,无法判断对学生择业观就业观有没有产生有效引导、有无真正挖掘自身价值[9]。

三、就德育背景下化工专业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路径提升

在化工专业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德育教育与化工专业的融合来强化就业指导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习、了解化工专业的背景,从思想源头入手,以树人先“立德”为先手,培养符合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结合[10]。同时,还有益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高校大学毕业生在未来就业择业发展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与学生特点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

就业指导类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以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好地做出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课程设计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基于德育背景编写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大纲,也可以通过分析本校学生的就业实例、情景重现和开设讲座等方式开展教学,丰富德育元素的应用,使学生在感受趣味的同时能够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还可以通过撰写职业规划书和简历、模拟面试等方式融入德育要素,开拓就业指导活动的广阔平台,对于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热情、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都有很大的效果。教师不仅担任“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应将“授业”与“传道”相结合,把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融入就业指导当中。通过建立一种更为系统、充实的教育体系,也可以让教师理清就业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相长。同时,化工专业学生具有科研创新的精神,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就业资源,通过创造德育课堂有益模式,提炼就业指导课程的价值,巩固德育教育成果。

2.与科技发展相结合,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通过新媒体可以多高校联合进行平台搭建、就业指导资源库共享、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建设等,给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推动其发展。通过网络共享各高校有关就业知识的内容和资料,加强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就业交流,使化工专业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交流的同时也能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同时,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让学生对就业政策具有基本认知,提高职业素养,挖掘自身价值,提高化工专业学生就业率,为化工行业输入人才。

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新媒体运行团队,由学生直接参与能更好地贴合实际了解学生需求,以学生共鸣提高参与度,从而有利于就业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高校新媒体团队可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一些就业模拟活动,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可结合专业特点线上设置就业问题,通过线上训练锻炼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让学生从掌握单一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转变为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响应国家号召,正确引领就业方向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2021年两会期间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是我国近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此背景下,就业指导类课程需要正确引领下挖掘学生的自身价值,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遵循国家政策需求。对大学生开展综合素养教育来引导化工专业的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科学转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动绿色化工进程,结合现实产业形成新型环保产业,如农村沼气再生利用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遵循国家号召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产业,提倡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设备研发创新。其政策可推动化工专业的学生创业发展新兴产业,开阔领域将重点就业岗位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带动就业市场发展,进一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德育背景下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能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抽象变得更具体。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德育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正确引领就业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结语

就业指导类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对化工专业的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指导。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从丰富教学模式、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正确引领就业方向等多方面着手,紧密融合德育教育,对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提升路径进行深入探析,为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以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化工德育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