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湖南省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研究*

2022-12-07 00:24王志辉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疗基层服务

王志辉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医疗机构与高校均在积极探索培育高素质、高水平、全科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路径,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更好地发挥基层医疗服务在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健康层面的重要作用。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因此,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应具备何种能力?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均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时代下湖南省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近年来,在国家积极推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湖南省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紧张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根据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4.0万人,较上年增加17.9万人,同比增长32.2%,占卫生人员总数的32.2%;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64.8万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148.1万人[1]。通过结合湖南省基层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医疗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1.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时代下,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对医疗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疗从业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术,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否则光具有专业知识只能是一个有用的机器,不能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3]。因此,对医务人员来说,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固然重要,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也非常重要。只有同时具备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在医疗服务工作中为病患着想,做到真正地“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基层医疗服务。

2.娴熟的医疗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医学面对的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质量以及满意度。因此,医务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医学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才能使更多患者有生的希望,也才能为更多患者减轻病痛。良好的业务水平利于树立医院的信誉,得到病人的信任。如医疗事故时有发生,那么患者就会失去对医院的信任感,从而不愿意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使医患关系变得紧张。

第一,具备扎实的诊疗技术和患者照护能力。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当一切从患者出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他们提供适宜有效的治疗,帮助他们减轻痛苦[4]。为此,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医疗、诊断和手术程序的能力;具备收集患者检验结果、病历信息、症状表现和检查数据等信息的信息采集和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患者沟通能力,能够依据对患者的临床判断和科学依据,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告知患者病情及所需的治疗手段;具备良好的保健服务能力,可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使患者、家属和社区能更多了解医疗保健知识,走向健康;能够依据患者情况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转诊建议,并在转诊期间保持对患者的持续性治疗。

第二,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知识和经验。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包括与时俱进的临床知识、生物医学知识和流行病学知识等,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充分转化为实践,服务好患者[5]。例如,运用所学调查和分析方法有效开展临床诊断;根据相应的临床科学原理制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解决临床问题,并对患者开展全面的医疗照护;不断创新医疗保健知识和实践内容,加大医疗保健知识传播力度,促进医疗保健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第三,具备较强的反思、学习和创新能力。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能对自身开展的针对患者的照护情况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分析,将科学依据进行有效应用,通过分析自身不足,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照护患者的能力[6]。例如,正确判断自身知识和能力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突破不了的地方,可以科学地分析自身的实践行为;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改进目标,并通过自主学习或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弥补自身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不足。此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勇于实践新知识、新标准、新技术和新服务,不断改善治疗结果。还要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第四,具备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互联网时代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深入的推广和运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医疗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确保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基层医疗服务[7]。例如,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当基层医疗工作者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时,可以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新媒体渠道等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了解相关疾病的最新发展状况等,从而为日常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第五,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基层医疗工作中,有时对从业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有较高要求。为此,基层医疗工作人员,一方面,应建立与其他医务人员良好的合作关系,尊重他人,协助他人,信任他人。例如,通过利用自身和团队以及跨专业团队的专业知识为患者和公众解决问题,做好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应积极与相关医务人员就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和公众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医疗服务。

3.具备较强的身心素质和综合素养

随着时代发展,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医疗工作人员除了应具备较高的医德和较强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

第一,强健的身心素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他们经常会为了抢救患者而加班加点工作,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无法承受加班加点工作带来的身体压力。例如,在医疗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病患,在处理紧急事件和医患关系过程中,基层医疗工作者唯有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确保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基层医疗服务。同时,从心理素质层面,基层医疗工作者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随着时代发展,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医务人员承受不住压力会产生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因此,不仅要提高医疗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建立起与各种病患的良好沟通关系。只有用心的对待病患,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做好医疗工作,才能得到医院和患者的认可,才能在医疗道路走得更远。

第二,较强的综合素养。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例如人际沟通能力、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规划能力等。以人际关系为例,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从而更好地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还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建立良好沟通合作关系?。例如,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要与不同背景的患者、家属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沟通技能;要与同行、医护人员和工作相关的其他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遇到难以表达的情况要端正态度,诚实、友善、谨慎的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包括死亡、不良事件、坏消息等所有难出口的情况。此外,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当能察言观色,对他人因痛苦等引起的不良情绪要给予理解。同时,从医患关系处理的方面,基层医疗工作者应当对患者及家属拥有同情心,在工作中保持诚实正直,尊重每一个人;重视患者需求,做好服务患者工作;对所有患者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和患者个性特点等不同对患者分三六九等,要理解和尊重所有患者。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相关规定办事,以较强的法律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基层医疗服务。此外,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是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如,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能清楚认识到自身知识、能力及素养存在的不足,并能有意识就不足向他人寻求帮助;要能很好地平衡个人和职业责任间的冲突等。

二、加强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能力培养的具体建议

基层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基层医疗工作的人才需求和对人才的能力需求,遵循医疗卫生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对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

第一,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针对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掌握与基层医疗需求相匹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关部门应根据基层医疗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方案,选择具备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的紧密结合,并采用线上线下现结合的培训方式,形成利于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完善培训供给机制。同时,为提升基层医疗工作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可以将培训与绩效、薪酬等挂钩,保障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培训效果。此外,应当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湖南省在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的过程中,对全科医生的需求日渐扩大。同时,全科医生队伍更加适应新时代下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全科医生培训。例如,可以安排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到规范化培养基地开展1~2年的全科培训。

第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进行进修和学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自我学习和提升学历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通过鼓励在岗医生参加符合政策的相关高等教育活动来提升学历层次。同时,对于在岗期间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的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应当从薪酬、补助等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确保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可以积极主动地寻求自我提升。

第三,推进“结对培养”和“驻点帮扶”等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能力培养效果。例如,通过制定“导师+基层全科医生”结对培养计划,定期在医院进行相关学习,包括学习门诊诊治规范、熟悉病房工作流程、参与医生业务学习等内容。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到基层医院开展疾病指南、共识等内容的宣讲,培养基层医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提升基层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诊治的掌握程度。而通过驻点帮扶模式则可以发挥上级医院的优势为基层医院机构提供力所能及的学习条件,例如理论传授、实践指导、临床带教等,引导基层医生掌握更多的临床诊疗方法,提升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结语

总之,为促进湖南省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基层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既要关注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医德、职业道德,也要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身体素质建设、心理素质建设以及综合素养培养,从而不断地促进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能力与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基层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医疗基层服务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