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更好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2-12-07 00:24张秀洁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群众传统活动

张秀洁

(济南市章丘区旅游发展中心,山东 济南 250200)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大家参与、自己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具有群众性、传承性、自娱性,有精神调节、宣传教化、普及知识、团结凝聚、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首先,它的主体是群众,客体是活动。其次,群众文化范围广,大都是文化娱乐活动。再次,群众文化含有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队伍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文化又发展为两种,一种为群众自发进行的群众性活动,另一种为公共文化,为社会参与、政府主导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营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求,保障群众文化需求的公益性机构和服务的和。

二、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时代发展的各个阶段,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引领功能。人民群众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到关键作用。新春祈福开笔礼、挂灯笼、猜灯谜、七夕民俗、鼓子秧歌、罐子灯、加古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传承下来的。穿汉服、正衣冠,入泮池,过大成门、走乐台,对孔子先师行礼,然后,行至明伦堂,拜谢父母表示感恩之情……每年的新春祈福开笔礼上,小朋友们通过这种传统但是有魅力的仪式,懂得尊师、重道等传统的文化精髓,以后会终身受益。一代代先辈们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应注意多开展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能学习并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等先进文化

我们党来自群众,一直倡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其中一个法宝是走群众路线。群众文化工作可以传播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用先进文化启迪群众思想,教化群众心灵,有助于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一旦成为群众的共同追求,就能够凝聚群众力量,去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各地相关部门要用丰富形式来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认真做好党和政府声音等先进文化的宣传。

3.普及文化知识

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很重要的途径,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让群众接受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提高文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吸引群众学习知识,参与公益,传承文化,提高素质。传现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类繁多,有高雅艺术,也有大众艺术;有市井文化;有享受艺术,有实用技术。我们开展的很多科普知识、科普展览、科普活动、农业科技展览就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知晓度,达成科普群众的目的。

4.凝聚社会力量

通过将党和国家的群众工作要求和宣传内容,通过专业人员的艺术加工和创造,以庄户剧团展演、话剧、小品、相声、三句半等形式表现出来,传递知识、政策和声音,凝聚社会共同力量。群众文化团队成员一方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又是党和政府执政服务的对象,他们在活动中可以自己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还可以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广大群众,能够最大地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另外,将基层群众的呼声传递上去,便于党和政府了解群众。

三、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

1.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场馆阵地

近年来,国家非常注重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章丘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迎来了大升级,全部跻身国家一级馆。笔者了解到,2019年底章丘区建成覆盖全区的18个图书馆分馆和521个农家书屋,实现与总馆图书通借通还。分馆全部统一挂牌、统一配书、统一业务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安装数字阅读设备的“五统一”原则。农家书屋图书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制度,连续三年购买212835册图书,对全区农家书屋进行了图书更新、补充。2019年底,章丘覆盖全区的18个文化馆分馆也已建成,通过总馆的策划、组织、指导,实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推广、公益性文艺辅导,文艺骨干挖掘、培养工作,上下联动,带动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已建成镇级文化服务站1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32个,达到100%全区覆盖。这就使群众文化在区街道社区驻下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周末时光、节假日、寒暑假,区里的文化场馆,村社区的书屋,很多都是座无虚无席,听讲座的、读书的、免费培训舞蹈的,都自得其乐,享受难得的文化时光。

2.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

利用每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经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锻炼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平阴2019年的正月初八至十五,连续8天,召集来自全县8个镇(街道)的民俗表演队伍轮番在玫瑰湖湿地公园西南门同台献技,这成为自2011年全县传统文艺会演暂停以规模最大的一次,最高潮的时候现场观众过万人,一位挤不到前排的老人,宁肯在最后边角落里坐着,也要眯起眼睛随着鼓点哼唱;正月十二至十五,连续4天,平阴请济南豫剧团在环秀广场举办8场传统古韵盛世戏剧演出,而且赏绝大多数都是获得过“小梅花”等知名大奖的名角儿,让全县的戏迷群众好好地过了一把瘾。不仅县城的文化闹春高潮迭起,在平阴广大乡镇、农村更是利用春节这一难得的休闲时光,铆足了劲地放开歌喉扭起腰肢,尽情嗨起来。孔村镇请来国家一级演员马兰、张慧、河南电视台《梨园春》首席板胡李乐汇等知名演员现场演响《穆桂英挂帅》《探阴山》等知名曲段;东阿镇、洪范池镇的庄户剧团重拾多年前走村串巷的传统,把扭秧歌、滑旱船这些传统文艺节目送到乡邻群众家门口。开展戏曲进乡村、新春走基层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大年民俗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40多场,举办了100多支队伍1000多人参加的大型广场舞比赛。

3.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将传统节日整合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将群众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有机结合,因为这是我们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形式。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年轻人并不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日期。因此,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我国群众的文化自信。平阴就是通过春节和群众文化活动结合,开展了春节祈福开笔礼,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他们将开笔礼作为一年传统文化传承的开山之作,更是重头戏。这个活动以后,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名师讲授传统文化讲座、文物书画展览等高潮迭起,让所有参加到中间的人持续汲取精神享受和文化养分,补足精神之钙。结合传统节日、民俗艺术和特别的纪念日,一年累计开展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等150多场活动,尼山书院传统文化课开讲256课时。

4.充分利用群众文化政府各部门、属地、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举办活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其实现实中,政府各部门、街道(镇)、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对传统文化传承都很重视,也有需求,群众文化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文化的力量滋润心灵、推动工作。确立“各炒一盘菜,同办一桌席”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丰富文化、载体多样的优势。平阴文化部门就和壹知文化一起建成图书馆分馆,中国邮政合作成立少儿阅览室,和济南画院共同举办优秀书画作品展览,与宣传、纪检共同开展了古代廉政家训展,与科协一起举办科普展,这样借力推动了群众文化工作高规格、高水平的开展,起到了资政育人、润物无声的作用,缓解了资金、选题、人才等力量难题,吸引社会各方的关注。特别是廉政清官和家风家训的展览,用图文形式展示了20多位古代官吏清正廉洁的精神,数百幅家训、家规、家书,则让人们体会到古人为官处世要求严格、修身齐家的家和万事兴精神。纪委领导表示,这一形式对于深化“四种形态”教育运用效果颇好;观展的群众表示,将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传播正能量,涵养清风正气。

5.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使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文化惠民工程开创新局面,文化保护传承展现新亮点。以2019年春节期间各项文化活动为例,为推动文化扶贫进基层,平阴文化部门组织人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给各镇街精准配送演出服饰、器材和音响设备等,同时,安排村级文化辅导员免费为演出人员培训,培训群众文化队伍的骨干730多人次,指导文艺院团开展各类艺术演出、公益培训、群文活动等150多场。村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日趋完备,形成县、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才能真正做到文化活动有阵地、文艺演出有队伍、文化培训入人心,极大改善乡村文化条件,全面提升了区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组织好参观、展览、借阅、讲座、书画研习、文体活动等,保障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群众文化权益、烘托节日气氛。积极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镇(街道)、村(居、社区),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培养群众文化带头人,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面向老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妇女等特殊群体的文化艺术公益培训、展演展示、义务辅导等志愿文化活动。

四、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措施

1.建设好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硬件设施

加强区、街镇、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公共文化基本设施全覆盖,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结合城市建设布局,建设规划示范性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和交流、休闲文化娱乐以及大型文艺演出场地,配齐开展文化活动必需的器材;建设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广场,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基本需求,慢慢地改善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偏薄偏弱的局面。

2.实施好群众文化惠民工作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农村“戏曲进乡村”免费送戏、三下乡及政府购买文化惠民剧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把群众好评作为标准,用群众的需求作为导向,进行省、区、市三级共同购买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让大家花更少的钱就可以欣赏到有品位、有档次、更高端的演出。实施优秀传统艺术发展传承计划,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我国文化资源大库中选取主题、获得灵感、吸收养分,去推出一大批以文化人、滋养人心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3.培育好群众文化工作的人才队伍

提高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建设水平,高水平很专业的人才队伍必须到位。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群众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与技术培训工作,树立积极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把为群众开展文化服务真正融入生活当中。二是制定合理的工资体系,畅通晋升渠道,吸引更多优秀文艺人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严要求高标准的招聘群众文化工作人员。三是对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组织不同层级内的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学习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四是组织不同层级专业文艺人才组成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五是面向社会开展免费培训,积极组织区域内宣传文化文艺行业的业务人员一起培训,依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各类文化体育艺术团体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使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4.加大资金、技术与人才扶持力度

新时代要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效能,政府和社会一定要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资金、技术与人才方面。资金方面,要加大投入,建设好三级硬件设施,足额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足够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技术方面,相关部门不但要重视线下群众文化活动,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文化建设新的渠道。建设推广线上推广平台,加大宣传。积极推进智慧文化馆、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等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效能。人才方面,上级定期委派专业的文化艺术人才到基层进行挂职,定期将优秀的节目拉到基层进行展演,将先进的节目、技术输送到基层,进一步开拓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思想认知和业务能力,另外。还要保护支持地方民间文艺团体,给予适当的支持,推动本地优秀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推广。

5.创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应当创新思路,转变群众文化工作长期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现象,推广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受众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参与力度。进一步传播正能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政策。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如章丘区的芯子、平阴的独轮车、商河济阳的鼓子秧歌等,利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文化方式,在喜庆的节日等组织开展活动,在建设开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要顺应社会新形势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变化的精神需求,积极吸收先进文化和形式,将其融入日常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促进群众文化的创新,为群众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保障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开展,经久不衰。

猜你喜欢
群众传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多让群众咧嘴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老传统当传承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