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医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研究①
——以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

2022-12-07 04:12田珍珍马丽娜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针灸毕业生院校

闫 彪,梁 跃,田珍珍,马丽娜,王 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在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中医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医各专业将在健康养生、保健康复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尤其是被誉为“绿色疗法”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但是近年来,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缓慢下滑趋势,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就业压力愈来愈明显。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中医院校本科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医院校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国内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关系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使得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以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从近年市场反馈来看,虽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缺口却无明显改善。调查研究显示,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生自身因素

众所周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临床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针灸推拿学专业,过硬的手法操作尤为重要。但是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训练,导致就业能力不足,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云南大学金子强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心态问题,一些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为此,笔者从就业单位性质、所在区域、薪酬等方面对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见表1、表2)。

表1 就业单位性质的意向比例表

表2 工作区域意向比例表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取向多倾向于一线、二线的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入公立医院、事业单位工作,不愿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边远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出现“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现象,过于关注薪酬、环境等工作待遇。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概念过于狭窄、缺乏创业创新精神。

(二)高校教育模式因素

诸多学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强。究其原因,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与毕业生自身有关,而现行高校的教育模式也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近年来,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见表3)。

表3 主要能力评价汇总表

从表3可以看出,就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理论掌握、思辨能力、思想道德方面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在实操能力、科研能力方面满意度不是很高。从调研结果我们发现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在就业质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2017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生(见文末表4)。

表4 教学环节中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教学方法单一、动手操作机会不足是毕业生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拓展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操作训练是我校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重点。针灸推拿学专业与中医的其他专业有所不同,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比重较大,无论是刺法灸法学课还是推拿手法学课都需大量的实践教学和训练才能掌握其动作要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导致形成了高分低能的情况,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三)社会方面因素

现阶段在各西医院中都设有中医科室,但数量寥寥可数,在中医院中,尽管中医科室明显增多,但一些医院宁愿返聘退休医生也不愿意招聘新人,这给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压力。有研究显示中医人才缺口主要在基层,城乡之间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行业间的待遇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综合以上影响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诸多因素,我们不难发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实力

大学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等在内的就业实力。因此,在校期间如何提高中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各中医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以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探索创新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夯实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针灸推拿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运用PBL、CBL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灵活生动,如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可先设置“经络和腧穴究竟是什么”“经络和神经一样吗”等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可以弥补机械背诵知识点易遗忘、易混淆的不足。如在推拿学教学中运用CBL教学法,设置一个颈椎病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病情资料进行辩证分析,明确配方选穴和治疗手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技术已经走进了校园,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还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灵活选用高质量的MOOC、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可以借助动画视频讲解经脉的循行路线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全方位、多视角立体演示的特点,可使许多抽象的概念生动化、形象化,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阔了学生视野,减少了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更高效。

(二)多元化实践训练,强化临床能力

医学是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学科,临床能力的高低决定诊疗效果和医疗水平的高低[1]。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临床实践操作,但目前针灸课程的实训教学与临床应用严重脱节,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2]。

在校学习期间,从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就应潜移默化地为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树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使实践技能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适当位置穿插操作方面的内容,如大一在学到咽喉肿痛症状时,可以引入少商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期的实践教学做铺垫。其次增加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等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完善课程考核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还有研究人员尝试以可视化、数字化的方式推动中医针灸学习的现代化教学[3],实现情境学习和知识迁移[4]。除此之外,定期举办针灸推拿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风气;开展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临床实习和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临床实习是将基础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培养学生辩证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中心环节。学校根据实习标准,制定详细的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实习医院应认真把控带教学习的各个环节,在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反复训练,规范考试制度和科学考核办法,从而保证临床实践技能学习的效果[5]。另外,在实习医院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深化就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

中医院校必须重视医学生的就业教育,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择业观、创业观,以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就业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学校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的就业教育[6]。让学生了解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特殊性及将来的就业方向,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与形势指导、就业观念指导、面试技巧指导等,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明确职业定位,开放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方向。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西部偏远地区发展,向新兴行业迈进。学校大力宣传自主创业的榜样,鼓励他们在“互联网+”时代自主创业,通过自身努力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

三、讨论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医院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同时全程化就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专业信心和创新精神,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缓解中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国家政策对中医的支持,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必然越来越广阔。

猜你喜欢
针灸毕业生院校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针灸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