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常见肠炎的类型及防治

2022-12-08 07:18胡松茂
畜禽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鸡场肠炎黏膜

胡松茂

(湖南省涟源市七星街镇动物防疫站,湖南 涟源417111)

1 鸡肠炎简介

鸡肠炎临床发病率高,由多种病因引发,常见的有病原感染因素、应激因素、管理因素、药物因素等。肠炎发生后,肠道黏膜的功能出现减退,局部微生态发生失衡,营养物质吸收不完全,从而导致鸡对饲料的消化不彻底,较多的营养随粪便排出而流失,鸡表现出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出栏周期延长、料肉(蛋)比升高等症状。轻症肠炎一般对鸡伤害不大,肠道黏膜仅表现出功能性减退,待病因解除或经过药物治疗康复后,肠道功能可完全恢复,对后期生产性能影响不大。重症肠炎则对鸡伤害较大,肠黏膜不但发生功能性减退,甚至还会出现器质性病变,有大量黏膜脱落,即使通过治疗病因解除,后期肠黏膜很难再二次生长发育或修复至原来的水平,导致鸡后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生产性能无法充分发挥,对养殖场造成较大的隐性经济损失。

肠道是饲料消化和营养吸收最主要的场所,尤其是小肠,蛋白质、淀粉、脂类等大分子的营养在该处被酶解为多肽、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被机体利用。当肠道发生炎性时,肠黏膜无法分泌足够的酶,同时,已经存在于肠腔中的酶也会因肠液的理化性质改变而活性下降,已经酶解的小分子物质由于肠黏膜炎性改变而吸收率下降,最终造成鸡消化不良,俗称的“料粪”就是绝大多数肠炎的典型表现。营养物质吸收不全后,机体会出现逐步衰竭,免疫力下降,此时很容易继发感染而导致疾病加重,球虫、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都是易感病原。有些轻症肠炎几乎看不出症状,但生产数据长期不佳,如增重慢、料(肉)蛋比高、蛋重减轻、破蛋率上升等,对养殖场来讲是一种长期的隐性经济损失,危害较大。

2 疾病类型

2.1 病毒性肠炎

某些病毒能以肠黏膜细胞为靶细胞,感染后寄居在细胞内,通过黏膜免疫反应作用引发局部炎性反应。炎性反应过程中导致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功能减退,腺体分泌增强,从而发生肠炎。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腺病毒等都能导致肠炎的发生,如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引发的肠淋巴滤泡出血性肿胀,腺病毒引发的黏膜增厚和脱落等。病毒性肠炎临床具有治疗难度大、常伴发混合感染、发病周期长、治疗成本高等特征。病鸡多表现机体脱水、粪便不成型、呈稀薄水样,有时带有血细胞,另外还表现全身症状,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佳。

2.2 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是鸡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多通过消化道传播,尤其是饲料或饮水被污染时,就表现出群发的特征[2]。细菌和病毒不同,细菌感染后不需要寄生于肠细胞,是一个能独立繁殖的个体,繁殖过程中可产生毒力因子,对肠黏膜造成破坏。常见的细菌有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魏氏梭菌等。细菌性肠炎多发生于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夏季,由于病原菌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独立繁殖,故夏季是本病的高发期,且群发特征明显。和病毒性肠炎不同,细菌性肠炎通过使用抗生素能及时阻止疾病的发展。

2.3 真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以霉菌性肠炎为主,另外对于幼禽来讲,白色念珠菌也是临床常见的真菌。霉菌是最常见的一种真菌,广泛分布在所生活的周围,一旦污染饲料,很容易出现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的种类较多,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等,这些毒素能对肠黏膜造成破坏,直接导致细胞的坏死。病鸡粪便呈现乌黑色,里面含有脱落的肠黏膜和条状黏液,剖检后能见到肠壁变薄,肠内容物为酱黑色或浓绿色,里面含有大量未消化完全的饲料。

2.4 寄生虫性肠炎

鸡的肠道寄生虫种类较多,大致分为原虫类和蠕虫类两种。原虫类以球虫最为常见,比如柔嫩艾美尔球虫、毒害艾美尔球虫等,前者柔嫩艾美尔球虫可寄生在盲肠壁细胞中,引发肠黏膜脱落,黏膜下层的血管暴露,受到肠道内容物的刺激而破裂,表现为盲肠出血、盲肠内容物出现肠芯、粪便中有血液等。后者毒害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部位,造成肠壁黏膜出现“麸皮样”病变,消化酶分泌受阻,饲料中的玉米、豆粕等成分无法充分被消化而导致鸡发生“过料”现象。蠕虫类寄生虫以蛔虫、绦虫等为主,主要寄生在小肠中,剖检能见到十二指肠和空肠段有大量乳白色或米黄色的虫体,严重时能充满整个肠腔,使饲料的下行受阻,加上虫体的活动和生长需要营养,而这些营养来自于机体,这就导致发病时间久的鸡体重不达标,生长发育不良,蛋鸡产蛋率下降,平均蛋重减轻,蛋壳质量变差,产蛋高峰期缩短。蠕虫的机械性运动能刺激肠黏膜发生炎症肿胀,另外,其排出的分泌物还可刺激肠黏膜发生坏死。

2.5 药物性肠炎

药物性肠炎是由药物不规范使用而造成的,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所有抗生素品类中,只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科学使用,一般不会发生影响肠功能的副作用。但很多养殖场由于专业用药知识缺乏,经常出现药物过量或过长时间使用的情况。对于抗生素来讲,药物口服后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对肠道内原本存在的有益菌也能造成伤害,而这些有益菌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菌体成分,一旦受损,体内条件致病菌的抑制就会解除,很容易大量繁殖而引发肠道出现二重感染,导致肠炎的发生,如恩诺沙星是常用的兽用肠道类药物,主要用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感染的治疗,有些鸡场为了追求速效,经常将其加倍量使用,导致回肠、盲肠、结肠段处的大量益生菌被杀灭,局部微生态失衡后导致粪便不成型,长期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等一系列肠炎症状。药物性肠炎多发生于管理水平低和用药不规范的中小型养殖场。

2.6 应激性肠炎

应激性肠炎顾名思义由多种应激因素引发的肠道炎症,如饲喂不规律、频繁断水断料、光照不规律、冬季饮水温度过低、天气突变、饲料频繁更换等。如饲料更换,长期使用某一品牌饲料时,其中的饲料原料来源一般都比较稳定,突然更换其他品牌饲料,常常会因为配方、原料等差异而导致波动,肠道中的微生态菌群需要一个调整时间来适应新的饲料,如果更换过频或过快,就会导致菌群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从而引发应激性肠炎。蛋鸡进入产蛋期后,饲料中必须添加石粉来帮助磨碎食物和增强蛋壳钙质,饲料配方的突然改变也会有4~7 d的适应期,期间就很容易出现腹泻,这就是应激性肠炎的典型案例。应激性腹泻临床发病率不高,只要换料时遵守逐步过渡的原则,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3 防治措施

3.1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预防应以疫苗免疫和加强环境消毒为主要措施,治疗时以抗病毒和对症用药为原则。目前效果最好的抗病毒药就是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而现实生产中并不是所有病毒都有抗体类产品的,为了获得理想效果,建议使用能够提升非特异性免疫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等,也可使用干扰素、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但决不可使用抗病毒的化学药物,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这些药物属于兽用违禁药,使用后容易在鸡蛋、肌肉中形成残留而危害人体安全。另外,由于病毒性肠炎的腹泻特征多为水样,使得机体很容易脱水,建议抗病毒的同时对病鸡采取补水、补盐措施,在饮水中适当添加葡萄糖,同时加入氯化钾、氯化钠和电解多维,从而确保机体的电解质平衡。

3.2 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病原对抗生素敏感,临床可采用药物预防和加强环境消毒来进行预防,注重鸡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治疗方面可使用敏感抗生素,鉴于不同鸡场的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为了获得理想效果,鸡场可分离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筛选抗生素。在药物使用方法上,由于肠炎的病原菌多集中在肠腔,加上鸡为小体格动物,注射用药费时费力,故建议口服用药为主,拌料或饮水均可。对于严重肠炎导致采食量下降患病鸡,拌料给药方法就不适合,建议采取饮水给药的方式。需要提醒的是,进入产蛋期的蛋鸡群抗生素不可使用,以免药物通过血液到达输卵管而残留在鸡蛋中影响食品安全[3]。发病蛋鸡可采用无抗类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如中兽药、微生态制剂、噬菌体、溶菌酶、抗菌肽等。

3.3 真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只能从控制饲料霉变方向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霉菌最适合生长的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建议将仓库建在通风干燥处,单个料剁不可太大,垛与垛之间保持90 cm以上的间距。多雨季节环境湿度难以控制,就在仓库地面撒生石灰粉,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具有吸潮作用,吸潮后转变为碱性的氢氧化钙,降低环境湿度的同时还能起到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作用。除此之外,饲料中还应按0.01%~0.2%比例添加脱霉剂,最常用的脱霉剂有蒙脱石、酵母细胞壁提取物、丙酸钙、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葡萄糖氧化酶具有水溶性,同时也是饲料添加剂目录中允许使用的抗霉成分,对于严重病例可提高5~10倍量饮水治疗。

3.4 寄生虫肠炎

寄生虫性肠炎多发生于饲养管理水平低和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鸡场,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同时提升饲养管理水平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治疗时需根据感染的虫体种类使用相对应的抗虫药物。球虫感染可使用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癸氧喹酯、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噁啉钠、氨丙啉等药物进行治疗,为了缩短疗程,抗虫治疗的同时建议配合止血补血药物,如VK、VB12、叶酸、铁制剂等。蠕虫感染者可使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进行治疗。

3.5 药物性肠炎

药物性肠炎应以预防为主,临床务必使用正规厂家的国标药物,有些小厂家的兽药产品属于“三无”产品,没有二维码追溯,其中很可能含有违禁成分,这些成分虽然能起到改善症状的效果,但副作用较大,有时还可能导致鸡群发性死亡。兽药产品在使用时必须按照推荐量或遵医嘱,严禁随意提升药物用量和延长用药时间。无论治疗何种疾病,首次用药后的12 h之内要注意观察鸡群的药物反应,一旦发现粪便不成型,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等征兆立即停药。如果已经发生药物中毒,建议在饮水中加入大剂量的VC,同时配合饮用2~3倍量的保肝通肾类药物,及时将药物外排。如果肠黏膜受损严重,则需要连续使用1周鱼肝油或微生态制剂来对肠黏膜进行修复,期间做好鸡群的管理,将药物中毒带来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3.6 应激性肠炎

应激性肠炎由应激因素引发,一般建议新建鸡场将位置选择在远离公路、铁路、闹市、村庄、工地以及噪声比较大的地方。管理方面一定要建立和自己的鸡场相匹配的管理制度,饲料配方根据鸡的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确定,每次换料过度时间不可低于3 d,逐步提升日粮中新料比例,降低老料比例。有些鸡因品种原因,肠道黏膜细胞异常敏感,容易发生腹泻疾病,建议饲养成熟品种的鸡。饲养密度一定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密度过大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也容易形成一个压抑的环境影响鸡的生长,从而诱发本病。在饲养过程中务必做到环境的平稳,温度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尽量保持在40%~60%,使鸡保持舒适。

4 讨论

肠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除了上述所列的几种外,很多肠炎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共同导致的。临床上经常见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从而在诊断时无法准确判断。肠炎对鸡的生产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一方面肠道发炎后无法分泌足够量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而肠黏膜受到破坏后对氨基酸、葡萄糖、脂类、维生素、矿物微量元素等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机体的生长和发育,表现料肉(蛋)比升高,育肥周期延长,体重不达标,蛋壳质量差等,久之也会导致机体衰竭,免疫力下降而加重病情,故该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病鸡治疗时,抗生素的使用量最大,一般能占到总用药量的80%以上,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进行监督,有利于对病原体感染的防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耐药株的出现,有助于鸡场的长期运营发展,同时,对于进入产蛋期的鸡群来讲,食品安全要放在第一位,不可滥用药物进行治疗。

5 结语

我国现代化养殖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肠炎类疾病的防控技术已经进入程序性预防阶段,针对不同日龄段易发生的类型都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如雏鸡开口预防鸡白痢沙门氏菌性肠炎,20~30日龄段预防球虫性肠炎,30~35日龄段预防病毒性肠炎,50~60日龄预防肠毒性肠炎,60~70日龄预防青年鸡转群应激性肠炎,110~140日龄预防换料引发的肠炎以及进入产蛋期后预防霉菌性肠炎等,多数鸡场都有成熟的防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我国兽医综合水平提升的结果。但临床仍不可避免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肠道疾病频发,最终引发肠黏膜出现炎症,尤其是对于中小型的家庭农场式养鸡场,由于养殖水平有限和受困于硬件设备的投入,肠道类疾病频发。很多鸡场即使远离数百米的距离都能闻到,且臭气熏天,这实际上是饲料在肠道中未得到充分消化。因此,要留意鸡群的肠炎表现,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肠道环境,降低鸡群患病的风险。

猜你喜欢
鸡场肠炎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团结的班子
“辣烫”出来的口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