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陈端生同志生平文物简介

2022-12-08 11:28海南省博物馆海南海口570203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证明书革命军人功臣

张 晨(海南省博物馆,海南 海口 570203)

2020年3月,海南省博物馆新征集入藏了原海南国兴地方收藏艺术中心收藏的一批革命文物。其中有一组反映陈端生同志生平的珍贵文物和照片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包括一份解放海南岛战役功臣证明书、一份革命军人证明书以及一份陈端生同志喜获三等功的喜报,此外,还有十余张保存较为完好的照片。这些物件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的革命军人,一位1949年前后经“解放”的战士光荣的军旅生涯。

陈端生,男,籍贯为湖南省攸县银坑区车江村,17岁半被迫加入国民党,1949年被“解放”而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

陈瑞生同志的解放海南岛战役功臣证明书(图1),1950年制,长9.5厘米,宽13厘米,对开四面皆有内容,现已分裂成两页。

图1 解放海南岛战役功臣证明书正面

这份证明书封皮用红色油墨印刷着解放海南岛战役/功臣证明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二七师政治部制/一九五〇年六月十日。在左上侧的空白处还用钢笔端正地写着“陈端生同志”五个字。

封底也用红色繁体字印刷了一封表扬信:

亲爱的功臣们:/你们为了人民,冲过海洋,流血流汗,解放琼崖,立下功劳,创造奇迹,到处受人尊敬,/人民子弟兵,应该握紧手中枪,永远保卫祖国,不骄不傲,努力学习,保持老光荣,发扬新光荣。/此致

/敬礼/师政治部启。

证明书的内部(图2)是用钢笔手工填写的表格,右侧为功臣简历/部别:三七九团二连 /职别:战士/姓名:陈端生/年龄:19岁/籍贯:湖南省攸县银坑区车江村/入伍年月:1949.11/怎样入伍:解放/入党年月:(空白)/作战次数:二次/是否负过伤或残废:(空白)/入伍前后简历:八岁至十七岁读书/十七岁下半年当国民党,十八岁时被我军解放当兵/发证机关(盖章):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三百七十九团政治处印

图2 解放海南岛战役功臣证明书内部

证明书左侧则是一份手写功绩表:时间:1950.6.10/地点:海南战役/性质:战斗、艰苦/功次:二小功、二小功/功绩摘要:1.战斗当中不怕流血牺牲服从命令勇猛向前;/2.海北工作学习带头能吃苦,过海后艰苦不怕疲劳奋劲干工作/受何奖励:师奖肥皂一个,颜料一色/批准机关:连委会(盖章):徐作武印

从这份珍贵的军功证明书可以看到,陈瑞生同志是1950年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亲历者,虽然是“十七岁下半年当国民党,十八岁时被我军解放当兵”,而且当时还很年轻没有职务,但是依然艰苦学习,不怕流血,勇猛向前,也因此得到了两次军功。

海南岛解放后,第43军就留在海南,以加强海南防卫,第43军军部和琼崖纵队总部机关合编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增加了2个师的部队,委派了兵团一级的司令、政委,编制为兵团机构。第43军的大多数同志一直在海南,参加保卫海南、建设海南的工作。直到1961年,第127师、第128师先后调离,同时撤销了第43军番号。

与军功证明一同入藏海南省博物馆的还有1951年陈端生同志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图3),这是部队寄往军人家庭的入伍证书,对每一个军人家庭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这张证书,见证了一段光荣的革命军旅岁月,也见证了党和国家对军人家庭的褒扬。

图3 革命军人证明书

从外观看,这份革命军人证明书虽然时间久远,纸质已泛黄有折痕,但整体保存完整、品相颇佳,文字和图案都较为清晰,美观大方且庄重。

证书为长方形,长为29.8厘米,宽26厘米。整体为套彩印刷版面,个人信息部分为手写体。证书正面的最上方居中为八一军徽,内有毛泽东和朱德头像,两边各一面八一军旗,隆重庄严。在最右边居中为大号繁体字“革命军人证明书”七个大字,十分醒目,下方为小号繁体字的“军证字第三七五三五五号”证书编号。证书正文部分,由右至左,写着“ 兹有陈端生同志系一九四九年十月参加入人民解放军现在第43军任通讯员工作其家属得按人民政府军属优待条例享受军属荣誉与优待/此证”。签发人为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和政治委员罗荣桓、邓子恢、谭政以及当时的政治部主任陶铸。落款单位处加盖方形的大红色部队公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印”,落款时间为一九五一年一月五日。证书的边框为橄榄叶,背景图案为林彪题记:革命光荣。

按照当时部队证书制式,证书最右边还有部队加盖的骑缝章和证书编号,骑缝章的另外一半,作为证书存根留给当地政府存档,十分规范和严谨。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了陈端生同志在工作中荣获三等功的喜报奖状(图4)。喜报是指军人在部队有立功受奖,部队给军人家乡邮寄的书面报喜的文帖。它既是对受奖者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励军人为家人增光添彩的一项举措。这封1961年的受奖喜报证实了我军一直提倡和发扬勤奋工作、踏实劳动的优良传统。

此件喜报为长方形,长33.86厘米,宽24.7厘米。整体为套彩印刷版面,个人信息部分为手写体。奖状正面的最上方居中为毛泽东头像和绶带,两边各一双喜红灯笼,既喜庆又十分庄重。在最上方居中为大号红色“喜报”二字,十分醒目,正文部分写着“陈端生同志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精心钻研,刻苦努力,克服困难,因而在国防建设事业中,取得了优良成绩,荣获三等功之奖励,特此祝贺”。落款单位处加盖方形的大红色部队公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落款时间为1961年12月31日。

喜报奖状的边框有绶带和飞舞的红旗,背景图案为八一军徽,奖状下方有标语“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正是有像陈端生同志一样的广大劳动者辛勤劳作、艰苦奋斗,才谱写出“换了人间”的壮丽史诗。

此外,我们还收藏了陈端生同志的一组老照片,一共有13张(图4),包括1950年在海口市拍摄地解放海南岛纪念照,各个时期不同军衔的军装照,与战友的合影以及他一家五口在南宁的合照,与自己儿子、女儿的合影等,这些定格历史瞬间的老照片反映了陈端生同志19岁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后的人生轨迹。

图4 1961年三等功喜报

虽然笔者无法找到陈端生同志工作和生活的具体情况,无法准确生动地描述他的生平,但是这一份纪念光辉伟绩的军功证明书、一份记载峥嵘岁月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一份彰显荣誉的喜报、一张张定格瞬间的珍贵影像以及一件件私人藏品,见证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位革命军人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承载着优良的革命基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物质财富。

战争的硝烟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但在笔者的眼中,陈端生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是曾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是时代重任和中华民族崇高精神的承载者,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苦难与胜利的见证者。或许历史的沧桑会湮没他们的名字,但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我们不由感慨伟大祖国现在的繁荣昌盛、我们平凡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

图5 陈端生同志的一组老照片

猜你喜欢
证明书革命军人功臣
挺进深海的功臣:“科学号”科考船
特殊的失物招领
灭害功臣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泥土中的功臣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弘扬中原突围精神 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产品质量证明书客户自助打印服务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