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未成年人关爱教育问题与对策

2022-12-08 07:57刘培军
下一代英才 2022年8期
关键词:亲情儿童农村

刘培军

固始县现有人口近180万人,未成年人占比五分之一,约35万多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近70万人,他们长期在外务工,导致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健康成长,是我们各级关工委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必须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今年年初,我们对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未成年人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0多所,城区师资相对集中,办学条件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孩子们健康成长总体情况良好。农村条件相对差些,师资缺乏,生源也少,问题大多集中在家庭贫困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由隔辈老人看管,导致了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监管,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亲情关怀缺失。家庭中父母或单亲经常性缺位导致的亲情关怀缺失,是孩子们的最大无奈,也是各种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他们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一起生活,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父母的呵护,得到应有的亲情关怀,长期分离导致他們与父母的关系生疏,甚至产生怨恨心理。

(二)心理缺乏沟通。家庭中父母亲情的缺失,由隔辈老人取而代之监管,其抚养者多是年老体弱多病,或是文化水平低,他们只能从基本生活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学习教育完全依赖学校,加之生活中过分溺爱,养成未成年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表达等自闭倾向,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讲狠斗恶,缺乏热情和爱心,还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等。这些孩子在成长中很难树立正确价值观,个别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倾向。

(三)学习缺乏兴趣。由于家庭监管的缺位和学校教育的疏忽,这部分孩子多半学习困难,成绩不良,家庭作业完成较差,学习自觉性及钻研精神欠缺。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常课堂违纪、撒谎逃学,有的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学校和学习缺乏兴趣。个别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成绩明显滑坡,甚至产生辍学的想法。

(四)道德意识淡漠。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这些孩子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及时的引导和帮助,缺乏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孩子出现了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的偏差,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的甚至染上不良嗜好,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更有甚者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原因分析

现在农村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监护人是隔辈老人或其他亲属,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田间劳动,有的甚至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陷入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校方难以与家长直接沟通交流,很难形成教育合力,这是其一。

其二,困境儿童逐渐增多,教育难度大。主要表现为:1、患病救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比较难,靠主要亲人资助、社会捐助和政府补贴,只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且居住环境较差,卫生条件堪忧,使得困境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残疾儿童或患病儿童家庭,需要支付大笔医疗费或康复保健费,且持续时间长,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后续治疗往往得不到保障。2、安全存在隐患。部分困境儿童因父母长期在外或单亲等原因,隔代监护不到位,老师不能将孩子的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有效衔接,造成严重脱节。3、文化教育匮乏。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未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重养轻教。家庭生活中不能给这些儿童提供精神和智力方面的支持和解惑,导致了一些困境儿童产生了不愿意上学的情绪,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靠隔辈老人管教,而这些老人普遍只重吃饱穿暖,往往忽视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任性、冲动、易怒等不良行为。

三、教育与对策

针对我县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形成因素,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进一步加大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新增了一批像国机励志学校这样的项目建设,免费吸纳了全县农村困境中的儿童入学,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农村的办学条件。县关工委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诸如:救助贫困留守儿童,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审理,组织红色基因报告会,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参与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等,使留守儿童既学习了文化知识,也通过深度沟通找回了自信,学会了自强,懂得了感恩,在各方面都有明显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未成年人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多种因素所导致,是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要认真面对的,在解决教育问题时除需要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外,也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共担责任,同心同力,做好工作。

强化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本意识,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城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从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农村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儿童入学,有效制止失学、辍学现象发生,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投入,为大龄儿童提供学习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保证入学率和巩固率。对困难学生进行结对帮扶,手拉手扶弱济困,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强化家教培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正确处理生产、工作、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要以牺牲孩子成长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暂时利益。要学会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从孩子的心理、生理等发展方面,掌握每一时期孩子不同的心理、智力和情感的变化,对他们及时进行引导教育,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关工委决定今年起,配合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家教讲师团到各中小學,给家长学校传授家教知识,交流家教经验,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方法,使广大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来自父母的浓浓亲情。

强化普法宣传。我们要充分利用老专家,配合政法部门,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及报告、讲座、专栏、橱窗、知识竞赛、智力答卷及素质教育手抄报等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应,使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享有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发挥社会协调机构、法制服务机制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做好社会公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关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做好弱势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利用广电、新媒体等宣传工具,呼吁引导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鼓励全社会都要参与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工作。完善留守儿童的计划免疫和保健管理,加强教育监护网络建设,强化家长、社区、村委会、派出所等对留守儿童监护的责任,构建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总之,调动包括群团组织在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各级关工委要利用“五老”自身优势,积极做好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亲情和关爱。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从各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全社会关爱、关心、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使他们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振兴家乡、建设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贡献!

(固始县关工委)

猜你喜欢
亲情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永不凋零的亲情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留守儿童
清明话亲情
赞农村“五老”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