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之趣

2022-12-10 00:43黄河清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尺幅文人画小品

黄河清

文人画是古代留下来的一个文化名词,它大约在北宋时期形成,并由元代的赵孟頫正式提出。从宋代至今,优秀的文人画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究其原因:一是有文学特征、有书卷气、有内涵、有感想,能让人产生共鸣;二是有个性、有才情、有独特的不羁,能使观者产生联想,找到情感的契合点。故愚以为,文人画创作当力求文趣、小趣的统一。

所谓“文趣”,就是文人画必须体现文气,是文学与绘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需要文学与绘画的双重技能。翻阅中国画史,哪个文人画大家不是既能诗又能文的?他们穷其一生都在进行功力积累,都在锤炼自己的诗书画文,像倪瓒、沈周、唐伯虎、董其昌等,举不胜举。中国文人几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发展规律——从娱己到娱人。绝大多数文人画家并不靠卖画为生,工作闲暇之时,握笔铺纸,画上几笔,抒之以情,寄之以理,真是自乐至极。画多了,画精了,再加上文人画本质上是以文学立意画面,含着智慧与诗意,自然喜歡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智者和有志者,娱己的过程其实是坚持学习,坚持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不断寻求突破创新的过程。愚以为,决定艺术者,首当才情与性情,以后天的性情挥洒先天的才情,技术远在其次。多少人孜孜矻矻于技术的磨炼,终于工匠的精微,却无神性的灵光,难称大家。而神性则来自文学性、哲学性、趣味性。

水墨对宣纸的细微浸染,不正是文人画家心绪一点一滴的渗透吗?这其间始终包含着妙趣妙境,清正清雅,具备遣怀述志,托物寄情。这也像写一篇散文,或填一阕诗词,需要创作者长年累月的知识积累,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吧。文人画的精髓就是文化,就是一点一滴融进自己血脉之中的中国文化的传承。

所谓“小趣”,就是从形象到笔墨都非常简练而意趣神情鲜明的即兴之作,一般称为小件小品,是相对于大幅的、主题性强的作品而言。小品画尺幅小,一般在一尺或者数尺之内;内容简,要求简练、概括、单纯,小中见大;趣味浓,给人以优美、自然、舒畅、轻快、动情、纯朴、恬静的审美享受。在中国画艺术中,小品画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回眸历史,先人留下的艺术精品大量的是小尺幅佳作,如王维的《雪溪图》、李唐的《牧牛图》、赵孟頫的《秋色图》、倪瓒的《秋风图》、董其昌的《秋兴八景图》等。所以,艺术不计尺幅大小,可谓“咫尺之图,写千百里之景”。此外,小品画创作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茶余饭后一挥而就,十分方便。但是小品画型制可以小,器局绝不能小,“纳须弥于芥子,容千里以咫尺”。尽管小品画多为即兴创作,但也是画家对社会、自然一切事物深刻体察之后,再经过缜密的思考,有所感悟才一挥而就的,表达着一种凝练的感情。小品画也最能体现一个画家的笔墨成就。中国画的笔墨,本质上是审美的,追求艺术表现的力度美、情感美、书法美,而小品画的笔墨恰恰更是如此。

可以说,中国画能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主要是小品画,所以小品画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几片兰草、数枝竹叶、一幅小景,画面形象不多,笔墨简括,却发人深思,赏心悦目,趣味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选自《中国艺术报》2020年6月30日,原题为《墨趣、意趣、文趣、小趣——文人画之趣》,有删改)

●赏读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最能体现中国画的艺术成就和品格。欣赏文人画,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感受到文人画表现出的特有的艺术神韵。

文章从探究文人画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谈起,论述了文人画创作必须追求文趣、小趣相统一的观点。在具体论述中,作者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证思路,先界定“文趣”与“小趣”的基本概念,再逐层论述为什么要追求“文趣”与“小趣”,以及如何追求“文趣”与“小趣”,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例分析,思路清晰,论证严谨。

猜你喜欢
尺幅文人画小品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遍地青春不开门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徐悲鸿师生作品聚首
观《建党伟业》(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