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藏香猪的林地养殖助力共同富裕

2022-12-11 18:11鲍鑫莹吴雪军蒋利明陈华君
浙江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藏香肉品公猪

鲍鑫莹,吴雪军 ,蒋利明,陈华君

(1.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三门 317100;2.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台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门县位于浙江东南部沿海,属于“山区26县”,农业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具有基础地位。依托乡村闲置的林地资源,发展藏香猪生态养殖,不仅可以为消费市场提供绿色健康的高品质猪肉,也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

1 藏香猪的生物特性

藏香猪是原产于我国高原地区的小型地方优良猪种,肉质鲜美,营养好,氨基酸含量高、微量元素含量高,其肉品能够很好提高消费者的餐桌品质。

1.1外形习性 藏香猪体型小,貌似野猪,被毛黑色或棕色鬃毛,嘴筒长直,利于觅食,耳小,耳根硬,听觉灵敏,脖颈短,腰背平直,胸窄,四肢紧凑,反应敏捷。因其原为较原始的放牧型猪种,感官灵敏,反应快,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和抗逆性,多于草地或林地自行采食,善奔,食性广泛。

1.2生长特点 生长周期较长,出栏时间一般需要1年左右,体重约50 kg。母猪性成熟约为4月龄,发情周期为20 d左右,发情期间,母猪有较明显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5月龄可进行初配,一年内生产两次,每胎产仔6~8头,母猪最多可产8~10头仔猪[1]。仔猪出生体重大约在0.3~0.5 kg,成活率高,哺乳时间长,多为60日龄前后断奶。母猪生产时及产后,均表现出极强护犊性,饲养人员不易接近。母猪一般可以使用5~6年左右。公猪性成熟时间较早,2~3月龄达到性成熟,3月龄后可配种。公猪一般可以使用4年左右[2]。

1.3生长环境 藏香猪原为放牧品种,生长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地区,可饮天然泉水,采食野生植物的根茎及天然果实,适合放养或散养。目前,藏香猪的规模户养殖尚无可靠标准,按照常规规模化养殖,会明显阻碍其本身优点的发挥,如圈养使得运动能力减弱,降低抗病性、抗逆性等,饲料喂养和抗生素的使用也会降低肉的品质。

1.4肉品特征 放养藏香猪由于污染少,环境优良,且运动量大,多饮山泉,食牧草等野生植物,故抗病性强,极少使用抗生素,使得藏香猪肉品具有天然绿色、无污染属性,且肉质具有独特鲜香。藏香猪品质上有“六个最”之称: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3]。

2 林地养殖选址

三门县地处沿海,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其中西部山区多为低山丘陵地貌,山林覆盖率高,植被种类丰富,自然环境有野猪等野生动物生长,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藏香猪的放牧养殖。为保持藏香猪肉品特征,养殖选址应考虑其生长习性,选择污染少,运动场大,有良好水源,野生植物丰富的林地环境为宜。

三门县健跳镇东边村的三门县刺涂家庭农场,地理环境优越,林地资源丰富。养殖户在山脚承包林地7亩,三面围栏,一面靠山,建造栏舍等养殖设施。山下林地围1 m高围栏,可以有效防止藏香猪破坏周围庄稼和自然生态环境;山上有600~700亩林地,植被茂盛,是养殖藏香猪的优良场所,可供自由放牧,满足藏香猪奔跑好动天性,从而保持其抗病抗逆等优良品质,保障肉品质量。

3 养殖关键技术

3.1繁育管理 从海拔较低的原产地引进藏香猪,在当地林地放养,使其逐渐适应环境。配种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配种前要增加公猪的营养。平时应使公猪有足够的运动量,提供合适的喂养量,以保持公猪体格匀称。日常补饲时,除了适当增加钙磷元素外,还可补充锌硒元素。母猪配种前适当增加饲料喂养,使其有足够但不过剩的营养,保障其发情行为以及排卵数。配种成功后,母猪多表现温顺,被毛光亮,不再发情,应及时调整饲喂量至配种前相同水平。

母猪妊娠前期,胚胎发育几乎没有增加营养消耗;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应适当减少粗饲料的供应量,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尤其是在妊娠达到90 d后,应在饲料中添加脂肪,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仔猪的出生体重,一般能够提高体重10%左右[4]。在当地适应后的母猪,每胎可产6~8头仔猪,且基本都能存活。

此外,部分母猪临产时会自行进入山林筑窝生产,若不加人为干预,在幼崽1月龄左右将其带回猪舍,可保持仔猪野性。但是,母猪在野外产仔,可能出现仔猪营养不良,意外摔亡等损失。因此,可在母猪临产前进行圈养,以提升仔猪存活率。

3.2日常管理 为保持藏香猪天性,应每日放养,任其在林地中自由活动采食,并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放养时间和时长。放养前,藏香猪多处于饥饿状态,会自发觅食落地野果和植物种子、啃食树皮、拱食地下植物根茎等行为,保持足够的运动量。

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可采用以下放养方式:上午放养2~3 h后,用青粗饲料吸引猪群回到栏舍附近的运动场,之后在运动场或栏舍自由活动、进食、休息,傍晚集体回栏。这样,既能保持其运动量,也能控制其能量消耗在一定范围之内,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划定藏香猪的活动范围和时长,使其在林地植被的环境承载量之内,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依托本地农作物的成本优势,每年5到8月可用南瓜补饲,11月到次年3月可用西蓝花叶补饲,另外豆渣、玉米等都可用于补饲,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3消杀防疫 猪舍底部建发酵床,上铺有漏缝的木板,利于隔热保温,同时,建立常规隔离消杀设备,健全相关制度措施。仔猪1月龄左右接种常规疫苗,每周对猪舍进行打扫消毒。山林低密度养殖,对原始生态环境破坏小,可以很好地保持藏香猪的野性,提高抗病性,保障肉品质量。为迎合节假日销售等,特别是春节,可适当延长藏香猪养殖时间,这样既可以提高肉品单位价格,同时随着饲养时间增加,猪只体重也会增加,从而提高单头猪的售卖价格。

4 养殖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乡村日渐凋零,部分偏远村落出现无人化。依托乡村林地资源,适当开发养殖藏香猪,是振兴乡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经实践,从最初的1头公猪和两头母猪,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适应,及繁殖扩养,两年时间猪群可增至100多头。后期随着养殖户收入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可增加种猪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养殖户引入8头种猪,经过一年养殖,达到存栏数可增加80~100头、出栏50头,生产效益可达产值15万元。当地种植有相当规模的西蓝花等农作物,可提供优质低价的青饲料,且藏香猪多自由采食,饲料成本远低于普通家猪养殖,经测算每年饲料成本不到1000元/头。农户年出栏50头藏香猪,可获利10万余元。

4.2产业链 在乡村闲置林地通过自繁自养、放牧的模式养殖藏香猪,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藏香猪林地生态养殖,可以发展传统“公司+农户”模式,一是与当地或周边城市中高端餐饮合作,打开养殖到餐桌的直销模式;二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由农户制作短视频等形式进行移动端宣传,打开销路;三是与瓜果种植等产业相结合,探索农业园区的“沉浸式”体验旅游消费,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达到整个产业链增值的目的。

4.3环境效益 藏香猪的林下放养模式,与传统养殖相比,可以实现“节约、环保、排泄物再利用”的生态养殖,能够有效挖掘闲置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升生物循环和能源转化效率。通过低密度放养模式,在环境承载量范围之内氧化分解养殖废弃物、污染物,禁止或减少工业饲料的投入,缓解人工养殖对土壤、水和林木的压力,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坚持“美丽乡村”与“共同富裕”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藏香肉品公猪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肉品检测去条带噪声方法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尼木藏香飘万里
如何调教种公猪
不只是一种味道
“高原明星”藏香猪
种公猪使用年限缩短的原因及延长方法
腌肉快速入味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