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12-12 11:14陈济贤
医学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牙周炎牙周牙龈

陈济贤

(厦门长庚医院口腔科,福建 厦门 361026)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中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的发病率约占95%,其主要是由菌斑微生物破坏牙周围组织,导致牙龈感染,引起牙龈发生炎症和肿胀,牙龈炎长时间发生会逐渐转变为慢性牙周炎,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口腔感染、牙髓腔坏死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故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必要[1-3]。牙周基础口腔治疗是每个牙周患者必须接受的最基本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清除致病因素,减少炎症发生,控制疾病程度,为下一阶段的牙周修复等手术打下基础[4,5]。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临床上常用激光手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6-8]。本研究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实施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探讨其联合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长庚医院口腔科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口腔医学》[9]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各项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牙周炎;②均接受科美半导体口腔激光治疗;③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类疾病;④意识清楚,无精神类疾病者。排除标准:①术前6 个月接受过与牙齿治疗有关的手术;②术前3 个月内服用过有关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药物;③哺乳或妊娠期女性;④对激光手术不耐受者;⑤口腔内牙齿数目<24 颗,或牙齿畸形;⑥伴有牙髓、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⑦有持续半年或1 年及以上吸烟史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12 例,女18 例;年龄24~54 岁,平均年龄(39.21±8.87)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4.14±1.28)月;对照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26~56 岁,平均年龄(39.97±8.64)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21±1.34)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牙周基础治疗,具体方法:①先用口腔X 片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口腔内牙齿情况,根据患者牙齿疼痛、损坏等程度对患者行相关的口腔健康宣教,包括指导患者牙刷、牙线的正确使用方法,保持口腔内清洁;②口腔污染严重者,采取龈上洁治术(洗牙),采用超声波震荡的方式对患者患牙处存在菌斑、结块的地方进行清洁;③术后采取龈下刮治术,借助机器刮除残留的斑块。若不适者,及时停止。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科美半导体口腔激光治疗。其中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同对照组,科美半导体口腔激光治疗方法:①选用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科美激光),设置波长为980 nm,功率为2.0 W,光纤直径320 μm,电源不超过5 V;②治疗使用过程中保持牙长轴、chisel 工作尖夹角呈20°,从牙龈下袋到冠方做提拉运动,保持工作尖与牙根表面轻度接触,去除牙龈下结石,在根管处先轻度清洁10 s,再中度清洁10 s,最后行根管消毒20 s;③牙龈表面结石消除后,更换400 μm 规格的工作尖,将能量调至1.5 WJ,频率适当调高,但不能超过15 000 Hz,保持牙长轴、工作尖相对平行,在牙周袋和龈沟之间行往复运动,清除牙周袋内细菌的同时将已经感染的袋上皮一并去除,每个部位清除20 s;④治疗过程中仪强度在5 V 以内,温度适中保持在15 ℃~40 ℃,湿度保持在30%~78%,气压保持在700~1060 hPA,水量保持在90%~100%,并持续脉冲式的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牙周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行相应的牙周探诊检查,并记录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水平。其中PLI、PD 和CAL 值均用探针检测受试者患牙的牙颊、舌面远中等6 个位点;BI 值按照0~5 分级进行计分,共6 级,分数越高,牙周炎程度越严重。

1.3.2 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 采用沟内法收集龈沟液,患者牙颊舌面上结块等硬物去除后,选用35 号吸潮纸尖放入患牙周围的牙周袋内,以患者感受到轻微阻力为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试剂盒选自深圳荣金科技有限公司。

1.3.3 牙龈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10]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 个月牙龈疼痛情况。VAS 评分0~10 分,0 分为无痛,≤3 分为轻微疼痛,4~6 分为患者睡眠受影响,但可忍受,7~10分为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并难以忍受。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两组PD、CAL、BI 及PLI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表1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2.2 两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龈沟液中IL-6、IL-17、TNF-α 及hs-CRP 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牙龈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1、3 个月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牙龈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3 两组牙龈疼痛程度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制不明,细菌入侵、精神压力过大、遗传等均是诱发慢性牙周炎的因素,该病以牙龈出血、疼痛,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若未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1,12]。牙周基础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该方法是指医护人员对患者行相关口腔的健康宣教,并采取拔除无用的患牙等方法消除患者的致病因素,控制并减少患者牙周炎症发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有研究表明[13,14],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牙周炎情况,促进患者牙周恢复。但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改变治疗这类患者的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临床上常用激光技术辅助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本研究采用的科美激光治疗仪机身小巧,具有方便携带、续航能力较强、便于操作等优点。该仪器使用的激光为半导体激光,半导体激光属于低能量激光,其原理是放射出的波长利用光纤传导能量,通过光化学反应、热反应,产生能量强大的激光,并传导至至牙周袋,使牙周袋周围温度升高,高热量状态下医护人员通过激光对患者的牙根面进行清创,此时对去除病变软组织时热副作用较小,从而促进局部病变组织的炎症吸收、血液循环,术中出血减少,患者疼痛得以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PLI、BI、PD、CAL 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牙龈情况,达到治疗目的。究其原因在于,半导体激光能量较强,在使用时,半导体激光能被黑色素较好的吸收,高热量照射下使细菌液化,消除了致病因素,从而降低了PLI 值;而消除不平整牙周表面,缓解了牙龈肿胀等症状,牙周袋深度也随之降低,PD 和CAL 值也随之降低,口腔清洁和牙齿肿胀缓解减少了牙齿出血情况,BI 值也随之降低。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龈沟液中IL-6、IL-17、TNF-α 及hs-CRP 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牙龈炎症情况。这是由于IL-6 等因子具有促炎作用,激光的使用有效缓解了患者口腔内牙龈肿胀、发炎等症状,进而消除了细菌等微生物因子,故牙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也随之降低。另外,治疗1、3 个月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半导体机关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牙龈疼痛情况,促进患者牙周恢复。

综上所述,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有效降低牙周指标,缓解牙龈炎症及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牙周炎牙周牙龈
牙龈出血不一定是缺乏维生素C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与牙齿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