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

2022-12-13 04:54高宁付玉洁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水肿病日龄水肿

文│高宁 付玉洁(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猪水肿病是大肠杆菌导致的,其感染范围一般为刚断奶的仔猪,临床症状为身体各部位肿胀。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该病的发生均会引起仔猪死亡。不仅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利益,也妨碍了生猪养殖。笔者主要介绍水肿病的一般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仔猪水肿病简介

1.病因特征分析。仔猪水肿病一般无明显发病率,但一年比一年严重。春秋季节天气突变更容易发生,易感猪多为头破血流的小猪。

2.传播。猪水肿病一般被认为是由特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毒素诱48小时内死亡,最多只能存活7天左右。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一般情况下,急性仔猪会突然发病,行走困难,有时会摇头,摔倒后肌肉抖动,严重时会引起全身痉挛。面部没有明显颜色,眼睛处于疲惫状态,身体肿得像条鱼。一般在敏感猪群中,通常只有一只或几只急性病猪。急性仔猪的发病周期非常短,几个小时内就会死亡。

2.亚急性型。食欲不振,精神旺盛,体温正常,眼睑、鼻子、耳朵水肿明显,其中耳朵水肿最明显。病猪走路不稳,摇摇晃晃,像喝醉了一样,摔倒后四肢游动。有的病猪前肢跪地,后腿直立,很快会导致后肢瘫痪。有些猪有便秘和腹泻的症状,急性应激猪的死亡原因大多是间歇性痉挛和呼吸困难引起的身体器官和组织衰竭。

三、预防

1.引进前的预防。猪水肿病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但研究表明,潮湿多变的季节容易引发该病。多数情况下,仔猪病情明显,但发病期较长。疾病传播初期,猪圈内多数猪同时发病,发病期长,易反复。尽量不要引进新的仔猪。必须引进新仔猪时要先确认无病原体,然后进行隔离饲养,饲养后无问题再混群饲养。另外,要注意仔猪日常饮食,增加青饲料的供应,及时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按时消毒,料槽也需要消毒。加强猪只运动,提高抵抗力。此外,可以在水箱中加入适量的酸制剂。断奶前,饲养者一定要做好饲料过渡工作,降低换料应激。

2.转出前预防措施。

(1)做好每批仔猪转出前后消毒工作,清洗猪圈、门窗、墙壁、地板等。用水冲洗,然后用2.5%氢氧化钠喷雾消毒。分娩前3天对母猪进行消毒。母猪分娩后应每天清理一次粪便,保持产房干燥清洁。每两天用菌毒和双碘交替消毒一次,有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中的致病菌。

(2)提前给仔猪补充营养。尤其是母猪奶水不足时要尽早进行营养补充。一般从7日龄开始补充优质全价饲料(多为全价颗粒饲料)和绿色多汁的青绿饲料。一方面可以促进和锻炼仔猪肠胃发育,提高对高蛋白饲料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给仔猪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3)及时补充微量元素硒,为3~4日龄仔猪肌注赣星动物雪宝、亚硒酸钠、维生素E预混料(赣星红艳霸粉)。3~5日龄饮用淡盐水,7日龄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促进器官发育,适当增加粗纤维饲料可大大减少本病的发生。这是因为仔猪缺乏微量元素硒会增加水肿病的发生。

(4)减少应激反应。注意仔猪防寒保温,尤其是天气变化快时。减少寒冷对仔猪的刺激,稳定饲料,不乱换饲料,减少换饲料对仔猪胃肠道的不良影响。不要断奶太突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式,经常保持畜舍干燥,减少湿气对仔猪的危害。

3.养殖过程预防措施。

(1)科学营养,及时补充维生素。猪的肠胃发育不全,胃酸分泌量低,难以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因此,应科学饲养。在生猪养殖中,要保证饲料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仔猪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9%以下,保证相应的养殖活动有序进行,提高养猪综合效益,避免疾病水肿。在养猪活动中,及时给猪补铁能有效预防猪缺铁性贫血,从而促进猪的生长发育,降低猪肠道霍乱含量,避免疾病水肿。因此,在开展养猪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养猪户进行猪的免疫接种,以提高猪的抗性,防止疾病水肿。在养猪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7~10日龄猪的营养,不断改善猪的消化系统,促进肠道发育,适当增加维生素含量,提高猪的抗病性,减少疾病传播。

(2)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加强药物预防,控制感染源,生猪养殖场户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防,从源头防止猪腹泻和水肿。同时羟基四环素、奥鲁比星、新霉素等药物可有效预防猪水肿和腹泻。为了加强水肿病的治疗,接种疫苗也可提高对腹泻症状和猪水肿的防治效果。因此,在发展养猪业的过程中,应根据猪的生长情况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免疫效率。同时,加强猪水肿病防治工作,了解寄生虫对猪肠黏膜的影响对预防和治疗猪水肿也十分必要。由于寄生虫的存在和猪霍乱病例的迅速增加,猪肠道会引起疾病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猪腹泻、瘫痪和水肿。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确保猪场养殖卫生环境,及时隔离病猪,定期清理猪场中病猪及粪污,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猪水肿,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四、治疗措施

疾病性水肿的防治应从断奶猪、气候变化、长途运输、营养状况的突然变化等方面开始,暴露于这些应激源会导致水肿的显著增加。当前,为缩短生猪饲养周期,在饲料中添加符合动物饲料要求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因此,为了减少猪断奶等应激因素,有必要逐步向猪饲料过渡,以提高猪的适应性。但缺乏这些物质会降低猪免疫力,削弱病原体和流行病的抵抗力,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应在兽医指导下严格、合理用药。如果病情严重,应尽快转移到隔离区,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确保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五、猪场仔猪水肿病的免疫抗体水平及抗原检测分析

一是我国猪瘟流行形势多样,猪流感就是其中之一,其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存在,给我国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除大型生猪养殖场传统疫病外,猪瘟的典型发病率不明显或季节性不强,但感染率较高。一旦暴发,可在短时间内广泛、长期传播。此外,虽然我国实施了强制性猪流感疫苗接种,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地区的疫苗接种效果仍存在显著差异。

二是猪场免疫状况不稳定性,相关人员在寻找病因时通常采用采集血清样本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血清采集材料和方法

材料:血清标本、病料、抗体检测试剂盒3360。

方法:细菌分离、免疫血清抗体检测、病毒基因检测3360。

结果:细菌分离结果、免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致病基因检测结果。

三是猪体自身因素。

(1)母源抗体干预。个体差异,某些母猪免疫效果较好。仔猪母源抗体可持续到30~40日龄,但某些母猪免疫效果较弱,受母源抗体的影响,仔猪得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2)仔猪最佳免疫时间:35~40日龄,这时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对仔猪疫苗免疫发生中和干预,影响疫苗免疫效果,且在此期间频繁接种疫苗会出现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如部分猪场在将仔猪销售给农户前曾注射过疫苗,农户买回仔猪后重新注射疫苗,导致短期内频繁接种导致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

(3)疫情干预:猪瘟可破坏猪只淋巴细胞,干扰抗体的产生。

(4)使用弱毒疫苗前后5~7天内不允许使用抗菌药物。

(5)饲养管理、饲养环境差。

(6)技术人员观念差,养殖场兽医和饲养人员工作比较辛苦,而且报酬较低,容易在预防接种时消极工作,对操作是否规范及操作注意事项等不重视,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六、结语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但近年来,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并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弊端也逐渐凸显。主要原因是疫病频发,如仔猪水肿病会导致仔猪病死率较高。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阻止该疫病发生,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平稳发展。

猜你喜欢
水肿病日龄水肿
仔猪水肿病的营养调控及预防方法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浅谈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