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生育间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12-13 02:52吴桂明李玉艳产后避孕项目组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妇幼保健间隔生育

张 娅 吴桂明 刘 玉 李玉艳 车 焱* 产后避孕项目组

1.贵州省习水县妇幼保健院(564600);2.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生育间隔为2~5年[1]。生育间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生育水平与生育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有效调节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和立户结构,关乎下一代福祉[2-3]。本研究于2017-2018年在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60家孕产机构调查产后育龄女性18 045人,本文分析其中生育≥2孩妇女的生育间隔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制定合理生育间隔干预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机构的选择

在我国东部(福建、吉林、浙江、天津、上海)、中部(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和西部(贵州、新疆、宁夏、广西、重庆)地区选择了15个省市自治区,由各省市自治区项目协调员提供10家助产服务的候选医院,由项目主持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三级综合、三级专科、二级综合、二级专科医院各1家,共计60所医院参与此次调查。

1.2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入选医院分娩,且分娩年龄≥20岁的产妇,调查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1月。首先由项目负责单位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为每所医院在上述时间内随机选择1个月,按分娩时间通过医院住院病例记录依次调查300名产妇,了解其年龄、教育、职业、民族等人口学特征,本次分娩时间、既往妊娠史、妊娠结局以及妊娠终止时间、生育子女数量、性别、避孕史等情况。对调查对象中生育两孩或多孩产妇的生育间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次调查获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PJ2017-17)。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生育间隔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索生育间隔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60所医院共计调查活产后1~2年的妇女18 045人,其中6684人(37.0%)有子女≥2个,为本文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以25~34岁(66.3%)为主;大专及大学学历占比最多(34.6%);汉族占85.0%。研究对象中54.5%有人工流产史,其中≥2次流产史占23.4%。47.4%的对象本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17.8%的研究对象仅有女孩无男孩,18.4%的对象仅有男孩无女孩。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2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生育间隔比较

6684名调查对象中,平均生育间隔为(65.0±44.4)个月,其中生育间隔>60个月占比最高(42.7%),生育间隔<1年仅占1.7%。平均生育间隔以东部研究对象最长,中部次之,西部最短,且随研究对象的年龄增加而增加。除研究生组别外,生育间隔随教育水平上升而下降。汉族妇女生育间隔长于少数民族。流产次数越多,生育间隔时间越长。阴道分娩女性生育间隔短于剖宫产女性。已生育男孩越多,生育间隔月越长,但已生育女孩数越多,生育间隔越短。不同职业女性生育间隔接近。除职业外,其他特征不同组别的女性妊娠间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生育间隔比较

2.3 生育间隔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为自变量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妇年龄、教育水平、民族、分娩方式、既往流产史、男孩数、女孩数对生育间隔均有影响。见表3。

表3 生育间隔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二孩政策开始实施的2016-2017年,37%的产妇生育二孩或多孩,其生育间隔超过了5年[(64.95±44.38)月],略低于杜明钰等[4]2005-2013年昆明地区妇女的研究结果[(68.3±1.1)月],高于张彪等[5]2009-2017年浙江产妇的研究结果[(27±11.76)月]。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调查地区、调查人群以及调查年份有关,尤其是2014年后,我国生育政策逐步放宽,一些大龄女性因为政策放宽而抓紧时间生育,导致本研究的生育间隔较长。本研究在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60家医院开展调查,调查面广,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学术界一般将生育间隔<6个月界定为过短,而≥60个月界定为过长[6-7],有研究认为,随着生育间隔的延长,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会随之增加[8],我国已于2021年6月开始实施“全面三孩”的生育政策,因此,对于有再生育计划的孕产妇,服务提供者应告知产后2~5年为合理的生育间隔,鼓励女性适时生育。

本研究结果表明,孕妇年龄越大生育间隔越长,可能与调查时正逢生育政策放宽的时间节点有关,因为一些符合新的生育政策的高龄女性加入了生育队伍,年龄越大,再生育间隔越长。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者生育间隔时间越短。一方面,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有更高的健康意识和优生优育理念[9],因此生育间隔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较高,能为生育孩子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条件,从而缩短生育间隔[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生育的男孩或女孩数越多,生育间隔越短。以往的研究认为前一胎是男孩的生育间隔比前一胎是女孩的要长[11]。Maitra与Pal等[12]认为,由于男孩偏好,生育女孩之后再生育意愿更强,导致生育间隔缩短,以提供更多生育男孩的机会;但也有学者提出,由于生育孩子后,母乳哺育期将会缩短,而女婴往往受到歧视,从而导致生育间隔缩短[13]。

本研究还发现,汉族的生育间隔长于少数民族,这是因为在2014年之前,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相对较宽,2014年后,部分大龄汉族妇女在育龄晚期享受生育二孩政策而至生育间隔较长。剖宫产女性的生育间隔长于阴道分娩,可能是因为剖宫产后需要恢复的时间更长所致。

本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受调查时间的限制,没有详细了解育龄妇女既往妊娠期间的患病情况及不良妊娠史等,例如与子宫结构和功能相关的疾病罹患情况、唐氏综合征等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不良妊娠结局等,因此不能通过多元分析控制更多的潜在混杂因素;二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生育间隔与妊娠结局的关系,鲜有研究报道生育间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因而本研究缺少参考研究以对比。

总之,本研究发现,我国2015-2016年产妇的生育间隔略大于5年,女性年龄、教育、民族、分娩方式、既往流产史和子女数均对生育间隔有显著影响,生育政策放宽可能是本研究生育间隔较长的主要原因。鉴于生育间隔过短(<2年)或过长(>5年)均不利母婴健康,社会、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宣传合理的生育间隔意识,让育龄妇女树立正确的妊娠观念,同时还应根据个人、社会或经济因素给予恰当的个人生育建议,为育龄妇女提供孕前咨询。

[产后避孕项目组主要成员:车焱、李玉艳(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周远忠(遵义医科大学)、程同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董晓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晓宇(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黄小琛(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蒋丽(广西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蒋丽芳(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骆永凤(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吕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乔光莉(宁夏区卫生计生生殖健康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宋建东(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建梅(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夏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袁冬(天津市和平区妇产科医院)、张林爱(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周燕飞(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妇幼保健间隔生育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