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升降散辅治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2022-12-13 07:15张桠铭任鹤民周千琦王剑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覆盆子蛋白尿肾小球

张桠铭,任鹤民,周千琦,王剑平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内分泌科,河南 鹤壁 458030)

糖尿病肾病(Diabeti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已成为世界终末期肾病的第二病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据统计,约有40%的新发终末期肾病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1]。当前,临床根据病程及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其中Ⅲ期是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微量白蛋白尿期”,此时虽有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但肾小球滤过率及血压维持相对正常或轻度升高,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时期,若治疗不及时,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则肾脏的损害无法逆转[2]。目前临床治疗Ⅲ期DN多以基础治疗为主,如降压、降糖、调脂、低蛋白饮食等,虽然基础治疗能够较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但对病情的控制并不理想。本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白蛋白的性质及生理作用与中医学“精”相似,故属于“精”之范畴,精的生成、运行及功能有赖于脾之运化升清,肾之封藏,若脾肾二脏异常,则精不能正常运化布散而下泄,即精不归正化,本研究用加味升降散辅治DN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1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掷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8~68岁,平均(58.17±6.05)岁;病程7~20年,平均(13.49±1.54)年。观察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57.88±6.45)岁;病程8~18年,平均(13.83±1.27)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两组均符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3]中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且均为糖尿病肾病Ⅲ期。肾小球滤过率及血肌酐水平正常,6个月内连续尿检查,有2次尿微量白蛋白在20~200μg/min,即24h尿蛋白定量30~300mg/d。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4]尿浊之脾肾两虚证。小便乳白如脂膏,精神乏力,少气懒言,脘闷纳差,腰膝酸冷,肢体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无力。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存在糖尿病病史,近期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其他肾脏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尿蛋白增加,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饮食干预、健康教育、控制血糖、降低血压等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89),空腹服用,1次120~240U,日3次。

观察组加用加味升降散治疗。药用白僵蚕9g,蝉蜕9g,姜黄10g,大黄10g,炒白术20g,黄芪15g,芡实12g,覆盆子10g。由药房统一煎煮包装,每袋约200mL,每次1袋,每天早晚各1次温服。

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

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对小便如脂膏,脘闷纳差,肢体浮肿等中医症状进行评分,0分为无,2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得分越低表示证候越轻。

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

收集24h尿液,取5mL标本经离心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小便如脂膏 脘闷纳差 肢体浮肿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5.07±0.78 3.81±0.63* 4.76±0.71 3.19±0.55* 4.83±0.75 3.53±0.50*观察组 46 5.14±0.80 3.06±0.51* 4.83±0.70 2.76±0.47* 4.76±0.79 2.75±0.44*t 0.4225 6.2484 0.4736 4.0125 0.4333 7.9048 P 0.6737 0.0000 0.6370 0.0001 0.6658 0.0000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Scr BUN FB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98.75±10.12 90.30±8.95* 7.03±0.68 6.04±0.60* 11.59±0.88 7.48±0.76*观察组 46 99.11±9.69 82.43±7.71* 6.86±0.80 5.12±0.48* 11.70±0.80 6.07±0.58*t 0.1733 4.4973 1.0911 8.0859 0.6242 9.9625 P 0.8628 0.0000 0.2782 0.0000 0.5341 0.0000

两组蛋白尿相关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蛋白尿相关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蛋白尿相关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Alb(g/L) UAER(mg/d) 24h Upr(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33.04±5.18 34.58±5.79* 751.12±71.33 517.83±52.16* 2.55±0.33 2.02±0.25*观察组 46 32.70±5.42 37.60±7.21* 749.18±73.25 470.20±45.53* 2.63±0.30 1.63±0.18*t 0.3058 2.2002 0.128 4.6436 1.2106 8.5543 P 0.7605 0.0304 0.8985 0.0000 0.2293 0.0000

5 讨 论

目前,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高血糖、高血压、蛋白质非酶糖化、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而蛋白尿作为DN的重要症状,不仅是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首要标志物,同时还参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6]。肾小球内皮细胞是组成肾小球屏障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它具有大量窗孔结构,窗孔之间存在一种糖萼结构,含糖萼结构的内皮细胞对血浆蛋白的滤过起到重要屏障功能,糖萼的减少与结构的破坏是导致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脂肪因子、炎性因子等是导致内皮细胞糖萼减少、结构破坏的重要细胞分子机制[7]。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优化降糖、降压、调脂、低蛋白饮食等基础治疗为主,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控制血糖、血压水平,但对病情的控制并不理想。

中医典籍文献中并无糖尿病肾病相关病名的记载,临床根据其蛋白尿、周身浮肿等症状特征当属消渴病继发“尿浊”、“水肿”等范畴,蛋白尿是典型表现,早期蛋白尿并不明显,尿常规可查见蛋白,并伴有乏力、水肿等症状,晚期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蛋白尿逐渐明显,并伴有二便不通,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等症状,最终发展成“关格”危侯。蛋白尿的多少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蛋白尿的出现会加重肾脏损害程度,因此及时、有效的控制蛋白尿,对于延缓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具有重要积极意义。蛋白其性质及生理作用与中医的“精”十分相似,均为濡养全身脏腑之物,故将其归于“精”之范畴。精的产生、运行、功能均依赖脾之升清、肾之封藏、肺之宣肃、三焦通畅。而糖尿病肾病是消渴病累及肾脏所致,其病机与消渴相似,均以气阴两虚为本,随着消渴病程的进展,阴虚日久损及阳气,而致脾肾阳虚,脾阳虚则运化升清功能异常,肾阳虚则精气封藏不固,而致“精”失其固摄,运化布散失常,易随糟粕下泄,加之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蛋白质、糖脂代谢失常,日久化为湿浊、热毒、瘀血,诸邪壅滞,而致机体气机不畅,升降失司,终至精不归正化而反下流形成蛋白尿。故对于蛋白尿治疗,应以调畅气机、升清降浊为主,以健脾益肾、加强固摄为辅。升降散出自《伤寒瘟疫条辨》,由白僵蚕、蝉蜕、姜黄、川大黄组成,加味升降散是在升降散基础上化裁而来。方中以白僵蚕、蝉蜕为君药,二者均具轻清之性,属气分药,善升阳中清阳,使轻清之精上行布散而濡养脏腑;以姜黄、大黄为臣药,二者均属血分药,善降阴中之浊阴,调节中焦气机,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使郁积之浊得以清除;佐以炒白术、黄芪,二者均具益气补气之功,炒白术长于健脾燥湿,黄芪长于升阳补肺;佐以芡实、覆盆子,二者均属益肾固精之品,可固涩精气,防止精气下泄。四药合用,使肺之宣肃、脾之运化升清、肾之封藏功能如常,以助精归正化,循正道。全方有调畅气机、升清降浊、健脾益肾之功。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UAER及24h Upr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医征象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加味升降散能显著降低DN患者UAER及24h Upr,减少白蛋白流失,减轻各项症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加味升降散中白僵蚕、蝉蜕具有升清功能,能减少精之下泄,同时芡实、覆盆子具有益肾固精之功效,能增强肾之封藏固摄作用,避免精微物质的流失。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升降散能显著降低肾组织NF-kB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从而减少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尿蛋白排泄量,进而减轻肾脏损害程度,延缓病情进展[8]。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cr、BUN、FBG低于对照组,表明加味升降散能显著改善肾小球滤过能力,减轻肾脏损伤程度,另外还可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加味升降散中芡实、覆盆子均具有益肾固精、收敛缩尿之功效,能够补益肾精,进而改善肾功能。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芡实中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MMP-9、TIMP-1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延缓DN进展[9]。覆盆子中主要成分为二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芬酸类等,其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血脂水平,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同时还可降低肾病大鼠血清尿素、肌酐、尿酸等水平,减轻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10]。

综上所述,加味升降散辅治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尤其对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等具有优势。

猜你喜欢
覆盆子蛋白尿肾小球
覆盆子酮油析结晶过程研究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超级果实”覆盆子
童年的覆盆子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