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中为字头的形近字注音的音切和音义匹配

2022-12-13 02:34岳利民胡乐霞
语文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广韵音义注音

○ 岳利民 胡乐霞

(长沙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我们在对《经典释文》[1]中的音切进行音义匹配的过程中,发现了少量为字头的形近字注音的音切。为字头的形近字注音之音切,我们不能误认为是为字头注音之音切;否则,在音义匹配时会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1)《易·大畜》:“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经典释文》:“曰:音越,刘云:‘曰犹言也。’郑人实反,云:‘日习车徒。’”(23)

“人实反”在《广韵》[2]里是日母质韵,与云母月韵的字头“曰”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人实反”不是为字头“曰”字注音。“日”与“曰”字形相近,“人实反”是为“曰”的形近字“日”字注音。“人实反”的音义匹配是:日人质切(日质)人实反(日质)。

(2)《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玁狁孔棘。”《经典释文》:“日戒:音越,又人栗反。”(76)

“音越”在《广韵》里是云母月韵,与日母质韵的字头“日”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越”不是为字头“日”字注音。“曰”与“日”字形相近,“音越”是为“日”的形近字“曰”字注音。“音越”的音义匹配是:曰王伐切(云月)音越(云月)。

(3)《书·盘庚》:“汝有戕,则在乃心。”《经典释文》:“戕:在良反,又七良反。”(43)

“七良反”在《广韵》里是清母阳韵,与从母阳韵的字头“戕”字的音韵地位不合。《经典释文》中有关“戕”字的条目中只有首音的情况下,无清母阳韵的用例。例如:“或戕:徐在良反。注同。”(30)“言戕:在良反。”(227)。所以,“七良反”不是为字头“戕”字注音。“斨”与“戕”字形相近,“七良反”是为“戕”的形近字“斨”字注音。内部证据:“斨:七良反。”(38)“七良反”的音义匹配是:斨七羊切(清阳)七良反(清阳)。

(4)《诗·陈风·东门之枌》:“榖旦于差,南方之原。”《经典释文》:“榖旦:郑音旦,明也。本亦作且,王七也反,苟且也,徐子余反。”(71)

据“本亦作且”可知,“七也反”是为“旦”的形近字“且”字注音。“七也反”的音义匹配是:且七也切(清马)七也反(清马)。

(5)《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郑注:“故书枑为柜。郑司农云:‘梐,榱梐也。’”《经典释文》:“榱:音衰,戚疏关反。”(112)

“疏关反”在《广韵》里是生母删韵,与生母脂韵的字头“榱”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疏关反”不是为字头“榱”字注音。“”与“榱”字形相近,“疏关反”是为“榱”的形近字“”字注音[3]。《广韵·删韵》:“:关门机。”“疏关反”的音义匹配是:数还切(生删)疏关反(生删)。

(6)《周礼·天官·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郑注:“《春秋传》曰:‘尨奇无常,怪民狂易。’”《经典释文》:“狂易:以豉反,徐音阳。”(113)

“音阳”在《广韵》里是以母阳韵,与以母寘韵的字头“易”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阳”不是为字头“易”字注音。“昜”与“易”字形相近,“音阳”是为“易”的形近字“昜”字注音。“音阳”的音义匹配是:昜与章切(以阳)音阳(以阳)。

(7)《周礼·春官·巾车》:“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缋緫。”郑注:“玄谓朱緫、缋緫,其施之如鷖緫,车衡輨亦宜有焉。”《经典释文》:“衡輨:刘音管,一音胡瞎反。”(124)

“胡瞎反”在《广韵》里是匣母辖韵,与见母缓韵的字头“輨”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胡瞎反”不是为字头“輨”字注音。“辖”和“輨”字形相近,“胡瞎反”是为“輨”的形近字“辖”字注音。内部证据:“车辖:本又作舝,胡瞎反。”(288)“胡瞎反”的音义匹配是:辖胡瞎切(匣辖)胡瞎反(匣辖)。

(8)《仪礼·燕礼》:“公尊瓦大两,有丰,幂用綌若锡,在尊南,南上。”《经典释文》:“若锡:悉历反,刘音余章反。”(148)

“余章反”在《广韵》里是以母阳韵,与心母锡韵的字头“锡”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余章反”不是为字头“锡”字注音。“鍚”与“锡”字形相近,“余章反”是为“锡”的形近字“鍚”字注音。“余章反”的音义匹配是:鍚与章切(以阳)余章反(以阳)。

(9)《左传·哀公十二年》:“曰弥作、顷丘、玉畅、嵒、戈、鍚。”《经典释文》:“鍚:音羊,一音星历反。”(301)

“星历反”在《广韵》里是心母锡韵,与以母阳韵的字头“鍚”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星历反”不是为字头“鍚”字注音。“锡”和“鍚”字形相近,“星历反”是为“鍚”的形近字“锡”字注音。“星历反”的音义匹配是:锡先击切(心锡)星历反(心锡)。

(10)《仪礼·既夕礼》:“主人乘恶车。”郑注:“古文恶作垩。”《经典释文》:“作垩:乌洛反,一音乌路反。”(157)

“乌路反”在《广韵》里是影母暮韵,与影母铎韵的字头“垩”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乌路反”不是为字头“垩”字注音。“恶”和“垩”字形相近,“乌路反”是为“垩”的形近字“恶”字注音。内部证据:“垩室:乌各反。字亦作恶,同。”(199)“乌路反”的音义匹配是:恶乌路切(影暮)乌路反(影暮)。

(11)《礼记·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母失经纪,以初为常。”《经典释文》:“不贷:吐得反,徐音二。”(175)

“音二”在《广韵》里是日母至韵,与透母德韵的字头“贷”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二”不是为字头“贷(忒)”字注音。“贰”和“贷(忒)”字形相近,“音二”是为“贷(忒)”的形近字“贰”字注音。内部证据:“不忒:他得反。本或作贰,音二。”(211)“音二”的音义匹配是:贰而至切(日至)音二(日至)。

(12)《礼记·少仪》:“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郑注:“金器弄之,易以污泽。”《经典释文》:“汗泽:户旦反,一音乌。”(193)

“音乌”在《广韵》里是影母模韵,与匣母翰韵的字头“汗”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乌”不是为字头“汗”字注音。“污”和“汗”字形相近,“音乌”是为“汗”的形近字“污”字注音。内部证据:“污秽:音乌。”(59)“音乌”的音义匹配是:污汪胡切(影模)音乌(影模)。

(13)《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经典释文》:“兀者:五忽反,又音界。李云:刖足曰兀。案,篆書兀、介字相似。”

据“兀、介字相似”可知,“音界”是为“兀”的形近字“介”字注音。“音界”的音义匹配是:介古拜切(见怪)音界(见怪)。

(14)《礼记·大学》:“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经典释文》:“若有一个:古贺反。一读作介,音界。”(217)

据“一读作介”可知,“音界”是为“个”的形近字“介”字注音。“音界”的音义匹配是:介古拜切(见怪)音界(见怪)。

(15)《左传·昭公十四年》:“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经典释文》:“收介特:音界,又古贺反。注同。”(282)

“古贺反”在《广韵》里是见母箇韵,与见母怪韵的字头“介”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古贺反”不是为字头“介”字注音。“个”和“介”字形相近,“古贺反”是为“介”的形近字“个”字注音。内部证据:“一个:古贺反。”(94)“古贺反”的音义匹配是:个古贺切(见箇)古贺反(见箇)。

(16)《左传·僖公七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经典释文》:“宁母:如字,又音无。注同。”(232)

“音无”在《广韵》里是明母虞韵,与明母厚韵的字头“母”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无”不是为字头“母”字注音。“毋”和“母”字形相近,“音无”是为“母”的形近字“毋”字注音。“音毋”的音义匹配是:毋武夫切(明虞)音无(明虞)。

(17)《左传·文公十四年》:“穆伯之从己氏也,鲁人立文伯。”《经典释文》:“己氏:音纪,又音祀。”(242)

“音祀”在《广韵》里是邪母止韵,与见母止韵的字头“己”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祀”不是为字头“己”字注音。“巳”和“己”字形相近,“音祀”是为“己”的形近字“巳”字注音。“音祀”的音义匹配是:巳详里切(邪止)音祀(邪止)。

(18)《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经典释文》:“已不能:音以,又音纪。”(252)

“音纪”在《广韵》里是见母止韵,与以母止韵的字头“已”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纪”不是为字头“已”字注音。“己”和“已”字形相近,“音纪”是为“已”的形近字“己”字注音。“音纪”的音义匹配是:己居理切(见止)音纪(见止)。

(19)《左传·成公二年》:“无令舆师淹于君地。”《经典释文》:“舆师:如字,下无令舆师同。一音所类反。”(246)

“所类反”在《广韵》里是生母至韵,与生母脂韵的字头“师”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所类反”不是为字头“师”字注音。“帅”和“师”字形相近,“所类反”是为“师”的形近字“帅”字注音。“所类反”的音义匹配是:帅所类切(生至)所类反(生至)。

(20)《左传·成公四年》:“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汜、祭。”《经典释文》:“取泛:音凡,注同。或音祀。”(250)

据《经典释文汇校》[4],“泛”当为“汜”。“音凡”在《广韵》里是並母凡韵,与邪母止韵的字头“汜”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凡”不是为字头“汜”字注音。“汜”和“氾”字形相近,“音凡”是为“汜”的形近字“氾”字注音。“音凡”的音义匹配是:氾符切(並凡)音凡(並凡)。

(21)《左传·襄公十一年》:“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经典释文》:“纳斥:徐音尺,一音昌夜反。”(258)

“昌夜反”在《广韵》里是昌母祃韵,与昌母昔韵的字头“斥”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昌夜反”不是为字头“斥”字注音。“厈”和“斥”字形相近,“昌夜反”是为“斥”的形近字“厈”字注音。“昌夜反”的音义匹配是:厈充夜切(昌祃)昌夜反(昌祃)。

(22)《尔雅·释地》:“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经典释文》:“厈山:昌亦反,又昌夜反。”(421)

“昌亦反”在《广韵》里是昌母昔韵,与昌母祃韵的字头“厈”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昌亦反”不是为字头“厈”字注音。“斥”和“厈”字形相近,“昌亦反”是为“厈”的形近字“斥”字注音。“昌亦反”的音义匹配是:斥昌石切(昌昔)昌亦反(昌昔)。

(23)《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经典释文》:“抟:徒端反。司马云:抟飞而上也。一音博。崔云:拊翼徘徊而上也。”(360)

“音博”在《广韵》里是帮母铎韵,与定母桓韵的字头“抟”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博”不是为字头“抟”字注音。“搏”和“抟”字形相近,“音博”是为“抟”的形近字“搏”字注音。“音博”的音义匹配是:搏补合切(帮铎)音博(帮铎)。

(24)《左传·昭公元年》:“于是莒务娄、瞀胡及公子灭明以大厖与常仪靡奔齐。”《经典释文》:“瞀胡:徐音茂,一音谋。”(272)

(25)《庄子·至乐》:“瞀芮生乎腐蠸。”《经典释文》:“瞀:莫豆反,又莫住反,又亡角反。”(384)

“莫住反”在《广韵》里是明母遇韵,与明母候韵的字头“瞀”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莫住反”不是为字头“瞀”字注音。“蝥”和“瞀”字形相近,“莫住反”是为“瞀”的形近字“蝥”字注音。“莫住反”的音义匹配是:蝥亡遇切(明遇)莫住反(明遇)。

(26)《左传·昭公四年》:“薳启疆城巢,然丹城州来。”《经典释文》:“啓彊:其良反,又居良反。”(275)

“居良反”在《广韵》里是见母阳韵,与群母阳韵的字头“彊”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居良反”不是为字头“彊”字注音。“疆”和“彊”字形相近,“居良反”是为“彊”的形近字“疆”字注音。内部证据:“封疆:居良反。”(114)“居良反”的音义匹配是:疆居良切(见阳)居良反(见阳)。

(27)《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尔即死,必于殽之嵚巖。”《经典释文》:“嵚:苦衔反,邹深生、褚诠之音《上林赋》并同。徐音钦,韦昭《汉书音义》去瞻反。又本或作廞,同。”(314)

“苦衔反”在《广韵》里是溪母衔韵,与溪母侵韵的字头“嵚”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苦衔反”不是为字头“嵚”字注音。“嵚”与“嵌”字形相近,“苦衔反”是为“嵚”的形近字“嵌”字注音。《广韵·衔韵》:“嵌:嵌巌,山也。”“苦衔反”的音义匹配是:嵌口衔切(溪衔)苦衔反(溪衔)。

(28)《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昭公于是噭然而哭。”《经典释文》:“噭然:古吊反,一音古狄反。”(321)

“古狄反”在《广韵》里是见母锡韵,与见母啸韵的字头“噭”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古狄反”不是为字头“噭”字注音。“激”和“噭”字形相近,“古狄反”是为“噭”的形近字“激”字注音。内部证据:“激发:古狄反。”(322)“古狄反”的音义匹配是:激古历切(见锡)古狄反(见锡)。

(29)《庄子·齐物论》:“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呌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经典释文》:“激者:经历反,如水激也。李古吊反,司马云:‘声若激唤也。’李又驱吊反。”(362)

“古吊反”在《广韵》里是见母啸韵,与见母锡韵的字头“激”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古吊反”不是为字头“激”字注音。“噭”和“激”字形相近,“古吊反”是为“激”的形近字“噭”字注音。“古吊反”的音义匹配是:噭古吊切(见啸)古吊反(见啸)。

(30)《经典释文·德经音义》:“激:经觅反,又古尧反。”(358)

“古尧反”在《广韵》里是见母萧韵,与见母锡韵的字头“激”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古尧反”不是为字头“激”字注音。“噭”和“激”字形相近,“古尧反”是为“激”的形近字“噭”字注音。内部证据:“噭噭:古吊反,又古尧反。”(384)“古尧反”的音义匹配是:噭古吊切(见啸)古尧反(见萧)。

(31)《公羊传·定公四年》:“杞伯戊卒于会。”《经典释文》:“伯戊:音茂,又音恤。二传作成。”(322)

“音恤”在《广韵》里是心母术韵,与明母候韵的字头“戊”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音恤”不是为字头“戊”字注音。“戌”与“戊”字形相近,“音恤”是为“戊”的形近字“戌”字注音。内部证据:“世子戌:音恤。本或作成。”(318)“音恤”的音义匹配是:戌辛聿切(心术)音恤(心术)。

(32)《经典释文·孝经音义》:“仲尼:女持反。仲尼,取象尼丘山。又音夷,字作尼,古‘夷’字也。《援神契》云:虫也。”(341)

(33)《尔雅·释诂》:“即,尼也。”《经典释文》:“尼:本亦作昵,同。女乙反,谢羊而反,顾奴啓反。下同。”(410)

“羊而反”在《广韵》里是以母之韵,与娘母质韵的字头“尼(昵)”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羊而反”不是为字头“尼(昵)”字注音。“”和“尼”字形相近,“羊而反”是为“尼”的形近字“”字注音。“羊而反”的音义匹配是:以脂切(以脂)羊而反(以之)。

(34)《尔雅·释诂》:“尼、定、曷、遏,止也。”《经典释文》:“尼:施女乙反,谢羊而反。”(409)

“羊而反”在《广韵》里是以母之韵,与娘母质韵的字头“尼”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羊而反”不是为字头“尼”字注音。“”和“尼”字形相近,“羊而反”是为“尼”的形近字“”字注音。“羊而反”的音义匹配是:以脂切(以脂)羊而反(以之)。

(35)《庄子·天道》:“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经典释文》:“奋棅:音柄。司马云:威权也。李丑伦反。”(380)

“丑伦反”在《广韵》里是彻母谆韵,与帮母映韵的字头“棅”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丑伦反”不是为字头“棅”字注音。“櫄”与“棅”字形相近,“丑伦反”是为“棅”的形近字“櫄”字注音。“丑伦反”的音义匹配是:櫄丑伦切(彻谆)丑伦反(彻谆)。

据“字则穴下犬”可知,“徒忽反”是为“宎”的形近字“突”字注音。“徒忽反”的音义匹配是:突陀骨切(定没)徒忽反(定没)。

(37)《尔雅·释训》:“忉忉、慱慱、钦钦。”《经典释文》:“慱慱:徒端反,施逋莫反,郭徂兖徂氵公二反。”(414)

“逋莫反”在《广韵》里是帮母铎韵,与定母桓韵的字头“慱”字的音韵地位不合,所以,“逋莫反”不是为字头“慱”字注音。“愽”与“慱”字形相近,“逋莫反”是为“慱”的形近字“愽”字注音。“逋莫反”的音义匹配是:愽补各切(帮铎)逋莫反(帮铎)。

猜你喜欢
广韵音义注音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识略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明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舌音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注音有变化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