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雪山彩虹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探讨

2022-12-15 20:00冰胡晓宁马良张联洲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展示区示范园水土保持

樊 冰胡晓宁马 良张联洲

(1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济南 250104)

1 规划必要性及可行性

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指应用先进的理念、技术与模式,具备水土保持知识普及、技术示范、宣传教育等功能,且有一定规模、代表不同区域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场所。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水土保持典型示范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平台与窗口,引领科学防治水土流失,示范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沂水县属于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与示范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土壤保持区以及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该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沂水县水土保持工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土保持生态精品工程,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科技的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典型示范、宣传教育等作用,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科技意识[1-2],同时为积极探索新时期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地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结合县(区)实际,在沂水县雪山彩虹谷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实施后,园区林草植被面积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和环境容量明显提高,人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生活卫生条件和村容风貌有了很大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美丽村庄的建设,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显著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2 规划总体构思

2.1 规划原则

2.1.1 技术推广示范,水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示范园内防治措施、管护措施与设施、开发经营方式等要充分体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生态重建的必要性,使两者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水土保持措施技术,打造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示范园区。

2.1.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与产能优化相结合。根据水土流失特点与水保措施效益,进行园区资源的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形成坡上—坡中—坡下—沟道—塘库立体综合防治模式,人力、物力、自然资源合理配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优化园区内产业结构,以达到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目的。

2.1.3 注重效益,科技创新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规划与工程建设过程中,遵循科技为先导,科技、经济、宣传密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生态经济效益、绿色景观和生态休闲相结合。从水土保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整体效益出发,通过提高土地合理开发的科技水平,既保持水土,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2.1.4 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示范园依托现有旅游资源,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创新水土保持发展思维,打造生态休闲模式,改善和加强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让水土保持与旅游产业完美融合。

2.1.5 宣传推广,科普宣传与技术示范相结合。统筹安排各类试验项目与技术示范措施,突出其内在技术的科学性、前瞻性,体现其观摩示范的创新性、科普性,让参观人员能深刻认识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达到科普宣传和技术示范的作用。同时,与大专院校加强协作,使该示范园成为水保学科重要的校外科研实验基地。

2.2 建设目标

2.2.1 总体目标。通过园区建设,推进水土保持各项防治措施实施,落实园区管护制度和人员职责制度,确保园区无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园区建设总体目标:一是推广和深化沂水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二是打造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的科普教育基地;三是打造集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四是立足文化资源,全方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如沂蒙精神文化、水保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

2.2.2 建设任务。近期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重点项目,创建和提升园区品牌形象。对已有设施进行配套整理,划分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健全水土保持科普宣传设施,完善水土保持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园区宣传、导视、标识体系,完成科普馆主体建设与内容方案设计,向水利部正式申报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远期规划:健全水土保持科普教育互动体验设施,完成园区相关设施和功能的提质增效,将园区建设成为以生态产业、科普教育为主,兼顾技术示范与产业发展,全国领先水平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采取市场化运作,对园区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多渠道筹集资金,建成以沂蒙精神、水保生态文化为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3 空间布局

3.1 功能分区

根据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在综合分析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现有设施等基础上,按照技术推广、理念引领、典型示范、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和生态休闲等功能设想,进行园区总体功能布局。园区共设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推广区、水土保持科普展示区、滨水生态治理展示区、生态旅游展示区、红绿交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展示区等5个功能区。整个园区以绿为基、以水为灵、以路为脉、以林为韵、以科普文化为魂,主要内容有水保知识宣传、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科普、沂蒙精神、民俗展示、彩虹文化体验、VR全景导航、仿古小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示范、水土保持植物观赏、生态产业园、普法宣传栏、坡改梯示范、土地整治、沟道治理、水土保持农业技术示范、拓展体验等。

3.1.1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推广区。该区位于园区西北部,占地面积160 hm2,包括生态修复区、梯田工程示范区、特色经果林区、沟道综合整治示范区、混凝土组装拦水坝科研示范区、裸露地面面蚀防护示范区等6个方面内容。

3.1.2 水土保持科普展示区。该区域位于园区中部西侧,占地面积26.67 hm2,包括径流小区、水土保持宣传围墙、水土保持宣传长廊等3个方面内容。

3.1.3 滨水生态治理展示区。该区以河道为中心,以滨河路为纽带,向周边辐射,占地面积10 hm2,包括水生态景观区、河道综合防治区、经果林观光采摘区、节水灌溉苗圃园等4个方面内容。

3.1.4 生态旅游展示区。该区占地面积20 hm2,包括彩虹谷、飞越彩虹、河道漂流、迷雾竹林、民俗文化展示等内容建设。

3.1.5 红绿交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展示区。该区占地面积13.33 hm2,包括红嫂剧场、宣传栏等内容。

3.2 功能布局

3.2.1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推广区。该区主要展示沂蒙山区生态修复技术、土坎梯田技术、干砌片石梯田技术、石笼网梯田技术、裸露地面面蚀防护技术、特色经果林等。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改变园区微地貌,减小坡度,缩短坡长,改变细沟与冲沟形成条件,增大降雨入渗,从而减小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3.2.2 水土保持科普展示区。该区功能以科普教育为主,建设科普馆、径流小区、水土保持宣传围墙、水土保持宣传长廊、水土流失过程演示系统、多要素气象站,结合科普馆的建设,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针对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综合运用三维可视化水土保持演示系统、图文、游戏、音/视频、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科普和国策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意识,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氛围。近期任务为建设科普馆、三维可视化水土保持演示系统、园区标志碑(牌)、科普宣传栏。远期任务为建设高标准、高信息化水平的科普中心。

3.2.3 滨水生态治理展示区。该区以河道为中心,以滨河路为纽带,向周边辐射,形成集水土保持措施与果园、草地交相呼应、河流塘坝水瀑相连、景观小品点缀、苍松翠柏成荫、休憩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绿色休闲空间。

3.2.4 生态产业区。该区主要根据园区的地形地貌,结合已有的条件,科普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包括梯田工程、植草沟、沉砂凼、土地整治、沟道整治、普法宣传等内容。

3.2.5 红绿交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展示区。红绿交融生态理念是将红色文化与生态绿色文化交融展示。其中,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期间,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信仰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沂蒙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突出典型,在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红色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和示范引领2个方面。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积极利用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有益成果,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生态思想,在绿色发展中彰显红色精神,形成中国特色红绿交融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

4 总体规划思考

4.1 注重生态效益

园区的建设应以服务园区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只有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园区保护相结合,使生态系统进一步得到优化与保护、各色景观有机结合,才能使园区生态景观得到提升、生态效益得以发挥。建立的生态护岸和河岸植被缓冲带,可有效防控园区面源污染。实施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措施,可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安全[3-4]。

4.2 注重社会效益

园区以科普教育为主,兼顾技术示范,突出彩虹文化、沂蒙红色文化特色。园区从科普宣传手册到现场演示,内容设计上以易读性和趣味性为重点,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园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园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人们水土保持意识和国策观念,还可增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能力[5]。

4.3 注重宣传

为了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扩大水土保持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和认同感,需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园区可通过设立水土保持宣传牌、利用多媒体播放厅和利用园区网站进行广泛宣传。园区充分利用这些措施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展了水土保持科技、防洪减灾和生态安全科普教育,产生了明显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可以为中小学生和普通百姓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生态户外教室,有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4.4 注重前沿科技的应用

园区应注重引进具有前沿代表性的科技技术,如对园区地形、土壤、径流小区、植被及水土流失过程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形成园区高精度点云。“三维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上与用户进行交互,对群众进行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供了技术推广、流程成果展示、交流拓展的平台。

猜你喜欢
展示区示范园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优质栽培示范园 用“特、优”点亮果农致富之路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的通知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水土保持和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及发展
等待亮相
楼盘展示区的场景拆分与重组